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蛇

( Wū Shé )

别名: 剑脊乌梢 , 黑花蛇 , 乌峰蛇 , 青蛇 , 乌风蛇 , 黄风蛇 , 青大将 , 剑脊蛇 , 黑乌梢 , 三棱子

乌蛇 (出处: 《中药大辞典》 )

主治:
风湿,通经络。治风湿顽痹肌肤不仁,骨、关节结核风疹疥癣,麻风破伤风,小儿麻痹症。
①《药性论》:"治热毒风,皮肤生疮,眉脱落,瘑痒等。"
②《开宝本草)):"主诸风瘙瘾疹,疥癣,皮肤不仁顽痹诸风。"
③《纲目》:"功与白花蛇同而性善无毒。"
④《医林纂要》:"滋阴明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4钱;酒浸或焙干研末为丸、散。外用:烧灰调敷。
性味:
甘咸,平。
①《药性沦》:"味甘,平,有小毒。"
②《开宝本草》:"无毒。"
③《玉楸药解》:"味咸,气平。"
归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二经。"
用药禁忌:
血虚生风者忌用。
本经逢原》:"忌犯铁器。"
附方:
①治风痹手足缓弱,不能伸举:乌蛇三两(酒浸,炙微黄,去皮骨),天南星一两(炮裂),干蝎一两(微炒),白附子一两(炮裂),羌活一(二)两,白僵蚕一两(微炒),麻黄二两(去根节),防风三分(去芦头),桂心一两。上药,捣细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侯,以热豆淋酒下十丸。(《圣惠方乌蛇丸
②治身体顽麻风乌蛇二两(酒浸,去皮骨,炙令微黄),防风一两(去芦头)。细辛一两,白花蛇二两(酒浸,去皮骨,炙令微黄),天麻一两,独活一两,肉桂一两(去皱皮),枳壳一两(麸炒微黄去瓤),苦参一两(锉)。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温酒下廿丸。(《圣惠方乌蛇丸
③治骨、关节结核乌梢蛇,去头、皮、内脏,焙干研粉,过120目筛,装入00号胶囊备用。第一周早晚各服二个胶囊;第二周早中晚各服二个;第三周早晚各服三个,中午二个;第四周早中晚各服三个;第五周早中晚各服四个。(《全展选编·外科》)
④治干疥瘙痒久不差:黄芪二两(锉),乌蛇四两(酒浸,去皮骨,炙令黄),川乌头三两(炮裂去皮脐),附子二两(炮裂去皮脐),茵芋二两,石南一两,秦艽二两(去苗)。上七味,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以荆芥汤下,以差为度。(黄芪丸)
⑤治一切干湿癣乌蛇(酒浸,去皮骨,炙)一两,干荷叶半两,枳壳(去瓤,麸炒)三分。上三味,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匕,空心蜜酒调下,日、晚再服。(三味乌蛇散
⑥治破伤风,项颈紧硬,身体强直乌蛇(项后取)、白花蛇各二寸(项后取,先酒浸,去骨,并酒炙),蜈蚣一条(全者)。上三味,为细散。每服一钱至三钱匕,煎酒小沸调服。(定命散。④方以下出《圣济总录》)
⑦治婴儿撮口,不能乳者:乌梢蛇(酒浸,去皮骨,炙)半两,麝香一分。为末,每用半分,荆芥煎汤调灌之。
⑧治紫白癜风乌蛇肉(酒炙)六两,枳壳(麸炒)、牛膝天麻各二两,熟地黄四两,白蒺藜(炒)、五加皮防风、桂心各二两。锉片,以绢袋盛,于无灰酒二斗中浸之,密封七日。每温服一小盏。忌鸡、鹅、鱼、肉、发物。
⑨治面上及酐:乌蛇二两,烧灰,细研如粉,以腊月猪脂调涂之。(⑦方以下出《圣惠方》)
炮制:
乌蛇:将乌蛇砍去头,温水洗净,切段,用黄酒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放凉。
乌蛇肉:乌蛇砍去头,用黄酒闷透后,取出,除去皮骨晒干。(每乌蛇100斤,用黄酒20~25斤)
性状:
干燥品多卷成圆盘状,盘径约16厘米。头扁圆形,略似龟头,盘于中央,口内有多数刺状小牙。尾部渐细,尾端插入外缘的腹腔内,脊部高耸呈屋脊状,俗称剑脊。通体乌黑色,表面可见菱形细鳞,腹部剖开,边缘内卷,内表面黄白色或熏成灰黑色;可见到排列整齐的肋骨。质坚韧,气腥,味淡。以身干、皮黑褐色、肉黄白色、脊背有棱、质坚实者为佳。
生境分布:
生活于丘陵地带及田野草丛或水边。以蛙类、鱼类为食。无毒。分布华东、华南、西南和湖南、湖北、山西、河北等地。产于浙江、江苏、湖北、安徽、四川等地。
原形态:
乌梢蛇(《纲目》)
全长可达2米以上。头扁圆;头部和颈部分界不明显。吻鳞从背面可以看到。鼻间鳞宽大于长,其与吻鳞的缝合线远较与鼻鳞的缝合线为短。前额鳞大,两鳞间的缝合线等于从其前缘至吻端的距离,宽大于长,外缘包至头侧。额鳞前大后小,长与鼻间鳞和前额鳞的和相等。眼上鳞宽大,长与其额鳞前缘至吻端的距离相等。鼻孔椭圆形,位于2鼻鳞中间。颊鳞1片,与第2、3片上唇鳞相接。眼前鳞2片,上缘包至头背。眼大,眼后鳞2片。颞鳞前后列各2片,前列的狭而长。上唇鳞8片,第4、5两片入眼;第6片最大。前颏鳞比后颏鳞短,与前5片下唇鳞相接。后颊鳞与第1腹鳞间有小鳞1对。下唇鳞11片,第6片最大。体鳞16~14行,背中央2~6行起棱.腹鳞186~205片,肛鳞2裂,尾下鳞101~128对。尾部渐细。体呈青灰褐色,各鳞片的边缘黑褐色。背中央的2行鳞片呈黄色或黄褐色,其外侧的2行鳞片则成黑色纵线。上唇及喉部淡黄色。腹面灰白色。其后半部呈青灰色。
本动物的皮(乌蛇皮)、胆(乌蛇胆)、脂肪(乌蛇膏)、卵(乌蛇卵)、蜕下的皮膜蛇蜕)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来源:
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内脏的全体。4~11月间捕捉。捕得后,将摔死,剖腹除去内脏;盘成圆形,用柴火熏干,熏时频频翻动,至表面略呈黑色为度,再晒干或炕干。
出处:
药性论

