痰湿阻胞
( tanshizubao )
别名: 闭经 , 慢性盆腔炎 , 不孕症
中医
简介: |
本证缘于体盛痰多,脂膜壅塞;或恣食肥甘厚味,伤脾生湿,湿聚生痰,以致膏脂痰湿下注冲任,阻滞胞宫胞脉而成。 |
病机: |
本证缘于体盛痰多,脂膜壅塞;或恣食肥甘厚味,伤脾生湿,湿聚生痰,以致膏脂痰湿下注冲任,阻滞胞宫胞脉而成。多为本虚标实之证,脾虚为本,痰湿为标,虚实挟杂,且易阻滞气机,影响气血运行与生化。在证情发展过程中,多有寒、热转化趋向,或成寒湿,或化痰热,较为复杂多变。常见于月经后期、闭经、带下、癥瘕、不孕等疾病中。 |
治疗: |
治疗法则: 化痰除湿,理气健脾。 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启宫丸加减:制半夏10克、苍术6克、香附12克、川芎12克、茯苓 15克、白术10克、陈皮10克、枳壳10克、甘草6克。水煎取汁约300毫升,温服,日2~3次,每日1剂。 2.加减变化:若挟气滞,加木香10克、槟榔10克;若已形成癥瘕,加莪术l2克、 三棱12克;痰湿困脾,纳呆不食者,加鸡内金12克、神曲10克;恶心呕吐,偏寒加吴萸6克、生姜6克,偏热加竹茹10克;若带下量多,加白芷10克、苡仁30克;痰瘀交阻,经闭不行,加当归12克、川牛膝15克,郁久化热,白带色黄,质稠臭秽者,去苍术,加黄柏l5克、土茯苓15克;湿从寒化,带下色白,小腹冷痛,加艾叶6克、炒荆芥6克;若伴气虚,神疲气短,加黄芪15克、党参12克。 (二)外敷药物 1.半夏10克、葱白6克,共捣为泥,敷于脐上,覆以伤湿膏,每日1换,5天为1疗程。 2.南星15克、白芥子15克、厚朴12克、半夏12克、枳壳12克、白芷10克、艾叶10克、生姜l0克、葱白6克,共研粗末,装入布袋后喷湿,隔水蒸半小时,趁热熨于 脐下,每日1次,每次20分钟。每剂可连续使用5~7天,10次为1疗程。 (三)灌肠疗法 苡仁30克、枳实30克、土茯苓30克、莪术15克、丹参1.5克,冷水浸渍20分钟,煎取300毫升左右,保留灌肠。每晚1次,经期停用,10次为1疗程。 (四)饮食疗法 (1)苡仁莲子汤:苡仁30克、莲肉30克、红枣10枚,洗净后加水500毫升,煮熟后服食,每日1料,分2~3次服,7天为1疗程。 (2)山药茯苓饼:山药50克、茯苓50克,研为细末,加适量面粉和砂糖,和匀做 饼,蒸熟食用。每日1料,5天为1疗程。 (3)扁豆糯米粥:扁豆15克、山药30克、苡仁30克、糯米50克,洗净后加水同煮,熟后服食,日1料,分3次服食,7天为1疗程。 施治要点: (一)本证的施治宜结合患者的体质情况全面考虑。体质的寒热偏颇,虚实差异,于处方遣药之时,都应妥善兼顾。如素体阳虚偏寒体质者,痰湿易于寒化,药宜偏温,防患未然;素体肝旺体质偏热者,往往变生痰热,适当配伍清泄之品,可堵后患。形体壮实者,祛湿豁痰,重剂可投;体质虚弱者,则宜扶正以祛邪,待五脏阳气振作,自无水湿酿痰之患。 (二)祛痰除湿固然以治脾为首要,但肾、肝亦不可忽视。肾阳亏虚,气化不利,水积可成痰湿;肝郁气滞,升降失司,浊液糟粕不降,亦成湿浊,临症须详审明察。肾阳虚者宜温肾与化痰合用,但桂、附温燥,补阳稍逊而祛寒有余,宜用巴戟、仙灵脾、鹿角片之类。肝郁者宜理气与除湿合施,如越鞠二陈等;若已化热,可予龙胆泻肝丸,清泻肝经湿热。 (三)治疗本证不能一方到底固守不变,初宜化痰除湿以治标,一旦邪去或去已大 半,则宜扶助生湿之源,或健脾,或益肾。渗利克伐之品不能用之太过,总以不伤正气为原则。 (四)痰湿之邪容易阻滞气机妨碍血行,故适时加用行气活血之品,不仅有助于水 湿的运行,而且可达到调经的目的。 |
针灸: |
取穴中极、阳陵泉、丰隆,针用泻法,并用灸法,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
推拿: |
施摩法于小腹约10分钟,然后按揉关元.气海约1~2分钟,加摩中脘、建里3~5分钟,平推腰背,再按揉八髎穴,以痠胀为度。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经期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