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痛

( yatong )

中医

简介:
本病是牙痛是指自觉牙齿或牙龈疼痛的症状。
病因:
其常见疾病有龋齿牙痈、牙咬、齿槽风等。
病机:
风邪侵袭、胃热上蒸、虚火上炎脾虚气弱以及虫蚀牙体等均可导致牙痛
诊断:
辨病思路:
1.自觉牙齿或牙龈疼痛。一般上牙痛多与足阳明胃经有关;下牙痛多与手阳明大肠经有关。
2.根据病情、口腔检查进行诊断思考,如:
(1)牙体被至蚀,出现龋洞,成为龋齿
(2)牙龈红肿疼痛、溢脓者,为牙痈
(3)真牙尽牙处齿龈红肿疼痛,开口困难,溃后溢脓者,为牙咬
(4)牙槽骨痛,久则腐溃不愈,或穿腮、排出腐骨者,为齿槽风。
(5)牙龈红肿、溃烂疼痛,或有腐臭脓血溢出者,为牙疳
(6)龈肉萎缩,牙齿松动,常渗血渗脓者,为牙宣
(7)牙龈赘生肿物、坚硬。出血、溃烂者,多为牙岩。
3.根据临床需要,进行必要的检查,如调摄片、ct扫描、病理切片等,以明确诊
断。
治疗:
辨证论治
1.风火
热犯齿证:牙痛牙龈红肿,得冷则痛减,受热则痛增,或有发热恶寒,口
渴,舌红,苔白干,脉浮数。疏风清热固齿薄荷连翘方加减。
2.胃火齿证:牙痛剧烈,牙龈红肿,口渴咽干口臭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脉洪数。清胃泻热。清胃散银花黄芩板蓝根
3.火毒犯龈证:牙痛头痛牙龈红肿,患处有浓血渗出,腮肿连颊。口臭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脉洪数。清热解毒玉女煎加减。
4.虚火的龈证:牙痛隐隐,牙根浮动,齿龈微红。微肿,午后痛甚,五心烦热小便短黄,舌质红嫩,苔少而干,脉细数,滋阴润齿、降火止痛。知柏地黄丸加减
5.气虚齿动证:牙齿微痛,龈肉萎缩、不红肿或虽肿不红,牙齿浮动,咬物无力,少气乏力,面色无华,舌淡胖嫩,脉弱。益气固齿。补中益气汤加熟地丹皮白芍
擦牙疗法:根据病情,选用适当药物研粉或调膏,涂擦牙痛处;
中药:
牛黄解毒片(丸)、上清丸六神丸、一清胶囊等。
针灸:
对症处理:
1.体针疗法:常用穴有合谷下关颊车风池太阳内庭太溪行间、大冲、牙痛穴(位于掌面第3、4掌骨距掌横纹1寸处)。
2.耳针疗法:常用穴有牙痛点、拔牙麻醉点、神门、皮质下等,捻转后留针15~30分钟,如需持续止痛可作耳针埋线,或用王不留行籽贴敷。
3.指压疗法:前三齿牙痛迎香人中;下牙痛承浆;后五齿牙痛下关、颧突凹下处;下牙痛耳垂与下颌角连线中点、颊车大迎。以指切压,用力由轻逐渐加重,施压15~20分钟。5.穴位注射疗法:用0.5%~1%盐酸普鲁卡因溶液注入合谷或患侧下关,0.5~lm1/穴.
推拿:
下关颊车合谷二间涌泉。用推、拿、揉、按手法。

“牙痛” 相关论述

牙痛为口腔疾患中常见证状,其发生主要与胃经郁火和肾阴不足有关。
1.主证牙痛甚剧、兼口臭、苔黄、口渴、便秘、脉洪等,乃阳明火邪为患,痛甚龈肿兼形寒身热,脉浮数等者为风火牙痛;如隐隐作痛,时作时息,口不臭,脉细或齿浮动者,属肾虚牙痛
2.治法: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毫针刺用泻法,循经远道可左右交叉刺。
3.处方:合谷颊车内庭下关。风火牙痛外关风池;阴虚者加太溪、行间

