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遏卫气

( shieweiqi )

别名: 肠伤寒 , 副伤寒 , 流行性乙型脑炎 , 登革热

中医

简介:
本证多见于湿温病初起,系湿热邪气侵袭上焦,弥漫上下,郁阻表里所致。
病机:
本证多见于湿温病初起,系湿热邪气侵袭上焦,弥漫上下,郁阻表里所致。因外感湿热之邪,内有湿邪停聚,故可见湿热困遏卫阳,而见卫分证,但为时甚短,且同时伴有湿热蕴阻中焦气分的见证,而呈卫气同病。病位以肺、脾、胃为主。
治疗:
治疗法则:  芳香辛散,宣化表里湿邪。
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1)藿朴夏苓汤藿香9克、半夏6克、赤苓15克、杏仁9克、生薏仁30克、蔻仁5克、猪苓8克、泽泻8克、淡豆豉10克、厚朴8克。本方适宜于湿邪偏于卫表而化热尚不明显者。(2)三仁汤杏仁9克、飞滑石15克、白通草9克、白蔻仁6克、竹叶9克、厚朴9克、生薏仁30克、半夏9克。本方适用于湿渐化热里证较明显者。以上方药,水煎,取汁300毫升,分三次服用,每日一剂。
2.加减变化:若身重脘痞重加苍术10克;若胸闷、心烦山栀10克。
施治要点:
(一)湿温初起,多湿重热轻,所以治疗以化湿为主,清热为辅。若湿热初起,邪气留恋气分,形成湿遏热伏之象,治疗中既不能滥用苦辛温燥之剂以化湿,避助热伤津之弊,也不能单用苦寒直折其热,以致湿邪不去。所以治疗应采用芳香苦辛化湿,清宣淡渗开泄之品,使气机宣畅,湿热分消。
(二)本证湿热在表,证见发热恶寒头痛少汗等证类似伤寒,但不能用辛温之剂强发其汗。因汗伤心阳,湿随辛温发表之药蒸腾上逆,内蒙心窍神昏,上清窍则耳聋目瞑不欲言。
(三)本证可见胸闷脘痞,若误认为滞而攻下,会导致脾胃阳气受损,脾气下陷,造成洞泄不止,甚则发生阙逆等坏证。但如果湿已化热,与滞相结,则应当导滞通下
(四)本证午后热象较显,若误认为液耗阴虚而乱投养阴柔润滋腻之品,以阴助阳,必造成病深锢结不解。但如果湿从燥化,耗津伤液,或热邪深入营血,耗血动血,则治疗原则同温热一样,养阴增液,清营凉血之法又必不可少。
(五)本证治疗在临床上可合以淡渗之法,使湿热之邪从小便而出。
针灸:
取穴孔最合谷、明陵泉等。一般用泻法。每日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