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性侏儒症
( chuitixingzhuruzheng )
别名: 虚劳 , 五迟 , 生长激素缺乏性侏儒症 , 胎弱 , 重子痨
西医
简介: |
垂体性侏儒症(pituitary dwarfism)又称生长激素缺乏性侏儒症(growth hormone deficiency dwarfism),是在青春期前因下丘脑生长激素释放因子缺乏或垂体前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或靶器官对生长激素不敏感引起的身材矮小和性发育延迟或缺如为特征的疾病。可伴有其他垂体激素分泌不足,最常见者为促性腺激素缺乏,其次是促甲状腺激素缺乏。 |
病因: |
本病可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者病因未明,多为先天性发育不全或遗传疾病所致,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呈家族性,以单独生长激素不足为主,男孩较女孩多见,男女比例约为2~4:10。继发性者可继发于下丘脑-垂体疾病,如肿瘤、感染、颅脑外伤、手术或放疗等因素,直接损伤垂体,或损害下丘脑、或使垂体门脉系中断而致病。下丘脑一垂体部位肿瘤为继发性垂体性侏儒症的重要原因。 |
病理: |
原发性垂体侏儒症的垂体变化有:先天性垂体缺如,先天性垂体发育不全伴嗜酸细胞缺乏或减少。垂体萎缩、纤维化或囊性变伴钙化。除垂体改变外,常伴有性腺、甲状腺和肾上腺皮质不同程度的萎缩,内脏及骨骼生长停滞于幼年阶段。继发性者以下丘脑一垂体部位肿瘤较为多见,其中以颅咽管瘤最多,垂体嫌色细胞瘤较少发生于儿童,但也可起病甚早而造成侏儒症。 |
诊断标准: |
1.生长发育障碍,可有家族性遗传。继发者多有垂体肿瘤、感染、创伤或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史。 2.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的正常人,平均身高在130cm以下。智力发育一般正常。 3.骨龄迟缓,低于实际年龄,骨骺融合延迟。蝶鞍正常,但鞍区病变者可有异常改变。 4.幼稚症。可出现性腺、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对胰岛素高度敏感。 5.血清生长激素水平低下,且对胰岛素诱发的高血糖、精氨酸、左旋多巴等兴奋试验无反应。青春期后血清促性腺激素水平低下。 6.排除下列疾病:体质性青春期延迟、原发性矮小症、儿童甲减症、骨骼疾病(软骨发育障碍、成骨不全)、营养代谢病、先天性心脏病、性发育障碍(如turner综合征)等所致的侏儒症。 |
诊断依据: |
可根据小儿生长发育缓慢,身长低于同年龄止常小儿均值存在三个标准差,即身体各部比例相称,生长速率慢, x线骨龄落后于同年龄儿童,血、尿垂体激素和多种垂体靶腺功能测定,并排除其他造成生长发育落后的因素而作出诊断。 |
体征: |
婴儿期起病者多于1~2岁后生长较慢,生长速度每年不超过4cm,身材矮小,身高大多不满130cm,体态相对匀称。小儿囟门迟闭,牙齿生长延迟,长骨均短小。大脑发育正常,智力与同龄者相近。毛发少面质软,皮肤较细腻,皮下脂肪丰富,骨龄较年龄为小,肌肉发育和体力不如同龄儿童,性格常保持童稚状态。青春期常延迟出现,第二性征缺如,如同时有促性腺激素缺乏,则一直保持性幼稚状态,男性睾丸较小或隐睾,前列腺小,胡须、腋毛、阴毛缺如,声调高细。女性表现为幼稚子宫,原发性闭经,乳房、臂部及外阴均不发达,无腋毛及阴毛。发育至成年期,皮肤弹性减退而起皱,但面容仍不成熟/形成特征性“小老孩”模样。 