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茴香
( Bā Jiǎo Huí Xiānɡ )
别名: 八角珠 , 八月珠 , 舶上茴香 , 大茴香 , 舶茴香 , 茴香八角珠 , 八角香 , 八角大茴 , 八角 , 原油茴 , 大八角 , 大料 , 五香八角
八角茴香 (出处: 《中国药典》 )
主治: |
温阳散寒,理气止痛。用于寒疝腹痛,肾虚腰痛,胃寒呕吐,脘腹冷痛。 |
用法用量: |
3~6g。 |
性味: |
辛,温。 |
归经: |
归肝、肾、脾、胃经。 |
鉴别: |
(1) 本品粉末红棕色。内果皮栅状细胞长柱形,长200~546μm ,壁稍厚,纹孔口十字状或人字状。种皮石细胞黄色,表面观类多角形,壁极厚,波状弯曲,胞腔分枝状,内含棕黑色物;断面观长方形,壁不均匀增厚。果皮石细胞类长方形、长圆形或分枝状,壁厚。纤维长,单个散在或成束,直径29~60μm ,壁木化,有纹孔。中果皮细胞红棕色,散有油细胞。内胚乳细胞多角形,含脂肪油滴和糊粉粒。 (2) 取本品粗粉1g,加石油醚(60~90℃)-乙醚(1:1) 混合液15ml,密塞,振摇15分钟,滤过,滤液于热水浴上挥干,残渣加无水乙醇2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吸取供试品溶液2μl,点于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挥干,再点加间苯三酚盐酸试液约2μl,即显粉红色至紫红色的圆环。 (3) 精密吸取[鉴别](2) 项下的供试品溶液10μl,置10ml量瓶中,加无水乙醇至刻度,摇匀,照分光光度法(附录Ⅴ a)测定,在259nm 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4) 取八角茴香对照药材1g,照[鉴别](2) 项下的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另取茴香醛对照品20μl,加无水乙醇2ml 使溶解,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鉴别](2) 项下的供试品溶液及上述两种溶液各5~10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丙酮-醋酸乙酯(19: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间苯三酚盐酸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橙色至橙红色斑点。 |
性状: |
本品为聚合果,多由8蓇葖果组成,放射状排列于中轴上。蓇葖果长1~2cm,宽0.3~0.5cm,高0.6~1cm;外表面红棕色,有不规则皱纹,顶端呈鸟喙状,上侧多开裂;内表面淡棕色,平滑,有光泽;质硬而脆。果梗长3~4cm,连于果实基部中央,弯曲,常脱落。每个蓇葖果含种子1粒,扁卵圆形,长约6mm,红棕色或黄棕色,光亮,尖端有种脐;胚乳白色,富油性。气芳香,味辛、甜。 |
贮藏: |
置阴凉干燥处。 |
来源: |
本品为木兰科植物八角茴香illicium verum hook. f. 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冬二季果实由绿变黄时采摘,置沸水中略烫后干燥或直接干燥。 |
八角茴香 (出处: 《中华本草》 )
主治: |
散寒;理气;止痛。主寒疝腹痛;腰膝冷痛;胃寒呕吐;脘腹疼痛;寒湿脚气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
性味: |
辛;甘;性温 |
归经: |
肝;肾;脾;胃经 |