“乌蛇” 相关论述

释名乌梢蛇黑花蛇
气味」(肉)甘、平、无毒
「主治」
1、大麻风。用乌蛇三条蒸熟。取肉焙干,研末,加蒸饼做成丸子,如米粒大。以此喂乌鸡,待食尽即杀鸡烹熟。取鸡肉焙干,研为末。每服一钱,酒送下。或加蒸饼用丸服亦可。吃过三、五只乌鸡,即愈。又方:捕大乌蛇一条,打死,待烂后,加水二碗浸泡七天,去掉坡、骨,倒入糙米一升浸泡一天。取米晒干,喂白鸡一只(令鸡先饿一日)。等到羽毛脱落,即杀鸡煮吃,适量饮酒,鸡吃尽后,再用热水一盆,洗浴大半天,其病自愈。
2、紫白癜风。用乌蛇肉(酒炙)六两,枳壳(麸炒)、牛膝天麻各二两,熟地典四两、白蒺藜(炒)、五加皮防风、桂心各二两,各锉在细片,装袋中,用酒二斗浸泡,密封七天。每次温服一小确定。忌鸡鹅鲼从及发物。
3、婴儿撮口,不能吸乳。用乌蛇(酒浸过,去皮、骨,炙干)半两、麝香一分,共研为末。每用半分,以荆芥汤灌下。
4、破伤中风项强,身直)。用白花蛇乌蛇,各取后端二寸,酒洗润,刮出肉,加全蜈蚣一条,共炙为末。每服在钱,温酒调下。此方名“定命散”。
5、木舌胀塞。用蛇胆一枚,焙干,研为末,敷舌上。有涎即去。