继发性侏儒症生长迟缓的年龄多在4岁以后,可出现视力障碍、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以及半身软弱、嗜睡、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可同时合并尿崩症。 根据血中生长激素水平高低,本病可分为4种类型:①生长激素不足,对外源性生长激素反应良好。此型最常见。②生长激素正常,缺乏生长激素赖以发挥作用的由肝脏等组织合成的生长介质,对外源性生长激素不敏感(laron 型)。③生长激素和生长介质均不足,对外源性生长激素无反应。④生长激素和生长介质虽均不缺乏,但靶器官对激素无效(pygmy型)。 |
影响诊断: |
x线检查 常以腕骨、肘关节及长骨骨端x线观察骨化中心出现的情况判断骨龄,并推算骨龄落后实际年龄的程度。蝶鞍一般较小,若因垂体肿瘤致蝶鞍扩大且有骨质破坏,应进一步作ct或mri检查。 |
实验室诊断: |
1.生长激素测定 gh分泌随年龄而变化,在2岁内浓度较高,成年后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约为1~5ng/ml。垂体性侏儒症gh明显降低,甚至不能测出其基础值,可测夜间睡眠后1小时或运动后的血gh浓度,或进一步作激发试验。2.生长介素 正常值男为0. 34~1.90ku/l,女为0.45~2. 2ku/l,垂体性侏儒症者低于此值。3.激发试验(1)胰岛素低血糖刺激试验:普通胰岛素0.05~0.11u/kg,立即静脉推入,正常反应为兴奋后血糖下降2.8mmol/l(或50mg/dl),或为空腹血糖的50%以下、gh>10μg/l。(2)精氨酸刺激试验:5%~10%精氨酸0.5g/kg于30分钟内缓慢静脉输入,30~60分钟后血gh达高峰,峰值>7ng/ml, <5ng/ml者有诊断意义。(3)左旋多巴(l-dopa)试验 一般10mg/kg,口服,为可靠的激发试验。(4)可乐宁试验:口服可乐宁0.15mg/m2 体表面积。以上4种试验均于用药前及用药后30、60、90、120分钟取血测gh值,任何二种试验中有一次gh值达5ng/ml以上即为正常,否则为生长激素缺乏。4.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试验ghrh 10μg/kg静脉注入后,血清gh>7ng/ml者,可排除垂体性侏儒症。5. 甲状腺、性腺和肾上腺皮质功能测定垂体性侏儒症常有周围内分泌腺功能减退,可测甲状腺、性腺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及相应的垂体激素水平。 |
鉴别诊断: |
对于1~2岁幼儿的生长发育是否迟缓通常难以判断,生长至5~6岁,特别是接近青春期发育期时,侏儒症诊断不难,但其鉴别诊断却比较复杂。 1.垂体性侏儒与其他原因造成的侏儒症相鉴别 (1)体质性侏儒:本症患者骨化中心出现和骨骺联合年龄皆比正常者迟数年,身材矮小,性腺发育及第二性征成熟也较正常期为晚。生长激素水平正常,病儿无任何垂体疾病表现及其它内分泌功能异常。 (2)遗传性或种族性侏儒:某些地区或某种民族(如非洲某种黑人)体格特点为矮人,不存在垂体疾患,对外源性生长激素也无反应,属正常矮人。 (3)原基侏儒(宫内侏儒):从胚胎开始发育迟缓,出生时体格即甚小,身长只有30~35cm,体重低于2400g,伴有躯体各种先天性畸形,特别是大脑发育落后,此种侏儒对外源性生长激素治疗无效。 (4)内分泌腺疾病伴侏儒体型:如地方性克汀病和散发性克汀病,大脑发育迟缓,表现痴呆或兼有聋哑,伴甲状腺功能低下表现,除四肢较短外,智力明显低下,骨骺发育迟延,血清胆固醇及蛋白结合碘增高。再如性腺发育不全的turner综合征,身材矮小,原发闭经,有颈蹼、肘外翻及先天性心脏病等畸形,智力低下,为染色体异常。 2. 慢性疾病所致侏儒症 有血吸虫病性侏儒症;长期营养不良造成的生长发育障碍;骨、软骨生长发育不良所致侏儒症及慢性内脏疾病致使身材矮小等。 |
疗效评定标准: |
