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吻
( Gōu Wěn )
别名: 大茶药 , 狗角花 , 山砒霜 , 梭葛 , 大王茶 , 野葛 , 秦钩吻 , 毒根 , 冶葛 , 胡蔓草 , 黄野葛 , 除辛 , 吻莽 , 断肠草 , 黄藤 , 烂肠草 , 朝阳草 , 虎狼草 , 梭葛草 , 黄花苦晚藤 , 黄猛菜 , 大茶藤 , 大炮叶 , 苦晚公 , 荷班药 , 发冷藤 , 大茶叶 , 藤黄 , 大鸡苦蔓 , 羊带归 , 梭柙
钩吻 (出处: 《中华本草》 )
主治: |
祛风攻毒;散结消肿;止痛。主疥癞;湿疹;瘰疬;痈肿;疔疮;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神经痛 |
用法用量: |
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或煎水洗;或烟熏。 |
性味: |
辛;苦;性温;大毒 |
各家论述: |
1.《本经》: 主金疮,乳ce,中恶风,咳逆上气,水肿。 2.《别录》: 破症积,脚膝痹痛,四肢拘挛,恶疮疥虫。 3.《蜀本草》: 主喉痹咽中塞、声变,咳逆气,温中。 4.《生草药性备要》: 祛风毒,洗螆癞。 5.《本经逢原》: 紫者破血积,青者破痰积。 6.《岭南采药录》: 不论根茎叶,以之煎水外洗,能散风热毒,洗疥癞及癣。凡花柳毒、下疳,以之煎浓汁,浸二、三次。 7.《广西药植图志》: 捣烂外敷治跌打瘀肿,外伤出血,梅毒恶疮,风痹;制膏敷贴消肿瘤。 8. 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攻毒拔毒,杀虫,止痒,散瘀止痛。治皮肤湿疹,跌打损伤,闭合性骨折。 |
毒性: |
钩吻的主要毒性成分为钩吻素子、钩吻素寅、钩吻素卯等。其作用性质与北美钩吻中所含生物碱钩吻素甲、钩吻素乙相似,但毒力稍逊,钩吻素寅对家兔之最小致死量为0.8mg/kg。中毒之主要症状为呼吸麻痹,轻者呼吸困难,重者死于呼吸停止。致死量之钩吻素乙使动物呼吸停止后,心脏仍继续跳动,呼吸之抑制并非中枢性,去大脑或切断 迷走神经均不影响钩吻素乙对呼吸的抑制。麻黄碱、印防己毒素亦无显着解救作用。另一方面,对末梢性的神经肌肉装置,并无直接麻痹作用。钩吻素乙对连神经之离体膈肌,能抑制并停止其节律收缩,与在位膈肌之作用相同。呼吸停止后直接刺激膈神经,仍能引起膈肌收缩。此外,在动物中毒后,皆表现眼睑下垂、垂头、脚软、全身肌肉虚弱,故推测其作用在脊髓运动神经原之麻痹。 |
用药禁忌: |
本品有剧毒,只作外用,切忌内服。 《本草经集注》: 半夏为之使,恶黄芩。 |
药理作用: |
根、茎、叶三部分均有剧毒。对于大茶药和北美大茶药之化学与药理,卅年代我国学者有较详尽的研究。钩吻素甲对小鼠有镇痛作用,其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相近。但也有报告,如与阿斯匹林合用则镇痛作用增强,胜过单用时之效力,并称在临床上也获得较好效果,推荐的剂量,阿斯匹林为300-500mg,钩吻素甲为0.5-2mg。钩吻素乙对循环系统无显着作用。对离体蛙心有抑制作用,此可被氯化钡、肾上腺素所拮抗,但阿托品无效。小量时引起脉搏加速,乃由于选走张力之降低,此时血压可仍无明显变化;大量时则抑制心脏而招致血压下降,降压主要由于心脏之抑制,部分也由于血管运动中枢兴奋性的下降;中毒量可引起心室颤动。