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支气管炎

( xizhiqiguanyan )

西医

简介:
细支气管炎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细支气管的弥漫性炎症。典型症状有呼吸窘迫、胸部吸气性凹陷和反覆出现哮鸣。
病因:
1、病毒: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为多见,其他为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第1、2型、腺病毒第7、3、2、1型和鼻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多继发于病毒感染,
2、细菌: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为常见的感染菌。
3、肺炎支原体偶可致病。
4、吸人有害气体也可引起本病。
人群:
发生于婴幼儿。
病理:
病变早期有细支气管上皮坏死,粘膜糜烂,溃疡发生,继而细胞增生,形成无纤毛的扁平或柱状细胞。柱状细胞增生和粘液分泌增加.管壁炎症水肿,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上皮脱落入管腔,腔内充满细胞碎屑和纤维蛋白形成的分泌物,并形成粘液栓;细支气管粘膜增生的肉芽组织亦能长入管腔,均可引起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部分或完全堵塞,并引起局限性阻塞性肺气肿和小块肺不张。细支气管周围炎可扩展到邻近肺组织和胸膜,有时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可引起严重肺炎,导致肺组织坏死。
诊断标准:
一、小儿急性细支气管炎诊断标准:
1986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小儿四病防治方案
1.2岁以内发病,以6个月以内为多。
2.急性发病,突然发作性喘憋为本病特点。发病前常有感冒。发作时有烦躁不安,呼吸、心率增快,鼻翼煽动、三凹征,发绀明显。
3.可有高热,但多在36℃以下或不发热
4.两肺听诊有广泛哮鸣音,不喘时可听到中细湿啰音或捻发音。
5.胸部x线检查:有斑片状阴影,常有肺透明度增加。
二、弥漫性细支气管炎诊断标准:
1.症状:本病初起病情较轻,仅有轻微咳嗽,咯痰量少而粘稠,如有细菌性感染则变为脓性痰液,量多可达60ml以上。发热不明显。发病初期气短急促常伴有喘鸣。因无特异性症状,故易与其他肺部疾病相混淆。
咳嗽、咯痰和活动后呼吸困难为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半数以上患者发病前曾患有副鼻窦炎鼻息肉。病情多呈慢性过程,肺部常反复细菌感染。若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肺心病呼吸衰竭。在危重病例中,多为绿脓杆菌感染。本病预后较差。
2.体征:早期无特异性体征。随着病情日益加重,两肺出现较广泛的细小湿性啰音或捻发音,尤以两肺下部为著,同时伴有喘鸣音。约1/3病例可见杵状指。若病变进一步发展成为肺心病时,则出现相应的体征。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在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加或正常。痰菌检查(用纤维支气管镜吸引法为佳),约50%病例可检出流感嗜血杆菌,20%为肺炎球菌,其次为绿脓杆菌和大肠杆菌。
4.其他检查
(1)x线检查:①胸部平片:初期病例除因肺轻度含气量增加显示透亮度增强外无其他任何改变。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两肺野出现弥漫性小结节状阴影或粟粒状结节阴影,直径约在2~5mm左右,与周围境界不清。随着细支气管周围炎症的变化,结节可扩大、缩小、消失或反复出现。晚期合并肺心病时,则有相应的x线表现。②支气管造影:选择性肺泡-支气管造影在病变早期无特异性改变。随着病情的进展,在阻塞基础上可见高位的细支气管内腔轻度扩张或管壁不规则改变。支气管造影检查对本病诊断有一定帮助。
(2)肺功能检查:随着病情的发展,肺功能损害逐渐加重,限制性通气障碍程度较轻,而阻塞性通气障碍程度较重。表现为肺活量(vc)轻度降低,is率(fev1%)明显降低,残气量(rv)增加,弥散功能dlco%多在正常范围。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pao2)降低,晚期兼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升高。而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增加,这是由于气体分布不均匀所造成的通气/血流比例失常所致。
(3)心电图检查:本病晚期常出现肺心病的心电图改变。
(4)肺组织活检:肺活检对本病确诊非常重要。目前尚无非损伤性特异性检查方法。肺活检时必须十分谨慎,防止出血或气胸等并发症的发生。一般在x线电视透视定位下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并钳取组织作病理检查。肺活检使本病可能早期得以诊断。
诊断依据:
依靠临床表现以及患儿年龄可初步作出诊断。鼻分泌物或鼻洗液荧光免疫法检测或病毒分离可确定诊断。
发病:
本病起病急骤。
体征:
大多数开始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咽痛等。婴幼儿可迅速出现呼吸困难,呼吸浅速、发绀、无力和虚脱,甚至死亡。
体检:
体检能见到胸部吸气性凹陷,呼吸音减低,可闻及哮鸣音、鼾音或啰音。
影响诊断:
胸部x线检查示两侧膈肌活动减弱,肋间隙增宽,肺透亮度增加等肺气肿征,常伴有肺纹理增粗,有时出现小片肺不张阴影。
实验室诊断: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支气管哮喘相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一、小儿急性细支气管炎疗效判定标准:
1.治愈:症状体征消失,胸部x线检查肺部炎症吸收。
2.好转:症状体征好转,胸部x线检查肺部炎症部分吸收。
二、弥漫性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判定标准:
好转:感染控制,症状减轻。
治疗:
首先应积极有效地解除气道阻塞,改善通气。可先用支气管舒张剂,疗效不显或严重患者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常可获满意疗效。细菌感染需选用抗生素治疗。纠正缺氧应即时给予氧疗。严重者可加用机械呼吸治疗。其他如适当补液,防止脱水以及纠正酸碱平衡失调等亦应及时得到处理。早期治疗,症状1周内可缓解。