定位:位于手掌面,第三、四掌骨小头之间,距指蹼缘1寸处。左右手各1穴。
主治病症:牙痛,下颌关节痛
备考:《针灸经外奇穴图谱》:位于心包经劳宫”穴前方。主治牙痛、下颌关节疼。《新医疗结手册》:“牙痛穴(新穴)……。针法直刺5分至1寸。针感:掌心酸胀。”见图2—2

【概述】
牙痛是口腔科很常见的一种症状。发生的原因较多,如龋齿牙周炎冠周炎等都可引起牙痛。中医认为牙痛有虫蛀,或胃经火上扰所致。
【手穴治法】
(一)针刺疗法
方法1:
选穴:合谷
操作:用28号或30号1寸或1.5寸毫针,常规消毒后,直刺0.5~1寸。得气后提插捻转,用泻法。并令患者做吸气(用牙缝抽气)动作,痛止后行针15分钟。左侧牙痛取右侧合谷,右侧牙痛取左侧合谷,一般一针见效。
资料:①据南京中医学院针灸科李美琪介绍,用合谷穴治牙痛牙痛即止。
病例:李某某,女,47岁。因咀嚼不慎而致左下第4牙齿裂开,疼痛剧烈,服止痛片也不止痛,无法进食。去口腔科门诊,因对普鲁卡因过敏,不能用,故针刺双合谷,在行拔牙时很顺利。
②据河北中医学院陈若昆主任医师介绍:针刺合谷穴治牙痛数百例,无不应手而效。针刺合谷提插捻转时令患者做抽吸动作,让冷空气从牙缝中吸入,一般针刺对侧合谷1穴即可。
方法2:
选穴:三间
操作:患者半握拳立于桌面或立放于伏兔穴部位。直刺0.8~1.2寸,提插捻转手法,持续行针至疼痛消失。
资料:《针灸临证集验》孙学全介绍。
病例:潘某某,女,37岁,教师。左侧下第2磨牙龋齿痛3天。受冷热刺激后则痛剧,按上法针三间1次痛止,1年后随访未复发。
方法3:
选穴:牙痛点。
操作:28号或30号毫针直刺0.5寸~1寸。针感掌心酸胀。
方法4:
选穴:上合谷
操作:用30号3寸毫针,垂直刺入,得气后将针退至皮下,再沿第二掌骨掌侧向中指方向,斜刺1.5~2寸。得气后即可出针得气时手掌及上肢有酸、麻,胀感,甚至可放散至面颊部。
(二)艾灸法(针刺加灸)
选穴;合谷牙痛点。
操作:①艾炷灸:用艾绒团成枣核大小的艾炷,置放于穴位直接灸3~5壮。②针刺加灸,针刺如上法,留针时加艾条灸10~15分钟。
(三)指针疗法
选穴:合谷牙痛点。
操作:用拇指指尖对准穴位掐压1~2分钟,病人有酸胀痛感。左侧牙痛压右侧合谷穴,右侧牙痛压左侧合谷穴。按语:牙痛多属阳明之火上扰,故治牙痛多取阳明经俞穴合谷三间手阳明大肠经三间合谷疏风清热。合谷且为四大要穴之一,能治面口一些疾患。
(四)穴位注射疗法
选穴:合谷
操作:用5毫升1次性注射器,按穴位注射疗法操作。取双合谷,每穴注射维生素b[xb]1[/xb]100毫克。
资料:据郭同经《穴位注射疗法》一书介绍,用此方治疗牙痛66例,均可立即止痛。其中12例止痛后数小时或次日复发,再行穴注,仍可立即止痛。
【手穴治萃】
据冯儒氏报道:手陷谷穴治疗牙痛落枕效果良好。手陷谷穴在手背第二、三指掌关节后的掌骨间,二、三掌骨小头后方陷中,握拳取之,同手针落枕穴部位。
操作:左侧牙痛取左手,右侧牙痛取右手,常规消毒,取1寸毫针,针尖向腕斜刺穴位进针3~5分,针刺手法重提轻插,配合吸气时进针,呼气时提针的手法,留针10~20分钟,中间行针1次,牙痛消失或减轻后出针,每日1次,一般1次后即愈。
治疗结果;用此法治疗牙痛2千余例,一次痊愈1200例,二次痊愈1026例,总治愈率为94.1%。(河南中医1992.12(2)—89)

