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笋

( Máo Sǔn )

别名: 茅竹笋

毛笋 (出处: 《中华本草》 )

主治:
化痰;消胀;透疹。主食品店腹胀痘疹不出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或煮食。
性味:
甘;寒
各家论述:
1.汪颖《食物本草》:治小儿痘疹不出,煮粥食之,解毒
2.《食物宜忌》:消痰,滑肠,透毒,解醒,发痘疹
3.《纲目拾遗》:利九窍,通血脉化痰涎,消食胀。
4.《纲目》:赞宁《笋谱》云,笋虽甘美,而滑利大肠,无益于脾,俗谓之刮肠蓖,惟生姜麻油能杀其毒。俗医治痘,往往劝饮笋汤,云能发痘,盖不知痘疮不宜大肠滑利,而笋有刮肠之名,则暗受其害者,不知数千人也。
5.《本草求原》:竹笋,甘而微寒,清热除痰,同肉多煮,益阴血痘疹热毒盛,不起发者,笋尖煮汤及入药,俱佳。
6.《随息居饮食谱》:笋,甘凉,舒郁,降浊升清,开膈消痰。
用药禁忌:
脾胃虚弱者慎服。
化学成分:
苗含多糖,水解后有木糖(xylose),阿拉伯糖(arabinose)和半乳糖(galactose)。嫩苗还含铁、镁、钙、钠、钾、铜、镉和钴。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多为人工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自秦岭、汉水流域至长江流域以南台湾省,黄河流域也有多处栽培。
原形态:
毛竹 高大竹类,竿高达20m以上,粗者可达20cm以上。幼等密被细柔毛及厚白粉,老竿无毛,并由绿色渐变为绿黄色;基都节间甚短而向上则逐渐较长,中部节间长达40cm;竿环不明显,低于箨环或在细竿中隆起。箨鞘背面黄褐色或紫褐色,具黑褐色斑点及密生棕色刺毛;箨耳小,耳缘有毛;箨舌宽短,强隆起乃至为尖拱形,边缘具粗长纤毛;箨片较短,长三角形至披针形,初时直立,以后外翻。末级小技具2-4叶;叶片被针形,长4-11cm,宽5-14mm,有小横脉,表面光滑,背面在治中脉基部具柔毛,次脉3-6对,再次脉9条。花枝穗状,长5-7cm,基部托以4-6片鳞片状苞片,有时花枝下方尚有l-3片近于正常发达的叶,此时花枝呈顶生状;佛焰通常在10片以上,常偏于一侧,覆瓦状排列,下部数片不孕而早落,致使花枝下部露出两类似花枝的柄,上部的边线生纤毛及微毛,无叶耳,具易落的鞘口维毛,缩小叶小,披针形至锥状,每片孕性佛焰内具l-3枚假小穗;小穗仅有1朵小花,小穗轴延伸于最上方小花的内稃的背部,呈外状,节间具短柔毛;颖1片,长15-28mm,先端常具雏状缩小叶有如佛焰,下部、上部以及边缘常生毛茸;外稃长22-24mm,上部及边缘被毛,内稃稍短于外稃,中部以上生有毛茸;鳞被披针形,长约5mm;花丝长4cm,花药长约12mm;桂头3,羽毛状。颖果长椭圆形,先端有宿存的花柱基部。笋期4月.花期5-8月。
来源:
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毛竹的苗。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yllostachys pubescens mazel ex h.de leh[p.edulis auct.non(carr.)h.de leh.]
采收和储藏:4月采挖,鲜用。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毛笋 (出处: 《中药大辞典》 )

主治:
①汪颖《食物本草》:"治小儿痘疹不出,煮粥食之,解毒。"
②《食物宜忌》:"消痰,滑肠,透毒,解醒,发痘疹。"
③《纲目抬遗》:"利九窍,通血脉化痰涎,消食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或煮食。
性味:
《纲目》:"甘,寒。"
用药禁忌:
《食物宜忌》:"小儿脾虚者,多食难化。"
生境分布:
多为栽培。分布长江流域及南方各地。
原形态:
毛竹,又名:猫头竹(《新安志》),江南竹(《汝南圃史》,猫竹、茅竹(《群芳谱》),孟宗竹狸头竹南竹
乔木状竹类。秆高13~25米,直径10~30厘米,秆圆筒形,着枝一侧有沟槽;秆环平,箨环突起,无毛;秆箨与节间等长或较长;箨鞘厚革质,背面密生棕紫色小刺毛和棕黑色斑点;箨耳不发达,具繸毛;箨叶狭长形,节上常具2枝条。小枝有叶2~8枚;叶鞘长17~25毫米,无毛或上部具微毛,鞘口有时仅顶端具数条灰白色繸毛,易落;叶舌长圆形,直立,长1~3毫米。叶片窄披针形或披针形,长4~11厘米,宽5~14毫米,背面中脉基部有短柔毛,次脉3~5对,小横脉甚显著,叶缘有小锯齿或粗糙,叶柄长2~4毫米。花枝单生,不具叶,长约50厘米;小穗丛具苞片,苞片狭长椭圆形或倒披针形,长16~22毫米,顶端具1直立线形的缩小叶,长7~18毫米;小穗具完全花及退化花各1枚,颖1片,长13~16毫米,外稃长22~24毫米,上部有粗糙硬毛;内稃长20~22毫米,先端双齿状,上部及二脊间有微毛,脊有小刺毛。笋期12月下旬(冬笋)至次年4月上旬(春笋)。花期8~9月。
来源:
为禾本科植物毛竹
出处:
纲目拾遗

“毛笋” 相关论述

【基原】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苗。
【异名】竹笋、笋。
性味归经】甘,寒。入胃、大 肠经。
【功效】清热消痰,利尿消肿,止泻痢
【应用】
1.痰热咳嗽毛笋同肉煮食。(《本草求原》)
2.肾炎心脏病,肝脏病等浮肿腹水毛笋、陈蒲瓜各60g,或加冬瓜皮30g,水煎服。(《食物与治病》)
【按语】
竹子种类多,竹笋品类亦多。市场现售的有圆笋、毛笋、冬笋、青笋、鞭笋等。毛笋浙江、福建山区多,青笋出于云贵山区,鞭笋为毛竹鞭之嫩者。且竹笋自古被视为菜中珍品,故有“山珍”之称。
【参考文献】
1.《食物本草》:“消痰,除热狂,壮热头痛头风,并妊妇头旋颠仆,惊悸温疫,迷闷,小儿惊痫,天吊。”
2.《饮膳正要》:“主消渴,利水道益气,多食发病。”
3.《本草求原》:“甘而微寒,清热除痰,同肉多煮,益阴血痘疹热毒盛,不发起者,笋尖煮汤及入药,俱佳。”
4.《随息居饮食谱》:“甘凉,舒郁,降浊升清,开膈消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