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轮菜
( Fēnɡ Lún Cài )
别名: 断血流 , 红九塔花 , 野凉粉草 , 苦刀草 , 蜂窝草 , 节节草 , 苦地胆 , 熊胆草 , 九层塔 , 落地梅花 , 九塔草
风轮菜 (出处: 《中华本草》 )
主治: |
疏风清热;解毒消肿;止血。主感冒发热;中暑;咽喉肿痛;白喉;急性胆囊炎;肝炎;肠炎;痢炎;痢疾;肋腺炎;乳炎;疔疮肿毒;过敏性皮炎;急性结膜炎;尿血;崩漏;牙龈出血;外伤出血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0-15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
性味: |
味辛;苦;性凉 |
各家论述: |
1.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泻火,活血消肿。治急性胆囊炎,肝炎,痢疾,腮腺炎,肠炎,血尿,急性结膜炎,毒蛇咬伤,无名肿毒,乳腺炎,刀伤。 2.《浙江民间常用草药》:疏风情热,解毒止痢。治感冒,中暑,过敏性皮炎,指头炎,痢疾。 |
药理作用: |
1.止血作用:小鼠腹腔注射荫风轮乙醇提取物可显着缩短凝血时间。家兔草酸血在滴加氯化钙及正丁醇提取液后,亦使血凝时间显着缩短,外用于兔、狗动脉出血或切割肝、脾之出血也有止血作用。滴加于蛙肠系膜微小血管上见动脉显着收缩而静脉微扩张。麻醉狗静脉注射其温浸液,血压呈短暂下降。 2.风轮菜水提液和20%粗皂甙水溶液进行蟾蜍后肢灌流试验,显示有明显收缩血管作用。 3.风轮菜水提液和2%粗皂甙水溶液及浸膏片对大白鼠离体子宫有明显的收缩作用。 4.抑菌作用:风轮菜水提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和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 |
化学成分: |
全草含三萜皂甙及黄酮类等成分。三萜皂甙类有风轮菜皂甙(clinopodiside)a[1]。黄酮类有香蜂草甙(didymin),橙皮甙(hespe-ridin)[2],异樱花素(isosakuranelin),芹菜素(apigenin)[3]。此外,还含有熊果酸(ursolic acid)[3]等。 |
鉴别: |
量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10ml,水浴加热15min,滤过。取滤液1ml置小试管中,加镁粉与盐酸娄滴,深液渐变橙红色。(检查黄酮类)(2)取上述醇浸液滴于滤纸片上,干后在紫外光灯(254nm)下观察,呈蓝上比色荧光;喷以0。5%醋酸镁甲醇溶液,再置紫外光为要下观察,荧光变为于蓝色。(检查黄酮类)(3)薄层色谱 ①取本品粗粉1g,加乙醇15ml,回流提取30min,滤过。滤液浓缩至1ml,作供试品液;另取橙皮甙、香峰草甙作对照品,分别点样于同一哇胶h-0.5% cmc薄层板上,以苯-醋酸乙酯-醋-酸-乙醇(20:15:15:15)上层液展开,展距15cm。用1%氧氯化锆甲醇液显色,在紫外光灯(254nm)下观察,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②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10ml,置水浴上加热回流30min,滤过。滤液加于已处理好的中性氧化铝柱(100-120目,10g,内径浴上蒸干,残潭用水30ml使40%甲醇40ml洗脱,收集洗脱液,置水浴上蒸干,残潭用水30ml使溶解,用水饱和正丁醇溶液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正丁醇液,用水洗涤2次,每次20ml,弃去水液,正丁醇液置水浴上蒸干,残潭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供试品溶液;另取断血流皂甙乙酯-甲醇-水(15:10:20:10)于10℃以下放置后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10℃烘数分钟,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的紫蓝色玟点;再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显相同的棕红色荧光斑点。 |
性状: |