钩吻素甲能阻断电刺激心迷走神经或注射乙酰胆碱引起之降压反应。它有微弱的5-羟色胺样作用,能加强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对犬、兔小肠及子宫,小量略兴奋,大量抑制,乃对平滑肌的直接作用。国产钩吻对平滑肌亦呈抑制作用,并与乙酰胆碱、氯化钡相拮抗。钩吻素甲无箭毒样作用,不麻痹神经节,亦无中枢镇静作用。国产钩吻与钩吻素甲有散大瞳孔的作用。临床上有用钩吻素甲治疗神经痛,特别是三叉神经痛,也有用其酊剂治急性脊髓灰白质炎。由于其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相距甚近,故应用时需十分小心,严密观察,特别是呼吸的情况。局部可用于扩瞳,但刺激性大,因而限制了它的应用。 |
化学成分: |
钩吻的主要成分是生物碱,由其根中曾分离出7种单一的生物碱:钩吻碱子(koumine),钩吻碱丑(kouminine)即是钩吻碱(gelsemine),钩吻碱寅(kouminicine),钩吻碱卯(kouminidine),钩吻碱丙即是常绿钩吻碱(sempervirine),钩吻碱丁(koumicine),钩吻碱戊(koumidine);从茎中分离出钩吻碱子和常绿钩吻碱,从叶中分离出钩吻碱子、丑、丁和钩吻碱辰(kounidine)等[1]。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从根中除分离出钩吻碱子、钩吻碱和常绿钩吻碱外,又得到:胡蔓藤碱甲(humantenmine),胡蔓藤碱乙(humantenine),胡蔓藤碱丙(humantendine),胡蔓藤碱丁(hu-mantenrine)[2-4],阿枯米定碱(akuammidine),16-表伏康树卡平碱(16-epivocarpine),19-羟基二氢-1-甲氧基钩吻碱(19-hydroxy-dihydrogelsevirine)[5],二氢钩吻碱子(dihydrokoumine)[6],19(r)-和19(s)钩吻醇碱(kouminol)[7]。从全株分得:n-去甲氧基兰金断肠草碱(n-desmethoxyrankinidine),11-羟基兰金断肠草碱(11-hydroxyrankinidine),11-羟基胡蔓藤碱乙(11-hydroxyhu-mantenine),11-甲氧基胡曼藤碱乙(11-methoxyhumantenine),胡蔓藤碱乙和丁[8],n-甲氧基九节木叶山马茶碱(nmethoxytaberpsychine,n-methoxyanhydrovobasindiol)[9],钩吻麦定碱(gelsamydine)[10],钩吻精碱(gelselegine),11-甲氧基-19(r)-羟基钩吻精碱[11-methoxy-19(r)-hydroxygelselegine〕[11],19(r)-和19(s)-羟基二氢钩吻碱子hydroxydihydrokoumine)[12],20-羟基二氢兰金断肠草碱(20-hydroxydihydrorankinidine),n-去甲氧基胡蔓藤碱乙(n-desmethoxyhumantenine),15-羟基胡蔓藤碱乙(15-hydroxyhumantenine),钩吻模合于碱(gelsemoxo-nine)[13],钩吻内酚胺(gelsemamide),11-甲氧基钩吻内酸胺(11-methoxygelsemamide)[14],19(r)-和19(s)-羟基二氧-1-甲氧基钩吻碱(hydroxydihydrogelsevirine),19(r)-乙酸基二氢-1-甲氧基钩吻碱〔19(r)-acetyldihydrogelsevirine〕,19(r)-羟基二氢钩吻碱〔19(r)-hydroxydihydrogelsemine〕,钩吻碱,1-甲氧基钩吻碱(gel-sevirine)[15],19(z)-阿枯米定碱,16-表伏康卡平碱[16]。 |
