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门菌感染

( shamenjunganran )

西医

简介:
沙门菌感染是指伤寒副伤寒以外的其他沙门菌属(salmonella)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可表现为胃肠炎、伤寒败血症及局灶化脓性感染等多种征群,且相互可有重叠。
病因:
沙门菌是革阴性杆菌,属肠杆菌科,无芽胞,无荚膜,有鞭毛,能运动,易在普通培养基中生长。按其生化反应可分成伤寒、猪霍乱、肠炎沙门菌三大组。其主要抗原成分有菌体抗原和鞭毛抗原比用其菌体抗原可分群。目前已发现1800多种血清型,中国最常见的是鼠伤寒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肠炎沙门菌、新港沙门菌、鸭沙门菌、德尔比沙门菌、汤普逊沙门菌、阿汞纳沙门菌等十多型,大多属a、b、c、d、e群。具有vi抗原的菌株可用噬菌体分型。沙门菌存在于昆虫、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动物的结肠中。伤寒副伤寒a、c和仙台沙门菌仅引起人类发病,鸡瘟沙门菌等少数菌株仅引起动物感染,绝大多数沙门菌既能寄生于动物,也可引起人类发病。
各型沙门菌的致病力明显不同。猪霍乱沙门菌侵袭力较强,常引起败血症或局部化脓性感染,病死率高。鸭沙门菌常引起无症状感染或胃肠炎,很少侵入血循环。鼠伤寒沙门菌具有侵袭力,并可产生霍乱样肠毒素。
人群:
好发于儿童,尤以婴幼儿多见,
发病机理:
因致病菌型别、数量和机体反应性的不同,感染后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只有侵入肠粘膜上皮细胞的沙门菌才致病。正常的胃内酸度及潴留时间,肠蠕动、肠粘液和正常的肠道菌簇可阻止沙门菌进入肠粘膜上皮而对机体有保护作用。暴饮暴食、酗酒、胃切除或服用抗生素均可破坏上述保护作用而引起易感性增高。沙门菌性胃肠炎病变主要位于小肠,产生腹泻的机制与霍乱相似,属于毒素型。沙门菌的内毒素作用于肠粘膜上皮细胞,活化环化腺苷酶,引起钠、氯离子分泌增加超过肠道重吸收能力,此即分泌性腹泻
诊断标准:
沙门菌感染的诊断标准:
1.急性胃肠炎
(l)发热38℃~39℃,数天自退。
(2)腹痛腹泻,黄色水样便,偶有少量粘液、血液。
(3)血培养阴性,大便可培养到猪霍乱、鼠伤寒、肠炎和鸭沙门菌等。
2.肠热症型  即伤寒副伤寒
3.败血症
(1)寒颤、高热、厌食、身痛、渐瘦,可有局部病灶。
(2)肝脾肿大贫血
(3)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增高。
(4)血培养阳性,常见猪霍乱沙门菌。
诊断依据:
除局灶性感染时白细胞明显增高外,各型沙门菌感染外周白细胞总数大多正常或稍低。
沙门菌性肠炎可根据急性胃肠炎症状伴发热、病前可疑饮食史、粪检基本正常而疑及本病。呕吐物、粪便及可疑食物中分离到病原菌即可确诊。
对于发热超过一周者或有各种原发病而全身情况恶化、原因不明时,应作血培养,伤寒型和败血症型可获确诊。
局灶性化脓性感染者确诊有赖于从脓液、体液(胸水、脑脊液、关节积液等)中获培养而确诊。
病原菌的鉴定基本依据其生化反应,确定血清型用抗血清。流行病学追踪可用噬菌体分型。血清凝集试验对诊断帮助不大。
体征:
沙门菌性胃肠炎潜伏期短,仅数小时至2-3d,发病急,畏寒发热,一般38-39℃,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大便多呈黄水样,偶有少量脓血,日数次至数十次,量多而臭,显微镜检查多基本正常,病程2-4d。老年或小儿易因失水并发循环衰竭或肾功能衰竭
