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茶

( ér Chá )

别名: 儿茶膏 , 孩儿茶 , 黑儿茶

儿茶 (出处: 《中国药典》 )

主治:
收湿生肌敛。用于溃疡不敛,湿疹口疮跌扑伤痛,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1~3g,包煎,多入丸散服。外用适量。
性味:
苦、涩,微寒。
归经:
肺经
炮制:
除去杂质。用时打碎。
鉴别:
(1) 本品粉末棕褐色。可见针状结晶及黄棕色块状物。
(2) 取火柴杆浸于本品水浸液中,使轻微着色,待干燥后,再浸入盐酸中立即取出,置火焰附近烘烤,杆上即显深红色。
(3) 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醚30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用甲醇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儿茶素和表儿茶素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0.2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5μl、对照品溶液2μl,分别点于同一纤维素预制板上,以正丁醇-醋酸-水(3: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红色斑点。
性状:
本品呈方形或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光滑而稍有光泽。质硬,易碎,断面不整齐,具光泽,有细孔,遇潮有黏性。无臭,味涩、苦,略回甜。
贮藏:
置干燥处,防潮。
来源:
本品为豆科合欢属植物儿茶树acacia catechu(l. f.) willd.的去皮枝、干的干燥煎膏。冬季采收枝、干,除去外皮,砍成大块,加水煎煮,浓缩,干燥。

儿茶 (出处: 《全国中草药汇编》 )

主治:
清热化痰,敛止血。用于肺热咳嗽咯血腹泻小儿消化不良;外用治疮疡久不收口,皮肤湿疹口疮扁桃体炎
用法用量:
0.3~1钱;外用适量。
性味:
苦、涩,微寒。
药理作用:
1.儿茶水溶液能抑制家兔十二指肠及小肠的蠕动,且能促进盲肠的逆蠕动,而有止泻作用;但对大肠几乎没有作用。
2.儿茶在体外有较强的杀死腹水癌细胞作用。
3.儿茶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变形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及伤寒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对于常见治病性皮肤真菌亦有抑制作用。其叶的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化学成分:
含儿茶鞣酸20~50%,儿茶精(dcatechin,c[xb]15[/xb]h[xb]14[/xb]o[xb]6[/xb])2~20%及表儿茶酚(epicatechol)、粘液质、脂肪油、树胶及蜡等。
附方:
(1)肺结核咯血儿茶1两,明矾8钱,共研细末。每次0.1~0.2克,每日3次。中等量咯血(大咯血者不宜采用),每次服0.2~0.3克,每4小时1次。
(2)疮疡久不收口,湿疹儿茶龙骨各1钱,冰片1分,共研细粉,敷患处。
(3)口疮糜烂:儿茶1钱,硼砂5分,研粉,敷患处。
(4)扁桃体炎儿茶柿霜各3钱,冰片2分,枯矾2钱,共研细粉,用甘油调成糊状,擦患处。
(5)宫颈糜烂儿茶铜绿乳香没药各5钱,轻粉2钱,黄丹3钱,冰片1钱,共研细粉,用液体石蜡调成膏剂。用消毒干棉球拭净分泌物,将药膏用带线棉球涂塞患处,6小时后牵出,每日1次。
炮制:
一般于12月至翌年3月,采收干枝,剥去外皮,劈成小块,置土钵或铜锅中加水煎煮,收集煎液过滤,滤液浓缩至糖浆状,冷却,倒入特制的模型中,即成儿茶膏。
性状:
药材名儿茶膏,呈方形或不规则块状。表面黑色或棕褐色,平滑而稍有光泽,质脆,断面不整齐,内部棕红色。无臭,味涩,先苦后甜。
栽培:
为热带阳性树种,喜温暖潮湿环境,不耐寒,宜选向阳坡地栽培。种子繁殖,宜直播,在雨季初期穴播,行株距6~9尺,穴宽1.5尺,深1.2尺,底宽1.2尺,每穴播种5~6粒,覆土以盖没种子为好,待苗高3寸,应分批间苗,去弱留强。生长期要注意松土,除草有利抗旱保苗。施肥可在7~8月,每株可施过磷酸钙2~3两。
生境分布:
分布于云南南部地区,海南岛有栽培。
原形态:
落叶乔木,高6~13米。小枝细,有棘刺。叶为二回双数羽状复叶,互生;叶轴基部有棘针双生,扁平状;叶轴上着生羽片10~20对;每羽片上具小叶30~50对,小叶条形,两面被疏毛。8~9月开花,总状花序腋生,花萼基部连合成筒状,上部分裂,有疏毛;花瓣5,长披针形,黄色或白色;雄蕊多数,伸出花冠之外;雌蕊1,子房上位,长卵形。荚果扁而薄,连果梗长6~12厘米,宽1~2厘米,种子7~8粒。
来源:
为豆科金合欢属植物儿茶树acacia catechu (l.) willd.的干枝加水煎汁浓缩而成的干浸膏
备注:
进口儿茶茜草钩藤属植物儿茶钩藤(干巴儿茶树)uncaria gambier roxb.的带叶小枝,经水煮的浸出液浓缩而成。药材呈方块状称方儿茶。直径约2厘米,表面棕色至黑褐色,无光泽,又称棕儿茶。主要含儿茶素约30~35%,儿茶鞣酸约24%及槲皮素、儿茶荧光素、棕儿茶碱(gambirine,c[xb]22[/xb]h[xb]26[/xb]o[xb]4[/xb]n[xb]2[/xb])。文献报导叶尚含有其它五种生物碱:罗克斯伯氏碱a(roxburghine,a, c[xb]31[/xb]h[xb]32[/xb]o[xb]2[/xb]n[xb]4[/xb]),熔点290~295℃;罗克斯伯氏碱b(roxburghine,b,c[xb]31[/xb]h[xb]32[/xb]o[xb]2[/xb]n[xb]4[/xb]),熔点255℃;罗克斯伯氏碱c(roxburghine,c,c[xb]31[/xb]h[xb]32[/xb]o[xb]2[/xb]n[xb]4[/xb]),熔点245~250℃;罗克斯伯氏碱d(roxburghine,d,c[xb]31[/xb]h[xb]32[/xb]o[xb]2[/xb]n[xb]4[/xb]),熔点197~200℃;罗克斯伯氏碱e(roxburghine,e,c[xb]31[/xb]h[xb]32[/xb]o[xb]2[/xb]n[xb]4[/xb]),熔点234~236℃。