附方: |
①治疥癞:断肠草、白芷、青黛、五倍子、枯矾、马前子、蛇退各二钱,梅片四分,松香、雄黄各一钱五分。共为细末,以蜡油熔化和药膏贴之。(《岭南草药志》)②治瘰疬:断肠草根,红老木薯,二味酌量。共捣烂,用酸醋煎一小时取起,候冷敷患处,连敷三天。 (《岭南草药志》)③治痈疮肿毒:生断肠草四两,黄糖五钱。共捣敷患处。(《广西药植图志》)④治痈疽:断肠草晒干研末后,混合凡士林,制成软膏敷患处。(《岭南草药志》)⑤治远年臁疮:鲜大茶药一斤,煎水洗患处,日洗数次,洗后将药叶一张贴疮口。(《岭南草药志》)⑥治瘭疽:大茶药叶、石灰。二味捣烂,贴患指第三节,有脓即溃,无脓即消。(《岭南草药志》)⑦治风湿关节痛:干断肠草一两,防风二钱,独活一钱。共研粗末,用纸卷烧烟熏患处。(《广西药植图志》)⑧治刀伤:断肠草捣烂,敷伤口。(《岭南草药志》) |
性状: |
性状鉴别 茎呈圆柱形,直径0.5-5cm,外皮灰黄色至黄褐色,具深纵沟及横裂隙;幼茎较光滑,黄绿色或0黄棕色,具细纵纹及纵向椭圆形突起的点状皮孔。节稍膨大,可见叶柄痕。质坚,不易折断,断面不整齐,皮部黄棕色,木部淡黄色,具放射状纹理,密布细孔,髓部褐色或中空。气微,味微苦,有毒。 叶不规则皱缩,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8cm,宽2-4cm,先端渐尖,基部荐形或钝圆,叶脉于下面突起,侧脉4-5对,上面灰绿色至淡棕褐色,下面色较浅。气微,味微苦。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嫩茎表皮细胞外壁明显角质增厚;较老的茎有木栓层。皮层较窄,散有纤维束。维管束双韧型,外侧韧皮部较内侧韧皮部宽,外侧韧皮部纤维或石细胞单个或数个成群散在。木质部细胞均木化,导管单个或2个径向排列,射线宽5-6列细胞。内侧韧皮部有的细胞呈压缩状,并有厚壁性的纤维状石细胞散在;有的细胞含草酸钙簇晶或方晶。髓部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及簇晶。 粉末特征:黄棕色。①木纤维成束或单个散在,稍变曲,直径15-40μm,具多数人字形壁孔。②石细胞淡黄色,单个散在,短径的石细胞长方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分枝状。③纤维状石细胞长梭形,一端或两端钝尖或具短分叉,长400-900μm,直径20-140μm,孔沟明显,有的层纹隐约可见。④韧皮纤维单个或成束散在,多断碎,直径约15μm,壁厚,胞腔狭小。⑤导管多为网纹及螺纹,常破碎,直径100-200μm。⑥叶表皮组织碎片可见平轴式气孔,副卫细胞2个,保卫细胞及副卫细胞有的具明显的角质层纹理。①淀粉粒单粒,椭圆形、圆形、半圆形或类方形,直径5-15(-25)μm,脐点点状或裂缝状;复粒由2-4个分粒组成。⑧草酸钙簇晶,直径5-30μm,方晶长6-22μm,直径4-12μm。 |