牙痛为牙齿疾病的常见症状,也是许多疾病的一种表现。牙痛主要由3种牙病引起:(1)牙髓炎牙痛的主要原因,特点是患牙有间断的或持续而自发的钝痛或锐痛、跳痛,往往难以忍受,睡眠时可加重,常伴有耳部、颞部等处疼痛。(2)龋齿(虫牙、蛀牙)一般无自发性的疼痛,遇到冷、热、酸、甜时才感到疼痛,待刺激因素消除后,牙痛也随之消失。(3)牙周组织的炎症,如智齿冠周炎多发性龈脓肿坏死性龈炎牙周脓肿等均可引起牙痛
中医根据病因,将牙痛分为3类:①风热牙痛,以牙龈红肿、受热痛增或见发热恶寒为主症。②胃火牙痛以疼痛剧烈,牙龈红肿或渗脓以及头痛口臭便秘为主症。③虚火牙痛牙龈微红肿及隐痛、齿动及腰酸头晕等为主症。
无论何种牙痛,都应及时找出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一)起居调养法
牙痛病人应该尽快到医院就诊,查明发病原因,进行对症治疗。平素要注意保证一定的睡眠和调节不良情绪,以增强抵抗力。如因牙髓炎引起的牙痛,发作期间可取半卧位睡眠,以减轻疼痛。除对症治疗外,可按医嘱适当加服安眠药。
(二)药物调养法
临床对牙痛的治疗,除常用一些止痛片或消炎药外,可加服中药进行调理。
1.常用验方
(1)板蓝根30克,黄芩18克,酒大黄9克,生石膏30克,甘草15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连服4剂(本方适用风热牙痛)。
(2)生石膏45克,细辛3克。水煎2次,混合,一半分多次漱口,另一半分2次服下,每日1剂(本方治胃火牙痛)。
(3)生石膏15克,熟地15克,麦冬6克,知母5克,牛膝5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本方治虚火牙痛)。
2.龋齿牙痛外用方
(1)花椒数粒,将花椒置龋洞中咬紧。
(2)杏仁1个,将杏仁用火点着,吹灭后咬于痛牙处,连作2~3次。
(3)蜗牛壳30个,将蜗牛壳烧后研细末撒患外。
(4)石菖蒲10克,雄黄50克。共研细末,取少许撒在患牙处。
(5)樟脑3克,硼砂3克,大青盐3克。共研细末,痛时取药粉少许,敷在痛牙牙龈处,每日2次。
(三)针灸调养法
1.针刺法
牙痛常用穴:颊车合谷下关承浆。针刺时局部应有酸胀感,并向周围扩散。
2.点刺法
(1)风热牙痛点刺少商(双)、商阳(双)出血。
(2)胃火牙痛点刺厉兑(双)、商阳(双)出血。
(3)虚火牙痛点刺少商(双)、涌泉(双)、太溪(补)出血。
以上每日点刺1次,连续3~5次。
3.梅花针刺法
在脊柱两侧或合谷风池、大通用梅花针弹刺出血,然后在牙痛点由轻到重地按揉10分钟,再用三棱针牙痛点针刺出血。
(四)点压按摩法
何有水报道:按压肩井穴治疗牙痛
方法:让患者用对侧手之食、中、无名指三指压在肩部,食指贴颈,中指紧压陷凹处肩井穴,左右各1穴。施术者,站在患者牙痛同侧的背后,找到疼痛同侧穴位后,用右手拇指按压之,逐渐加力,以病人能忍受为度。按压约30秒钟,即放松压力,再压再放松,直到牙痛缓解和消失为止。
(五)贴敷调养法
轻粉0.03克,独蒜1头(或去膜蒜瓣5克),贝壳1枚。将蒜捣烂成泥,和轻粉搅均匀,备用。病人左右两手虎口交叉,一手的拇指头押在另一手的虎口两叉骨上,当拇指头到达之处,敷上药膏(男左女右),用贝壳盖上,并用绷带固定。本法对龋齿牙痛效果较好。
(六)药酒调理法
患者牙齿肿痛严重,可用细辛独活酒热嗽,以减轻症状。
方用独活15克,莽草15克,防风15克,细辛15克。将上药碎细,以酒半斤(白酒),煎数十沸,去渣。热漱,以愈为度。
(七)饮食调养法
饮食应多样化,平时多吃粗粮、蔬菜、水果等,少吃零食,特别是含蔗糖多的食物,以及粘性大的、固体的、在口腔内停留时间长的甜食,以防刺激性牙痛加剧。患病期间更应避免过冷、过热以及酸辣食品对牙齿的刺激。