各家论述: |
1.《本草求真》:大茴香,据书所载,功专入肝燥肾,凡一切沉寒痼冷而见霍乱。寒疝、阴肿、腰痛,及干、湿脚气,并肝经虚火,从左上冲头面者用之,服皆有效。盖茴香与肉桂、吴茱萸,皆属厥阴燥药,但萸则走肠胃,桂则能入肝肾,此则体轻能入经络也。必得盐引入肾,发出阴邪,故能治疝有效。余细嚼审八角茴味,其香虽有,其味甚甘,其性温而不烈,较之吴茱萸、艾叶等味,更属不同,若似八角大茴甘多之味,而谓能除沉寒痼冷,似于理属有碍。盐水炒用,得酒良。2.《品汇精要》:主一切冷气及诸疝痛。3.《本草蒙筌》:主肾劳疝气,小肠吊气挛疼,干、湿脚气,膀胱冷气肿痛。开胃止呕,下食,补命门不足。(治)诸瘘,霍乱。4.《医学入门》:专主腰痛。5.《本草正》:除齿牙口疾,下气,解毒。6.《医林纂要》:润肾补肾,舒肝木,达阴郁,舒筋,下除脚气。 |
毒性: |
1.广西田东县产(统货)和广西南宁市商品(食用二级)八角茴香提取的挥发油,以每1kg259剂量ig健康小鼠,观察7d,未见死亡。 2.小鼠po4g/kg,ip1.5g/kg。茴香脑的顺式异构体ip大鼠0.07g/kg。小鼠0.095g/kg。反式异物体ip,大鼠2.67g/kg,小鼠1.41g/kg。反式异构体,大鼠ip为900mg/kg,顺式异构体,大鼠ip为93mg/kg。八角茴香成分安粒素(茴香脑anethole)灌胃,对小鼠的ld50为4.0g/kg,腹腔注射为1.5g/kg,其顺式异构体腹腔注射对大鼠的ld50为0.07mg/kg,对小鼠为0.095mg/kg,反式异构体腹腔注射对大鼠的ld50为2.67mg/kg,对小鼠的ld50为1.41mg/kg。 3.甲基胡椒酚的ld50,小鼠po4000mg/kg。 4.致突变试验:将广西桂林植物研究所植物园(栽培)提供的干果,用水蒸汽蒸馏得挥发油,采用ta98移码突变型菌株及ta100碱基置换型菌株,按规定方法鉴定其遗传特性、自发回变数以及阳性对照化合物的敏感性。菌株采用(1985)鼠伤寒沙门氏菌诱变性试验方法进行纸片点试和渗入法检测受试物。测试物剂量每皿在0.2、2、20、500等剂量范围(ug/皿),而每一剂量均做2次,每次2-3个平行皿。在加与不加s9的条件下分别进行测试。结果八角茴香油未检测到诱变性,s9阳性诊断物2-乙酰氨基芴(2一aaf)出现rt/rc≥2,表明有诱变性。取食管癌高发区涉县花椒和市售八角(未定学名)、桂皮等,各称取0.5g,分别加二甲亚砜1ml,浸泡24h后灭菌,用沾有浸液的颗粒直接做点试法致突变试验,操作方法和结果判断均按全国ames试验标准化方法进行,加与不加s一9掺入法试验结果八角茴香和花椒对ta98菌呈阳性反应,对ta100作用较弱(±),桂皮均为阳性。该实验结果,提示这3种天然调味品的安全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
用药禁忌: |
阴虚火旺者慎服。1.《得配本草》:多食损目发疮。2.《会约医镜》:阳旺及得热则呕者均戒。 |
药理作用: |
1.抑菌作用 本品水煎剂对人型结核杆菌及枯草杆菌有抑菌作用。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白喉杆菌、枯草杆菌、霍乱弧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及常见致病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醇提取物在体外对革兰氏阳性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白喉杆菌等)之抑茵作用与青霉素钾盐20单位/ml相似;对革兰氏阴性细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霍乱弧茵及伤寒、副伤寒、痢疾杆菌等)之抑菌作用与硫酸链霉素50单位/ml相似;对真菌之抑菌作用大于1%的苯甲酸及水杨酸。 