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骨骨折

( biguguzhe )

西医

简介:
鼻骨骨折是外鼻遭受撞击后引起的骨折,是鼻外伤中最常见的。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是鼻出血和局部疼痛,可分为单纯性骨折、移位性骨折及粉碎性骨折骨折可单纯限于鼻骨,也可累及周围的骨结构。
病因:
发生原因多由直接暴力引起。
发病机理:
鼻骨左右并列,为组成突出面部中央的外鼻主要支架,当面部受伤累及外鼻时,很容易引起鼻骨骨折,特别是薄而宽的鼻骨下段更易发生
病史:
外伤史,应详细询问受伤的原因、暴力打击的方向。
体征:
(一)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鼻出血和局部疼痛,若伴有鼻中隔外伤性偏曲及鼻腔内有血块积聚或鼻甲肿胀,可致鼻塞
(二)体征
1.外鼻肿胀,皮下瘀血或裂伤。受伤后,若鼻骨骨折移位时,可立即出现鼻梁下陷或偏斜,数小时后因软组织发生肿胀,畸形变得不明显。
2.骨折处有触痛,双侧鼻骨不对称,触诊有骨擦音。
3.若伴有鼻粘膜撕裂,则擤鼻后可出现皮下气肿,触之有捻发音。
(三)临床分型①非移位性骨折(单纯性骨折):x线可见骨折线,鼻外形无改变。②移位性骨折:鼻外形常有改变,需要整复。
实验室诊断:
x线鼻骨拍片,可显示骨折部位、性质,有助诊断。
鉴别诊断:
本病常与鼻挫伤相混淆,x线拍片有助于鉴别。
治疗:
1.鼻外有伤口与一般外科处理相同,伴有鼻衄者,宜先行止血处理,外鼻肿胀者在24小时作冷敷,24小时以后作热敷;常规注射破伤风(tat),鼻腔粘膜有撕裂伤及皮下气肿者,应禁止擤鼻。
2.单纯性骨折:无鼻外形改变和塌陷,不需整复,可嘱病人加强鼻部保护,避免触摸,受压等影响创口愈合的动作,鼻腔内可滴1%呋麻液改善通气
3.移位性骨折:鼻外形改变者,需进行整复,最好在受伤后10天之内进行。采用鼻粘膜表面麻醉。
(1)单侧向外则方移位的骨折:术者用两手拇指用力压迫一侧突起的鼻骨,当感到有复位摩擦音时,骨折即已复位。
(2)单纯塌陷或向外移位的骨折:用鼻骨复位钳或以枪状镊,直血管钳,鼻中隔剥离器前端缠以凡士林纱条,或套一薄橡皮管,先于鼻外试测骨折处与鼻孔的距离,然后伸入塌陷侧鼻腔,向上、向外将骨折片抬起,同时另一手拇指或食指在鼻外协助复位,可闻及复位的骨擦音。应注意复位器械切勿超过两侧内眦连线,以免损伤筛板;整复后鼻腔填以凡士林纱条或碘仿纱条,24~48小时可取出,2周内勿碰鼻部。
(3)双侧鼻骨骨折:使用鼻骨骨折复位钳,将钳的两叶分别插入两侧移位的鼻骨下面,扶持鼻中隔,按以上手法向外、向上、向前用力,使两侧鼻骨及鼻中隔复位。
(4)鼻骨骨折合并鼻中隔骨折、脱位或外伤性偏曲,可将鼻骨复位钳的两叶伸入到两侧鼻腔,置于鼻中隔偏曲处的下方,挟住鼻中隔,垂直向上移动钳的两叶,偏曲脱位处即可恢复正常位置,再复位骨折鼻骨
(5)粉碎性的鼻骨骨折:在临床上复位时塌陷的骨折片易抬起,但抽出复位器,又塌陷。故复位后鼻外用金属夹板贴上胶布固定。
(6)鼻骨骨折伴有鼻中隔血肿,应切开引流,以免形成脓肿,若合并眶内壁骨折者,进行骨折复位的同时,应修复内眦韧带和泪道。若合并脑脊液漏,应注意控制感染,若1~2周不愈者,应进行脑膜瘘修补术。

