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蕈中毒

( duxunzhongdu )

中医

简介:
本病是其症状因毒蕈所含成份及其毒性作用而异,以胃肠、心脉、脑神、肝肾等受损所致的不同临床表现为特点的中毒疾病
病机:
毒蕈中毒指因误食毒蕈所致。
类证:

西医

简介:
毒蕈中毒常系在采集野生鲜蕈时缺乏识别经验而误食毒蕈所致。
病因:
毒蕈种类很多,中国的毒蕈有80余种,其中毒性尤烈者有以下9种:①褐鳞小伞,别名褐鳞小伞蕈,分布河北、江苏、青海等地。含毒伞肽与毒肽,对肝、肾、心、脑有损害,肝脏受害尤重。②白毒伞,别名白帽蕈、白罗伞白鹅膏,产于东北、华北、华东和西南各地。含毒蕈肽和毒肽,损害肝、肾、心、肺、脑等器官。③鳞柄白毒伞,别名毒鹅膏,产于河北、四川等地。含毒蕈肽和毒肽,毒性与白毒伞同。④毒伞,别名绿帽蕈、瓢蕈、鬼笔鹅膏、蒜叶蕈,产于华东、华南各地。含毒肽和毒伞肽,毒性与白毒伞同。⑤残托斑毒伞,产于广西,含神经毒,能引起昏迷和肢体瘫痪。⑥毒粉褶菌,别名土生红褶菌、内绿菌,产于东北、华中、华东等地。能引起严重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炎症状,并可抑制心跳和呼吸中枢。⑦秋生盔孢伞,别名焦脚菌、秋生鳞耳,产于四川等地。生于林中阴湿处腐木上,毒性与白毒伞相似。⑧包脚黑褶伞,又名包脚黑伞,产于河北、青海等地。可引起肝脏与胃肠损害。⑨鹿花菌,别名马鞍菌,产于黑龙江、云南等地。含马鞍菌酸,可引起溶血性贫血
发病机理:
毒蕈所含有毒成分为毒蕈碱、溶血素、毒肽和毒伞肽、毒蝇碱与蟾蜍素等,引起的中毒症状视其所含毒素的不同而有差异。
诊断依据:
诊断主要根据食用毒蕈史与上述临床表现。如有条件,可取所食毒蕈或患者胃内容物进行毒物鉴定。
体征:
1.多见于夏秋季节,有食野蕈史,同食者一般同时发病。
2.临床表现大致可分为下列五型:
(1)肠胃型:表现为剧烈腹泻恶心呕吐腹痛等。
(2)神经型:多汗流涎,流泪,脉搏缓慢,瞳孔缩小等,严重者可见呼吸抑制甚至昏迷死亡。
(3)精神型:头晕精神错乱,昏睡,严重者多有幻觉谵妄表现。
(4)溶血型:血红蛋白尿,黄疸贫血等,甚至出现无尿或少尿等肾衰表现。
(5)肝病型: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虽自行缓解或消失,但于1~2天后再表现为黄疸、出血,烦躁不安或淡漠嗜睡,甚至惊厥、昏迷
体检:
①胃肠炎:低血压休克昏迷与肾功衰竭。
②肝脏损害:肝脏肿大、黄疸、出血、肝性昏迷
③毒蕈碱样症状:血管扩张、心率缓慢、血压下降、瞳孔缩小、支气管痉挛、呼吸道阻塞导致窒息。
④血液系统症状:急性溶血、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皮肤紫癜等。
⑤神经精神症状:四肢远端感觉障碍、对称性肌力减退、腱反射迟钝;幻听、幻视、精神错乱、谵妄抽搐、惊厥、昏迷等。
鉴别诊断:
排除其他毒物所致的急性中毒。根据进食野蕈史,结合临床表现,即可鉴别
预后:
毒蕈中毒的预后亦与毒物成份相关,或经抢救而痊愈,或因毒性凶悍而致死。导致死亡的原因多为肝厥、肺衰、肾衰。
治疗:
毒蕈中毒的治疗应洗胃,清除未被吸收的毒蕈。毒蕈碱样症状用阿托品。溶血性贫血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碱化尿液和输血。中毒性肝炎用二巯丁二钠,使巯基与瓢蕈毒结合而减少毒性。首剂1—2g,稀释后静脉缓注;以后半量,1次/6h,共5—7d为1疗程。二巯丙磺钠亦有效,剂量首日每公斤体重5mg,6—8h肌内注射1次;次日改为1次/8—12h;第3—7d,1次/12h。为1疗程。在治疗过程中应按情给予对症处理和支持治疗。
中西医结合:
(一)西医救治
1.消除毒物:
(1)用1  :  5000高锰酸钾溶液反复洗胃,洗胃毕从胃管灌入活性炭或通用解毒剂
悬液,随后用温开水将之洗去。
(2)洗胃后由胃管注入硫酸钠溶液导泻。对有严重腹泻者不用此法。
2.阿托品的应用:主要用于含毒蕈碱的毒蕈中毒
3.疏基解毒药;用于毒伞、白毒伞等毒蕈中毒,常用药物有二琉基丁二酸钠、二琉
基丙磺酸钠。
4.肾上腺皮质激素:适用于溶血型毒蕈中毒其他中毒病例。
5.对症治疗:积极输液,纠正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对有肝损害者应给予保
肝支持治疗。对有精神症状或有惊厥者应予以镇静或镇惊药物,并可试用脱水剂。
(二)中药治疗
1.涌吐排毒法:用于食入毒蕈在3~4小时内,症见胃脘疼痛,欲吐而吐不出者。
(1)圣散(黎芦6g,防风10g,瓜蒂6g,或明矾6g),煎水顿服。
(2)甘草60g,瓜蒂7个,玄参60g,地榆15g(或苦参30g),水煎服。
(3)盐水或绿豆汤洗胃。
2.中和解毒法:用于毒物已进入肠道,症见胃脘剧烈灼痛。吞咽困难,并有持续性
呕吐者。
(1)榆树面60g,鸡蛋清5个,调成糊状服下。
(2)生黄豆1209,生绿豆60g,共捣碎加入米泔水服下,2次/日。
(3)甘草绿豆适量,煎汤口服。
3.泻下排毒法:用于毒物已由胃人肠,部分已吸收者。
(1)厚朴10g,大黄6g,以水100m1,煎至60ml顿服。
(2)玄明粉15~30g,冲服
(3)番泻叶15g,泡水服。
4.利尿解毒法:“用于毒物己被吸收入血脉脏腑者。
(1)车前草白茅根各30g,煎水服。
(2)绿豆白糖适量,煎汤服。
(3)五苓散18g,白糖30g,水调服
(4)六一散15g,水调服
5.解毒蕈毒法:
(1)白矾6g,香油1盅,调匀,开水冲服
(2)甘草120g,煎汤频服。
(3)绿豆1209,生甘草30g,丹参30g,连翘30g,石斛30g,白茅根30g,大黄15~
30g,水煎服,日夜各1剂,必要时6小时1剂。
(4)金银花30g,甘草15g,水煎服。
(5)鲜梨树汁1500~2000g,冷水洗净后捣烂,再加冷开水少许榨汁,分多次灌服。