甥婿刘桐村,嗜酒成牙痛症,痛则牵引至额,以至颠顶,一月数发,痛不可忍。予曰:面额属阳明牙龈阳明齿属肾,厥少阴会于颠顶,此湿热太重,蕴积于胃,兼伤肝肾之。以景岳玉女煎加西茵陈三钱,嘱服七剂,且嘱节饮,可以不发。伊一服即愈,因思不能戒酒,不若将此方多服,竟服至二十余剂,后竟永不复发。吾友赵义之牙痛缠绵月余不已,忽诣予要方,诊其脉左关尺数,以六味地黄汤加升麻三分、柴胡五分,与之曰:此药服后未免更痛,然片刻即止矣。次日告予,昨服药而卧,忽然痛不可忍,急得骂汝,后竟安寐,天明不知牙痛之何往矣。药既对症,又多此一痛者何也?予曰:齿乃骨之余,而肾主骨足下肾水太亏,肾火上浮,而为牙痛,故用六味全剂补之泻之。然其浮于齿牙之热,不能下降至肾也,不若用升柴以透之,升透之时未免较痛,然所用无几,痛亦无几,而补泻之力甚大,能潜阳,火不复上作痛,且得安寐也。义之兄本通晶,闻之拜服。后予以此方治肾虚牙痛者,无不立效,更胜于玉女煎。武生盖七下牙床作痒,至不能受,不寐者累日矣。偶值予求治,予笑曰:此大肠风也。上牙床属足阳明胃,下牙床手阳明大肠大肠积热,热生风,风生痒。问大便结否?曰:结甚。以调胃承气小其制,加生地、槐花荆芥防风,与之一药,得大解畅行而愈。


病证名。《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牙齿皆是骨之所终,髓气所养,而手阳明支脉入于齿脉湿髓气不足,风冷伤之,故疼痛也。”形成本病的原因有四:
①因于火者,系阳明伏火与风热之邪相搏,风火上炎致牙齿疼痛。患牙得凉痛减。治宜疏风、泻火、解毒。用清胃散玉女煎等方加减治疗;②因于寒者,风寒之邪客于牙体,致齿牙疼痛,患牙得热痛减。治宜散寒止痛。可选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
③因于虚者,多属肝肾两亏,虚火上炎,致牙齿浮动隐痛,脉细数。治宜滋养肝肾。可选用左归饮大补阴丸知柏地黄汤等加减。
④因湿热客于手足阳明二经,致龈肿腐溃,或齿牙腐蚀,甚至蛀空疼痛者,治宜清热、除湿、止痛。可选用温胆汤甘露消毒丹酌加细辛蜀椒等。此外,龋齿、蛀蚀亦可致牙痛。参见齿龋条。