治愈或缓解标准 1.生长、发育、骨龄基本与同年龄、同性别儿童相仿,身高接近同年龄儿童。 2.第二性征发育。 3.脑垂体前叶及周围内分泌腺(甲状腺、性腺,肾上腺皮质)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好转标准: 生长发育速度加快,身高超过130cm。骨龄接近正常。补充激素治疗后,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功能接近正常。 |
预后: |
垂体性侏儒症经生长激素治疗后,可促进生长,纠正代谢紊乱,促进蛋白质合成,加强贮脂动用,并使糖代谢趋于正常。同化类固醇的应用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促进生长,但应避免或减轻男性化和促进骨骼过快生长的不利作用;周围内分泌腺(甲状腺、肾上腺皮质、性腺)功能减退,经相应激素的补充替代和中药治疗,对促进生长发育和缓解有关症状起到—定作用。 |
治疗: |
(一)西药治疗 1.生长激素 其应用有严格指征,用于生长激素明显减少而对外源性人生长激素有明显疗效者,生长激素的应用年龄越小越好, dna重组生长激素(hgh)用量每因为0.7u/kg,一周剂量分为每日注射效果较好,用药2周,停药2周,数月后减量,维持1~2年,甚或5~6年或更长。也可采用hgh 0.12u/kg皮下注射,每日一次,维持一年。初用阶段生长率常明显加速,身高、体重迅速增长,但骨骺及性征变化不显著。经治疗后50%可达正常身高,疗程中必须供给丰富的蛋白质;自1985年以来生物工程合成ghrh应用于临床,其用法为ghrh1-29 (groliberin) 30~60μg/kg和hgh (genotrepuin) 0.1u/kg,每晚睡前30分钟以微量注射泵持续腹壁皮下注射,疗程6个月,有40%~80%病例对ghrh刺激有反应。 2. 雄性激素 在用hgh治疗时,不宜同时或过早应用雄性激素,以免骨骼早期融合。对gh疗效欠佳者,可采用合成类固醇激素,如苯丙酸诺龙,但必须掌握使骨龄明显小于年龄为宜,一般骨龄落后5年以上。诊断明确者于8~12岁开始应用为好;诊断可疑者14足岁后开始用药,剂量为1~1.5mg/kg,每2周一次,肌肉注射,半年为一疗程。休息3~6个月,可重复治疗,但需复查骨龄,若骨龄与年龄相差不足3年者暂不用此药。治疗后每年身高可增长10cm左右,食欲增进,体重增加,肌肉发达,体力强壮,外生殖器发育,男性效果优于女性。 3.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一般认为从接近性发育年龄时开始应用较好。剂量为500~1000u,皮下注射,每周二次,半年为一疗程;或1000u隔日一次,肌肉注射,2周后改为500u,每周二次,3~4月为一疗程,可取得一定疗效,对性腺及第二性征的发育有刺激作用。 4.甲状腺制剂 本症兼有甲状腺功能低下者使用最宜,或应用苯丙酸诺龙的同时加小剂量甲状腺片20~40mg/日联合治疗。一般不应常规应用,否则会降低hgh的作用。 (二)手术或放射治疗 侏儒症由颅内肿瘤引起者,应手术治疗,可采用经颅或经蝶窦手术,加术后放疗;肿瘤<1cm2 者可考虑直线加速器放射治疗或伽玛刀治疗。 |
中西医结合: |
本症应以西药激素治疗为主,中医辨证施治为辅,治疗目的与方法为:①促进生长,可采用生长激素或同化类固醇治疗;②对有明显周围内分泌腺(甲状腺、肾上腺皮质、性腺)功能减退者,作相应的激素补充治疗;③若病因由颅内肿瘤引起者,则应采用手术或放射治疗,术前及术后加用中、西药治疗,以期提高疗效。 |
西医
简介: |
垂体性侏儒症是由于垂体前叶合成和分泌生长激素不足而引起的生长发育障碍的疾病。临床表现为身长低于同性别、同年龄儿童平均身长的2个标准差,四肢比例匀称,智力正常。 |
病因: |
