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螺
( Tián Luó )
别名: 田中螺 , 大田螺 , 黄螺
田螺 (出处: 《中华本草》 )
主治: |
清热;利水;止渴;解毒。主小便赤涩;目赤肿痛;黄疸;脚气;浮肿;消渴;痔疮;疔疮肿毒 |
用法用量: |
内服:适量,煎汤;取涎;或煅存性研末。外用:适量,取涎或捣敷。 |
性味: |
味甘;咸;性寒 |
归经: |
肝;脾;膀胱经 |
各家论述: |
1.《别录》:汁:主目热赤痛,止渴。 2.陶弘景:煮汁疗热,醒酒,止渴。 3.《本草拾遗》:煮食之,利大小便,去腹中结热,目下黄,脚气冲上,小腹结硬,小便赤涩,脚手浮肿;生浸取汁饮之,止消渴;碎其肉敷热疮。 4.《纲目》:利湿热,治黄疸;捣烂贴脐,引热下行,止噤口痢,下水气淋闭;取水搽痔疮胡臭,烧研治瘰疬癣疮。 |
用药禁忌: |
1.《本草经疏》:目病非关风热者不宜用。 2.《本经逢原》:过食,令人腹痛泄泻,急磨木香酒解之。 |
药理作用: |
1.利尿作用。 2.生肌作用。 |
化学成分: |
本品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硫胺素(thiamine),核黄素(riboflaivine),烟酸(nicotinic acid),维生素a等。 |
性状: |
以干净无泥。完整不破碎者为佳,干燥的田螺。全体已缩入螺壳内,螺壳圆锥形,外面灰裼色,有光泽,质脆易碎。 |
生境分布: |
生态环境:1.生活于水草茂盛的湖泊、水库、河沟、池塘及水田内,常以宽大的足部在水库及水草上爬行。以多汁水生植物的叶及藻类为主要食料。 2.生活于池塘、湖泊、水田及缓流的小溪内。 资源分布:1.本种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 2.分布于河北、山东、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地。 |
原形态: |
1.中国圆田螺,贝壳大,外形呈圆锥形,其高度大于壳口高度。壳顶尖。体螺层膨大。贝壳表面光滑无肋,具有细密面明显的生长线,有时在体螺层上形成褶襞。壳面黄褐色或绿褐色。壳口呈卵圆形,上方有一锐角,周缘具有黑色框边,外唇简单,内唇上方贴覆于体螺翅上,部分或全部遮盖脐孔。脐孔呈缝状。厣角质,为一黄褐色卵圆形薄片,具有明显的同心圆的生长纹,厣核位于内唇中央处。 2.中华圆田螺,贝壳大,呈卵圆形,壳质薄而坚实。壳高50mm,宽40mm。螺层6-7层,各层表面膨大,螺层在宽度上增长迅速,螺旋部较短而宽;体螺层特别别膨大;壳顶尖锐,缝合线深。壳面呈绿褐色或黄褐色。壳口为卵圆形,周缘经常具有黑色的框边。外唇简单内唇肥厚,遮盖脐孔。脐孔呈缝状。 |
来源: |
药材基源:为田螺科动物中国圆田螺和中华圆田螺的全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cipangopaludina chinensis(gray).2.cipangopaludina carthayensis(heude). 采收和储藏:春季至秋季捕捉,捕得后洗净,鲜用。 |
出处: |
出自1.《药性论》。 2.《本草经集注》。 |
田螺 (出处: 《全国中草药汇编》 )
田螺 (出处: 《中药大辞典》 )
主治: |
清热,利水。治热结小便不通,黄疸,脚气,水肿,消渴,痔疮,便血,目赤肿痛,疔疮肿毒。 ①《别录》:"汁:主目热赤痛,止渴。" ②陶弘景:"煮汁疗热,醒酒,止渴。" ③《本草拾遗》:"煮食之,利大小便,去腹中结热,目下黄,脚气冲上,小腹结硬,小便赤涩,脚手浮肿;生浸取汁饮之,止消渴;碎其内敷热疮。" ④《纲目》:"利湿热,治黄疸;捣烂贴脐,引热下行,止噤口痢,下水气淋闭;取水搽痔疮胡臭,烧研治瘰疬癣疮。"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取涎或煅存性研末。外用:取涎涂或捣敷。 |
