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杷草

( Lánɡ Pá Cǎo )

别名: 乌阶 , 乌杷 , 郎耶草 , 狼反映草 , 小鬼叉 , 豆渣草 , 针包草 , 引钱包 , 引线包 , 狼耻草 , 切才曼巴 , 叉子草 , 老蟹叉 , 田边菊 , 鬼叉

狼杷草 (出处: 《中华本草》 )

主治:
清热解毒利湿通经。主肺热咳嗽咯血咽喉肿痛赤白痢疾;黄疸月经不调闭经;小儿疽;阃疬结核湿疹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鲜品加倍;或捣汁饮。外用:适量,捣敷;研末撒或调敷。
性味:
味甘;微苦;性凉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全草:用于感冒百日咳赤白痢
药理作用:
全草浸剂给动物注射,有镇静、降压及轻度增大心跳振幅的作用;内服可利尿、发汗。
化学成分:
本属植物化学成分国内研究的尚少,美国产的鬼针草属(bidensspp.)全草含炔属化合物(c14-乙炔和c17-乙炔)、单萜二醇(monoterpenediol);烈味鬼针草(新拟)(bidens graveolens mart.)根含大牻牛儿烯d. 双环大牻牛儿烯、桂皮醇、乙酸桂皮酯,地上部含大牻牛儿烯 d. 双环大牻牛儿烯、匙叶桉油烯醇(spaihulenol)。
性状:
性状鉴别,茎略呈方形,由基总值发枝,节上生根,表面绿色略带紫红色。叶对生,叶柄具狭翅,中部叶常羽状分裂,裂片椭圆形或矩圆状披针形,边缘有锯齿;上部叶3裂或不分裂,头状花序顶生或腋生;总苞片披针形,叶状有睫行民;花黄棕色,无舌状花。气微,味微苦。
显微鉴别,茎横切面:表皮为1列细胞,其外方无角质层。皮层由数列薄壁细胞疏松排列而成,多间隙。无限外韧型维管束排列成环状,韧皮纤维束小,纤维 壁微木化。 髓部宽广,髓细胞含有淀粉粒。
叶片横切面:上下表皮细胞长方形或类方形,上表皮细胞较大;栅栏组织1列,细胞圆柱形;海绵组织发达,均占叶肉3/5且细胞间隙较大。
栽培:
生物学特性,该植物适应性强,山坡、山谷、溪边、草丛及路旁均有野生。喜温暖潮湿环境,以土壤要求为严,一般土壤均可栽种,但以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粘壤土为好。
栽培技术,用种子繁殖。翻地30cm,作畦宽120cm。结合翻地每1hm可施人粪尿300担。耙细畦面表上,按行距25cm开横沟,沟深3cm,种子均匀撒入沟内,每1hm用种7500g,播后覆土,轻轻镇压,7-10天出苗,出苗后视其密度间苗,以保持株距15-20cm为宜,5-6月生长旺盛时,施稀人粪尿1-2次,并适时松土、除草。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生于路边荒野及水边湿地。
2.生于路边荒野。
资源分布:1.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南及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地。
2.分布于河北、陕西、新疆、四川、云南等地。
原形态:
1.狼杷草,一年生草本,高20-150cm。茎圆柱或具钝棱而稍呈四方形,绿色或带紫色,无毛,上部分枝。叶对生,下部的较小,不分裂,边缘具钝齿,通常于花期枯萎;中部叶具柄,柄长0.8-2.5cm,有狭翅;叶片长椭圆状披针形,长4-13cm,不分裂或近披针形,顶生裂片较大,两端渐狭,具锯齿;上部叶较小,披针形三 裂或不裂。头状花序单生,具较长的花序梗;总盘状,外层苞片5-9枚,线形或匙状倒披针形,先端钝,叶状,具经级毛,内层苞片褐色,有纵条纹,具稼明或淡黄色的边缘;托片线状披针形,背面有褐色条纹,边缘透明;无舌状花,筒状花两性,冠檐4裂;花药基部钝,先端有椭圆形附属器,花丝上部增宽。瘦果扁,楔形或倒卵状楔形,边缘有倒刺毛,先端芒刺通常2枚,两侧有倒刺毛。花、果期8--10月。
2.矮狼杷草,本变种与正种的区别为:植株高10-20cm;叶为披针形兴发裂的单叶或3-5裂,两侧裂片披针形,顶生裂片长圆状披针形,边缘具不整齐的粗齿。瘦果楔状条形,长5-8mm,先端宽约2mm,边缘光滑或仅具纤细的疏刺毛,先端芒刺2-3枚,有倒刺毛。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狼把草、矮狼杷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bidens tripartita l.[b.tripartita l.f.limosa kom.;b.shimadai hayata]2.bidens tripartita l.var.repens(d.don)scherff[b.repens d.don]
采收和储藏:8-9月除保留种植株外,割取地上部分,晒干或鲜用。
出处:
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狼杷草” 相关论述

(野狼杷草_图缺)
穗子并染皂,黑人鬓发,令人不老。生山道旁。
图经曰∶野狼杷草,主疗丈夫血痢,不疗妇人。若患积年疳痢即用其根,俗间频服有效。
血痢者。取草二斤捣绞取汁一小升,纳白面半鸡子许和之,调令匀,空腹顿服之。极重者不过三服。若无生者,但收取苗阴干,捣为散。患痢者取散一方寸匕,和蜜水半盏服之。臣禹锡等谨按野狼杷草出近世,古方未见其用者。虽陈藏器尝言其黑人鬓发,令不老。生道旁。然未甚详悉。太宗皇帝御书,记其主疗甚为精至,谨用书于《本草图经》外类篇首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