根据病因本病可分为先天性、继发性、特发性侏儒症及laron氏侏儒、pygmies地区性侏儒。先天性侏儒是由于垂体先天性不发育或发育不全。继发性侏儒多由于颅内肿瘤、缺氧、出血等引起垂体损伤所致。特发性侏儒是指原因不明但确有垂体生长激素缺乏的患儿。laron氏侏儒是血中生长激素浓度正常而生长介质含量低下的患儿。pygmies地区性侏儒仅见于非洲,为家族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具有生长介质受体异常。 |
诊断标准: |
小儿垂体性侏儒症诊断标准: 1.继发性者常有颅内肿瘤、感染(如脑炎、脑膜炎、结核病等)、产伤或颅脑外伤史。发育障碍可于任何年龄开始。 2.原发性者偶有家族史。出生时身长、体重正常。一般于1岁以后开始表现生长发育落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与同龄儿相比差别愈加明显。 3.身材矮小,但四肢发育比例相称,面容幼稚,前囟闭合和出牙延迟。生殖器幼稚型,至青春期不出现第二性征。智能正常。 4.血清生长激素低下,使用精氨酸、左旋多巴、胰高糖素、胰岛素低血糖刺激试验,不见生长激素分泌增加,伴有其他靶腺功能低下者,可出现相应的异常检验结果(肾上腺功能低下者尿17-羟皮质类固醇、尿17-酮类固醇减低;性腺功能低下者,尿促性腺激素排泄量减低;甲状腺功能低下者参见呆小病)。 5.x线检查:骨骼纤细,骨化中心延迟,骨骺融合推迟。颅骨片若出现蝶鞍增大、移位或破坏、缺损者为局部肿瘤的表现。 |
诊断依据: |
可根据小儿生长发育缓慢,身长低于同年龄止常小儿均值存在三个标准差,即身体各部比例相称,骨龄落后及血清生长激素浓度降低作出诊断。2岁以下正常儿童休息状态下空腹生长激素可达8μg/l(8ng/ml);4岁以下可达4μg/l;4岁以后与成人同为1—3μg/l。运动刺激试验及胰岛素兴奋试验可进一步确诊。 |
病史: |
对怀疑本病的患儿要详细询问是否有头颅外伤、手术、感染、出血等病史,是否有放射线照射及服用激素史。并要追问是否有类似疾病的家族史。 |
体征: |
1.患儿多在生后1年出现生长缓慢,且随年龄增长越加明显,身长落后较体重低更为严重。头颅多为圆形,下颌及颊部发育不良,牙齿萌出及换牙均延迟。四肢及躯干比例均匀,智力正常。 2.部分患儿可伴有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及性腺功能低下,表现为自发性低血糖、怕冷、乏力、食欲差,甚至智力迟钝。第二性征发育延迟。 3.继发性侏儒症出现原发病表现,例如颅内肿瘤的患儿常有头痛、呕吐、嗜睡、视力障碍等症状。 |
影响诊断: |
1.x线检查:多有长骨钙化不良,骨龄延迟。 2.头颅x线及ct检查:用于继发性侏儒的病因诊断,可发现颅内占位性病变等异常。 |
鉴别诊断: |
1.体质性青春期延迟:出生时身长正常,几个月至数年内身长也可正常,以后逐渐减慢,体格矮小,骨龄可落后2~4年,体型匀称。可在16~17岁出现青春期表现,生长速度加快。生长激素水平正常,常有家族史。 2.低出生体重性侏儒:常有家族性,出生时身长体重均低,其体型、骨龄接近正常。生长速度偏低,但血中生长激素值正常。 3.环境及精神因素所致侏儒:由于情绪低落可造成生长落后,且血中生长激素及生长介素均可降低。但生长激素的降低是可逆性的,一旦生活环境改善后,可明显好转。 4.其他疾病所致侏儒;如turner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低、性早熟等也可出现身材矮小,但多全身比例不匀称,查血中生长激素值虽可偏低,但为可逆性,结合其他临床症状,较易区别。 |
疗效评定标准: |
小儿垂体性侏儒症疗效判定标准: 好转:原发性者经药物治疗、继发性者经相应的病因治疗后,1身材增高超过应增高数的2倍以上。 |
治疗: |
