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李
( Shǔ Lǐ )
别名: 牛李子 , 乌搓子 , 牛消子 , 红冻 , 鹿梨 , 油葫芦子 , 大脑头 , 老乌眼 , 老鸹眼 , 牛李 , 鼠梓 , 稗 , 赵李 , 皂李 , 山李子 , 乌巢子 , 女儿茶 , 牛筋子 , 楮李 , 乌槎子 , 牛皂子 , 绿子 , 乌罡子 , 牛诮子 , 禾镰子 , 羊史子 , 臭李子
鼠李 (出处: 《中华本草》 )
主治: |
清热利湿;消积通便。主水肿腹胀;疝瘕;瘰疬;疮疡;便秘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6-12g;或研末;或熬膏。外用:适量,研末油调敷。 |
性味: |
苦;甘;性凉 |
归经: |
肝;肾经 |
各家论述: |
1.《本经逢原》:牛李,善解诸经伏匿之毒。《本经》治寒热瘰疠,大阴治水肿腹满,苏恭治下血及疝瘕冷积,捣敷牛马疮中生虫,时珍治疥癣有虫,总取其去湿热之功。 2.《本经》:主寒热,瘰疠疮。 3.《本草经集注》:主大热。 4.《唐本草》:下血及碎肉,除疝瘕积冷气,九蒸酒渍,服三合,日二。 5.《食疗本草》:主胀满、谷胀,和面作饼子,空心食之,少时当泻。 6.《日华子本草》:治水肿。 7.《品汇精要》:杀虫,消毒。 8.《纲目》:治痘疮黑陷及疥癣有虫。 9.《医林纂要》:取汁熬膏,滋阴,养肾,活血。 |
化学成分: |
1.果实含大黄素(emodin)、大黄酚(chrysopha-nol)、蓖酚;另含山索酚(kaempferol)。 2.种子中有多种黄酮贰酶(rhamnodiastase)。 3.树皮含大黄素、芦萎大黄索(aloe-emodin)、大黄酚等多种葱酮类。 |
附方: |
①治痘疮倒靥黑陷: 牛李子杵汁,石器内密封,每服皂子大,煎杏胶汤化下。(刮、儿药证直诀》牛李膏,一名必胜膏)②治诸疮寒热毒痹: 鼠李生捣敷之。(《圣惠方》)③治齿露肿痛:牛李煮汁,空腹饮一盏,仍频含漱。 (《圣济总录》) |
性状: |
1.干燥果实近球形,外表黑紫色,光泽而有皱缩纹。 2.果肉疏松,内后坚硬,通常有果核2枚;果核卵圆形,背面有狭沟。 |
生境分布: |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00m以下的向阳山地、丘陵、山坡草丛、灌丛或疏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 |
原形态: |
冻绿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达4m。幼枝无毛,小枝褐色或紫红色,稍平滑,对生或近对生,枝端常具针刺;叶对生或近对生;叶柄长0.5-1.5cm,上面具沟;托叶披针形,常具疏毛,宿存;叶片纸质,椭圆形、长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4-15cm,宽2-6.5cm,先端突尖或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细锯齿,上面无毛或仅中脉具疏柔毛,下面沿脉或脉腋有金黄色柔毛,侧脉5-6对,网脉明显。花单性,雌雄异株,黄绿色,无总梗的伞状聚伞花序生于枝端或叶腋;花萼4裂,裂片卵形;花瓣4,长椭圆形,小或无;雄花雄蕊4,花药狭长,丁字形着生,与花瓣一起着生于萼裂的基部,退化雌蕊子房扁球形,花柱2裂;雌花的子房球形,花柱长,柱头3裂,退化雄蕊4。核果近球形,径6-8mm,熟时黑色,具2分核。基部有宿存萼筒,果梗长5-12mm,无毛。种子近球形,背侧基部有短沟。花期4-6月,果期5-8月。 |
来源: |
药材基源:为鼠李科植物冻绿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hamnus utilis decne.[r.davarica auct.non pall.] 采收和储藏:8-9月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果柄,鲜用或微火烘干。 |
出处: |
出自《神农本草经》;1.《本草衍义》:鼠李,木高七、八尺,叶如李.但狭而不泽,子于条上四边生,熟则紫黑色,生则青,叶至秋则落,子尚在枝。是处皆有,故《经》不言所出处,今关、陕及湖南、江南北甚多,木皮与子两用。 2.《纲目》:鼠李生道路边,其实附枝如穗,人采其嫩者取汁,刷染绿色。 |
鼠李 (出处: 《全国中草药汇编》 )
鼠李 (出处: 《中药大辞典》 )
主治: |
