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蓄水
( taiyangxushui )
别名: 泌尿道感染 , 肾炎水肿 , 慢性肾功能不全 , 肝硬化腹水
中医
简介: |
本证为临床常见的急重证候,多由外感病迁延较久,病传入里,影响膀胱气化失职发展而成。 |
病机: |
本证为临床常见的急重证候,多由外感病迁延较久,病传入里,影响膀胱气化失职发展而成。证属表里伺病之候,在表,是外有表证,营卫失调;在里则为膀胱蓄水,气化不行。其病位虽以太阳经脉膀胱为主,然往往波及多个脏腑如脾、胃、肾等,使病情变得错综复杂。 |
治疗: |
治疗法则: 化气行水,兼以解表。 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五苓散:猪苓9克、泽泻12克、白术9克、茯苓15克、桂枝6克。 以上方药,水煎,取汁450~600毫升,分3次温服,每日1~2剂。本方原作散剂,作散剂时,共捣为末,以白米汤和,每次服2~3克,日服3次,多饮暖水,以助药力。 2.加减变化:若中气不足,小便不利,或肾炎尿毒症兼中气虚者,加人参9克;饮食内伤,小便赤少,大便溏泻者,用五苓散去桂枝;心腹胀满,小便不利,大便滑泻,或水肿腹水者,加槟榔10克、橘皮12克、木香6克、滑石12克、甘草6克;湿郁发黄,小便不利者加茵陈30克;湿热内蕴,小便不利,尿道结石者,去桂枝,加萹蓄12克、瞿麦12克、金钱草30克;湿热内蕴,热伤血络,尿血者,去桂枝,加白茅根30克、茜草10克、车前草12克;湿热内蕴、尿频、尿急、尿痛者,去桂枝,加蒲公英15克、马鞭草10克、凤尾草(全草)30克。 (二)外敷药物 1.田螺10个(若无田螺,以螺狮代替,量要加倍)、麝香0.1克;先将麝香研末,纳于神阀穴,外盖胶布固定;再把田螺肉捣烂,敷于神阙穴,外加热敷,保留3~5小时,每日1~2次。 2.大蒜2枚、蝼蛄2个,捣烂用油纱布两层包裹,压成药饼,贴神阙穴,保留2~ 3小时。 3.麝香0.5克、皂角3克、大葱若干。先把麝香研末,纳于神阙穴,再把皂角末放 在烧香上,外用胶布固定,然后,将捣烂的大葱覆盖于上,外加热敷,保留3~5小时。 4.白矾适量,研为细末,加大葱若干,用水调匀贴神阙穴,保留2~3小时。 5.蜗牛20个捣烂,贴神阙穴,外用纱布固定,保留3~5小时。 6.芒硝30克、冰片10克,研为细末,装于布袋内,水调外敷神阙及脐下,保留2 ~3小时,每日1~2次。以上诸方敷贴,以贴于神阙、脐部为佳。 (四)饮食疗法 (1)茅根赤豆粥;鲜茅根200克(或干茅根50克)洗净,加水适量,煎煮半小时,捞去药渣,再加淘净的大米200克、赤小豆15克,继续煮成粥,一日内分顿食用。本方适用于膀胱气化失司,水湿内停,小便不利者。 (2)芡实茯苓粥:芡实15克、茯苓15克,捣碎,加水适量,煎至软烂时,再加入淘净的大米适量,继续煮烂成粥,分顿食用,连吃数日。本方适用于脾肾不足,小 便不利者。 (3)车前发菜汤:车前子10克用纱布包,发菜10克,同放锅内,加水适量,煮煎 半小时,出锅前捞出纱布包,加冰糖适量,吃发菜,喝汤。凡脾胃失运、小便不利者可以本方食用。 施治要点: (一)本证表里同病,治疗常规,治宜化气行水,兼以解表,表里同治,五苓散是 主要方药。发现本证发热,一般较为顽固,治疗时除选用桂枝等解肌发表的药物外,尚可配合使用具有发散风寒的药物如荆芥、防风等,并可酌情使用银花、连翘、黄连、黄柏等一些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药物。 (二)本证重点是膀胱蓄水,小便不利,故临床不必拘泥于表证之有无,只要是水饮内停、小便不利之证确谛,即可用五苓散治疗。解决五苓散证的主要矛盾在于通利小便,除常规选用茯苓、泽泻、白术之类外,诸如车前草、白茅根、木通之类的利尿药物亦可随证加入。 (三)若内停之水饮较重,上干胃府,胃失和降,所饮之水,拒而不受,以致水入则吐,吐后仍然渴饮,这是蓄水重证的表现,临床可用鲜生姜榨汁饮服,以镇呕吐,而后再服用汤药以化气行水。 (四)本证病情较为复杂,尤其是小便不利,可涉及到多个脏腑,如脾的运化、肝 的疏泄、肾的气化等等,故治疗时除化气行水外,亦应照顾其他脏腑,酌用健脾利水、温肾利水之品。 (五)本证治疗方法以内服汤药为主,亦可综合针灸、按摩、饮食调理、心理疗法 及其他调护措施等协同采用,以切实提高临床疗效。 |
针灸: |
有寒热表证者,取穴风池、少海、合谷等;小便不利者,取穴阴谷、阳陵泉等,针用泻法,每日1~2次。 |
推拿: |
于少腹膀胱及箕门、三阴交处轻轻按揉,每次2~5分钟,每日1~3次。以上诸法,有解表祛邪,通利小便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