性状鉴别 茎呈四方柱形,直径2-5mm,长70-100cm,节间长3-8cm;表面棕红色或棕褐色,具细纵条纹,密被柔毛,四棱处尤多。叶对生,有柄,多卷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圆形,长1-5cm,宽0.8-3cm,边缘具锯齿,上面褐绿色,下面灰绿色,均被柔毛。轮伞花序具残存的花萼,外被毛茸。小坚果倒卵形,黄棕色。全体质脆,易折断与破碎,茎断面淡黄白色,中空。气香,味微辛。 显微鉴别 叶横切面:上、下表皮细胞各1列,类方形至长方形,上表皮细胞明显较大,约为下表皮细胞的3倍。上、下表皮均有残存的非腺毛,下表皮有众多气孔,并具腺鳞与小腺毛。栅栏组织1列细胞,长为叶片厚度的1/2,海绵组织3-6列细胞。主脉向下凸出,上面略隆起。上、下表皮内侧均有厚角细胞2-3列;维管束1-2,外韧型,导管腔内有时可见簇针状橙皮甙结晶。 叶表面观: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气孔直轴式。非腺毛1-11细胞,其中常有1细胞缢缩:直径10-60μm,长30-960μm,疣状突起起明显。小腺毛头部与柄部均为单细胞,直径8-17μm,长25-40μm;腺鳞头部8细胞,直径约50μm,柄单细胞。 |
生境分布: |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m以下的山坡、草丛、路边、灌丛或森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北及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
原形态: |
多年生草本,高可达1m。茎基部匍匐生根,上部上升,多分枝,四棱形,密被短柔毛及腺毛,叶对生;叶柄长3-8mm,密被疏柔毛;叶片卵圆形,长2-4cm,宽1.3-2.6cm,先端尖或钝,基部楔形,边缘具锯齿,上面密被短硬毛,下面被疏柔毛。轮伞花序多花密集,常偏向一侧,呈半球形;苞片针状,被柔毛状缘毛及柔毛;花萼狭管状,紫红色,长约6mm,外面被柔毛及腺柔毛,上唇3齿,先端具硬尖,下唇2齿,齿稍长,先端具芒尖;花冠紫红色,长约9mm,外面被微柔毛,内面喉部具毛茸,上唇先端微缺,下唇3裂,中裂片稍大;雄蕊4,前对较长,花花2室;子房4裂,花柱着生于子房底,柱头2裂。小坚果4,倒卵形,黄桂冠色。花期6-8月,果期7-9月。 |
来源: |
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风轮菜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lisnopodium chinense (benth.)o.kuntze [calamintha chinensis benth.]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切段,晒干或鲜用。 |
出处: |
出自《救荒本草》 |
风轮菜 (出处: 《全国中草药汇编》 )
风轮菜 (出处: 《中药大辞典》 )
主治: |
疏风清热,解毒消肿。治感冒,中暑,急性胆囊炎,肝炎,肠炎,痢疾,腮腺炎,乳腺炎,疔疮肿毒,过敏性皮炎,急性结膜炎。 ①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泻火,活血消肿。治急性胆囊炎,肝炎,痢疾,腮腺炎,肠炎,血尿,急性结膜炎,毒蛇咬伤,无名肿毒,乳腺炎,刀伤。" 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疏风清热,解毒止痢。治感冒,中暑,过敏性皮炎,指头炎,痢疾。"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
性味: |
苦辛,凉。 ①《贵州民间药物》:"凉,微苦。" ②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苦,寒。" ③《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性凉,味苦辛。" |
附方: |
①治疔疮:蜂窝草捣敷,或研末调菜油敷。 ②治火眼:蜂窝草叶放手中揉去皮,放眼角,数分钟后流出泪转好。 ③治皮肤疮痒:蜂窝草晒干为末,调菜油外涂。 ④治狂犬咬伤:蜂窝草嫩头七个,捣绒,泡淘米水,兑白糖服。 ⑤治小儿疳病:蜂窝草五钱,晒干研末,蒸猪肝吃。 ⑥治烂头疔:蜂窝草、菊花叶适量,捣绒敷。 ⑦治感冒寒热:蜂窝草五钱,阎王刺二钱,煎水服。(选方出《贵州民间药物》) |
生境分布: |
生长于草地、山坡、路旁。分布我国东北、华东、西南各地。 |
原形态: |
多年生草本,高20~60厘米。茎四方形,多分枝,全体被柔毛。叶对生,卵形,长1~5厘米,宽5~25毫米,顶端尖或钝,基部楔形,边缘有锯齿。花密集成轮伞花序,腋生成顶生;苞片线形、钻形,边缘有长缘毛,长3~6毫米;花萼筒状,绿色,萼筒外面脉上有粗硬毛,具5齿,分2唇;花冠淡红色或紫红色,外面及喉门下方有短毛,基部筒状,向上渐张开,长约5~7.5毫米,上唇半圆形,顶端微凹,下唇3裂,侧片狭长圆形,中片心形,顶端微凹;雄蕊2,,药室略叉开;花柱着生子房底,伸出冠筒外,2裂。小坚果宽卵形,棕黄色。花期7~8月。果期9~10月。 |
来源: |
为唇形科植物风轮菜的全草。秋季采收。 |
出处: |
《救荒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