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腹膜炎
( jixingfumoyan )
西医
简介: |
急性腹膜炎是指腹膜的急性炎症。多继发于腹腔内脏器炎症、溃疡、损伤或肿瘤等引起的穿孔或破裂,统称继发性腹膜炎。根据致病因素来分,有细菌性和非细菌性(化学性)腹膜炎;根据炎症涉及的范围来分,有局限性和弥漫性腹膜炎。临床上常见的是继发性、细菌性、弥漫性腹膜炎,通常简称为急性腹膜炎。 |
病因: |
病因常是腹腔内空腔脏器穿孔,如阑尾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胆囊炎或肠道病变等的穿孔。实质性脏器的炎症、肿瘤浸润和破裂,虽也能引起腹膜炎,但比较少见。腹部开放性或闭合性损伤,由于外源性污染或合并空腔脏器破裂,腹部手术肠内容物污染;胃肠吻合术的吻合口漏和女性生殖器官炎症扩散等,也能引起急性腹膜炎。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杆菌、粪链球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和厌氧菌等。原发性腹膜炎多为单一致病菌感染,继发性腹膜炎几乎全是混合感染。 |
发病机理: |
脏器穿孔后,其内容物流入腹腔,胃酸或胆汁等化学物质对腹膜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迅速形成化学性腹膜炎。进入腹腔的细菌,因条件适宜也迅速繁殖,继而形成细菌性腹膜炎。浆膜充血,水肿,有纤维性渗出,炎症细胞浸润。于数小时至数十小时内形成大量脓液,大网膜和肠襻常移向穿孔或炎症部位,将其包裹,阻止感染扩散。病情可因感染程度、机体抗病能力和治疗是否及时而不同,可局限为限局性腹膜炎;或发展、扩散为弥漫性腹膜炎。前者经治疗可治愈或形成腹腔内局限性脓肿;后者如治疗不当,多趋于恶化,终因出现麻痹性肠梗阻和中毒性休克而危及生命。 |
诊断依据: |
诊断一般不困难。但腹膜炎出现在腹部手术后,或其他部位多处损伤,特别是颅脑损伤伴神志模糊或昏迷者,临床一般检查方法往往难以确诊,需赖其他辅助诊断技术。 除确定腹膜炎的诊断外,还应判断其病因。应注意鉴别能产生剧烈腹痛的非腹膜炎性疾病,如下叶肺炎、铅绞痛、卟啉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等。 有些腹膜炎是全身疾病的一个表现,无需手术治疗,故需注意鉴别,如腹膜脉管炎、过敏性紫癜、多发性浆膜炎等。 |
体征: |
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腹肌紧张(强直)、压痛和反跳痛。同时伴有发热、恶心、呕吐、脉搏加速和血白细胞计数增加,伴核左移等感染和中毒症状。腹痛常剧烈难忍,改变体位或深呼吸常使疼痛加剧,因而患者多采取固定体位,仰卧屈膝,少动,腹式呼吸可消失。某些脏器穿孔可引起牵涉性痛,如胃穿孔可引起右肩痛。 |
体检: |
体检可见到患者腹部呈板状腹。全腹有压痛和反跳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
影响诊断: |
x 线腹部摄片可见肠管积气、肠间隙增宽或有气液平面、膈下游离气体等。超声检查可发现腹腔脓肿、肝脓肿和胆、胰病变。 |
实验室诊断: |
腹腔穿刺检查可发现血液、脓细胞、胆汁,并可作涂片、细菌培养或测定淀粉酶含量。在腹部四个象限穿刺抽吸,可提高穿刺阳性率;但穿刺阴性不能排除腹膜炎的诊断。近年采用腹腔冲洗术,对疑有腹内脏器损伤,特别对因合并颅脑、脊髓损伤而体征不明显的病例有较大诊断价值。其他特殊诊断技术尚有腹腔镜检查、小型剖腹术等,但较少应用。 |
治疗: |
急性腹膜炎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或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以清除感染原和腹腔引流为主,术式应简便、有效,以抢救患者的生命。例如施行阑尾切除术,缝合或切除穿孔或破裂的脏器,清除无活力的组织和引流脓血。对某些重危病人,可作某种外瘘术,如胆囊造瘘术、结肠外置造瘘术等。对重症急性腹膜炎病例,术中采用大量等渗盐水冲洗,术后通过置于膈下或盆腔的导管,用抗生素溶液间歇性冲洗腹腔,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无论是否采用手术治疗,患者都必须禁食、半卧位、胃肠减压、静脉补充液体和电解质等,如要及时输血浆或全血,及早应用足量广谱抗生素或口服清热解毒、行滞理气中药,以控制感染和改善全身状况。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有无腹腔脓肿形成。 |
“急性腹膜炎” 相关论述
是指腹膜受到化脓性细菌或化学性物质(如胃酸等)污染或刺激所引起的急性炎症,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腹膜炎是由身体其他部位感染灶的致病菌、经血流或淋巴到达腹腔而引起感染的,如呼吸道感染或慢性肾炎等,多见于儿童、老年人或体力衰弱的病人,先有高热,后有腹痛。继发性腹膜炎是由腹腔内病灶发展而成,如急性阑尾炎、胆囊化脓、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等,一般先有腹痛,后范围扩大,出现高热。两种腹膜炎的疼痛多呈持续性,波及全腹。腹部体征均有腹膜刺激征,即手压腹壁可引起疼痛,称为压痛;立即松手后又可引起疼痛,称为反跳痛;腹肌紧张,不能放松,称为腹肌痉挛。压痛、反跳痛和腹肌痉挛是腹膜刺激征的主要症状。全身反应有发热、脉速、恶心、呕吐和口渴等,严重的可有休克和中毒症状。
原发性腹膜炎以抗菌药物治疗为主,继发性腹膜炎采用手术治疗,处理原发病灶和腹腔引流。术后要防止胀气,早日离床活动,以免肠粘连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