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慈姑
( Shān Cí Gū )
别名: 金灯 , 鹿蹄草 , 山茨菰 , 山茨菇 , 朱姑 , 鬼灯檠 , 毛姑 , 毛慈姑 , 泥冰子 , 处姑 , 白地栗 , 白毛姑
山慈姑 (出处: 《中药大辞典》 )
主治: |
消肿,散结,化痰,解毒。治痈疽疔肿,瘰疬,喉痹肿痛,蛇、虫、狂犬伤。 ①《本草拾遗》:"主痈肿疮瘘,瘰疬结核等,醋磨敷之,亦除皯瘖。" ②《滇南本草》:"消阴分之痰,止咳嗽,治喉痹,止咽喉痛。治毒疮,攻痈疽,敷诸疮肿毒,有脓者溃,无脓者消。" ③《纲目》:"主疔肿,攻毒破皮。解诸毒,蛇虫、狂犬伤。" ④《本草再新》:"治烦热痰火,疮疔痧痘,瘰疬结核。杀诸虫毒。" ⑤《国药的药理学》:"为粘滑药。用于呕吐下痢等。"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2钱;磨汁或入丸、散。外用:磨汁涂或研末调敷。 |
性味: |
甘微辛,寒。 ①《本草拾遗》:"有小毒。" ②《纲目》:"甘微辛,有小毒。" ③《本草经疏》:"味辛,气寒。" |
归经: |
入肝、脾经。 ①《滇南本草》:"入脾、肺二经。" ②《本草再新》:"入肝、肺二经。" |
用药禁忌: |
正虚体弱患者慎服。 |
附方: |
①治痈疽恶疮,汤、火、蛇、虫、犬、兽所伤,时行瘟疫,山岚瘴气,喉闭喉风,久病劳瘵;解菌蕈菰子、砒石毒药,死牛、马、河豚鱼毒:文蛤(捶破,洗,焙,末)三两,山慈姑(去皮净,末)二两,麝香(另研)三分,千金子(去壳,研,去油取霜)一两,红牙大戟(去芦,焙干,末)一两半。用糯米煮浓次为丸,分为四十粒。每服一粒,用井花水或薄荷汤磨服,利一、二次,用粥止之。(《外科精要》玉枢丹,即《百一选方》解毒万病丸) ②治痈疽疔肿、恶疮及黄疸:慈姑(连根)、苍耳草等分。捣烂,以好酒一钟,滤汁温服。或干之为末,每酒服三钱。(《乾坤生意》) ③去酐蹭:山慈姑根,捣涂面上。(《普济方》) ④面疱斑痣。用山慈母根每夜涂搽,早上洗去。 ⑤牙龈肿痛。用山慈姑的枝和根煎汤随时漱口,漱后吐出。 ⑥痈疽疔痛。用山慈姑(连根)、苍耳草等分,捣烂。取好酒一杯,滤出药汁温服。或将两药干研成末,每服三钱,酒送下。 ⑦风痰疾。用山慈姑一个,滴茶磨成泥。中午时以茶调匀服下,躺着晒一会太阳,即有恶物吐出,病自断根。如不吐,可喝一点热茶。 ⑧一切疮毒,蛇虫毒,饮食毒,瘴气等。用"万病解毒丸"(一名"太已紫金丹"、"玉枢丹")。"丹居家远出、行兵动众,不可无此"。其配方如下:山慈姑,去皮,洗净,焙干,取二两;川五倍子,洗刷,焙干,取二两;千金子仁,研细,以纸压去油质,取一两;红牙大戟,去芦,洗净,焙干,取一两半;麝香三钱。各药共研为末,加浓糯米汤调和,细捣,作成一钱一锭的药剂。斟酌病情,或外治,或内服。 |
炮制: |
除尽须根,洗净,清水浸泡2~4小时,取出润透,切片,晒干。捣碎用亦可。 |
性状: |
①杜鹃兰的干燥假球茎呈圆球状尖圆形或稍扁平,直径1~2厘米。外表棕褐色或灰棕色,有细小皱折。顶端有一圆形的蒂迹;底郎凹陷处有须根,须根长约1~3厘米,粗1~2毫米;腰部有下凹或突起的环节,俗称"腰带"。假球茎周围被有或疏或密的金黄色丝状毛须及黑色细须。或已将须根及外皮均除去。质坚实,内心黄白色或乌黑色,粗糙。味淡,微香,遇水有粘性。以个大、饱满、断面黄白色、质坚实者为佳。 主产四川、贵州等地。 ②独蒜兰的干燥假球茎呈圆球形或不规则块状,直径1~1.5厘米,顶端渐突起,基部脐状,有须根或须根痕。腰带往往在凹入部,故不甚明显,撞去表皮者表面呈黄白色、浅黄色或灰黄色,带有表皮者呈浅棕色或棕色,光滑,或有皱纹及深沟。质坚硬,难折断,断面角质半透明。气微弱,味淡微苦,稍粘。 除上述品种外,尚有独蒜兰属植物云南独蒜兰(参见"独叶白芨"条)及山兰属植物冰球子(四川、西藏)等的假球茎,亦作山慈姑入药。 |