风牙虫蛀夜无眠,吕细寻之痛可蠲。
先用泻针然后补,方知法是至人传。
吕细∶在足内踝骨肉下陷中。针三分,大泻尽方补,痛定出针,灸二七壮。

齿痛恶寒。穴曲池大迎听会治牙齿痛不能言。穴浮白治上牙齿痛。穴阳谷正营治下牙齿痛。穴四渎阳谷液门商阳二间治牙齿不能嚼。穴颊车 角孙治风齿疼痛。外踝上。高骨前交脉灸三壮(或七壮验)。又以线。量手中指下掌后横文
析为四分。量横文后。当臂中灸二壮。愈。随左右。
王氏云。有老妇人。旧患牙疼。人教将两手掌交叉。以中指头尽处为穴。灸七壮。永不疼。
恐是外关穴也。穴在手少阳去腕后二寸陷中。泉司梢子妻。旧亦苦牙痛。人为灸手外踝穴近前些。子妻遂永不痛。但不知千金所谓外踝上者。指足外踝耶。手外踝耶。识者当辨之。
牙车痛。穴翳风牙痛颊颔肿。穴大迎治颊颔肿引牙车不得开。穴曲鬓治牙齿痛。唇吻急强。齿龋痛。穴正营齿痛。穴阳溪悬颅手三里齿痛恶寒。穴商阳治齿龈痛。穴兑端寒热齿龈肿。风眩颈项痛。穴小海治风牙疼牙车不开。口噤。嚼物鸣。穴上关牙痛。穴厥阴俞灸牙疼法。随左右所患肩尖。微近后骨缝中。小举臂取之。当骨解陷中。灸五壮。
王氏云。予亲灸数人皆愈。灸毕。项大痛。良久乃定。永不发。予亲病齿痛。百方治不验。
用此法瘥。又辛帅旧患伤寒方愈。食青梅。既而牙疼甚。有道人为之灸屈手大指本节后陷者中。灸三壮。初灸觉病牙痒。再灸觉牙有声。三壮疼止。今二十年矣。恐阳溪穴也。又云。
齿痛。手阳明脉入齿缝中。左痛灸右。右痛灸左。
治牙齿疼(危氏方)。灸两手中指背。第一节前有陷处七壮。下火立愈。
牙疼。穴合谷治蛀牙方。凡蛀牙疼。必须出之。若无妙手。其痛不可忍也。无问上下。但随左右于牙关龈车骨尖相时近里。以指捻之。觉痛处是穴。以艾火灸七壮。敛。蛀牙自落。其验如神。又火灸脂索如锥。以内虫孔中。便缘脂出。
牙疼。针内庭二穴。如虫食疼者。敷药而愈。又分男左女右。在肩头上穴口中。灸转三遭。左疼灸右。右疼灸左。
治唇吻强。齿龈痛。穴兑端骨槽风。于疼处耳中梗上灸。
齿疼。灸肩 七壮。随左右。又法。灸耳垂牙疼骨上三壮。未效加壮数。
治牙齿疼痛。先以稻 心。量中指中节。若手长。却将手掌下量及臂上两段。以艾灸之七五壮。若左边牙疼灸右边。右边牙疼灸左边。
齿痛不恶清饮。取足阳明。恶清饮。取手阳明


姚(右)营分久虚,木失涵养,阳气上逆,乘于胃络。牙痛牵引颊际,宜养血而引导阳气下行。
白归身 白僵蚕大麦冬女贞子地骨皮 上安桂 肥知母 川柏片 黑豆衣
【二诊】 前拟桂柏等方,原为引导虚阳而设。夫齿属于肾,龈属于胃,牙肉常肿,是阴气乘入胃络。特刚药可以制病,不能生水,改进和阳熄风法。
天冬 决明 生牡蛎 大生地 女贞子石斛旱莲草 广皮白 真二泉阿胶 蜜水炒香附

辛温以开寒饮舌痛牙疼俱退。足见饮邪内阻,则气火上浮。再以重药镇之。
赭石旋复花橘红白蒺藜苏子海蛤粉白茯苓竹茹半夏枳壳

金(右)头晕耳窍失聪,牙龈作胀。肝阳上升。宜和肝胃之
金石斛(三钱) 白蒺藜(三钱) 半夏曲(一钱五分) 钩钩(三钱) 橘白(一钱) 阿胶珠(二钱)云茯苓(三钱) 滁菊花(一钱五分) 酒炒杭白芍(二钱) 石决明(四钱)