生境分布: |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2000m的向阳山坡、路边草丛或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
原形态: |
常绿藤本,长约12m。枝光滑,幼枝具细纵棱。单叶对生;具短柄;叶片卵状长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5-12cm,宽2-6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全缘。聚伞花序多顶生,三叉分枝,苞片2,短三角形;萼片5,分离,长约3mm;花小,黄色,花冠漏斗形,先端5裂,内有淡红色斑点,裂片卵形,先端尖,较花筒短;雄蕊5;子房上位,2室,花柱丝状,柱头4裂。蒴果卵状椭圆形,长10-14mm,直径6-8mm,下垂,基部有宿萼,果皮薄革质。种子长圆形,多数,具刺状突起,边缘有翅。花期5-11月,果期7月至翌年2月。 |
来源: |
药材基源:为马钱科植物胡蔓藤的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elsemium elegans (gardn.et champ.)benth.[medicia elegans gardn.et champ.]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切段,晒干或鲜用。 |
出处: |
出自《神农本草经》。 1.《吴普本草》: 秦钩吻,生南越山或益州。叶如葛,赤茎,大如箭,方根黄色。或生会稽东冶。正月采。 2.《南方草木状》:冶葛,毒草也,蔓生,叶如罗勒,光而厚,一名胡蔓草。 3.《雷公炮炙论》: 钩吻治恶毒疮效。其地精杀人。采得后捣绞自然汁入膏中用,勿误饵之。 4.《别录》: 钩吻,折之青烟出者,名固活,甚热,不入汤。生傅高山谷及会稽东野。 5. |
钩吻 (出处: 《中药大辞典》 )
主治: |
祛风,攻毒,消肿,止痛。治疥癞,湿疹,瘰疬,痈肿,疔疮,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神经痛。 ①《本经》:"主金疮,乳痓,中恶风,咳逆上气,水肿。" ②《别录》:"破症积,脚膝痹痛,四肢拘挛,恶疮疥虫。" ③《蜀本草》:"主喉痹咽中塞、声变,咳逆气,温中。" ④《生草药性备要》:"祛风毒,洗螆癞。" ⑤《本经逢原》:"紫者破血积,青者破痰积。" ⑥《岭南采药录》:"不论根茎叶,以之煎水外洗,能散风热毒,洗疥癞及癣。凡花柳毒、下疳,以之煎浓汁,浸二、三次。" ⑦《广西药植图志》:"捣烂外敷治跌打瘀肿,外伤出血,梅毒恶疮,风痹;制膏敷贴消肿瘤。" ⑧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攻毒拔毒,杀虫,止痒,散瘀止痛。治皮肤湿疹,跌打损伤,闭合性骨折。" |
用法用量: |
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煎水洗或烟熏。 |
性味: |
辛苦,温,有毒。 ①《本经》:"辛,温。" ②《吴普本草》:"雷公:有毒。" ③《别录》:"有大毒。" ④《岭南采药录》:"苦,寒,有大毒。" ⑤《广西药植图志》:"辛微苦,有大毒。" |
毒性: |