原形态: |
①杜鹃兰 多年生草本,高40厘米左右。假球茎卵球形,肉质。顶端生叶1(~2)片,叶片披针状长椭圆形,长20~30匣米,宽4~5厘米,先端略尖,基部楔形,具纵向主脉3条,全缘,具叶柄。花茎直立,疏生3叶鞘,抱茎;总状花序长10~20厘米,有花10~20朵,偏侧而生;苞片线状披针形,薄膜质,长3厘米左右,先端锐尖;花下垂,绿色至红紫色;萼片及花瓣呈线状倒披针形,长3~3.5匣米,先端锐尖,唇瓣肥厚,长约3厘米,基部稍膨大,先端近3裂,侧裂片披针形,中间裂片长椭圆形,长9毫米左右,先端截形,反曲;蕊柱长2.5厘米。蒴果长2~2.5厘米,无梗,下垂。花期夏季。 生山沟阴湿处。分布黄河流域至西南、华南等地。 ②独蒜兰,又名:冰球子。 多年生草本。假球茎狭卵形或圆锥状长颈瓶形,高1.5~2厘米。叶1片,椭圆状披针形,长约10厘米,宽约2厘米,生于假球茎的顶端。花葶直立,生花1朵,下部有2~3个鞘;苞片长圆形,长2~3厘米;萼片近直立,披针形,长4厘米;花瓣近线形,长4.5厘米;唇瓣从楔形基部起逐渐扩大,长4厘米,有不明显的3裂,中部为不等边四方形,边缘为啮蚀的撕裂状,上面没有龙骨突起;子房下位,细瘦。蒴果长圆形,直立,连于房柄长近约3厘米。 生山沟岩石上。分布我国西南。 以上植物的叶(山慈姑叶)、花(山慈姑花)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
来源: |
为兰科植物杜鹃兰、独蒜兰等的假球茎。5~6月挖职假球茎;除去茎叶、须根,洗净,晒干。 |
出处: |
《本草拾遗》 |
“山慈姑” 相关论述
「释名」亦名金灯、鬼灯、朱姑、鹿蹄草、无义草。
「气味」(根)甘、微辛、有小毒。
「主治」
1、面疱斑痣。用山慈母根每夜涂搽,早上洗去。
2、牙龈肿痛。用山慈姑的枝和根煎汤随时漱口,漱后吐出。
3、痈疽疔痛。用山慈姑(连根)、苍耳草等分,捣烂。取好酒一杯,滤出药汁温服。或将两药干研成末,每服三钱,酒送下。
4、风痰疾。用山慈姑一个,滴茶磨成泥。中午时以茶调匀服下,躺着晒一会太阳,即有恶物吐出,病自断根。如不吐,可喝一点热茶。
5、一切疮毒,蛇虫毒,饮食毒,瘴气等。用“万病解毒丸”(一名“太已紫金丹”、“玉枢丹”)。“丹居家远出、行兵动众,不可无此”。其配方如下:山慈姑,去皮,洗净,焙干,取二两;川五倍子,洗刷,焙干,取二两;千金子仁,研细,以纸压去油质,取一两;红牙大戟,去芦,洗净,焙干,取一两半;麝香三钱。各药共研为末,加浓糯米汤调和,细捣,作成一钱一锭的药剂。斟酌病情,或外治,或内服。
去毛壳。
甘,微辛,有小毒。消痈肿疮 疔毒,兼疗瘰 结核,解诸毒蛊毒蛇毒,亦治狂狗咬伤。
擅剥人面皮之能,操退除面 之权。
处处有之。冬月生叶,如水仙而狭。二月中抽一茎如箭杆,茎端开花,有白、红、黄三色。
黄色者,上有黑点,其花乃众花簇成一朵。三月结子,三棱。四月初苗枯,即掘取其根,状如小蒜,有毛壳包裹。
粉滓面 ,杵粉夜涂旦洗。(验方第一。)
牙根肿痛,煎漱吐之。(第二。)
风痰痫疾,以清茶研如泥,日中时以茶调下,即卧日中,良久吐出,不吐以热茶投之。(第三.)