雷公云∶凡使,即云治风。元何治风?缘蛇性窜,即令引药至于有风疾处,因定号之为使。凡一切认取雄雌及州土。有蕲州乌蛇,只重三分至一两者,妙也。头尾全、眼不合、如活者,头上有逆毛二寸一路,可长半分已来,头尾相对,使之入药。被处若得此样,多留供进。重二两三分者,不居别处也。《干宁记》云∶此不食生命,只吸芦花气并南风,并居芦枝上,最难采,又不伤害人也。又有重十两至一镒者,其蛇身乌光,头圆尾尖,逻眼目赤光,用之中也。腹下有白肠带子一条,可长一寸已来,即是雄也。
凡采得,去之头兼皮麟、带子了,二寸许锉之,以苦酒浸之,一宿至明,漉出,向柳木炭火焙之令干,却,以酥炙之,酥尽为度。炙干后,于屋下巳地上掘一坑,可深一尺已来,安蛇于中,一宿至明,再炙令干,任用。
修事一切,并去胆并上皮了,干、湿酒煮过用之。

味甘性平,有小毒,入脾肺二经。主诸风皮肤不仁,散瘾疹身体瘙痒热毒风淫眉髭脱落,塞耳治聋,须辨真者佳。去头及皮鳞,带子锉碎,酒浸一宿,酥炙埋地一宿炙干用。
按∶乌蛇之用,专主去风以理皮肉之症,肺主皮毛脾主肌肉,故两入之。色黑如漆,背有三棱,浑如剑脊,尾细尖长,性善不伤生命,都在芦丛中嗅其花气,亦乘南风而吸,虽至枯死,两目不陷,俨如生者,头有逆毛二寸一路,可长半分以来。头尾相对,称之重七钱至一两者为上,粗大者转重,力弥减也。
雷公云∶凡一切认取雌雄及州土,蕲州乌蛇头上有逆毛二寸一路,可长半分以来,头尾相对,使之入药如神,只重一两以下,彼处得此多留进供。腹下有白肠带子一条,可长一寸以来,即是雄也。采得去其头兼皮鳞带子,锉之,以苦酒浸之一宿,至明漉出,向柳木灰中焙之令干了,却以酥炙之,酥尽为度,炙干后于地上掘一坑,可深一尺以来,安蛇于中,一宿至明,再炙令干,任用,凡修事一切,并去胆并上皮了,干湿酒煮之,用之良。


尾细长,能穿小铜钱一百文者佳。有身长一丈余者。类中入药最多。尝于顺安军塘泺堤上,见一乌蛇长一丈余,有鼠野狼啮蛇头,曳之而去,是亦相畏伏尔。市者多伪,以他熏黑色货之,不可不察也。乌蛇脊高,世谓之剑脊乌梢


本草》云∶主诸风瘙瘾疹,疥癣,皮肤不仁顽痹诸风。用之炙,入丸散,浸酒,合膏。背有三棱,色黑如漆,性善,不噬物。江东有黑稍,能缠物至死,亦是其类。生商洛山。

乌蛇无毒味甘平,诸风顽用之灵,皮肤瘾疹疥癣毒,脱落须眉还可生。
性善不嗜物,背有三棱,色黑如漆,尾细尖长,眼下陷者为真。制同白花蛇

乌蛇_图缺)
无毒。主诸风瘙瘾疹,疥癣,皮肤不仁顽痹诸风。用之炙,入丸散,浸酒、合膏。
背有三棱,色黑如漆。性善,不噬物。江东有黑梢蛇,能缠物至死,亦如其类。生商洛山。
(今附)
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乌蛇,君,味甘,平,有小毒。能治热毒风,皮肌生疮,眉髭脱落, 痒等。
图经曰∶乌蛇,生商洛山,今蕲州、黄州山中有之。背有三棱,色黑如漆。性至善,不噬物称之头尔圣惠方∶治面上及 。易容方∶用乌蛇二两,烧灰末,以腊月猪脂调敷之。千金方∶治耳聋
以绵裹膏塞耳中,神效。朝野佥载∶商州有人患大风,家人恶之,山中为起茅屋。有乌蛇坠酒罂中,病患不知,饮酒渐瘥。罂底尚有骨,方∶知其由也。
衍义曰∶乌蛇,尾细长,能穿小铜钱一百文者,佳。有身长一丈余者,类中入药最多。
尝于须安军塘泺堤上,见一乌蛇,长一丈余,有鼠野狼啮蛇头,曳之而去,是亦相畏伏尔。
市者多伪以他熏黑色货之,不可不察也。乌蛇脊高,世谓之剑脊乌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