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行眩晕

( jingxingxuanyun )

别名: 经前紧张综合征

中医

简介:
经期行经前后,周期性出现头晕目眩为主要表现的月经期疾病
病机:
经行眩晕多因血亏虚,肝阳偏亢,或痰湿内阻,清阳不升所致。
类证:
1.风眩、虚眩:多有血压增高或偏低,眩晕与月经周期无明显关系。
2.耳眩晕:或可于月经期发作,但无与月经呈周期性发作的关系。
治疗:
(一)辨证论治
1.气血两虚证经期或经后头晕目眩,神疲气短,心悸失眠,食欲不振,舌淡苔薄,脉细无力。益气养血。归脾汤加白芍首乌枸杞子
2.阴虚阳亢证:经期或经行前后头晕目眩,烦躁失眠耳鸣,面部烘热,口干咽燥,舌质红少苔,脉弦细数。滋阴潜阳。杞菊地黄丸(汤)加女贞子旱莲草、生牡蛎
等。
3.脾虚痰湿证:经行眩晕头重,泛恶呕吐痰沫,胸闷食少,嗜卧懒言,神疲乏力,或面目浮肿,舌淡胖,苔白腻,脉濡。健脾祛湿。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针灸:
1.体针疗法:取太阳百会头维风池角孙
2.耳针疗法:取心、肝、晕点、屏间等。中等刺激,留针15~30分钟。

“经行眩晕” 相关论述

月经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周期性的头晕目眩,视物昏花者,称为“经行眩晕”。
【病因病机提要】
本病多由情志所伤,饮食劳倦,久病体虚或正气不足,使阴血亏耗或痰阻清窍而致。
一、虚阳上亢 情志过极,气郁伤肝,肝郁化火,灼伤肝阴,风阳升动,发而为病;或素体阴虚,或房劳多产,或久病热病,耗伤肝肾之阴精不敛阳,虚阳上扰,发而为病。
二、气血亏虚 平素体虚,或饮食失调,劳倦过度,损伤脾气脾虚不运,气血化源不足,行经之时,气血更虚,气虚清阳不展,清阳不升血虚则肝脑失养,虚风内动,发而为病。
三、痰浊上扰 素体脾虚,或饮食劳倦,脾运失司,水湿不运,聚而成痰,痰扰清空,发而为病。
【辩证施治】
本病多为本虚标实之证,虚指气血肝脾之虚,实指风火痰浊之实。诊治时当以补虚泄实为大法,或健脾养肝滋肾,补益气血,或熄风潜阳,清热化痰
一、虚阳上亢
主证」 行经之前或正值经期,头晕目眩,经色鲜红量多,伴见一组肝阳上亢⑽之症。
病机」 阴虚阳亢,风阳上扰。
「治法」 滋阴潜阳,清热熄风
「方药」 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加减。
天麻 钩藤 石决明 山栀 黄芩 牛膝 杜仲 桑寄生 夜交藤 朱茯神 女贞子 旱莲草
本方为天麻钩藤饮益母草,加女贞子旱莲草
方中天麻钩藤石决明平肝熄风;山栀黄芩清热泻火;桑寄生杜仲女贞子补益肝肾;牛膝引热下行;旱莲草滋阴止血夜交藤、朱茯神宁心安神。诸药合用,具有滋阴潜阳,清热熄风之效。
二、气血亏虚
主证」 正值经期行经之后,头目眩晕视物昏花,伴见一组气虚⑴和血虚⑹之症。
病机」 气血亏虚,脑失所养。
「治法」 健脾养心,补益气血。
「方药」 归脾汤(《济生方》)
白术 茯神 黄芪 龙眼肉 酸枣仁 人参 木香 甘草 当归 远志
方中白术黄芪人参甘草健脾益气当归龙眼肉补益阴血茯神酸枣仁远志养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使补而不腻。
血虚较甚,酌加熟地、阿佼、紫河车
三、痰浊上扰
主证」 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眩晕头重,胸闷呕恶,倦怠乏力,食少多寐。苔白腻,脉濡滑。
病机」 痰浊阻遏,清阳不升
「治法」 健脾化痰,升清降浊。
「方药」 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合旋复代赭汤(《伤寒论》)
半夏 天麻 茯苓 橘红 白术 甘草 旋复花 人参 代赭石 生姜 大枣
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天麻熄风化痰半夏橘红旋复花代赭石降浊平冲;生姜大枣调中和胃。
若见心烦口苦,苔黄腻,脉弦滑者,此为痰郁化火之象,酌加黄芩竹茹等清热涤痰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