对本病的治疗主要是补充生长激素,对继发者应尽早治疗原发病。 一、生长激素补充疗法 1.人垂体提纯生长激素:用药剂量个体差异很大,一般每周用量0.18~0.9iu/kg,分2~3次肌注,效果不显著者可增加剂量。本药可能影响甲状腺功能,应定期测定t3、t4。身长达150cm以上时可停止用药。 2.dna重组生长激素:近年来已应用于临床,疗效较肯定。剂量为每周0.5~0.8iu/kg或12iu/m2,分5~6次皮下注射,疗程为6个月~1年。 二、蛋白同化类固醇的治疗 由于生长激素的提纯及合成仍较困难,目前仍多采用蛋白合成剂治疗垂体性侏儒症。常用苯丙酸诺龙,每次0.5~1mg/kg,最大剂量不超过25mg,每两周肌肉注射1次,10次为1疗程。应注意用药时间及剂量,如用量过大或用药年龄过早,可能导致骨骺早期闭合,出现身材矮小。 三、对症治疗 对于有原发疾病的患儿,要首先治疗原发病。例如对于肿瘤病人应予手术治疗等。 |
中西医结合: |
1.垂体性侏儒症最理想的治疗是用生长激素替代,尤其是早期应用,可使生长发育恢复正常,但其价格昂贵,药源难寻。目前,在我国尚不能广泛应用于临床。就目前治疗现状看,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占据一定的优势。西药一般予同化激素治疗,临床常用苯丙酸诺龙。因其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要求骨龄落后于实际年龄至少3年以上时治疗才比较安全,开始治疗的年龄大多数在9~10岁。所以,在患病早期配合中医中药辨证施治有一定的效果。不仅能改善临床某些症状,而且为以后的治疗打下了基础。中医辨证属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虚者,采用滋补肝肾、益精养血法;辨证属脾胃虚弱者,采用益气健脾,培养气血法。 2.应用苯丙酸诺龙治疗本病,长期应用可引起水钠潴留及肝脏损害等副作用。若同时配合中药健脾渗湿、柔肝利胆法,如茯苓、泽泻、车前子、猪苓、白芍、木通、茵陈等,能减轻其副作用,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
“垂体性侏儒症” 相关论述
垂体性侏儒症是一种内分泌障碍性疾病,主要原因是人体处于发育前,脑垂体中一种专门管理生长发育的激素-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或作用障碍。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前者病因未明,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呈家族性。后者是由于其他疾病,如肿瘤、外伤、感染等破坏及影响垂体所引起。
垂体性侏儒症的表现大致有四方面:躯体生长迟缓、骨骼发育短小(身高都不满130厘米)、性器官不发育及第二性征缺乏(外生殖器幼雅、无胡须、腋毛、阴毛,女性乳房、臀部等不发达),智力与年龄相称。由上可见,垂体性侏儒症严然如一个身材缩小缺乏性发育的小“大人”。
由于垂体性侏儒症在进入成年后很难进行有效治疗,而病人的最佳治疗期是在青少年期,因此父母和所在就读学校的老师是最佳的生长发育的监护人。一般在10~12岁时就应开始对其身高、体重及发育进行动态性监测,以期尽早发现此类病人。要积极预防颅脑创伤、慢性寄生虫病及颅内感染。
脑内肿瘤要及早诊治,争取在波及脑垂体前得到妥善处理。
垂体性侏儒症应用生长激素有很强的指征,并可取得较良好的疗效,但遗憾的是人类生长激素来源有限、价格昂贵。
动态性监测是指从出生日起每3个月测量一次身高、体重及发育情况,并将其记录下来。若能记录于以纵坐标为体重、身高,横坐标为时间的坐标图中,将不同时间测得的结果连接起来,形成一动态曲线更佳。将该曲线的趋势与正常儿童的身高、体重曲线相比较。若出现明显低于或高于此曲线时即应引起重视。8~16岁应是青春发育期,更应加强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