清热利湿,消积杀虫。治水肿腹胀,疝瘕,瘰疬,疥癣,齿痛。 ①《本经》:"主寒热,瘰疬疮。" ②《本草经集注》:"主大热。" ③《唐本草》:"下血及碎肉,除疝瘕积冷气,九蒸酒渍,服三合,日二。" ④《食疗本草》:"主胀满、谷胀,和面作讲子,空心食之,少时当泻。" ⑤《日华子本草》:"治水肿。" ⑥《品汇精要》:"杀虫,消毒。" ⑦《纲目》:"治痘疮黑陷及疥癣有虫。" ⑧《医林纂要》:"取汁熬膏,滋阴,养肾,活血。"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2~4钱;研末或熬膏。外用:捣敷。 |
性味: |
苦甘,凉。 ①《唐本草》:"味苦,有小毒。" ②《本草图经》:"味甘苦。" ③《纲目》:"苦,微寒,无毒。" |
归经: |
《本经逢原》:"入肝、肾。" |
各家论述: |
《本经逢原》:"牛李,善解诸经伏匿之毒。《本经》治寒热瘰疬。《大明》治水肿腹满,苏恭治下血及疝瘕积冷,捣敷牛马疮中生虫,时珍治疥癣有虫,总取其去湿热之功。" |
化学成分: |
果实含大黄素、大黄酚、蒽酚;另含山柰酚。种子中有多种黄酮甙酶。树皮含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酚等多种蒽醌类。 |
附方: |
①治痘疮倒靥黑陷:牛李子杵汁,石器内密封,每服皂子大,煎杏胶汤化下。(《小儿药证直诀》牛李膏,一名必胜膏) ②治诸疮寒热毒痹:鼠李生捣敷之。(《圣惠方》) ③治齿匿肿痛:牛李煮汁,空腹饮一盏,仍频含漱。(《圣济总录》) |
性状: |
干燥果实近球形,外表黑紫色。光泽而有皱缩纹。果肉疏松,内层坚硬,通常有果核2枚;果核卵圆形,背面有狭沟。 |
生境分布: |
生于山地杂木林中。分布东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四川、湖北、湖南、贵州、云南、江苏、浙江等地。 |
原形态: |
鼠李,又名:乌槎树(《唐本草》),冻绿柴、老鹳眼、红皮绿树、大绿。 落叶小乔木或开张的大灌木,高可达10米。树皮灰褐色,小枝褐色而稍有光泽,顶端有大形芽。叶对生于长枝上,或丛生于短枝上;有长柄;长圆状卵形或阔倒披针形,长4~11厘米,宽2.5~5.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楔形,边缘具圆细锯齿,上面亮绿色,下面淡绿色,无毛或有短柔毛,侧脉通常4~5对。花2~5束生于叶腋,黄绿色,雌雄异株,径4~5毫米;萼4裂,萼片狭卵形,锐头;花冠漏斗状钟形,4裂;雄花,雄蕊4,并有不育的雌蕊;雌花,子房球形,2~3室,花柱2~3裂,并有发育不全的雄蕊。核果近球形,径5~7毫米,成熟后紫黑色。花期5~6月。果期8~9月。 本植物的根(鼠李根),树皮(鼠李皮)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
来源: |
为鼠李科植物鼠李的果实。8~9月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果柄,微火烘干。 |
出处: |
《本经》 |
“鼠李” 相关论述
(鼠李_图缺)
主寒热,瘰 疮。
其皮 味苦,微寒,无毒。主除身皮热毒。一名牛李,一名鼠梓,一名 (音卑)。
生田野,采无时。
唐本注云∶此药一名赵李,一名皂李,一名乌槎。树皮主诸疮,寒热毒痹。子主牛马六畜疮中虫,或生捣敷之,或和脂涂,皆效。子味苦,采取晒干,九蒸。酒渍服三合,日再,能下血及碎肉,除疝瘕积冷气,大良。皮、子俱有小毒。臣禹锡等谨按日华子云∶味苦,凉,微毒。治水肿,皮主风痹。
图经曰∶鼠李,即乌巢子也。《本经》不载所出州土,但云生田野,今蜀川多有之。枝、叶kt黑,其汁紫色,味甘、苦,实熟时采,晒干。九蒸,酒渍服,能下一名牛李。刘禹锡《传信方》主大人口中疳疮并发背,万不失一。用山升,以水五大斗,煎至半日以来,汁浓,即于银、铜器中盛之,重汤煎至一、二升,看稍稠,即于瓷瓶子中盛。少少温含咽之,必瘥。忌酱、醋、油腻、热面,大约不宜食肉。如患发背,重汤煎令极稠,和如膏,以帛涂之疮上,神效。襄州军事柳岸妻窦氏患口疳十五年,齿尽落,龈亦断坏,不可近,用此方∶遂瘥。
食疗云微寒。主腹胀满。其根有毒,煮浓汁含之治 齿。并疳虫蚀人脊骨者,可煮浓汁灌之良。其肉,主胀满谷胀,和面作饼子,空心食之,少时当泻。其煮根汁,亦空心服一盏,治衍义曰∶鼠李,即牛李子也。木高七、八尺,叶如李,但狭而不泽。子于条上四边生,熟则紫黑色,生则青。叶至秋则落,子尚在枝。是处皆有,故《经》不言所出处。今关陕及湖南、江南北甚多。木皮与子两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