“鼻骨骨折” 相关论述

外鼻骨架系一对较薄的梯形鼻骨及部分上颌骨额突构成,遭受外力后易引起骨折或错位。本节内容限于单纯闭合性鼻骨骨折,是平时较为常见的鼻部创伤。
【诊断】
1.有外伤史。外鼻肿胀皮面瘀血、鼻粘膜、骨膜有破损时,可出现鼻出血或局部皮下气肿
2.鼻梁呈现塌陷、变宽或歪斜等畸形,内眦间距相对增宽。没有错位时,畸形不明显。骨折部位压痛明显,扪诊鼻骨可有骨摩擦音。
3.鼻部侧位x线平片,可提供诊断参考。儿童骨化不全,x线诊断可导致错误诊断,应特别谨慎。
【治疗】
1.无移位的线形骨折,不需特殊处理。有移位时,应尽快整复。局部肿胀、瘀血严重者,可暂缓整复,但不得超过两周;儿童最好不超过1周。
2.鼻骨骨折复位方法
(1)成人用1%麻黄素和1%地卡因棉片收缩及麻醉鼻粘膜。儿童应在全麻下进行。
(2)单侧向外侧方移位的骨折,术者用两手拇指压迫一侧鼻骨突起处,当感到有复位摩擦音时,证明已复位成功。
(3)单纯凹陷骨折,可用鼻骨复位钳,前端裹以凡士林纱条或橡皮管。伸入到鼻腔骨折部的下方,向上向外将骨折片抬起,同时另一手手指按压鼻梁,推压健侧鼻骨,可闻及复位的骨摩擦音。鼻腔填塞凡士林纱条或碘仿纱条,以利于固定及止血。24小时后取出纱条,2周内勿碰压鼻部。
3.鼻骨骨折合并鼻中隔骨折或脱位时,将鼻骨复位钳的两叶分别伸入两侧鼻腔,置于鼻中隔偏曲处下方,挟住鼻中隔,垂直向上移动复位器,偏曲脱位处即恢复正常位。再以
上法复位鼻骨骨折,然后鼻腔填塞凡士林纱条,48小时后拔出。