本品剧毒,根和叶(尤其是嫩叶)毒性最大。误服后极易引起中毒,甚或致死。中毒时主要表现:①神经肌肉症状:眩晕,言语含糊,肌肉弛缓无力,吞咽困难,呼吸肌周围神经麻痹,共济失调,昏迷等;②眼部症状:复视,视力减退,睑下垂,瞳孔散大等;③消化系症状:口腔、咽喉灼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秘,腹胀等;④循环及呼吸系症状:早期心跳缓慢,以后加快,呼吸困难,呼吸麻痹,虚脱等。症状出现快慢,与服法有关。用根煎水或服新鲜嫩芽,症状多立即出现,服根者症状出现较慢,有2小时始出现者。解救方法:洗胃,催吐,导泻,输液及对症治疗。中药可用三黄汤(黄芩、黄连、黄柏、甘草)灌服,蕹菜汁灌服或积雪草捣烂拌茶油灌服,金银花连叶捣烂榨汁拌黄糖灌服,细叶黄栀子(茜草科)加茅根煎水灌服。民间经验,用新鲜羊血乘热灌服解救,临床证实,确有效果。 |
用药禁忌: |
本品有剧毒,只作外用,切忌内服。 《本草经集注》:"半夏为之使,恶黄芩。" |
药理作用: |
根、茎、叶三部分均有剧毒。对于大茶药和北美大茶药之化学与药理,卅年代我国学者有较详尽的研究。钩吻的主要毒性成分为钩吻素子、钩吻素寅、钩吻素卯等。其作用性质与北美钩吻中所含生物碱钩吻素甲、钩吻素乙相似,但毒力稍逊,钩吻素寅对家兔之最小致死量为0.8毫克/公斤。中毒之主要症状为呼吸麻痹,轻者呼吸困难,重者死于呼吸停止。致死量之钩吻素乙使动物呼吸停止后,心脏仍继续跳动,呼吸之抑制并非中枢性,去大脑或切断迷走神经均不影响钩吻素乙对呼吸的抑制,麻黄碱、印防已毒素亦无显着解救作用。另一方面,对末梢性的神经肌肉装置,并无直接麻痹作用。钩吻素乙对连神经之离体膈肌,能抑制并停止其节律收缩,与在位膈肌之作用相同。呼吸停止后直接刺激膈神经,仍能引起膈肌收缩。此外,在动物中毒后,皆表现眼睑下垂、垂头、脚软、全身肌肉虚弱,故推测其作用在脊髓运动神经原之麻痹。 钩吻素甲对小鼠有镇痛作用,其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相近。但也有报告,如与阿斯匹林合用则镇痛作用增强,胜过单用时之效力,并称在临床上也获得较好效果,推荐的剂量,阿斯匹林为300~500毫克,钩吻素甲为0.5~2毫克。 钩吻素乙对循环系统无显著作用。对离体蛙心有抑制作用,此可被氯化钡、肾上腺素所拮抗,但阿托品无效。小量时引起脉搏加速,乃由于迷走张力之降低,此时血压可仍无明显变化;大量时则抑制心脏而招致血压下降,降压主要由于心脏之抑制,部分也由于血管运动中枢兴奋性的下降;中毒量可引起心室颤动。钩吻素甲能阻断电刺激心迷走神经或注射乙酰胆碱引起之降压反应。它有微弱的5-羟色胺样作用,能加强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对犬、兔小肠及子宫,小量略兴奋,大量抑制,乃对平滑肌的直接作用国产钩吻对平滑肌亦呈抑制作用,并与乙酰胆碱、氯化钡相拮抗。钩吻素甲无箭毒样作用,不麻痹神经节,亦无中枢镇静作用。国产钩吻与钩吻素甲有散大瞳孔的作用。 临床上有用钩吻素甲治疗神经痛,特别是三叉神经痛,也有用其酊剂治急性脊髓灰白质炎。由于其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相距甚近,故应用时需十分小心,严密观察,特别是呼吸的情况。局部可用于扩瞳,但刺激性大,因而限制了它的应用。 |
化学成分: |
根、茎、叶含生物碱钩吻素子、寅、卯、甲、丙、辰,其中钩吻素子的含量最高,钩吻素寅性剧毒,为最重要的有效成分。另报道福建产钩吻根中含钩吻素甲、子、卯、丁、戊;广东产钩吻根中含钩吻素子、卯、丁、戊。 |
附方: |