左脉虚弦。牙疼胸闷,肝阳走于胃络也。
金石斛(四钱) 大天冬(三钱) 白蒺藜(去刺炒三钱) 炒香玉竹(二钱) 西洋参(二钱) 石决明(四分) 甘菊花(一钱五分) 净双钩钩(三钱) 滋肾丸(二钱淡盐汤下)

产后而更经多,营血亏损。木失水涵,牙痛头疼舌痛。木叩金鸣,咳嗽不止。再拟清金平木,兼和营气
北沙参川贝母甜杏仁砂仁枇杷叶金石斛青蛤散石决明 钩钩 肺露

王(左) 左偏齿痛微肿,先觉脚冷,火升则其痛益剧,其为虚火痛无疑。脉滑而数,苔薄白,治宜养阴降火,略参清疏之法。
酒蒸女贞子(三钱) 米泔炒旱莲草(三钱) 盐水炒灵磁石(四钱)大玄参(三钱) 白蒺藜(三钱) 法半夏(一钱五分) 冬桑叶(一钱五分盐水炒) 石决明(生打先煎四钱)朱茯神(三钱) 丹皮炭(一钱五分) 夏枯草(酒炒五分) 酒炒淡苦参(一钱)

江(右)分素亏,虚阳上亢。牙缝出血,时觉浮动。脉弦带数。虚热走于胃络,此谓齿衄,又谓牙宣
当育以制其阳。
炙甘草泽泻白芍麦冬 盐水炒骨碎补牛膝茯神黑大豆丹皮

李(右)牙龈肿胀,牙缝出脓,畏风肢体疲软。脉象细涩,关部独弦。厥阳走于胃络。拟清胃泄肝。
石斛(四钱) 炒白归身(一钱五分) 金铃子(一钱五分) 海蛤粉(三钱包) 川雅连(三分鸡子黄拌炒)朱茯神(三钱)炒杭白芍(一钱五分) 蛤粉拌炒真阿胶(一钱五分) 半夏曲(二钱) 潼白蒺藜(盐水炒各二钱)

牙齿皆是骨之所终,髓气所养,而手阳明支脉入于齿。脉虚髓气不足,风冷伤之,故疼痛也。又虫食于齿,则根有孔,虫于其间,又传受余齿,亦痛掣难忍。若虫痛,非针灸可瘥,敷药虫死,乃痛止。

泽洲李继之,忽病牙痛,皱眉不语。栾景先见之曰∶何不药也?曰∶无牙痛药?曰∶
曾记张戴人云∶阳明经热有余也,宜大下之。乃付舟车丸七十粒。服毕,遇数知交留饮,强饮热酒数杯,药为热酒所发,尽吐之,吐毕而痛止。李大笑曰∶戴人神仙也!不三、五日又痛,再服前药百余粒,大下数行乃愈。

口噙冰水一口,用大黄纸捻,随左右痛处,鼻内嗅之,立止。
又方韶粉(二钱) 好朱砂(一钱)
上为末。每用少许,擦痛处。
又方好红豆(二钱) 花碱(少许)
上为末。随牙痛处左右,鼻内嗅之。
又方华细辛(去苗) 白茯苓(去皮) 川升麻 荜茇青盐石膏川芎 不蛀皂角(去皮弦,酥炙黄色,以上各等份)
上为细末。早晚刷牙,温水漱之,牙痛处,更上少许。
又方 以巴豆去皮,用针刺于灯焰上,炙令烟出,熏牙痛处,熏三、五上。
又方高良姜(一块) 全蝎(一只)
上为细末。先用酸浆水漱牙,次用药末擦之,流下涎水即愈。
又方治牙痛花椒研掺牙坑,痛立止。
又方 枯白矾热水漱之。