2.刺激作用 挥发油中的茴香醚具有刺激作用,能促进肠胃蠕动,可缓解腹部疼痛;对呼吸道分泌细胞有刺激作用而促进分泌。可用于祛痰。 3.升白细胞作用 本品提取物甲基胡椒酚,给正常家兔和猴iml00mg/只,给药后24小时白细胞为给药前150%(p<0.05=,正常犬im300mg/只,给药后24小时出现升白现象,连续用药白细胞连续增加,停药后2小时白细胞仍为用药前的157%,骨髓细胞数为用药前188%,骨髓有核细胞呈活跃状态。正常犬1次po肠丸200mg/只,24小时白细胞升高,48小时为用药前的161%p<0.05。手术直接灌入肠道,6-24小时出现明显白细胞升高现象,为用药前的166-181%(p<0.01)。犬用环磷酰胺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症,若同时服用甲基胡椒酚则可使犬全部存活,白细胞下降慢,恢复快。对化疗和放疗病人的白细胞减少症有较好疗效。 4.具雌激素活性 本品所含茴香脑具有雌激素活性,其活性为50小鼠m.u./ml或100大鼠单位(r.u./ml)。 |
化学成分: |
果实主含黄酮类化合物,内有:槲皮素-3-o-鼠李糖甙(quercetin-3-o-rhamnoside),槲皮素-3-o-葡萄糖甙(quercetin-3-o-β-glucoside),槲皮素-3-o-半乳糖甙(quercetin-3-o-galactoside),槲皮素-3-o-木糖甙(quercetin-3-o-xyloside),槲皮素(quercetin),山奈酚(kaempferol),山奈酚-3-o-葡萄糖甙(kaempferol-3-o-glucoside),山奈酚-3-o-半乳糖甙(kaempferol-3-o-balactoside),山奈酚-3-芸香糖甙(kaempferol-3-rutinoside)[1],还含有机酸类化合物,内有3-,或4-,或5-咖啡酰奎宁酸(caf-feoylquinic acid),3-,或4-,或5-阿魏酰奎宁酸(feruloylauinic acid),4-(β-d-吡喃葡萄糖氧基)-苯甲酸[4-(β-d-glucopyra-nosyloxy)benzoic acid][2],羟基桂皮酸(hydroxycinnamic acid),羟基苯甲酸(hydroxybenzoic acid)[3]等。又含挥发油,其中主成分是反式茴香脑(anethole),还有对丙烯基苯基异戊烯醚(foeni-culin),α-及β-蒎烯(pinene),樟烯(camphene),月桂烯(myrcene),α-水芹烯(a-phellandrene),α-柠檬烯(α-limonene),3-蒈烯(3-carene),枝叶素(cineole),4(10)-侧柏烯[4(10)-thujene],α-松油烯(α-terpinene),芳樟醇(linalool),α-松油醇(α-terpineol),4-松油醇(4-terpineol),爱草脑(estragole),顺式茴香脑,茴香醛(anisaldehyde),α-香柑油烯(α-bergamotene),顺式-β-金合欢烯(z-β-farnesene),仅式丁香烯 (caryophyllene),对苯二醛(tereph-thaldehyde),β-甜没药烯(β-bisabolene),α-薄草烯(α-humulene),3-甲氧基苯甲酸甲酯(methyl 3-methoxy enzoate),β-芹子烯(β-se-linene),α-(王古)(王巴)烯(α-copaene),对甲氧基苯-2-丙酮(p-methoxyphenylpropan-2-one),δ-及γ-荜澄茄烯(cadinene),β-愈创木烯(β-guaiene),橙花叔醇(nerolidol),榄香醇(elemol),甲基异丁香油酚(methylisoeugenol),β-橄榄烯(β-maaliene),胡萝卜次醇(carotol),柏木醇(cedrol)[4],对甲氧基桂皮醛(p-methoxycinna-maldehyde)[5]。 |
