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轮实热

( xuilunshire )

别名: 漏睛疮 , 急性泪囊炎 , 漏睛 , 慢性泪囊炎 , 赤脉传睛 , 结膜炎 , 翼状胬肉 , 胬肉攀睛

中医

简介:
本证病在眦部,属心为血轮,多因外邪火毒搏结于眦,或素食辛辣,近火烟熏,心脾蕴热,循经上攻而发病。
病机:
本证病在眦部,属心为血轮,多因外邪火毒搏结于眦,或素食辛辣,近火烟熏,心脾蕴热,循经上攻而发病。心脾热毒炽盛,上攻泪窍,血腐肉败,则结聚为;心脾湿热,久泪窍,蕴蒸为脓,则脓溢不止;心经积热,郁于两眦,则赤脉横贯;心肺风热或脾胃积热热郁血滞,则胬肉攀侵。
治疗:
治疗法则:  清心;泻火,解毒利湿,散结。
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1)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或仙方活命饮)加减:黄连10克、黄芩10克、黄柏10克、栀子10克、银花15克、蒲公英30克。本方适用于心脾热毒
盛之漏睛疮症。
(2)竹叶泻经汤加减:竹叶10克、黄连10克、黄芩10克、大黄6克、栀子10克、泽泻10克、车前子15克、柴胡10克、决明子15克、茯苓15克、赤芍10克。本方适
用于心脾湿热,久泪窍而为脓之漏晴症。
(3)泻心汤合导赤散加减:黄连10克、黄芩10克、大黄6克、生地10克、竹叶10克、木通10克、生甘草6克。本方适用于心经实热,郁于两眦之赤脉传睛症。
(4)泻脾除热饮加减:黄芩15克、黄连10克、大黄6克、芒硝10克、车前子15克、茺蔚子15克、防风10克、桔梗10克。本方适用脾胃积热,脉络瘀滞胬肉攀睛症。
以上方药,水煎取汁250~300毫升,微温,分2次服,每日1剂。
2.加减变化:漏晴兼有风热表证者,加连翘15克、牛蒡子10克、薄荷6克;漫
肿坚硬者,加皂角刺10克、穿山甲3克;红肿焮痛其者,加丹皮15克、赤芍10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热结便秘者,加大黄10克、芒硝10克。漏晴若热毒壅盛,脓出稠黄者,加蒲公英30克、银花15克、花粉15克、漏芦10克。赤脉传睛症,无便秘者,去大黄赤脉迂曲紫暗者,加丹皮10克、赤芍10克;眦痒者,加白蒺藜10克、白芷6克。胬肉肥厚者,加玄参10克、夏枯草10克。
(二)外治法
1.点眼法:(1)八宝眼药点眼,1日3次,用于漏睛赤脉传睛胬肉攀睛等症。
(2)黄连西瓜霜眼药水点眼,1日3次,用于赤脉传睛症。
(3)10%穿心莲眼液滴眼,1日3次,用于赤脉传晴症。
(4)10%黄连眼液滴眼,1日3次,用于赤脉传睛症。
(5)10%黄芩素眼液滴眼,1日3次,用于赤脉传晴症。
(6)胆汁二连膏,睡前涂眼,用于赤脉传睛症。
(7)红眼药点眼,1日3次,用于胬肉攀晴症。
(8)硝炉散点眼,用于胬肉攀睛症。先以1%地卡因表面麻醉,然后取药少许,涂
胬肉表面,1日2次。
(9)补漏生肌散点眼眦部,用于漏睛症。
2.涂抹法:(1)紫金锭外涂,用于漏睛疮未成脓者。
(2)金黄油膏外涂,用于漏晴,疮口溃破者。
3.药敷法:(1)鲜芙蓉叶野菊花洗净捣烂外敷,用于漏睛疮未成脓者。
(2)如意金黄散外敷,用于漏睛疮未溃者。
(3)万应膏外敷,用于漏睛疮未溃者。
4,热敷:湿热敷,每日3次,每次20分钟,用于漏睛疮未成脓者。
5.泪道冲洗:用黄连水冲洗泪道,每日1次,用于漏睛症。
(三)手术疗法
1.切排:漏晴,脓成者,切开排脓,并置放引流条,每日换药,待无脓时,除去引流条,使切口愈合。
2.钩割法:用于胬肉肥厚头尖,生长迅速,侵入黑睛,有掩及瞳神趋势者。手术
时,首先用锋利之针穿入肉中,将胬肉挽起,方用锄刀逐步向黑睛白睛分离,然后用刀割除。
3.熨烙法:用于胬肉钩割后。即以特制之烙器或火针熨烙患部,以防复发,且能止血,烙后需涂眼膏。
(四)饮食疗法
(1)竹叶粥:竹叶50片、石膏90克,加热水约2000毫升,熬20分钟;滗出药汁,去渣,入粳米60克,煮粥,食时白糖少许。本方适用于心胃火热蕴积窍者。
(2)绿豆粥:将绿豆50克,粳米250克加水适量,煮粥。本方适用于热毒炽盛,上
窍者。
(3)赤小豆山药粥:赤小豆30克熬煮至半熟加入鲜山药30克(去皮切片),加水及
白糖适量,继续煮熟即成。本方适用于湿热蕴蒸上犯窍者。
施治要点:
(一)本证为血轮实热证,治疗宜清宜泻不宜补。血轮属心,本证多因心经邪热上攻所致,故治疗本证的关健当清心泻火,而心与小肠表里,故清心勿忘泻小肠之热,常选用:黄连黄芩栀子连翘竹叶木通等药。
(二)漏睛疮未成脓者,以内治为主,清热解毒,促其消散,常选用黄连黄芩连翘栀子蒲公英野菊花穿山甲皂角刺等,已成脓者,以外治为主,切开排脓,引邪外出。
(三)胬肉色白体薄,未侵入黑晴者,多采取眼部点药为主;色赤体厚,生长迅速,侵入黑晴甚者,宜用钩割或灼烙术治之。
(四)漏晴症药物疗效不佳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否则有变生痈疮之患。
针灸:
1.体针:常取睛明大椎合谷风池印堂至阴迎香四白心俞等穴,酌情选用,局部与远端取穴相结合,手法用泻法。
2.耳针:常取耳穴肝、胆、脾、胃、肺、心、膀胱1、2等穴点,采用耳针,针用泻法,或耳穴压丸(王不留行籽)。
3.放血疗法印堂耳尖少冲中冲攒竹等穴,三棱针刺血,大椎刺血拔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