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行口糜
( jingxingkoumi )
别名: 经前紧张综合征
中医
简介: |
以每值临经或经行时,周期性出现口舌糜烂为主要表现的月经期疾病。 |
病机: |
经行口糜多因阴虚火旺,胃热熏蒸所致。 |
类证: |
1.口糜:口腔糜烂不具备随月经周期呈规律性发作的特点。 2.口疮:口舌溃烂灼痛不具备随月经周期呈规律性发作的特点。 3.狐惑:口咽糜烂与阴部蚀烂并见,且不具备随月经周期呈规律性发作的特点。 |
治疗: |
(一)辨证论治: 1.胃热炽盛证:经行口舌糜烂,口臭,口干饮冷,尿黄便结,月经量多、色鲜红、舌红苔黄燥,脉滑数。清胃泄热。清胃散加黄柏、大黄、芒硝等。 2.心火上炎证:经行口舌糜烂,以舌尖部力甚,咽干口燥,心中烦热,夜寐不安,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脉数。清心泻火。导赤散加莲子心、麦冬、知母、黄柏等。 3.虚火的口证:行经期间口舌糜烂,口燥咽干,五心烦热,形体消瘦,头晕腰酸,夜寐不安,尿少色黄,舌尖红苔薄黄,脉细数。滋阴降火。知柏地黄汤加地骨皮。 4.湿热蒸口证:经行口腔糜烂,或口舌生疮,腹胀纳呆,大便溏滞不爽,月经量多,经期延长,带下色黄,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清热化湿。甘露消毒丹加减。 |
针灸: |
体针疗法:取商阳、内庭。湿热加三阴交、阴陵泉;虚火加太溪、照海、金津、玉液。 耳针疗法:取耳尖点刺放血。 |
“经行口糜” 相关论述
经期或临经之时,出现周期性的口舌糜烂,经净渐愈者,称为“经行口糜”。
【病因病机提要】
本病多由邪热为患,或阴虚火旺,心火内炽,或胃热炽盛,或湿热熏蒸,使火热上炎而致。
一、阴虚火旺 素体阴虚,或情志化火伤阴,或热病伤阴,阴虚火旺,虚火乘经行营阴偏虚之际,上乘于心,发而为病。
二、胃热炽盛 素体阳盛,或饮食失节,偏嗜辛香燥烈,使胃热炽盛,经行之际,冲气偏盛,以至胃热挟冲气上乘于心,发而为病。
三、湿热熏蒸 素体脾虚,起居失宜,水湿不运,郁而化热,或饮食失节,偏嗜肥甘厚味,湿热内生,湿热熏蒸,发而为病。
【辩证施治】
本病多为热证,治疗以清热为大法法临证时根据不同证情,分别施以滋阴降火,清热泻火或利湿清热等法。
一、阴虚火旺
「主证」 行经之际,口舌糜烂,伴见一组肝肾阴虚⑿之症。
「病机」 阴虚火旺,上乘于心。
「治法」 滋阴降火,导热下行。
「方药」 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加味。
熟地 山茱萸 山药 泽泻 茯苓 丹皮 知母 黄柏 生地 玄参
本方为知柏地黄丸加生地、玄参。
方中熟地、山茱萸、山药滋补肝肾之阴;黄柏、丹皮清热凉血;知母滋阴降火;生地凉血养阴;玄参清热解毒,养阴生津;泽泻、茯苓导热下行。诸化合用,共凑滋阴降火,热下行之功。
二、胃火炽盛
「主证」 经行之前或正值经期,口舌生疮,糜烂,口臭,伴见一组里热⑻之症。
「病机」 胃热炽盛,上乘于心。
「治法」 清胃泻火,导热下行。
「方药」 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合凉膈散(《和剂局方》)
生地 木通 生甘草梢 竹叶 大黄 朴硝 山栀 薄荷 黄芩 连翘
方中生地凉血养阴;大黄、朴硝清热泻下;山栀、黄芩、连翘、生甘草清热解毒;木通、竹叶导热由小便而出;薄荷内清外疏。诸药合用,具有清胃泻火,导热下行之效。
三、湿热熏蒸
「主证」 经行之际,口舌糜烂,口唇疱疹,脘腹胀满满呕恶,大便溏臭。舌苔黄腻,脉濡数。
「病机」 湿热熏蒸。
「治法」 清热利湿。
「方药」 甘露消毒丹(录自《温热经纬》)
滑石 茵陈 黄芩 石菖蒲 川贝母 木通 藿香 射干 连翘 薄荷 白豆蔻
方中石菖蒲、藿香、薄荷、白豆蔻芳化湿浊,宣畅气机;黄芩、连翘清热解毒;川贝母、射干泻火散结;滑石、茵陈、木通清热利湿。诸药合用,具有芳香化浊,清热利湿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