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痰流聚皮下

( shitanliujupixia )

别名: 淋巴结炎 , 甲状腺瘤 , 甲状腺瘤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者 , 脂肪瘤 , 皮脂腺囊肿

中医

简介:
本证由正气不足、湿痰流聚皮下,日久凝滞结核而成。
病机:
本证由正气不足、湿痰流聚皮下,日久凝滞结核而成。
治疗:
治疗法则:  健脾益气,开郁,利湿化痰,软坚。
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1)海带丸消核丸加减:海带15克、昆布15克、白术10克、青皮10克、陈皮10克、山栀10克、黄芩10克;贝母10克、半夏曲10克、玄参12克、牡蛎15克、瓜蒌仁12克、僵蚕10克、甘草节6克,健脾利湿化痰、软坚。用于本
证臖核的治疗。
(2)海藻玉壶汤加减:海藻12克、昆布12克、青皮10克、陈皮10克、贝母10克、连翘10克、姜半夏10克、当归10克、川芎6克、制香附10克、郁金10克、夏枯草12克、甘草6克。化痰、软坚、开郁。用于本证肉瘿的治疗。
(3)归脾丸合二陈汤加减:党参12克、白术10克、黄芪12克、归身12克、茯神12克、远志10克、枣仁10克、陈皮6克、姜半夏10克、青木香6克、龙眼肉10克。生姜3片、大枣2枚。健脾益气化痰软坚。用于本证肉瘤的治疗。
以上方药,水煎,取汁200毫升,温服,每日2次。
2.加减变化:臖核质硬不易消散者可加三棱10克、莪术10克、山慈姑12克,去
山栀黄芩;如皮色微红,压之痛者,加银花15克、蒲公英15克、牛蒡子10克。如有酿脓趋势,当按证治疗。肉瘿如见胸闷气憋、呼吸困难,加合欢皮10克、葛根10克、川楝子10克、薤白头10克;声音嘶哑选加玄参10克、桔梗6克、胖大海2枚、木蝴蝶3克;易汗、心悸、脉数加生地12克、熟地12克、麦冬10克、五味子6克、枣仁10克、柏子仁10克等;性情急躁、手颤眼突加白芍10克、生石决明12克、白蒺藜12克、钩藤12克等;月经不调熟地12克、首乌12克、苁蓉10克、仙灵脾10克、菟丝子10克、益母草10克等。肿块明显缩小,无明显不适,改用夏枯草膏,每日一匙。肉瘿肉瘤肿块质较硬、舌见瘀紫者均可加红花6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山慈姑12克或白芥子10克。本证各病均可配合小金丹犀黄丸等成药内服。
(二)外敷药物:
1.消瘤二反膏化痰散结,治痰核肉瘤甘遂芫花大戟甘草等分,共研细末,用醋或姜汁调敷肿块上。
2.二白散化痰散结,治痰核肉瘤。生南星、贝母共研细末,用鸡子清和末醋
调敷肿块上。
3.飞龙阿魏化坚膏:化坚破结,治瘿瘤、瘰疡,若肿未溃破者用蟾酥丸一料加金头蜈蚣5条(炙共去头足),研末和匀,另取乾坤一气膏750克,烊开加入药未搅匀。用时隔水炖化,布片摊贴一周或半月一换。
4.阳和解凝膏黑退消桂麝散化痰通络散结,用于臖核、肉瘤外贴,10天至
半月一换。
5.蚀脱疗法:于顶用小刀刺一孔或用火针灼一孔,挤出粉渣,插入三品一条枪等蚀去囊壁,较大的脂瘤于挤出粉渣后,量腔大小而取相应大小的脱脂棉球蘸黄连膏后表面蘸一层薄薄的祛腐丹药填满整个囊腔,1日或隔日1换。囊壁蚀净,改用生肌敛药使其生肌收口。
(三)饮食疗法
(1)肉瘿海藻酒(用海藻洗去咸500克、酒1000毫升,渍一宿)每天饮30~50毫升。酒尽将海藻曝干捣末,5~10克,酒兑服。
(2)肉瘿:半熟柿鲜果1~2个,捣烂取汁,温开水冲服,每天1次。
(3)脂瘤:常食山楂果或其制品,能减少皮脂腺分泌,有利脂瘤发生
施治要点:
(一)本证为有形之湿痰凝聚皮下之证,脾主湿、司运化。脾虚湿动则为痰,流聚皮里膜外致成臖核、肉瘿肉瘤脂瘤等病。脾失健运健脾利湿,可选用白术茯苓陈皮半夏之属。脾虚健脾益气,药用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甘草之辈。然木强制土,又当以开郁为先,柴胡香附郁金枳壳木香为疏
肝解郁之品。治痰必用二陈,所载瘿瘤主治方如通气散坚丸海藻玉壶汤活血散瘿汤,无不由二陈汤化裁而来。
(二)臖核多由头面、口腔、上下胶患有外疡引起,故外疡的及早治疗,为预防臖核发生的关键。
(三)肉瘿的并发症常涉及心、肺、肝、肾诸脏。当于运用化痰软坚法时,量其各脏虚实,审证求因,辩证加减。
(四)本证迁延日久,常可损人元气、化痰软坚攻破之药应与补虚药同伍。至于元气无损,体质壮实、结块难以消散者,可选用虫类药物破其痰浊凝滞。
(五)本证所包括的各病种均属慢性病范畴,宜选用丸剂以缓图其效,或以汤剂配合小金丸、犀黄丸常服。
(六)外治法能直接作用于皮下结核,为治疗本证的重要手段。药物外治,针灸等法应与内服方药有机结合。至于脂瘤只需以外治法即可,关键在于蚀去囊膜,否则常易复发。
(七)饮食疗法对本证的防治尤以肉瘿最为重要,应适当选用富含碘的食物。
(八)肉瘿肉瘤中药治疗效果不显者,宜于手术治疗。
针灸:
1.针刺:肉瘤:取定喘穴,隔日针1次。或取甲状腺局部不定点刺激,配合曲池
穴,每次一侧,两侧轮流使用。或由颈部两侧肿大处皮下平刺至针体全部进入为止,然后再分别刺左右两曲池穴,捻至酸麻为度。留针1小时。
2.艾灸:于臖核或较小的肉瘤局部用艾炷灸5~7壮,每日一次。
3.火针:臖核、较小的肉瘤采用火针直刺核心底部,根据其大小1次刺2~5针隔日1针,针后用太乙膏外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