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核仁

( Lǐ Hé Rén )

别名: 李仁 , 李子仁 , 小李仁

李核仁 (出处: 《中华本草》 )

主治:
祛瘀,利水,润肠。主血瘀疼痛,跌打损伤水肿膨胀脚气,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性味:
苦;平;无毒
归经:
肝;肺;大肠经
各家论述:
1.《名医别录》:主僵仆跻(一作主僵仆踒折),瘀血骨痛
2.《药性论》:治女子小腹肿满,主踒折骨痛肉伤,利小肠,下水气,除肿满。
3.《本草求原》:治僵仆瘀血骨痛清血海中风气,令人有子。其性散结,解硫黄白石英附子毒,去面gan。
4.《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润肠,镇咳。
5.《四川中药志》:活血去瘀,润燥滑肠。治跌打损伤瘀血作痛,痰饮咳嗽脚气大便秘结等症。
用药禁忌:
四川中药志》:脾弱便溏,肾虚遗精及孕妇忌用。
化学成分:
种子苦杏仁甙(amygdalin)。
鉴别:
薄层色谱:方法见“杏仁”条,供试液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显相同的黄色斑点。
性状:
种子呈扁平长椭圆形,长6-10mm,宽4-7mm,厚约2mm,种皮褐黄色,有明显纵向皱纹。子叶两片,白色,含油脂。气微弱,味微甜,似甜杏仁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2600m的山沟路旁或灌木林内。
资源分布:除内蒙古、新疆、西藏外,全国各地多有分布和栽培。
原形态:
李 乔木,高达9-12m。树皮灰褐色,粗糙;小枝无毛,紫褐色,有光泽。叶柄近顶端有2-3腺体;叶片长方倒卵形或椭圆倒卵形,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细密浅圆钝重锯齿。花两性;通常3朵簇生;萼筒杯状,萼片及花瓣均为5;花瓣白色,雄蕊多数;排成不规则2轮;雄蕊1,柱头盘状,心皮1,与萼筒分离。核果球形或卵球形,直径3.5-5cm,栽培品种可达7cm,先端常稍急尖,基部凹陷,绿、黄或带紫红色,有光泽,被蜡粉:核卵圆形或长圆形,有细皱纹。花期4-5月。果期7-8月。
来源:
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蔷薇科植物李的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runus salicina lindl.
采收和储藏:7-8月果实成熟时采摘,除去果肉收果核,洗净,破核取仁,晒干。
出处:
出自《吴普本草》。

李核仁 (出处: 《中药大辞典》 )

主治:
散瘀,利水,润肠。治跌打瘀血作痛,痰饮咳嗽水气肿满大便秘结,虫蝎螫痛。
①《别录》:"主僵仆跻(一作’主僵仆踒折’),瘀血骨痛。"
②《药性论》:"治女子小腹肿满,主踒折骨痛内伤,利小肠,下水气,除肿满。"
③《本草求原》:"治僵仆瘀血骨痛清血海中风气,令人有子。其性散结,解硫黄白石英附子毒,去面酐。"
④《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润肠,镇咳。"
⑤《四川中药志》:"活血去瘀,润燥滑肠。治跌打损伤瘀血作痛,痰饮咳嗽脚气大便秘结等症。"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4钱。外用:研末调敷。
性味:
别录》:"味甘苦,平,无毒。"
归经:
本草求原》:"入肝经。"
用药禁忌:
四川中药志》:"脾弱便溏,肾虚遗精及孕妇忌用。"
化学成分:
种子苦杏仁甙。
附方:
①治面酐:李子仁末和鸡子白敷。(《千金方》)
②治蝎虿螫痛:苦李仁,捣涂良。(《养生必用方》)
性状:
干燥种子呈扁平长椭圆形,长6~10毫米,宽4~7毫米,厚约2毫米,不甚饱满。内种皮褐黄色,有明显纵向皱纹。子叶两片,白色,含油脂较多。气微弱,味不苦。似甜杏仁味。以完整、干燥者为佳。
生境分布:
主产甘肃、四川、云南、贵州、广西、河南等地。
来源:
为蔷薇科植物种子。6~7月采收果核。洗净,击破外壳,取种子晒干。
出处:
吴普本草
备注:
四川地区,将上种称为小李仁,另有一种大李仁,为同属植物杏李种子,亦同等使用。大李仁呈倒卵形或短圆锥形,稍扁,一端尖,长约8~11毫米,较饱满,内种皮土黄色或深黄色,无皱纹或微有浅皱纹,子叶2片,乳白色,油脂丰富。具油香气,味微苦,似苦杏仁味。植物形态参见"鸡血李"条。