牙痛者,足阳明之病也。阳明主降,降者浊气不至上壅,是以不痛。若胃逆不降,浊气壅迫,甲木逆冲,攻突牙床,是以肿疼。相火上炎,是以热生。甲木郁于湿土之中,腐败蠢朽,是以虫生,而齿坏也。
牙疼龈肿者,以黄芩石膏汤主之。如虫牙,以柴胡桃仁汤主之。
黄芩石膏汤
黄芩(三钱) 石膏(三钱) 甘草(二钱) 半夏(三钱) 升麻(二钱) 芍药(三钱)
水煎大半杯,热服,徐咽。
柴胡桃仁汤
柴胡(三钱) 桃仁(三钱) 石膏(三钱) 骨碎补(三钱) 水煎半杯,热服,徐咽。

牙痛提纲〕 牙疼不外火兼风,龈肿都缘胃逆攻,甲木郁沉湿土内,因教齿坏又生虫。
黄芩石膏汤
(证附) 石膏甘草升麻芍药黄芩半夏加,因火牙疼龈并肿,煎汤服后效堪夸。
柴胡桃仁汤
(证附) 骨碎能将肾水滋,柴胡散郁效神奇,桃仁破瘀膏清热,牙内虫生却可医。

走马牙疳牙龈红肿,渐变紫黑臭秽胃热也。牙痈,牙边肿痛灌脓也。牙宣牙根尽肿,宣露于外也。吹以柳花散,兼服清胃散牙痛疗牙止痛散,兼服葛根汤

用猪牙皂荚细辛、火硝、雄黄,共为末,用大蒜头打丸,如绿豆大。以绵包,左齿塞右耳,右齿塞左耳。
一用黑豆(一撮)、葱白(三个)、花椒(七粒开口)、蕲艾(一钱),上味用水一钟,煎数沸,频频漱口立止。

掘鲜李树根,浓煎汤,时刻嗽之止痛。

宜辛散,忌凉遏。
世传华先生治牙痛∶一撮花椒水一盅,细辛白芷防风。浓煎漱齿三更后,不怕牙痛风火虫。实则先生之医术,虽本乎仙人,其用药则由己。如宜辛散,忌凉遏,即治百般牙痛之秘诀也。故知治病不必拘定汤药,盖汤药可伪造,可以假托,且当视其病之重轻,人之虚实,时之寒燠,而增减之。故有病同药同,而效与不效异。医者于此,宜知所酌夺矣。(孙思邈注)

雄黄
以枣膏和为丸,塞牙孔中。以膏少许置齿,烧铁篦烙之,令彻热,以瘥止。

蒴 五两(以水五升煮取四升去滓) 蜀椒吴茱萸独活乌贼鱼骨桃胶各一两 桂心半两 酒一合
先将蜀椒等六味,以水二升,煮取八合,投蒴 汁及酒,更煎取一小升,去滓含之,就病。日三,以瘥止为度。

昆池太学内人患牙痛。一晚晕厥三次,次日两腮红肿,痛不可支,且洒淅恶寒,寝食废。以清胃汤加石膏为君,白芷为臣,连翘为佐,北细辛为使。饮下痛顿释然,如风灭灯之速。外以明矾为末,大五倍子一枚,将矾装入,以满为率,炭火上炙焦,以矾红枯为末,不时搽牙痛处,牙痛立止。此方多效。

小儿牙痛,不外风火虫三项。又有虚火实火之分∶虚火其痛甚缓。日轻夜重;实火痛不可忍。风痛者痛而且肿,甚至头面皆痛,呵风亦痛。虫痛者,发时必在一处,叫号不已。古方有分别上下左右,按经施治之法,不甚见功,盖因未详辨风火虫及虚实不同之故耳。再举古方之多见效者,风火牙痛,以生地捣烂,加入潮脑少许,不可过多,捶匀贴患处,吐出涎水即愈。虫牙痛者,以韭子煎浓汤漱之,或用五倍子煎浓汁,含漱数次即愈。
〔真按〕小儿牙痛,含漱之药每多不便,但用细辛头末七分,片脑麝香,牙硝一分,硼砂白矾,研极细末,无论风火虫,擦患处即愈。但斟酌虚实,内服汤剂,以杜后患。
附例:
小儿上下牙床肿者,此足阳明胃、手阳明大肠实热也。但用连翘薄荷、淡竹、知母石膏、生甘草煎汤,频频含咽即消。
小儿牙龈肿者,因肾脏积热附龈而肿痛,但用生黄柏研末,敷牙龈上有效。
小儿梦中切牙,风热也。由手足阳明二经积热生风,故令相击而有声也。其必在梦中者,风属阳,动则风行于阳,静则风归于里也。此症惟痘疹见之为危候,余则无大害。但用蝉蜕陈皮竹茹甘草等分,煎服有效。
小儿牙缝出血,乃虚热极所致,名曰牙衄,又名牙宣。但用黄豆渣(即豆腐店中取过黄豆浆之渣)敷之立止,如神,若血出不止,速煎六味地黄汤萸肉,服之立愈。

