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一枝蒿

( Tǔ Yì Zhī Hāo )

别名: 飞天蜈蚣 , 野一枝蒿 , 白花一枝蒿 , 蜈蚣草 , 马茴香 , 飞天娱蚣 , 一支蒿 , 一枝蒿 , 茅草一枝蒿 , 刀口药 , 刀口伤皮 , 细杨柳 , 蒿子跌打 , 四乱蒿 , 千叶蓍

土一枝蒿 (出处: 《中华本草》 )

主治:
祛风除湿散瘀止痛;解毒水肿。主风湿疼痛;胃痛牙痛;跌打瘀痛;痈肿毒;虫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g;或感想末;或浸洒。外用:适量,捣敷;或感想末撒。
性味:
味辛麻;苦;性微温;有毒
各家论述:
1.《文山中草药》:祛风除湿,消肿止血,治吐血便血风湿疼痛,腰痛外伤出血,疔疮肿痛,牙痛。2.《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清热解毒散瘀镇痛。治跌打损伤骨折风湿痹痛,肺痨咳血支气管炎,扁桃腺炎,吐血闭经痛经,腹中痞块外伤出血,蛇咬伤。3.《云南中草药》:通经活血,消肿止痛,消炎止血
用药禁忌:
《文山中草药》:孕妇禁服。本品有毒,不可过量服用。
化学成分:
全草含挥发油、鞣质、有机酸。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草地及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山西、陕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原形态:
云南蓍 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根状茎短。茎直立,有纵沟纹,中部以上密生长柔毛,上面有分枝,叶腋常有不育枝。叶互生;无柄;叶片长线形,长4-6.5cm,宽1-2cm,2面羽状全裂,叶轴宽约1.5mm,全缘或有1-2个小齿,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裂片和齿端有软骨质小尖,上面疏生柔毛,下面密生柔毛及腺点。头状花序多数,含有成复伞房花序;总宽钟形或半球形,直径4-6mm;总苞片3层,覆瓦状排列,外层短,卵状披针形,有中肋,边缘膜质,褐色,流苏状,疏生柔毛;托片舟状,披钍菜;边缘舌状花雌性,6-16朵,舌片白色或淡粉红色,先端有3浅齿,中央和状花两性,淡黄色或白色,管部压扁具腺点。瘦果长圆状楔形,长2.5mm,具翅,无冠毛。花、果期7-9月。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云南蓍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hillea wilsoniana heimerl ex hand.- mazz. [a.sibirica ledeb. subsp.wilsoniana heimerl ex hand.-mazz]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切段晒干。
出处:
出自《文山中草药》;

土一枝蒿 (出处: 《中药大辞典》 )

主治:
活血祛风,消肿止痛。治跌打损伤风湿痹痛,胃痛牙痛经闭腹痛急性乳腺炎疔疮肿痛。
①《文山中草药》:"祛风除湿,消肿止血。治吐血便血风湿疼痛,腰痛外伤出血,疔疮肿痛,牙痛。"
②《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清热解毒散瘀镇痛。治跌打损伤骨折风湿痹痛,肺痨咳血支气管炎,扁桃腺炎,吐血闭经痛经,腹中痞块外伤出血,蛇咬伤。"
③《云南中草药》:"通经活血,消肿止痛,消炎止血。"
用法用量:
外用:捣敷。内服:煎汤,1~3分。
性味:
辛,寒,有毒,
①《文山中草药》:"味辛麻,性寒,有毒。"
②《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性寒,味苦辛,有小毒。"
③《云南中草药》:"辛麻,温,剧毒。"
用药禁忌:
《文山中草药》:"孕妇禁服。本品有毒,不可过量服用。"
临床应用:
治疗急性乳腺炎急性陷窝性扁桃体炎等多种炎症,取全草研末,每次1克,开水送服。经治80余例,均有效。
化学成分:
全草含挥发油、鞣质、有机酸。
附方:
①治跌打扭伤,红肿瘀痛:鲜马茴香生姜各适量,捣烂加酒炖热搽。(《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②治乳腺炎:鲜飞天蜈蚣三分,捣烂,开水送服.(《云南中草药》)
③治牙痛飞天蜈蚣根,米粒大放痛处。(《云南中草药》)
④治外伤出血:千叶蓍适量,研粉撒布伤处。(《云南中草药选》)
生境分布:
多生于高山草丛及山坡阴凉处。亦有栽培。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3~100厘米。茎有纵沟纹。叶互生,长线形,长3~12厘米,2~3回羽状深裂,裂片线形,有毛或光滑,基部半抱茎。头状花序,排列成伞房状,簇生于枝端;边缘舌状花雌性,白色或淡粉红色,中央管状花两性,浅黄色。瘦果扁平,无冠毛。花期夏季。
来源:
为菊科植物西南蓍草全草。夏、秋季采收。
出处:
《文山中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