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核气
参考:气结咽喉 , 神经症 , 咽异感症
“梅核气” 相关论述
梅核气者,窒碍于咽喉之间,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有如梅核之状是也。始因喜怒太过,积热蕴隆,乃成厉痰郁结,致斯疾耳。
治
治宜导痰开郁,清热顺气,如陈皮、半夏、香附、川芎、山栀、黄芩枳壳苏子之类是也。如老痰凝结不开,以咸能软坚立药,海石、立明 之类是也。
方
加味四七汤 治梅核气证,妙不可述。
苏梗(一钱) 半夏(一钱) 浓朴(姜制,一钱) 茯苓(一钱) 陈皮(一钱) 青皮(七分) 枳实(一钱) 砂仁(一钱) 白豆蔻(六分) 槟榔(三分) 南星(一钱)益智仁(三分) 神曲(一钱,炒)
上锉一剂,生姜五片,水煎,食远服。
加味二陈汤 治梅核气。
陈皮半夏茯苓枳壳桔梗黄芩苏子白豆蔻山栀子甘草(各等分)
上锉一剂,生姜煎服。
行气散 治梅核气,咽喉气胀,上攻胸膈痛。
紫苏陈皮香附乌药枳壳桔梗 浓朴 半夏大黄(酒炒) 甘草
上锉,灯心十根,水煎服。
梅核气者,乃痰气结于喉中如块,咽之不下,吐之不出。《金匮》云∶妇人咽中有如炙脔,半夏浓朴汤主之。炙脔者,干肉也。此病不因肠胃,故不碍饮食、二便,不因表邪,故无骨疼、寒热,乃为积寒所伤,不与血和,血中之气溢而浮于咽中,得水湿之气凝结难移。
男子亦间有之。药用半夏浓朴汤,乃二陈汤去陈皮、甘草,加浓朴、紫苏、生姜也。专治妇人七情之气,郁滞不散,结成痰涎;或如梅核在咽,咯咽不下;或中脘痞满,气不舒畅;或痰饮中滞,呕逆恶心,并可取效。盖半夏消痰降逆,浓朴散结,生姜、茯苓宣至高之滞而下其湿,苏叶味辛气香、色紫性温,能入阴和血,则气与血和,不复上浮也。
喉喑者,谓有言而无声。由风火侵肺,误服寒凉生冷。音雌者轻,虚痨肺损音哑者难治。又病患瘥后,气短及声不出者,皆肺气不行,宜服降气汤,多加前胡,临服加姜汁以佐之。又妇人有子喑病,经云∶妇人重身九月而喑者,胞之络脉绝也,无治,当十月复。谓胎至九月,儿体已长,胞宫之络脉,系于肾经者,阻绝不通,故间有是证。盖肾经之脉,上系舌本,脉道阻绝,则不能言,至十月分娩后,而自能言,不必加治,治之当补心肾。
骆跂,女,54岁。
【初诊】1983年9月21日。
主诉:去年10月中风后,咽部堵闷,语声低微唇舌麻木,口燥而苦,咽干少津,无食欲,口中和,曾服中药二百余剂,无明显效果。
诊查:舌质暗红,舌面干光,脉沉弦细数。
辨证:中风之体,肝肾阴亏,津不上承,兼有血瘀。
治法:养阴润燥,活血化瘀。
处方:茺蔚子15克 桃仁10克 红花10克 花粉10克 佩兰10克 麦冬10克 石斛10克 知母10克 元参10克 金果榄10克 锦灯笼10克 佛手花10克 炒麦芽10克 六剂
【二诊】口苦有所减轻,食欲略增,唾液亦有所增加,说话时仍觉咽部堵闷,午后感觉疲劳。
处方:佩兰10克 炒麦芽10克 香橼10克 楷杷叶10克 麦冬10克 石斛10克 生地10克 元参10克 茺蔚子15克 桃仁10克 红花10克 花粉10克 知母10克 川贝10克 七剂
【三诊】药后未觉效果,考虑?减去金果榄、锦灯笼治标之剂所致,仍当标本兼顾。
处方:青黛5克 诃子10克 金果榄10克 元参10克 麦冬10克 佩兰10克 桃仁10克 红花10克 炒麦芽10克 知母10克 花粉10克 香橼10克 锦灯笼10克 十四剂。
【四诊】上方药服用第五剂后,症状明显好转,说话清晰有力,一改过去低微音调。口燥、咽干、口舌麻木均大轻,咽部堵闷感消失,食欲增进,饮食已有滋味,精神转振,舌质由紫暗而干转?色红,仅舌心尚微糙。脉由沉弦细数转?沉缓。根据脉证,显系气机通畅,阴津来复上承,药既中病,治则不变;但可去活血化瘀药,增强益阴生津之力。
处方:妙麦芽10克 诃子10克 花粉10克 金果榄10克 元参12克 知母10克 麦冬15克 青黛5克 锦灯笼10克 陈皮10克 十四剂
【点评】阴虚阳亢,曾罹中风之体,津不上承,咽喉失养,虚热上蒸,故咽干燥而堵闷不适,以致语声低微纳食不香。治疗以虚?本,标本兼顾而获得好的效果。二诊时,因去治标之品,效果稍差,可见辨证施治必须全面分析,衡量标本虚实多少,既要抓住其本,但又不可顾此失彼,才能获得捷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