“毒蕈中毒” 相关论述

我国有可食蕈300余种,毒蕈80多种,其中含剧毒素的有10多种。常因误食而中毒,多散在发于高温多雨季节。

毒蕈约有80多种,每种毒蕈含有一种或多种毒素,中毒症状因所含的毒素而异。常见的可以下列种类作为代表:
扑蝇蕈及斑毒蕈 主要毒素为毒蕈碱(或叫蝇蕈碱),生物碱。能拮抗阿托品的作用,其毒性作用似毛果云香碱。中毒后引起副交感神经兴奋。所以阿托品为毒蕈碱的解毒剂。由于该蕈含有一种非挥发性的毒物能杀死苍蝇故有毒蝇蕈(或朴蝇蕈)之名。
此外还有多种毒素,其中有一种类似阿托品作用,与毒蕈碱作用相反,因此中毒后不一定出现典型的毒蕈碱中毒症状。
死帽蕈类 如白帽蕈、绿帽蕈,其毒性物质主要是毒蕈毒素,能引起肝、肾、中枢神经等实质细胞损害、变性及坏死。此外还有其他毒素,如溶血素等。毒蕈毒素的毒性很强,它不能因干燥和煮沸而失去其毒性。它较扑蝇蕈毒性更强。
马鞍蕈 含马鞍蕈酸,引起溶血。
牛肝 含有一种毒素,引起精神症状,主要为幻觉。此外,还有另一些蕈类,也含有引起精神症状的致幻觉毒素。
其他 还有不少毒蕈类毒素,至今尚未鉴定。
中毒症状,由于所含毒素不同,表现各异,常见者分以下几类:
1.胃肠类型蕈中毒:发病快,潜伏期短,一般10分钟至6小时发病。表现剧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病程短,症状消退后逐渐好转,预后也好。
2.精神神经型蕈中毒:由于扑蝇蕈、斑毒草除含毒蕈碱外,还含有毒蕈阿托品,所以除胃肠道症状外,还会出现瞳孔扩大、心跳快、谵语、幻觉、狂燥、抽风、神经错乱等表现。潜伏期一般在半小时至6小时。
3.溶血型蕈中毒:由马鞍蕈引起的中毒。食后6~12小时除出现急性胃肠道症状外,1~2天出现溶血性中毒症状,表现黄疸贫血、血红蛋白尿、血尿、肝肿大等,严重时可引起死亡。
4.肝损害型毒蕈中毒:其是最严重的一种。临床经过可分潜伏期、胃肠炎期、假愈期、内脏损伤期和恢复期五期。开始出现呕吐腹泻,称胃肠炎期。有少数类似霍乱症状,迅速死亡。胃肠炎症消失后,好象病愈,其实毒素进一步损害肝脏等实质性器官,称假愈期。若中毒轻微,可进入恢复期。
严重的出现内脏损害,肝脏肿大,甚至发生急性肝坏死。此外还可累及肾、脑、心等,出现尿闭、蛋白尿、血尿、胃肠道广泛出血、谵妄、惊厥、昏迷、死亡。若抢救及时2~3周可进入恢复期。
现场急救
除有毒蕈碱症状者用阿托品拮抗治疗外,其他主要是对症处理。
1.排除毒物:先催吐,后洗胃,再导泻。如吐泻明显者,不必催吐、洗胃和导泻。食后未出现吐、泻者,并确认是毒蕈中毒时,必须行催吐、洗胃、导泻,不可大意。
催吐可用刺激咽喉法,或口服0.5%硫酸铜溶液,洗胃可用1∶5000高锰酸钾液、浓茶或通用解毒剂20克;导泻给硫酸镁20~30克。
2.有毒蕈碱症状者,可给阿托品对抗。轻者每次0.5~1.0毫克,每天2~3次;中等中毒每次1~2毫克,半小时至2小时1次;重度中毒每次1~3毫克,15~30分钟1次,肌肉注射。必要时可重复使用,或加大剂量直至瞳孔扩大、心跳增加为止。严重者可加大剂量。出现轻度阿托品中毒症状时方可停药。如果同时有毒蕈阿托品症状者,阿托品应慎用。
绿豆125克(碾碎)、生甘草30克煎服。
2.毒蕈中毒急救情况紧急,要求较高,一般催吐、洗胃后即送医院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