“儿茶” 相关论述

(一)苯丙胺及其衍生物 早在1930年就发现苯丙胺可抑制食欲,它的衍生物包括甲苯丙胺、苄甲苯丙胺、苯甲吗啉、苯双吗啉、氯苯丁胺、邻氯苯丙胺和二乙胺苯酮等。
1、药理作用 ①促进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同时阻断神经末梢对儿茶酚胺的再摄取;②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促进代谢和增加产热,增加肌肉、脂肪等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与利用;③影响脂肪代谢。苯丙胺、甲苯丙胺和苯甲吗啉可促进脂肪分解使血浆游离脂肪酸和(或)甘油三酯浓度上升,氯苯丁胺有明显的降低总血脂及胆固醇的作用。
2、副作用 主要有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作用:包括使神经过敏、不宁、易激动、失眠症、疲倦感减轻,精神愉快,有引起药物成瘾的危险;②对交感神经系统的刺激:包括口干、视力模糊、轻度头痛眩晕、心动过速及心悸、血压升高及出汗;③对胃肠道刺激作用:包括恶心呕吐便秘
3、禁忌证 包括①青光眼:因此类药物有扩瞳作用;②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因交感神经兴奋使其加重;③狂躁型精神病:用该药使病情加重;④交感胺类过敏者;⑤忌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合用,可产生高血压危象;⑥并发高血压冠心病:因本药可引起高血压、心率加快及心律失常;⑦合并糖尿病
苯丙胺类药物中苯丙胺副作用最大,国外已禁止将苯丙胺作为食欲抑制剂使用。最常用于临床的有二乙胺苯酮、苯丁胺树脂等。
(二)吲哚类及其衍生物 氯苯咪吲哚和环咪吲哚为吲哚类衍生物,具有儿茶酚胺神经递质作用。氯苯咪吲哚可兴奋脑内的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和直接抑制下丘脑的摄食中枢,并可促进肌肉、脂肪等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和降低血清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副作用较苯丙胺类小,对血压、心率无影响。