附方: |
1.治小肠气坠:八角茴香、小茴香各三钱,乳香少许。水(煎)服取汗。(《仁斋直指方》)2.治疝气偏坠:大茴香末一两,小茴香末一两。用猪尿胞一个,连尿入二末于内,系定罐内,以酒煮烂,连胞捣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卫生杂兴》)3.治腰重刺胀:八角茴香,炒,为末,食前酒服二钱。(《仁斋直指方》)4.治腰病如刺:八角茴香(炒研)每服二钱,食前盐汤下。外以糯米一、二升,炒热,袋盛,拴于痛处。(《简便单方》)5.治大小便皆秘,腹胀如鼓,气促:大麻子(炒,去壳)半两,八角茴香七个。上作末,生葱白三七个,同研煎汤,调五苓散服。(《永类钤方》)6.治风毒湿气,攻疰成疮,皮肉紫破脓坏,行步无力,皮肉?热:舶上茴香(炒)、地龙(去土,炒)、川乌头(炮,去皮尖)、乌药(锉)、牵牛(炒)各一两。研杵匀细,酒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盐汤下十五丸,日二。(《脚气治法总要》茴香丸) |
炮制: |
筛去泥屑种子,拣去果柄杂质。《本草蒙筌》:盐酒炒用。 |
鉴别: |
1.取果皮粗粉0.5g,加乙醇5ml,温浸2min,放冷、过滤。滤液中加蒸馏水25ml,发生淡黄色混浊,移至分液漏斗中,加石油醚10ml,充分振摇,静置,分取石油醚,蒸干。残渣加醋酸2ml,使溶解,加三氯化铁试液2滴,摇匀。将此醋酸溶液沿管壁缓缓加信盛有硫酸(约1-2ml)的试管中,两液界面显出一明显、持久的棕绿色环。(检查茴香醚)2.薄层层析:取本品粗粉10g,常法提取挥发油,将油溶于1ml氯仿中,供点样用;另用茴香醚和茴香醛氯仿液为对照。分别点样于两块硅胶g薄层板上,一块以石油醚-乙酸乙酯(99:1)展开16cm,5%香荚兰醛浓硫酸试剂显色,有一樱红色斑点与茴香醚相对应。另一块以石油醚-乙酸乙酯(85:5)展开16cm,2,4-二硝基苯肼试剂显色,有一橙红色斑点与茴香醛相对应。 |
性状: |
性状鉴别 聚合果约由8个(稀5-13个)(艹骨)英果聚成,各分果近等大,放射状排列于中轴上,(艹骨)(艹突)果长1-2cm,高0.5-1cm,外表面棕褐色或红褐色,有不规则皱纹,顶端钝或钝尖,果皮较厚,上侧多开裂成小艇形;内表面淡棕色,有光泽。每个(艹骨)(艹突)果含种子1粒,扁卵圆形,红棕色或灰棕色,有光泽。果梗长3-4cm,弯曲,常脱落。气芳香,味辛、甜。 以个大、色红、油性大、香气浓者为佳。 显微鉴别 果实横切面:①外果皮为1列表皮细胞,外被不规则小突起的角质层。②中果皮为多层厚用细胞,其内为薄壁细胞,有散在的油细胞、维管束;在腹缝线处有数列厚壁细胞。③内果皮为1列排列整齐的柱状细胞,在腹缝线部分为石细胞;石细胞层从腹缝线向内逐渐加长,与柱状细胞层衔接。④种皮表皮细胞为1列排列紧密的长方形石细胞,其外壁与侧壁呈u形增厚;其内为数层营养层薄壁细胞;胚乳细胞含脂肪油及糊粉粒。 粉末特征:红褐色。①果皮表皮细胞类多角形,壁厚,角质纹理致密。气孔不定式,长圆形或圆形,直径40-45μm,副卫细胞4-8个。②腹缝线石细胞类长方形或多角形,长至260μm,有孔沟及纹孔。③油细胞多已破碎,完整者类圆形,直径150-180μm。④内果皮柱状细胞直径50-80μm,长达500μm,壁较薄,木化,多具单斜纹孔或十字纹孔对。⑤种皮表皮石细胞淡黄色,矩形,宽50-80μm,长达180μm。⑤纤维较粗长,宽40-90μm,长达1000μm,纹孔明显,木化。 理化鉴别(1)取果皮粗粉0.5g,加乙醇5ml,温浸2min,放冷,滤过。