黑豆煮酒,常漱口。或老姜瓦焙干,同熟明矾擦之。
又方轻粉少许,大蒜一枚,捣烂敷大指下凹处(在前面近脉处),左痛敷右,右痛敷左,俱痛俱敷即效。惟敷右必于敷处起一小泡,挑破揩尽水,否则小泡小痛数日,此仙方,可断根。

川椒(炒出汗)、蜂房(炙),每二钱水煎数沸,热漱。或五倍子煎浓汁含漱。或雄黄末和枣肉为丸,塞牙缝,日换数次。

书一符 ,书时口念十二地支,念完书完,不可先后,极效。

附子吴茱萸川椒各一钱,艾叶五分,煎水漱不可咽。

牙痛。有风毒。热壅。龋蛀肾虚。未辨何证。俱用消风散揩抹。诸证俱宜香附炒黑三分。炒盐一分。研均揩用如常。
风毒牙疼。用皂角寸节。实之以盐。火煨熟。汤泡通口。嗽吐下涎沫。风毒及热壅上攻牙龈痛。或齿缝有红肉弩出。宜消风散。食后临卧入茶点。仍入荆芥防风白芷蜂房之属煎冷频频漱口。
牙虫已出。其孔穴空虚而痛者。此乃不可不知。宜用乳香少许。火炙令软。以实之。
若热壅甚。牙肿连颊。疼不可忍。宜金沸草散。去麻黄。加薄荷如其数。
虚牙浮而痛甚。则增寒壮热。全具如欲脱之状。宜安肾丸。间进黑锡丹
蛀痛。用巴豆一粒烂研。搓乳香细末丸之。塞蛀孔中。

牙疼者,乃属阳明胃经也。风热上侵则有所感而举之,有热有寒,有虫有湿热,皆能作痛。
牙疼症,甚事多,没有效方怎奈何? 蟾酥麝香五灵脂,每味一分研作末。 千金一笑散,用一分,绢片包上,线扎紧。咬在患处低着头,五般牙痛包除根。(《海上仙方》)
一用 粗碗一只,川椒铺底,樟脑盖面,覆碗一个,盐泥封固,慢火 一夜,次早研细。
每一用五倍子一枚,稍开一孔,用盐填满,炭火中烧红存性,略出火气,研末。以指擦牙,漱
取痛齿
白马尾烧灰存性,点上即落。但不可轻点,恐好齿沾着亦落。 一用白龙骨三钱,末。
临用
走马牙疳
五倍子青黛枯矾等分为末,先以盐水漱净,掺之立效。 一用铜青滑石杏仁等分为末,擦之即愈。(邵真人方)
牙蚀透骨穿腮
生南星一个,剜空入雄黄一块,面裹烧,候雄黄作汁,以杯合定出火毒,去面为末,入麝香少许,拂数日甚效。(经验方
齿
三制大黄末二钱,用枳壳汤加童便调下即止。(《医旨诸余》)
齿
猪牙皂角生姜,西国升麻与大黄;水津旱莲槐角子,细辛荷蒂用相当;青盐等分同烧,研细将来用最良;牢牙固齿鬓,谁知世上有仙方。若去白须,用鸡舌香(雄为丁香,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