性味: |
甘咸,寒。 ①《别录》:"汁:大寒。" ②崔禹锡《食经》:"味咸,小冷,无毒。" ③《品汇精要》:"味甘,性寒,无毒。" |
归经: |
①《本草求真》:"入膀胱、肠、胄。" ②《本草再新》:"入肝、脾二经。" |
用药禁忌: |
①《本草经疏》:"目病非关风热者不宜用。" ②《本经逢原》:"过食,令人腹痛泄泻,急磨木香酒解之。" |
临床应用: |
①治疗肾脏性腹水 取鲜田螺(去壳)2~3只洗净,和食盐3茶匙捣烂,摊于约9x9厘米的玻璃纸上,敷于脐上,外以纱布覆盖。每日1次,以腹水消失为止。治疗4例,治前腹围为85~94厘米,尿检蛋白(++)~(+++),红细胞(+),颗粒管型(+);经5~7天治疗后,腹围减至68~86厘米,尿蛋白、红细胞等亦相继减少或转阴。3例显效,1例因中途停药未愈。 ②治疗宫颈癌放疗后坏死 取食用田螺数只,洗净,除去螺盖,倒伏于清洁容器内1夜,即可得浅绿色水液,加冰片细末调成稀糊状备用。待阴道冲洗、拭去宫颈局部坏死组织后,即将冰片田螺糊剂涂敷于坏死面,再用带线棉球塞于阴道内。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一般需3个疗程以上。治疗14例,基本痊愈4例(阴道坏死组织消失,全部呈现新鲜肉芽,空洞变浅至消失);好转8例(坏死组织减少,部分出现新鲜肉芽组织);无效2例。 |
化学成分: |
可食部每100克约含水分81克、蛋白质10.7克、脂肪1.2克、碳水化物4克、灰分3.3克,又含钙1357毫克、磷19l毫克、铁19.8毫克、硫胺素0.05毫克、核黄素0.17毫克、尼克酸2.2毫克、维生素a130国际单位。 |
附方: |
①治小便不通,腹胀如鼓:田螺二枚,盐半匙。生捣敷脐下一寸三分。(《医钞类编》) ②治黄疸病:田螺肉一、二十个,作剁酒服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③治水气浮肿:田螺、大蒜、车前草。研为膏,作大饼覆腹上,水从便旋而出。(《稗史》) ④治水肿:田螺不拘多少,水漂,加油一盏于水内,其涎自然吐出,取晒干为末。每服不过三分;酒调下,水自小便下,气自大便出,肿即消,再服养脾胃药。(《保元方》) ⑤治酒毒肠风下血:大田螺五个,洗净,仰顿火上烧,以壳白肉干为度,碾为细末,只作一服,热酒调下。(《百一选方》) ⑥治噤口痢,封脐引热下行:田螺肉捣碎,入麝香少许,盒脐内。(《丹溪心法》) ⑦治眼痛:真珠并黄连纳田螺中,良久汁出,取以注目中。(陶弘景) ⑧治内痔外痔肿痛:大田螺一个,以冰片掺靥中,仰放盏内,少顷水流出,取搽痔疮上。(《外科十法》田螺水) ⑨治大肠脱肛,脱下三、五寸者:大田螺二、三枚,将井水养三、四日,去泥,用鸡爪黄连研细末,入厣内,待化成水,以浓茶洗净肛门,将鸡翎蘸扫之,以软帛托上。(《德生赏经验方》) ⑩治一切疔肿:田螺一个,以好冰脑二片,放在螺内化为水,点疮上。(《普济方》) ⑾治瘰疬溃破:田螺连肉烧存性,香油调搽。(《医林集要》) |
生境分布: |
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 |
原形态: |
螺壳圆锥形,高约达5~7厘米。壳顶略尖,螺层6~7层,缝合线深,体螺层很大;壳口卵圆形,边缘整齐;厣角质,卵圆形,褐色,上有同心环状排列的生长纹。体柔软,头部呈圆柱形,前端有突出的吻;吻前端腹面有口,其基部有触角1对,能稍作伸缩性活动。雄性的右触角较左侧的粗而短,顶端有生殖孔开口,成为交接器。靠近触角基部外侧的隆起处有眼。足位于头部下方,形大,跖面广阔,前端略成截状,后端圆,足背面中央隆起呈圆柱状,与头、壳轴肌和内脏囊相连。头和足能缩入螺壳,缩入后其厣即将螺壳封闭。 生活于湖泊、河流、沼泽及水田等处,平时以宽大的足在水底或水生植物上爬行。以多汁的水生植物的叶及藻类为主要食料。寒冷期钻入泥土中休眠。 本动物的壳(田螺壳)、厣(田螺厣),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