滤液加蒸馏水25ml,即产生显着浑浊;移至分液漏斗中,加石油醚10ml,充分振摇,静置,分取石油醚液,蒸干,残渣加醋酸溶解,加三氯化铁试液2滴,振摇,沿管壁缓缓加硫酸,两液层交界处显持久的棕绿色环。(检查茴香醚)(2)薄层色谱 取本品粗粉10g,常法提取挥发油,将油溶于1ml氯仿中,供点样用。另取茴香醚氯仿溶液为对照液。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乙酸乙酯(99:1)展开,用5%香荚兰醛硫酸试剂显色,供试品色谱中与茴香醚色谱相应位置上显一樱红色斑点。 品质标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规定: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4.0%(ml/g)。 |
栽培: |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潮湿气候,产区多在北纬25°以南,年降水量需1000mm以上,相对湿度80%以上。 冬、春旱季有露、雾,年平均气温19~23℃,最冷月平均气温10℃以上。幼树喜荫,成年树喜光。忌强光和干旱,怕强风。以土层深厚、疏松、腐殖质含量丰富、排水良好的偏酸性的壤土或砂质壤土栽培为宜。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选二十年生以上植株、结实多,含油量高无病虫害的作留种树。9~10月采收果皮由绿色变黄褐色的成熟果实,随采随播,或用湿沙层积贮藏至第2年1~2月播种。条播,按行距15~20cm开条沟,沟深4cm,按株距3~4cm播种子1粒,用草灰拌细上覆盖,厚度约3cm,再用稻草或茅草覆盖。在幼苗出土前,要经常淋水,促进发芽。出苗后撤去覆盖物,立即插树枝或搭棚遮荫,至11月再拆去。苗床要经常松土除草,结合施肥,早期以氮肥为主,后期以磷、钾肥为主。移苗造林季节在2月新芽未萌动前进行。实用林用2年生苗,一般行珠距各为5m左右,每1hm2 390株;叶用林用3年生苗,行株距各为1.33m左右,每1hm2 5 625株。 田间管理 定植后3年内宜有天然荫蔽树遮荫,可与农作物间作,3年后要求全光照。每年中耕除草2次,均在收果前,第1次在1~2月,第2次在7~8月。追肥2次,在采果后可施绿肥、厩肥及过磷酸钙等肥料。每隔3~5年垦复施肥1次,要及时截干打顶、整形。 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炭疽病,可喷1:1:120波尔多液防治。虫害有八角尺蠖,在幼龄期喷马拉松1000倍液防治。另外还有金花虫为害。 |
生境分布: |
生态环境:生于气候温暖、潮湿、土壤疏松的山地,野生或栽培,栽培品种甚多。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广西、广东、贵州、云南等地。 |
原形态: |
常绿乔木,高10-20m。树皮灰色至红褐色,有不规则裂纹。枝密集,呈水手伸展。单叶互生或3-6簇生于枝顶;叶柄粗壮,长约1cm;叶片革质,长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6-12cm,宽2-4cm,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深绿色,有光泽和油点,下面浅绿色,疏生柔毛。花两性,单生于叶腋,花被片7-12,数轮,覆瓦状排列,内轮粉红色;雄蕊11-19,排成1-2轮;心皮8-9,离生。聚合果,多由8个(艹骨)(艹突)果放射状排列成八角形,直径3.5-4cm,红褐色,木质;(艹骨)(艹突)果先端钝尖或钝,成熟时沿腹缝线开裂。种子1,扁卵形,亮棕色。花期春、秋两季.早期秋季至翌年春季。 |
来源: |