①治疥癞:断肠草、白芷、青黛、五倍子、枯矾、马前子、蛇退各二钱,梅片四分,松香、雄黄各一钱五分。共为细末,以蜡油熔化和药膏贴之。(《岭南草药志》) ②治瘰疬:断肠草根,红老木薯,二味酌量。共捣烂,用酸醋煎一小时取起,候冷敷患处,连敷三天。(《岭南草药志》) ③治痈疮肿毒:生断肠草四两,黄糖五钱。共捣敷患处。(《广西药植图志》) ④治痈疽:断肠草晒干研末后,混合凡士林,制成软膏敷患处。 ⑤冶远年臁疮:鲜大茶药一斤,煎水洗患处,日洗数次,洗后将药叶一张贴疮口。 ⑥治瘭疽:大茶药叶、石灰。二味捣烂,贴患指第三节,有脓即溃,无脓即消。(④方以下出《岭南草药志》) ⑦治风湿关节痛:干断肠草一两,防风二钱,独活一钱。共研粗末,用纸卷烧烟熏患处。(《广西药植图志》) ⑧治刀伤:断肠草捣烂,敷伤口。(《岭南草药志》) |
生境分布: |
生于向阳的山坡、路边的草丛或灌丛中。分布浙江、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 |
原形态: |
常绿藤本,枝光滑。叶对生,卵状长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7~12厘米,阔2~5.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全缘;叶柄长1.2厘米。3歧分枝的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小,黄色;苞片2,小而狭;萼片5,分离,长约3毫米;花冠漏斗状,先端5裂,长1~1.6厘米,内有较淡的红色斑点,裂片卵形,先端尖,较花筒为短;雄蕊5;子房上位,2室,花柱丝状,柱头4裂。蒴果卵状椭圆形,长10~14毫米,直径6~8毫米,分裂为2个2裂的果瓣。种子多数,有翅。花期8~11月。果期12月至翌年2月。 |
来源: |
为马钱科植物胡蔓藤的全草。全年可采。 |
出处: |
《本经》 |
“钩吻” 相关论述
味辛,温,有大毒。主治金创乳 ,中恶风,咳逆上气,水肿,杀鬼疰蛊毒。破症积,除脚膝痹痛,四肢拘挛,恶疮疥虫,杀鸟兽。一名野葛。折之青烟出者名固活。甚热,不入汤。生传高山谷及会稽东野。秦钩吻,味辛。治喉痹,咽中塞,声变,咳逆气,温中,一名除辛,一名毒根。生寒石山,二月、八月采。(半夏为之使,恶黄芩。)
五府中亦云,钩吻是野葛,言其入口能钩人喉吻,或言吻作挽字,牵挽人腹而绝之。核事而言,乃是两物。野葛是根,状如牡丹,所生处亦有毒,飞鸟不得集之,今人用合膏服之无嫌。钩吻别是一草,叶似黄精而茎紫,当心抽花,黄色,初生既极类黄精,故以为杀生之对?或云钩吻是毛茛,此《本经》及后说皆参错不同,未详定云何?又有一物名阴命,赤色,着?,《政和》二五二页)
味辛,温,有大毒。主金创乳 ,中恶风,咳逆上气,水肿,杀鬼疰蛊毒。破症积,除脚膝痹痛,四肢拘挛,恶疮疥虫,杀鸟兽。一名野葛。折之青烟出者名固活。甚热,不入汤。生秦钩吻,味辛。疗喉痹,咽中寒,声变,咳逆气,温中。一名除辛,一名毒根。生寒石山,二月、八月采。
半夏为之使,恶黄芩。五符中亦云,钩吻是野葛,言其入口能钩人喉吻,或言吻作挽字,牵言,乃是两物。野葛是根,状如牡丹,所生处亦有毒,飞鸟不得集之,今人用合膏服之无嫌。
钩吻别是一草,叶似黄精而茎紫,当心抽花,黄色,初生既极类黄精,故以为杀生之对也。或云钩吻是毛茛,此《本经》及后说皆参错不同,未详定云何?又有一物名阴命,赤色,着木悬其子,生山海中,最有大毒,入口即杀人。