外鼻突出于面部,易遭受撞击、跌撞、枪弹及爆炸弹片的损伤。外鼻创伤占鼻部创伤的50%,其中以裂伤和鼻骨骨折(fracture of nasal bone )多见。骨折类型与暴力的方向和大小有关。
鼻外伤常伴鼻中隔外伤,出现软骨脱位、弯曲、骨折、粘膜撕裂及鼻中隔穿孔等。
【临床表现】
最常见症状是鼻出血和局部疼痛,严重者可出现休克
(一)单纯挫伤显示外鼻肿胀及皮下瘀血
(二)鼻骨骨折而有移位者,表现鼻梁塌陷或偏斜。暴力来自一侧时,同侧鼻梁下陷,对侧隆起。正面暴力常使两侧鼻骨骨折,形成鞍鼻。2~4h后,鼻部软组织肿胀、瘀血,掩盖畸形。扪诊局部有触痛,可感到两侧鼻骨不对称及骨摩擦音。如鼻腔粘膜撕裂,擤鼻后,可出现皮下气肿,触之有捻发音。诊断不明确时,鼻部侧位x线摄片可见骨折线及骨质下陷即可确诊。
(三)鼻中隔如发生骨折、脱位,可出现鼻塞,鼻中隔软骨偏离中线,近鼻前庭处突向一侧鼻腔,粘膜撕裂,软骨或骨质外露(图13-2)。如鼻中隔粘膜下出现血肿,则在中隔一侧或二侧显示膨隆。
[imgz]erbiyanhouwaikexue231.jpg[alt]鼻骨骨折及鼻中隔脱位[/alt][/img]
图13-2 鼻骨骨折及鼻中隔脱位
鼻根部塌陷明显者,应作x线摄片(鼻颏位,头颅侧位等)以排除筛窦、额窦及上颌窦骨折,还应注意有无颅底骨折可出现脑脊液鼻漏,表现流淡红鼻血,将鼻血作糖检验,糖阳性者即为脑脊液鼻漏
开放性骨折常为粉碎性骨折,除伴有鼻及颌面软组织伤,常有异物存留。
【治疗】
单纯鼻骨骨折无移位者,鼻腔给予止血可不作其他处理。有时鼻畸形者应在肿胀发生前或消肿后进行鼻骨复位。但应在受伤后一周内进行,超过两周者,因骨痂形成使复位困难。由于未及时整复后遗畸形者,需行成形术矫正。
(一)闭合性鼻骨骨折的复位方法:
用浸有1%的卡因加少许1:1000肾上腺素的棉花片置入鼻粘膜表面,麻醉5~10min取出,即可进行手术。复位用鼻骨复位钳、小剥离器或枪状镊等缠以凡士林纱布或棉花(图13-3),先于鼻外侧试测骨折的部位距离后,将剥离器插入鼻内,置于移位的鼻骨后面,用力向前上方将骨折抬起,此时常可听到骨折复位声。如为双侧鼻骨骨折,可将复位器置于下陷之鼻骨下,在上移的同时,另一手拇指,或拇食二指于鼻外挟持,将对侧移位突起的鼻骨向内推压,两手相互的配合复位(图13-4)。亦可将鼻骨复位钳夹住骨折处,向前上抬起复位(图13-5)。
[imgz]erbiyanhouwaikexue232.jpg[alt]闭合性鼻骨骨折的复位器械[/alt][/img]
图13-3 器械
[imgz]erbiyanhouwaikexue233.jpg[alt]剥离器复位法[/alt][/img]
图13-4 剥离器复位法
[imgz]erbiyanhouwaikexue234.jpg[alt]鼻骨复位钳复位法[/alt][/img]
图13-5 鼻骨复位钳复位法
操作中应注意复位器伸入鼻腔深度不宜超过两侧内眦连线,以免损伤筛板引起颅内感染。复位后,鼻腔内填压凡士林纱条,利于固定及止血,纱条于24~48h内取出。二周内不可用力擦压鼻部,并嘱病人勿用力擤鼻。
鼻中隔骨折或脱位时,宜用鼻骨复位绀整复,整复后鼻腔应填压凡士林纱条24~48h。如鼻隔粘膜撕裂,骨折断端外露时,剪去外露的断端,缝合创伤粘膜。有鼻中隔血肿时应切开清除血块,放入引流条,凡士林纱条填压,以防血肿复发,并全身应用抗生素类药物,防止感染形成脓肿
(二)开放性鼻骨骨折的处理:
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下,首先止血,然后清创。因面部血供丰富,抗感染力较强,要尽可能保留软组织及骨组织,完全游离的碎骨片及异物皆予以清除。可能时用肠线缝合鼻腔粘膜,鼻内填压凡士林纱条或碘仿纱条后,将骨折对位,缝合皮肤。皮肤缺损不够缝合时,可游离周围皮肤,作减张缝合。如鼻翼缺损,采用耳廓复合组织移植修补术,或鼻唇沟翻转带蒂皮瓣或“z”字成形术。
如合并鼻窦骨折,则按鼻窦骨折处理原则处理,如有颅底骨折,应请神经外科协同处理。有脑脊液鼻漏时,一般不宜填压纱条,仅在前鼻孔放一无菌棉球,同时全身给予大量抗生素,以防发生颅内感染。

鼻骨其他面骨更易发生骨折鼻骨骨折时鼻腔粘膜常有撕裂,致鼻出血。因粘膜及软组织迅速肿胀,骨折不易发现。鼻梁常偏向一侧;若血液聚积于鼻中隔软骨内,软骨可能感染、坏死,导致鞍鼻畸形
【诊断和治疗】
鼻部钝挫伤后有鼻出血、疼痛,应考虑有鼻骨骨折。通常可通过触诊及x线证实诊断。确定诊断后,成人常在局麻下行鼻骨复位术,儿童应用全麻。鼻中隔的淤血应切开引流,以避免鼻中隔软骨感染、坏死。鼻骨复位后,鼻腔内用油纱条填塞,外鼻内铁夹固定。鼻中隔复位较困难者,需延期行手术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