来源: |
为田螺科动物中国圆田螺或其同属动物的全体。夏、秋捕取。 |
出处: |
《药性论》《本草经集注》原名田中螺 |
“田螺” 相关论述
「气味」肉:甘、大寒、无毒。壳:甘、平、无毒。
「主治」
1、消渴饮水(日夜不止,小便频数)。用田螺五升,在水一斗中浸一夜,渴即取此水饮用。每日换水及田螺一次。用田螺煮食饮汁亦可。
2、肝热目赤。用大田螺七个,洗净,在水中养去泥秽。换水一升,再次浸洗,取出放碗中加盐少许。从壳内吸自然汁点眼。
3、烂弦风眼。治方同上,但以铜绿代盐。
4、酒醉不醒。用水中螺蚌加葱豉,煮食饮汁,即解。
5、小便不通(腹胀如鼓)。用田螺一个、盐半匙,生捣,敷脐下一寸三分,即通。
6、噤口痢。用大田螺二个,捣烂,加麝香三分作饼,烘热贴脐间半日,待热气下行即思饮食。
7、脱肛(脱出三、五寸)。用大田螺二、三个,在井水中养三、四天,去泥,以黄连粉填入壳内。先作浓茶洗净肛门,然后用鸡乞求蘸壳内水汁,兴在脱肠上,随好以软布慢慢将肠头托入。
8、反胃呕噎。用田螺洗净,养水中去泥,取出晒至半干,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藿香汤送下。用田螺烂壳研服亦可。
9、水气浮肿。用大田螺、大蒜、四前子等分。捣在膏,摊贴脐上,水排出,肿即消。
10、痔漏疼痛。用田螺一个,放入片脑一分,取汁水搽患处。搽前用冬瓜激发洗净痔漏。又方;用田螺一枚,针刺破后,加入白矾末,埋藏一夜,取出,以螺内汁水涂患处,立能止痛。
11、腋下狐臭。用活田螺一个,塞入巴豆仁一粒,待壳内有水汁流出,即以搽患处。照此方坚待,狐臭可以断根。
12、瘰疬溃破。用田螺连肉烧存性,调香油涂搽。
13、疔疮恶肿。用田螺一个,塞入冰片,取汁水点疮上。
壳:
1、心脾痛。用田螺壳在松柴火为烧过,研为末,以乌沉汤、宽散之类调服二钱,此方名“水甲散”。
2、小儿头疮。用田螺壳烧存性,调清油涂搽。
3、小儿急惊。用多年的田螺壳烧灰。加麝香少许,水调匀,灌服。
【方歌】田螺疱在足掌生,里湿外寒蒸郁成,豆粒黄疱闷胀硬,破津臭水肿烂疼。
【注】此证多生足掌,而手掌罕见。由脾经湿热下注,外寒闭塞,或因热体涉水,湿冷之气蒸郁而成。初生形如豆粒,黄疱闷胀,硬疼不能着地,连生数疱,皮厚难于自破,传度三、五成片湿烂;甚则足跗俱肿,寒热往来。法宜苦参、菖蒲、野艾熬汤热洗,次用线针将疱挑破,放出臭水,加味太乙膏贴之。又将疱皮剪去,宜用石膏、轻粉等分研末撒之,仍以加味太乙膏盖贴,内服解毒泻脾汤。更有经年不愈者,系下部湿寒,以金匮肾气丸常服甚效。
方剂:解毒泻脾汤
组成:石膏(〔火段〕)牛蒡子(炒,研)
防风黄芩苍术(炒)甘草(生)
木通山栀(生,研)
水二钟,灯心二十根,煎八分,服之。
【方歌】解毒泻脾芩蒡子,风膏苔术草通栀,田螺疱起宜煎服,清热疏风又去湿。
又方:加味太乙膏(见溃疡门)
金匮肾气丸(即桂附地黄丸加车钱子、牛膝各一两。见面部颊疡)
田螺 在足掌生,里湿外寒蒸郁成,豆粒黄 闷胀硬,破津臭水肿烂疼。
【注】此证多生足掌,而手掌罕见。由脾经湿热下注,外寒闭塞,或因热体涉水,湿冷之气蒸郁而成,初生形如豆粒,黄 闷胀,硬疼不能着地,连生数 ,皮浓难于自破,传度三五成片湿烂;甚则足跗俱肿,寒热往来,法宜苦参、菖蒲、野艾熬汤热洗,次用线针将挑破,放出臭水,加味太乙膏贴之。又将 皮剪去,宜用石膏、轻粉等分研末撒之,仍以加味太乙膏盖贴,内服解毒泻脾汤。更有经年不愈者,系下部湿寒,以金匮肾气丸常服甚效。
田螺 图(图缺)
解毒泻脾汤
石膏( ) 牛蒡子(炒,研) 防风黄芩苍术(炒) 甘草(生) 木通山栀(生,研各一钱)
水二盅,灯心二十根,煎八分,服之。
【方歌】解毒泻脾芩蒡子,风膏苍术草通栀,田螺 起宜煎服,清热疏风又去湿。
加味太乙膏(见溃疡门)
金匮肾气丸(即桂附地黄丸加车前子、牛膝各一两。见面部颊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