〔谨案〕野葛生桂州以南,村墟闾巷间皆有,彼人通名钩吻,亦谓苗名钩吻、根名野葛。蔓生。人自求死者,取挪使汁出,掬水饮,半日即死,而羊食其苗大肥。物有相伏如此,若巴豆鼠食则肥也。陶云飞鸟不得集之,妄矣,其野葛以时新采者,皮白骨黄,宿根似地骨,嫩根如汉中防己,皮节断者良。正与白花藤根相类,不深别者,颇亦惑之。其新取者,折之无尘气,经年以后,则有尘起,根骨似枸杞,有细孔久者,折之,则尘气从孔中出,令折枸杞根亦然。经言折之青烟起者名固活为良,此亦不达之言也。且黄精直生,如龙胆、泽漆,两叶或四、五叶相对,钩吻蔓生,叶如柳叶。
《博物志》云∶钩吻叶似凫葵,并非黄精之类。毛茛是有毛,石龙芮何干钩吻?秦中遍访元无物,乃文外浪说耳。
味辛,温,有大毒。主金疮,乳 ,中恶风,咳逆上气,水肿,杀鬼疰蛊毒,破症积,除脚膝痹痛,四肢拘挛,恶疮疥虫,杀鸟兽。一名野葛。折之青烟出者名固活。甚热,不入汤。生傅(音附)高山谷及会稽东野。(半夏为之使,恶黄芩。)
陶隐居云∶五符中亦云钩吻是野葛。言其入口则钩人喉吻。或言∶吻作挽字,牵挽人肠而绝之。核(胡革切)事而言,乃是两物。野葛是根,状如牡丹,所生处亦有毒,飞鸟不得集之,今人用合膏服之无嫌。钩吻别是一草。叶似黄精而茎紫,当心抽花,黄色,初生既极类黄精,故以为杀生之对也。或云钩吻是毛莨,此本及后说参错不同,未详云何?又有一物名阴命,赤色,着木悬其子,生山海中,最有大毒,入口能立杀人。唐本注云∶野葛生桂州以南,村墟闾巷间皆有。彼人通名钩吻,亦谓苗名钩吻,根名野葛,蔓生。人或误食其叶者皆致死,而羊食其苗大肥,物有相伏如此。若巴豆,鼠食则肥也。陶云∶飞鸟不得集之,妄矣。
其野葛,以时新采者,皮白骨黄。宿根似地骨,嫩根如汉防己,皮节断者良。正与白花藤根相类,不深别者,颇亦惑之。其新取者,折之无尘气。经年以后则有尘起,根骨似枸杞,有细孔者。人折之则尘气从孔中出,今折枸杞根亦然。经言折之青烟起者名固活为良,此亦不达之言也。凡黄精直生如龙胆,泽漆两叶或四、五叶相对,钩吻蔓生,叶如柿叶。《博物志》云∶钩吻叶似凫葵,并非黄精之类。毛莨是有毛,石龙芮何干钩吻?臣禹锡等谨按蜀本秦钩吻,主喉痹,咽中塞,声变,咳逆气,温中。一名除辛。生寒石山。二月、八月采。谨按钩吻,一名野葛者。亦如徐长卿、赤箭、鬼箭等,并一名鬼督邮。鬼督邮自是一物。今钩吻一名野葛,则野葛自有一种,明矣。且药有名同而体异者极多,非独此也。据陶注云∶钩吻叶似黄精而茎紫,当心抽花,黄色者是。苏云∶野葛出桂州,叶似柿叶,人食之即死者。当别是一物尔。又云∶苗名钩吻,根名野葛,亦非通论。按今市人皆以叶似黄精者为钩吻。按《雷公炮炙方》云∶黄精勿令误用钩吻。钩吻叶似黄精,而头尖处有两毛若钩是也。吴氏云∶秦钩吻,一名毒根。神农∶辛。雷公∶有毒,杀人。生南越山或益州。叶如葛,赤茎,大如箭,根黄,正月采。葛洪方云∶钩吻与食芹相似,而生处无他草。其茎有毛,误食之杀人。
岭表录异云∶野葛,毒草也。俗呼为胡蔓草,误食之,则用羊血解之。
陈藏器云∶人食其叶,饮冷水即死。冷水发其毒也。彼人以野葛饲人,勿与冷水。至肥大,以冷水饮之,至死悬尸于树,汁滴地生菌子,收之名菌药,烈于野葛。胡蔓叶细长光润。雷公云∶凡使,勿用地精,苗茎与钩吻同。其钩吻治人身上恶毒疮,效。其地精熬人,采得后,细锉捣了,研绞取自然汁入膏中用,勿误饵之。黄帝问天老曰∶天地所生,岂有食之死者乎?天老曰∶太阴之精,名曰钩吻,不可食之,入口则死。博物志云∶钩吻,毒。桂心、葱叶涕解之。
荠 八两,水六升,煮取三升,服五合,日五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