儿茶酚胺类是指含有邻苯二酚基本结构的胺类。体内具有生物活性的儿茶酚胺包括多巴胺(dopamine,da)、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oradrenaline,ne)和肾上腺素(epinephrine,adrenalin,e)。它们的结构如下。
[imgz]shengwuhuaxueyufenzishengwuxue464.jpg[alt][/alt][/img]
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既是肾上腺髓质所分泌的激素,又是交感和中枢神经系统中去甲肾上腺素能纤维的神经递质。ne在中枢内分布广泛,含量较多,e则少,因此我们着重介绍ne的代谢。da则主要集中在锥体外系,也是一种神经递质。
(一)儿茶酚胺的生物合成
神经组织中儿茶酚胺的合成原料来自血液中的酪氨酸,其合成过程如图14-6。
[imgz]shengwuhuaxueyufenzishengwuxue465.jpg[alt]儿茶酚胺类的生物合成[/alt][/img]
图14-6 儿茶酚胺类的生物合成
在上述过程中,第一步有酪氨酸羟化酶参加,它位于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的胞浆内,含量少,活性低,成为ne生成的限速酶,四氢生物蝶呤是它的辅酶,o2和fe++也是合成时必不可少的因素;第二步反应是由胞浆中芳香族氨基酸脱羧酶所催化,这酶的特异性不高,和一般氨基酸脱羧酶一样,要求磷酸吡哆醛作为辅酶;第三步是多巴胺羟化酶催化的氧化反应,氧化发生在β碳原子上,此酶不存在于胞浆而是附于囊泡内壁,属于含cu++的蛋白质,并需要维生素c为辅助因子。
从以上各酶的亚细胞水平分布可以了解,合成ne的最后一步只能在囊泡内进行,ne合成量不仅受酪氨酸羟化酶限速调节,而且当神经末梢胞浆中游离的ne浓度过高时,还可以因反馈性抑制酪氨酸羟化酶的作用而减少ne的合成。
苯乙醇胺-n-甲基转移酶主要见于肾上腺髓质细胞,可使ne甲基化生成肾上腺素。此酶在脑内虽有少量存在,但一般认为正常时哺乳类脑内的肾上腺素含量极少。有人认为,如果苯乙醇胺?n?甲基转移酶活性过高,可以使多巴胺直接变成n?甲基多巴胺等物,造成这些递质的代谢紊乱,这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原因之一。
(二)去甲肾上腺素(ne)
1.贮存和释放 ne在囊泡内合成后就地贮存。它和atp、嗜铬颗粒蛋白等疏松地结合在一起,这样,就使ne不易渗入胞浆而遭单胺氧化酶的破坏。当神经冲动到达末梢时,突触前膜附近的囊泡便与前膜融合,破裂并生成小孔。这时囊泡内的ne连同嗜铬颗粒蛋白等一起被释放入突触间隙。
2.突触间隙中ne的去向 释放入突触间隙的ne能与突触后膜上的ne受体结合,产生生理效应。然后,约有3/4的ne重新被突触前膜所摄取。摄入胞浆后的ne又可进入囊泡贮存。重摄取是一种耗能过程,与突触前膜上的na+,k+?atp酶系统及囊泡膜上的mg++-atp酶系统有关。另外一部分ne则为后膜所摄取,并在那里被分解灭活。还有一部分是在突触间隙中被破坏或逸入血液。除了被突触前膜和囊泡重摄取的ne可再供利用外,其余的ne大都遭到酶促降解而灭活。ne的酶促降解如图14?所示,单胺氧化酶(mao)和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catechol?o?transmethylase,comt)是催化儿茶酚胺分解的两种主要的酶,它们不仅存在于神经组织内,而且广泛地分布于非神经组织,神经元的线粒体膜上也很多。ne受mao作用,首先氧化脱氨基生成醛,后者再变成醇或酸。3-甲氧基-4-羟基苯乙二醇(mhpg)是中枢内ne的主要降解产物。在外周则以氧化成香草基扁桃酸(vma)为主。血液循环中的ne(主要是激素),则在肝、肾等组织经comt作用变成甲氧基代谢产物而排泄。现在,临床上常测定尿中vma含量,作为了解交感神经功能的指标,患嗜铬细胞瘤和神经母细胞时,由于肿瘤组织也产生ne或e,其代谢产物vma相应增多,故在诊断上颇有意义。
关于ne在突触部位的动态可用图14-8表示。
[imgz]shengwuhuaxueyufenzishengwuxue466.jpg[alt]去甲肾上腺素的分解代谢[/alt][/img]
图14-7 去甲肾上腺素的分解代谢
[imgz]shengwuhuaxueyufenzishengwuxue467.jpg[alt]突触部位ne的动态[/alt][/img]
图14-8 突触部位ne的动态
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胞体集中在延脑和桥脑,其通路都已研究明确。但是ne在中枢究竟是抑制性还是兴奋性的递质,目前尚不能肯定,可能随部位不同而异。ne所引起的生理效应也很难用简单的术语“兴奋”、“抑制”来表达。根据一些动物实验观察到,ne可引起动物嗜睡,体温降低,出现摄食行为。有人认为,脑内ne减少,可表现出精神抑郁;反之,过量可表现出狂躁。总之,脑内ne的功能可能和体温、摄食行为、镇痛、心血管系统和精神状态的调节有密切关系。
(三)多巴胺(da)
儿茶酚胺类递质的生物合成过程中,多巴胺是去甲肾上腺素的前体。体内凡有ne的组织,其中必然也有da。由于da在中枢某些部位中浓度很高,而且它的分布又与ne不平行,所以一般认为它本身也是一种独立的神经递质。
脑内多巴胺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可能和躯体运动功能的加强,垂体内分泌机能的加强以及精神活动的调节都有关系。
多巴胺能神经末梢中的囊泡是贮存da的场所。这种囊泡不同于ne囊泡,前者不含多巴胺?β?羟化酶,所以不致将da羟化成ne。此外,在去甲肾上腺素能纤维中,ne囊泡对贮存物的要求是β?位置上有羟基,而da结构上没有β?羟基。da的贮存、释放和酶促降解都和ne十分相似,而更新速度则较ne快。脑内da的代谢产物主要是3-甲氧基-4-羟基苯乙酸(homovanillic acid简写hva,又名同型香草酸)
[imgz]shengwuhuaxueyufenzishengwuxue468.jpg[alt]多巴胺(da)[/alt][/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