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偏瘫

( xiaoerjixingpiantan )

别名: 中风 , 偏枯

西医

简介:
小儿急性偏瘫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综合征,是后天获得的急性偏瘫,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偏瘫,常伴有惊厥、失语、智力障碍或行为异常。
病因:
本病多因闭塞性脑血管病变造成局部脑组织缺血或坏死所致,以大脑中动脉病变最为常见。病因以感染引起的脑血管炎最多,由致病微生物直接侵犯或感染后的变态反应所致。结核杆菌、化脓菌、病毒、钩端螺旋体感染均可引起偏瘫,其中以结核杆菌所致者更常见。感染后或预防接种后可因变态反应引起血管周围炎而致偏瘫。惊厥后脑损伤是小儿急性偏瘫另一常见原因,其中以惊厥持续状态所引起者最多见。脑血管畸形、颅脑外伤、神经皮肤综合征、同型胱氨酸尿症、脑肿瘤等也可出现偏瘫,或以偏瘫为主要表现。
人群:
发病年龄多在6个月~8岁之间,大多数在3岁以前。
体征:
本病起病急缓视不同原发病而异。偏瘫发生前常有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等前驱感染症状。大部分病例起病较急,个别起病呈亚急性,或可呈短暂发作或反复。主要症状及体征有:
1.偏瘫:右侧较多见,病初为弛缓性麻痹,腱反射消失或降低,肌张力低下。1~2周后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伴病理反射。1~3个月后出现肢体挛缩,甚至半侧萎缩。1/2病例遗留有运动障碍。
2.感觉障碍:痛温觉受损不明显,或仅轻度受损。较大儿童可有偏侧复合感觉异常,如位置觉、实体觉及两点辨认觉受损。
3.颅神经异常:常见同侧舌肌和下部面肌瘫痪或同向性偏盲。急性期可因广泛脑水肿而出现假性球麻痹
4.失语:2岁以前一般无失语,较大儿童优势半球病变易有失语。随病情好转多能恢复。
5.惊厥:是本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半数以上的患儿反复惊厥发作。常表现为偏瘫同侧肢体的限局性发作,也可表现为全身性发作,起病时就有半侧惊厥,随后发生偏瘫者称为半侧惊厥--半侧瘫痪综合征(hh综合征),若以后发生继发性癫痫则称为半侧惊厥——半侧瘫痪——癫痫综合征 (hhe综合征)。
6.其他:急性期常合并血管运动障碍,患侧肢体皮肤发红或略发热,数天后肢体变凉;偏瘫发生后数月可出现同侧手足徐动、舞蹈、肌张力低下等不自主运动;本病患儿常有轻度智力受损,约1/3病儿智力明显受累,严重的智力低下多见于hhe综合征且癫痫控制不满意者。
电诊断:
脑电图:90%以上有异常,表现为受累半球波幅下降,慢波增多或局灶性异常电活动等。
影响诊断:
1.脑ct.可见脑组织水肿脑梗塞等改变。可根据改变的部位及性质而有助于病变的定位与定性诊断。
2.mri:敏感度比ct更高,可早期发现异常信号,对脑血管畸形、脑干病变等的诊断价值更大。
3 脑血管造影:对病因诊断及预后判断有较大意义,可直接观察病变部位的血管异常。近年发展起来的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技术,能排除其他组织的影像干扰,清晰度进一步提高,且造影剂量减少,更为安全。
脑脊液:
多数病例正常。血性或黄色脑脊液多见于蛛网膜出血、静脉窦血栓形成或镰状细胞贫血。颅内感染所致者细胞数和蛋白增加。细菌性脑膜炎时糖降低。颅内占位性病变时颅压多有升高。
鉴别诊断:
1.先天性或围产期疾病所致偏瘫:脑发育畸形或围产期窒息等疾病可引起偏瘫,早期常未引起注意,发现偏瘫时应与小儿急性偏瘫鉴别。本组疾病无明确的起病时间,脑部病变为陈旧性,脑ct发现脑萎缩、脑发育畸形或陈旧性软化灶等可明确诊断。
2.偏头痛:小儿偏头痛可表现为发作性偏瘫,或可交替发作。但发作时常伴搏动性头痛,伴腹痛恶心呕吐。短暂睡眠后可缓解,发作持续时间一般仅数十分钟至数小时,发作间歇期无异常体征。脑ct、脑血管造影等均无异常发现。
治疗:
一、病因治疗
对于有明确病因者应及时进行针对性处理。例如,对惊厥持续状态所致者应积极控制惊厥;颅内血肿、血管畸形或其他占位性病变要尽可能手术治疗;对颅内感染要积极根治;对各种变态反应性脑血管病,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
二、脑水肿治疗
缺血性脑血管病所致脑水肿多为细胞毒性、血管源性的混合型。如脑水肿明显应予以有效处理。可用甘露醇脱水,或酌情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三、扩血管药物
适用于脑动脉炎伴管腔狭窄或血栓形成的早期和恢复期,已出现脑水肿者不宜应用。常选用以下药物
1.罂粟碱:对脑血管有直接扩张作用,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一般剂量为每日30~6omg,加入5~10%葡萄糖250~500ml中静脉滴注,连用5~7天。
2.川芎嗪与丹参注射液:作用温和,有扩血管、改善微循环、提高组织携氧能力等作用,临床应用较多。常用剂量与方法是:川芎嗪每日40~80mg加入5~10%葡萄糖液500ml中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每日4~8ml,加入5~10%葡萄糖液250~500ml中静脉滴注。
四、钙通道阻滞利
系一组能阻止钙离子内流的药物,可选择性扩张血管。增加缺血脑区血流量,对脑缺血、缺氧等损伤有保护作用。目前应用较广,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尼莫地平:应用较早,目前使用也较多。常用剂量每次10~30mg,每日2~3次口服。
2.氟桂嗪:为哌嗪的双氟化衍生物,是细胞钙通道的选择性阻滞剂,仅阻断病理状态下的钙超载,不影响正常细胞钙平衡。常用剂量为每日5~10mg,顿服。
3.地尔硫卓:系一选择性钙通道阻滞剂,尤其对脑血管有很强的扩张作用,并能防止血管痉挛。剂量为每次15~30mg,每日3次口服。
五、血液稀释疗法
血液稀释疗法是在不减少有效循环血量的情况下,通过降低红细胞压和血液粘稠度,改善血液循环。常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每日10ml/kg,静脉滴入,连用5~7天。如红细胞压较高可辅以少量静脉放血。
六、恢复期治疗
急性期过后应尽早开始肢体功能锻炼及智力、语言训练,辅以理疗、针灸等方法,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中西医结合:
1、由于本病致病原因很多,致残率较高,故临床应积极抢救治疗,及时控制病情。一般在急性期,西药以控制惊厥,治疗颅内感染,治疗脑水肿,改善脑血液循环为主。中药此期应配合活血通络,平肝熄风之品,如丝瓜络秦艽桃仁赤芍川芎钩藤、生石明、僵蚕地龙等。同时可选用川芎嗪、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以辅西药扩张血管,改善循环,提高疗效。
2、恢复期治疗应发挥中医优势,运用针灸,推拿等方法,防止肌肉挛缩,恢复肢体运动功能,同时可配合理疗及语言训练等康复治疗。此期中药以扶正补虚,疏通经络为主要治则,常用药有黄芪黄精枸杞子牛膝川断丝瓜络桑白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