药材基源:为八角科植物八角茴香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llicium verum hook.f. 采收和储藏:栽培8年有少量结果,10年进入盛果期,可连续采收50~70年。春果在4月间果实老熟落地时拾取,晒干。秋果在10-11月采收,采后置沸水锅中煮沸,搅拌约5~10min后,捞出,晒干或烘干。 |
出处: |
出自《品汇精要》 |
八角茴香 (出处: 《中药大辞典》 )
主治: |
温阳,散寒,理气。治中寒呕逆,寒疝腹痛,肾虚腰痛,干、湿脚气。 ①《品汇精要》:"主一切冷气及诸疝疗痛。" ②《本草蒙筌》:"主肾劳疝气,小肠吊气挛疼,干、湿脚气,膀胱冷气肿痛。开胃止呕,下食,补命门不足。(治)诸瘘,霍乱。" ③《医学入门》:"专主腰痛。" ④《本草正》:"除齿牙口疾,下气,解毒。" ⑤《医林纂要》:"润肾补肾,舒肝木,达阴郁,舒筋,下除脚气。"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2钱;或入丸、散。 |
性味: |
辛甘,温。 ①《品汇精要》:"味辛甘,性温。" ②《本草蒙筌》:"味辛,气平,无毒。" ③《本草通玄》:"性热。" |
归经: |
入脾、肾经。 ①《本草蒙筌》:"入心、肾、小肠、膀胱。" ②《本草求真》:"入肝、膀胱、小肠。" ③《本草再新》:"入脾、肾二经。" |
用药禁忌: |
阴虚火旺者慎服。 ①《得配本草》:"多食损目发疮。" ②《会约医镜》:"阳旺及得热则呕者均戒。" |
附方: |
①治小肠气坠:八角茴香,小茴香各三钱,乳香少许。水(煎)服取汗。(《仁斋直指方》) ②治疝气偏坠:大茴香末一两,小茴香末一两。用猪尿胞一个,连尿入二末于内,系定罐内,以酒煮烂,连胞捣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卫生杂兴》) ③治腰重刺胀:八角茴香,炒,为末,食前酒服二钱。(《仁斋直指方》) ④治腰痛如刺:八角茴香(炒研)每服二钱,食前盐汤下。外以糯米一、二升,炒热,袋盛,拴于痛处。(《简便单方》) ⑤治大小便皆秘,腹胀如鼓,气促:大麻子(炒,去壳)半两,八角茴香七个。上作末,生葱白三七个,同研煎汤,调五苓散服。(《永类钤方》) ⑥治风毒湿气,攻疰成疮,皮肉紫破脓坏,行步无力,皮肉焮热:舶上茴香(炒)、地龙(去土,炒)、川乌头(炮,去皮尖)、乌药(锉)、牵牛(炒)各一两。研杵匀细,酒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盐汤下十五丸,日二。(《脚气治法总要》茴香丸) |
炮制: |
筛去泥屑种子,拣去果柄杂质。 《本草蒙筌》:"盐酒炒用。" |
性状: |
干燥果实,常由8个(少数有6~13个)蓇葖集成聚合果,放射状排列,中轴下有一钩状弯曲的果柄。菁荚果小艇形,长5~20毫米,高5~10毫米,宽约5毫米,顶端钝尖而平直,上缘开裂。果皮外表面红棕色,多数有皱纹,内表面淡棕色,有光泽,内含种子1粒。种子扁卵形,长7毫米,宽4毫米,厚2毫米;种皮棕色或灰棕色,光亮,一端有小种脐,旁有明显珠孔,另一端有合点,种脐与合点之间有淡色的狭细种脊。种皮质脆,内含白色种仁,富油质。味微甜,有特殊香气。以个大、色红、油多、香浓者为佳。 主产广西、广东、云南等地。 同属植物莽草的果实,形状与八角茴香非常相似,极易混淆。莽草果实有毒,不可误用。其主要区别点为:莽草果实较小,蓇葖一般长约7~10毫米;其尖端呈向上弯曲之鸟喙状。果柄多垂直,常脱落。带树胶样气味,味苦。 |
生境分布: |
生长于土壤疏松的阴湿山地。野生或栽培。分布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台湾等地。 |
原形态: |
