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泪腺炎

( manxingleixianyan )

西医

简介:
慢性泪腺炎,病程进展缓慢,腺组织逐渐增大使上睑外上方肿胀,上睑下垂,一般不痛,扪时可有压痛。
病因:
本病病因很多,全身病如结核梅毒、类肉瘤结节病白血病等为常见原因,如果合并涎腺肿大,称做mikulicz氏病;有时为急性泪腺炎转变而成;慢性结膜炎沙眼也可累及泪腺。
诊断标准:
1.急性泪腺炎病史。
2.发病缓慢,眼睑外上眶缘肿块生长。
3.除外泪腺肿瘤白血病淋巴瘤、结核病及mikulicz`s病。
4.取活组织检查可证实。
凡具备第1~4项即可诊断。
诊断依据:
1.结核性慢性泪腺炎:不常见,但是慢性泪腺炎中最多见的一种。多因全身结核病经血行感染,偶有结膜结核扩散而来。其临床表现:①急性粟粒性结核传播到泪腺者,除泪腺肿大外,全身常合并粟粒性结核症状如发热。肺部或眼底可见粟粒灶。②局限性孤立性结核,多由身体他部如肺淋巴结等静止或者似乎已经痊愈的结核病灶,经血行感染而来,多见于青少年,其硬化型形成一个慢性的、无痛的肉芽肿,侵犯一侧或两侧,临床可看到一个生长缓慢,无疼性、硬的分叶的活动性肿块,不影响泪腺功能,常睑下垂,外上转限制,有时耳前淋巴结肿大,可能自然痊愈,很少发生干酪样变性,一般长期静止,不易复发。③泪腺干酪样变性结核,隐袭性发病,缓慢进行,然后睑红肿,出现寒性脓疡症状,有波动感,穿破上睑后形成瘘管。明确诊断需病检或动物接种。
2.沙眼泪腺炎沙眼衣原体可能通过导管或淋巴管侵入泪腺,迄今尚未在腺内分离出沙眼衣原体,但腺内有滤泡形成。本病在急性期,小管周围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形成滤泡,晚期硬化,导致继发性上皮萎缩。常反复复发。沙眼对泪腺的确实而又常见的损害是结膜结疤,闭塞导管,引起继发性泪腺萎缩。
3.梅毒性泪腺炎:少见,但梅毒各期都可发生。①初期梅毒:睑部泪腺肿大,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和梅毒组织学改变,可能继发于未察觉的结膜感染。②二期梅毒:有时泪腺肿大,慢性病程,不痛,无功能障碍,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包块活动,不硬。③三期梅毒:梅毒瘤泪腺炎发生在获得性或先天性梅毒,有时是本病的唯一表现,也可伴有其它症状。常为双侧,具有一般慢性泪腺炎的表现,其转归可完全消散、纤维化、囊肿改变或化脓溃烂形成瘘管。
4.泪腺结节病:为良性慢性全身肉芽肿病的局部表现,约30%累眼。原因不明,多发病于40岁前,眼部症状多见于女性。常和腮腺同累,20%有单侧或双侧结膜下肉瘤浸润。泪腺肿大呈结节状,无痛,渐增大,质硬与眶组织有联系,皮下和眶缘下能活动。结膜下浸润累及基础泪腺引起干性结膜角膜炎。急性虹膜睫状体炎和肉芽肿性葡萄膜炎最常见,有羊脂状kp。全身可累及淋巴结、呼吸系统、脾、骨、纵隔等,预后良好。确诊需通过组织学检查。
5.miculicz`s病:本病为一种以双侧对称性泪腺和腮腺的肿大为特点的泪腺和腮腺慢性炎症,病因不明,可能属于胶原纤维病的范畴,各年龄均可发病,多数30岁以上。泪腺肿大多发生缓慢,有时也可为急性。初为单侧,但不久则发展为双侧,肿大的泪腺质地较软而有弹性,无第一节泪腺病139
痛,在皮下及眶缘可活动,一般不伴有全身症状。在泪腺肿胀数周或数年后,腮腺也开始肿大。开始泪液及唾液分泌增多,以后逐渐减少而形成各种干燥症。组织学检查可确诊。
病史:
急性泪腺炎病史。
症状:
一般无疼痛。
体征:
在眶外缘与眼球之间可们到分叶状包块,质硬,可活动。脸部泪腺炎当翻转上睑时,可在上穹窿见肿胀之泪腺。眼球被推向下内,注视上外方时有复视,但突眼少见,泌泪功能一般正常,病变多为双侧性。
体检:
在眶外缘与眼球之间可们到分叶状包块,质硬,可活动。脸部泪腺炎当翻转上睑时,可在上穹窿见肿胀之泪腺。眼球被推向下内,注视上外方时有复视,但突眼少见,泌泪功能一般正常,病变多为双侧性。
鉴别诊断:
1.sjogrer综合征与miculicz`s病:前者除泪腺腮腺肿大外,有干燥性结、角膜炎,口干,腮腺管造影在导管内有弥漫状、直径1mm以上大小不同的点状、斑状阴影。多合并类风湿和其它结缔组织病,有泪腺及腮腺的组织学特异所见,唇部腺体与腮腺有同样组织变化。miculicz`s病一般不伴发类风湿等症,可并发结核白血病结节病等。早期泪腺分泌增多,晚期才有眼干燥症。口腔干燥不明显。泪腮腺组织学检查与前者不同。唇部腺体无改变。
2.泪腺结节病与mikulicz`s综合征:①前者多发生于20~40岁患者,后者多发生于30岁以上患者。②前者可合并侵犯色素膜,后者同时侵犯唇腺。③前者泪腺呈结节状肿大,质地坚硬,后者泪腺肿块柔软有弹性。④前者常影响脾、肺、骨、皮肤及淋巴组织,后者可合并结核白血病淋巴瘤或葡萄膜炎。⑤病理和组织学改变不同。
3.皮样囊肿:多发生于儿童,为一无痛性肿物,呈圆形隆起,硬固,不移动,不粘连皮肤,有时与骨膜相连。最常见外眦颞上部,位于眶内者可致眼球突出。x线检查可见骨壁凹窝形成。超声探查形成声像图的多样化,ct扫描和mri也具有特征性改变。
4.泪腺囊肿:本病发生上睑外侧有无痛性触之可移动而有波动的肿物,出现于上穹窿部上外角,并随泪液分泌而变其大小。而慢性泪腺炎则不随泪液分泌变化其大小。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炎症消退,症状消失。
治疗:
(一)病因治疗
1.沙眼泪腺炎:首先要控制沙眼,点0.1%利福平眼药水或0.5%四环素眼药水或15%斑马眼药水一天4~6次,一般点眼1~3个月,也可采用间歇疗法。也可口服磺胺制剂7~10天一疗程。有干眼症时治疗干眼,有并发症时手术治疗。
2.结核性泪腺炎:采用抗结核治疗,坚持“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的原则,另外给予维生素d2和钙剂效果更佳。局部可用5%链霉素眼膏。
3.梅毒性泪腺炎:抗梅毒治疗,治疗越早,预后越好,应积极彻底治疗,务使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血清反应由阳性转阴性。大剂量青霉素局部及全身应用。
4.泪腺结节病及miculicz`s病:可用激素治疗。大剂量突去疗法(如强的松片60mg每日晨顿服)及减剂量维持疗法同时应用,也可局部应用强的松龙等减轻泪腺水肿及葡萄膜炎。水杨酸类药物也可应用,也可试用放射疗法。
(二)手术治疗泪腺肿块性质很难确定,故治疗常采用手术切除,这样既切除病变组织,又能确诊疾病,以选择进一步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