紫金锭 净慈姑(二两,焙净) 五倍子(二两,焙) 千金子(去油,一两) 麝香(一钱)
端午七夕,或重阳,或天德月德黄道吉辰,斋戒盛服,焚香拜祷,以糯米浓饮合之,木臼杵千下,一丸一钱。病甚者连服,取利,用温粥补之。一切饮食药毒,蛊毒瘴气,河豚、土菌、死牛马等毒,并用凉水磨服一锭,或吐或利即愈。痈疽发背,疔肿杨梅,一切恶疮,风疹赤游,痔疮,并用凉水磨涂,日数次即愈。阴阳二毒伤寒,狂乱瘟疫,喉痹,并用凉水入薄荷汁化下。心气痛并诸气,淡酒下。泄利霍乱绞肠,薄荷汤下。中风中气,口噤目斜,五痫鬼邪鬼胎,筋挛骨痛,并酒下。自缢水溺,鬼迷,心头温者,冷水磨灌之。传尸痨瘵,凉水化下,取下恶物虫积为妙。久近疟疾发时,东流水煎桃枝汤下。经闭红花汤下。小儿五疳五痢,薄荷汤下。风虫牙痛,酒磨涂之。打扑损伤,松节煎酒下。汤火伤,毒蛇恶犬伤,并冷水磨涂,仍服之。
(宋嘉 )
本草言叶如水仙花叶,正误指金灯花、老鸦蒜为山慈姑矣。鬼臼一名马目毒公,花不见天,为羞天山慈姑;叶不见花,为无义末忘本乎。本叶末乎,慈悯姑恤,何等思忆,何等悲心,犹言剥人面皮则恩称怨,怨称恩,所浓薄,所薄浓,信有之矣。果是没良心,还是要出丑.
【气味】甘辛,微温,有小毒。
【主治】主痈肿疮 ,瘰 结核,醋摩敷之。剥人面皮,去 。
【核】曰∶生山中湿地,唯处州遂昌县者良。冬月生苗,如秋叶而稍小,二月中抽一茎,高尺许。茎端作花,有白色、黄色、红色三种,瓣上俱有黑点间杂,众萼攒簇成朵,如丝绒纽结状,甚可爱也。三月缀实,子有三棱。四月采根,形似慈姑而小,又似小蒜而毛,迟则苗腐难觅矣。一种叶如车前草,茎干花实则一也。酉阳杂俎云∶花与叶不相见,谓之无义草。
今人多以金灯花、老鸦蒜根伪充之。但此根无毛而光,山慈姑茸毛固壳为异也。采得曝干,修事去毛壳用。
【 】曰∶山慈姑,剥人面皮,化人疣赘,其严命威毅,而言慈者何?然 颜 色,痈瘰之人,面目可憎,厥形原无生人理矣。此以中藏 ,乃复现诸形色。山慈姑,慈悯姑恤,亭毒藏阴,既欲品成其形色宁惜剥化之劳乎。一名无义草,爰彼无义,启我哀矜。宋玉九辩云∶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惆怅兮而私自怜,燕翩翩其辞归兮,蝉寂寞而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