常绿乔木,高10~14米,树皮灰色至红褐色。单叶互生,革质,披针形至长椭圆形,长6~12厘米,宽2~5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下面疏被柔毛,叶脉羽状,中脉下陷,侧脉稍凸起;叶柄粗壮。花单生于叶腋,花梗长1.5~3厘米;花圆球形,花被肉质;萼片3,黄绿色;花瓣6~9,排成2~3轮,淡粉红色或深红色,广卵圆形或长圆形;雄蕊15~19,成2~3轮,心皮8~9,分离,花柱短,基部肥厚,柱头细小。蓇葖果成星芒状排列,幼时绿色,成熟时红棕色,星状体径约2.5~3厘米,开裂。种子扁卵形,棕色有光泽。第1次花期2~3月,果期8~9月。第2次花期在第1次果期之后,第2次果期为翌年2~3月。 |
来源: |
为木兰科植物八角茴香的果实。每年采收2次,第1次为主采期,在8~9月间,第2次在翌年2~3月间。采摘后,微火烘干,或用开水浸泡片刻,待果实转红后晒干。 |
出处: |
《品汇精要》 |
八角茴香 (出处: 《全国中草药汇编》 )
主治: |
温中理气,健胃止呕。用于呕吐,腹胀,腹痛,疝气痛。 |
用法用量: |
1~2钱。 |
性味: |
辛,温。 |
药理作用: |
抑菌试验:八角茴香的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白喉杆菌、枯草杆菌、霍乱弧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及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
化学成分: |
果实含挥发油4~9%,一般约为5%(果皮中较多)、脂肪油约22%(主存于种子中)及蛋白质、树胶、树脂等。挥发油中主要成份为茴香醚(anethole)约80~90%,冷时常自油中析出,其余为d-蒎烯、l-水芹烯、α-萜品醇及少量黄樟醚、甲基胡椒酚(methyl chavicol)。叶含挥发油,油中含茴香醚、茴香醛等。 |
栽培: |
喜温暖湿润环境,幼枝喜阴,成株喜阳。适宜我国中部和南部酸性土壤栽培。用种子繁殖。春播1~2月,秋播11~12月。采种后,将种子与4、5倍黄泥加水搅拌,使每粒种子裹上一层黄泥,放阴凉处保湿至播时取出,以5寸行距在高畦条播,种间距1寸左右,覆土1~1.5寸。出苗后,立即搭3尺高、透光度30~40%的棚遮阴。第二年按12×12尺株行距定株。 |
生境分布: |
生于温暖湿润的山谷中。分布于福建、广西、广东、贵州、云南等省区。多为人工栽培。 |
原形态: |
常绿乔木,高达20米;树皮灰色至红褐色,有不规则裂纹;枝密集,呈水平伸展。单叶互生;叶柄粗壮,长约1厘米;叶片革质,椭圆状倒卵形至椭圆状倒披针形,长5~11厘米,宽1.5~4厘米,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窄楔形,全缘,上面有光泽和透明的油点,下面生疏柔毛。春季花单生于叶腋;花被片7~12,数轮,覆瓦状排列,内轮粉红色至深红色;雄蕊11~20个,排成1~2轮;心皮8~9个,离生,轮状排列。果梗粗壮,长3~4厘米,钩形弯曲。聚合果放射星芒状,直径约3.5厘米,红褐色,蓇葖顶端钝呈鸟嘴状。每一蓇葖含种子1粒,种子呈扁卵形,红棕色或灰棕色,有光泽。气佳适,味香甜。 |
来源: |
木兰科八角属植物八角illicium verum hook. f.,以果实入药。秋季采收,晒干备用。 |
备注: |
同属植物中有些品种的果实,具有毒性,误食可引起中毒,甚至死亡,应加注意。有毒的果实,外形虽与八角茴香相似,但也有区别点,主要为:蓇葖果发育不规则,形体较小,果皮外表颇缩皱,每一蓇葖的顶端较尖锐,成向上弯曲鸟嘴状,果梗平直。臭如树胶状,味不佳而苦。有毒物质为莽草毒素(shikimitoxin)、莽草晶毒素(shikimin)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