“李核仁” 相关论述

味苦,平,无毒。主僵仆跻,瘀血骨痛
根皮
大寒。主消渴,止心烦逆,奔气

味苦。除痼热,调中。


味甘、苦,平,无毒。主僵仆跻,瘀血骨痛根皮,大寒,主消渴,止心烦奔气
实,味苦,除痼热,调中。
李类又多。京口有麦李,麦秀时熟,小而甜脆,核不入药。今此用姑熟所出南居李,解核如杏子者,为佳。凡李实熟食之皆好,不可合雀肉食,又不可临水上啖之。李皮水煎含之,疗齿


其窠大者高及丈,今医家少用。实合浆水食,令人霍乱,涩气而然。今畿内小窑镇一种最佳,堪入贡。又有御李子,如樱桃许大,红黄色,先诸李熟。此李品甚多,然天下皆有之。所以比贤士大夫盛德及天下者,如桃李无处不芬芳也。别本注云∶“有野李,味苦,名郁李子,核仁入药。”此自是郁李仁,别是一种,在木部第十四卷,非野李也。

李核仁_图缺)
味苦,平,无毒。主僵仆瘀血骨痛
根皮 大寒,主消渴,止心烦,逆奔气
味苦,除痼热,调中。
陶隐居云∶李类又多,京口有麦李,麦秀时熟,小而甜脆,核不入药。今此用姑熟所出南居李,解核如杏子者为佳。凡实熟食之皆好,不可合雀肉食;又不可临水上啖之。李皮水煎含之,疗齿痛佳。今按别本注云∶李类甚多,有绿李、黄李、紫李、朱李、水李,并堪食。
味极甘美,其中仁不入药用。有野李,味苦,名郁李子,核仁入药用之。臣禹锡等谨按尔雅李。驳,赤李。释曰∶李之无实者名休。郭云∶一名赵李。痤,接与麦同熟,因名云。李之子赤者名驳。药性论云∶李核仁,臣。治女子小腹肿满。主 折骨疼肉伤,利小肠,下水气,除肿满。又云李根皮,使。苦李者入用,味咸。治脚下气,主热毒烦躁。根煮汁,止消渴孟诜云∶李,主女人卒赤白下,取李树东面皮,去皴皮,炙令黄香,以水三升,煮汁去滓服之。日再验。谨按生子亦去骨节间劳热,不可多食。临水食令人发痰疟。又牛李,有毒。煮汁使浓含之。治 齿脊骨疳虫,盏。其子中仁,主鼓胀。研和面作饼子,空腹食之,少顷当泻矣。
日华子李,温,无毒益气,多食令人虚热。又云李树根,凉,无毒。主赤白痢,浓煎服。
华,平,无毒。治小儿壮热, 疾,惊痫,作浴汤。
图经曰∶李核仁,旧不着所出州土,今处处有之。李之类甚多,见《尔雅》者有∶休,无实李。李之无实者,一名赵李。痤(祖和切),接虑李,即今之麦李,细实有沟道,与麦同熟,故者是也。又有青李、绿李、赤李、房陵李、朱仲李、马肝李、黄李,散见书传。美其味之可食。陶隐居云∶皆不入药用。用姑熟所出南居李,解核如杏子者为佳。今不复识此,医家但用核若杏子形者。根皮亦入药用。崔元亮《海上方》治面 黑子,取李核中仁,去皮细研,以鸡子白和如稀饧涂,至晚每以淡浆洗之后涂胡粉,不过五、六日孙真人肝病宜食。食医心镜∶李,味酸,无毒。主除固热调中。黄帝云∶李不可和蜜食,食之损五脏
衍义曰∶李核仁,其窠大者高及丈,今医家少用。实合浆水食,令人霍乱,涩气。而然今畿小窑镇一种最佳,堪入贡。又有御李,子如樱桃许大,红黄色,先诸李熟。此李品甚多,然天夫盛德及天下者,如桃李无处不芬芳也。别本注云∶有野李,味苦,名郁李子,核仁入药。此自是郁李仁,别是一种,在木部中第十四卷,非野李也。

味苦,平,无毒。主僵仆瘀血骨痛根皮∶大寒。主消渴,止心烦奔气。实∶味苦。
除痼热,调中。《药性论》云∶仁,臣。治女子小腹肿痛,主 折骨疼肉伤,利小肠,下水气,除肿满。根皮∶使。治脚下气,主热毒。日华子云∶李,温。益气。又云根∶凉,无毒
赤白痢。叶∶平,无毒。治小儿壮热癫疾惊痫。陶隐居云∶李皮,水煎含之疗

味甘、苦,平,无毒.主治僵仆跻,瘀血骨痛根皮,大寒,主消渴,止心烦逆实,味苦,除痼热,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