“细支气管炎” 相关论述

急性细支气管炎(acute bronchiolitis)是指管径<2mm的细支气管的急性炎症。常见于4岁以下的婴幼儿,约90%的患儿在1岁以下。多在冬季发病,由病毒感染引起,主要是呼吸道合胞病毒,其次是腺病毒、副流感病毒,由腮腺炎病毒和流感病毒引起者较少。由于细支气管内腔狭窄,尤其是婴儿的小气道较成人更为狭窄,气流阻力增大,气流速度慢,故吸入的微生物易于沉积,加之,婴幼儿的特异性的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尚未成熟,支气管粘膜上的iga水平较低,尚不能起保护作用,因而在感染呼吸道病毒后较成人更易患细支气管炎。由于细支气管内腔狭窄,管壁又无软骨支撑,发炎时易于阻塞或闭塞,因而患儿最突出的症状是喘憋性呼吸困难,严重者甚至可出现呼吸衰竭和窒息。
【病理变化】
细支气管粘膜肿胀,原呼吸上皮坏死脱落后,代之以增生的无纤毛柱状或扁平上皮,杯状细胞增多,粘液分泌增加,管壁内有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管腔内充满由纤维素、炎细胞和脱落的上皮细胞组成的渗出物,使管腔部分或完全阻塞,并可导致小灶性肺萎陷或急性阻塞性肺气肿。由于细支管管壁薄,炎症容易扩展累及周围的肺间质和肺泡,形成细支气管周围炎(peribronchiolitis)。如病变并不广泛,且其损伤程度不重,炎症消退后,渗出物被吸收或咳出而愈复。少数患者可因管壁的瘢痕修复,管腔内渗出物发生机化,使细支气管阻塞,形成纤维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 fibrosa obliterans)。

细支气管炎是一种呼吸道病毒性传染病。通常发生在婴幼儿中,引起呼吸困难特别是呼出空气困难(呼气性呼吸困难)。
多种病毒能够导致毛细支气管炎,例如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副流感病毒。毛细支气管炎通常是流行性地发生,主要发生在18个月以下的婴儿,在6个月以内的婴儿中更为常见。1岁以内婴儿的发病率大约为11%。
【症状和诊断】
细支气管炎通常发生上呼吸道感染以后。突然出现呼吸困难,特别是呼出空气困难,伴有呼吸急促、心率加快和干咳等症状。患儿会感到疲倦,呼吸很浅且无力。呕吐和饮水的减少会引起患儿脱水。医生根据以上症状可作出诊断。
【预后和治疗】
大多数患儿在家中3~5天即可康复。患病期间应经常补充水分。出现下列症状时,患儿即需住院治疗:呼吸困难加重、发绀、疲倦和脱水。如果患儿有心脏病或是免疫功能低下,则需立即住院治疗。在正规的治疗下,毛细支气管炎重症患儿的死亡率低于1%。
在医院,需要对血中氧和二氧化碳的浓度进行监测。可以使用氧气帐和面罩输氧。呼吸机对于帮助呼吸是十分必要的。超声波喷雾器可用以扩张呼吸道和稀释分泌物,还可进行静脉补液。对于早产儿其他病情严重的患儿,可使用抗病毒药物病毒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