正常的免疫功能可防止感染扩散。肠壁固有层的淋巴组织对阻止沙门菌的入侵有重要作用。抗体可促进巨噬细胞的活性,有体液或细胞免疫缺陷时增加沙门菌的易感性和严重性。普通人群中非伤寒沙门菌病发展成菌血症的约为5%-10%。临床表现为伤寒型。患者经1 -2周潜伏期出现伤寒样征群,但热程较短,全身中毒症状较轻,皮疹少见而腹泻较多,病程约1-3周。血培养可获沙门菌,其中猪霍乱沙门菌较常见。
有免疫缺陷的机体在感染后易发生败血症。新生儿、2岁以下的小儿、老年、有肝硬化等慢性疾患,或患有细胞免疫缺陷的各种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肿瘤、镰状细胞贫血、结缔组织疾病结节病疟疾血吸虫病肾功能衰竭、器官移植者、艾滋病)时,败血症的机会显著增高。患者长期发热,症状含糊,部分患者甚至不发热,但全身情况更恶化,厌食体重下降。有的患者出现肠外化脓性局灶性感染,如颅内感染(成人以脑脓肿、小儿以硬膜下积液、脑膜炎为多)、支气管肺部感染、胸膜炎、脓胸、心内膜炎、心包炎肾盂肾炎、骨髓炎、关节炎等。骨关节的受犯常由c组沙门菌引起,可累及多关节,并形成瘘管迁延不愈。虽局部感染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但原有病变、活力降低的部位如血管瘤血肿骨折、囊肿、梗死、异物植入的部位或各种肿瘤部位更易受犯,形成脓肿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体温正常;症状、体征消失;病原菌培养转阴。
预后:
败血症多见,病情严重,病死高,常有多元耐药性,治疗较困难。
治疗:
胃肠炎的治疗重点是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口服补液法适用于轻、中型患者,有效率达90%以上。严重失水者应先经静脉补液迅速予以补充。抗生素应用限于重型胃肠炎或有原发疾患者。一般的胃肠炎服用抗生素不能缩短病程,并可延长排菌期,增加耐药机会。腹泻严重者可加用抗分泌药物,如黄连素、氯丙嗪、普萘洛尔(心得安)、吲哚美辛(消炎痛)、葡萄糖酸钙等。解痉可能延长腹泻时间,以短期、临时应用为宜。
有胃肠道外感染存在时,应全身应用抗菌药物,常用者为氯霉素、复方磺胺甲恶唑、某些新青霉素如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羟氨苄青霉素)等,疗程约2周。有局灶感染者选药时应兼顾组织内和血液内浓度,静脉内给药,疗程延长至4-6周,并尽可能作病灶引流。近来沙门菌的耐药株增多,且常呈多重耐药,成为临床治疗的难题, 尤其是鼠伤寒沙门菌,故最好参照药敏结果选药。一些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和新的喹诺酮类药物,如诺氟沙星(氟哌酸)、环丙沙星(环丙氟哌酸)可予选用。恢复期带菌者无需抗菌治疗。

“沙门菌感染” 相关论述

已知沙门菌有约2200型,包括引起伤寒的伤寒杆菌在内。每一类型都可以引起胃肠道的紊乱、发热以及特别是局部的感染,受染的肉类、乳制品、生牛奶鸡蛋和蛋制品为常见的沙门菌类的来源。其他的来源有受染的宠物,胭脂红染料和污染的大麻叶沙门菌感染仍然是美国的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症状和诊断】
沙门菌感染可以引起胃肠炎和肠热症;有时感染仅在一个特别的部位,某些感染的人完全没有症状但成为带菌者。
胃肠道紊乱常在食入沙门菌后12~48小时开始,症状开始为恶心和痉挛性腹痛后紧接着腹泻发热有时有呕吐。虽然大便可呈糊状、半固体状,但腹泻一般为水样,这种紊乱通常较轻,持续1~4天,亦可持续更长时间。确诊靠从感染者的大便直肠拭子标本送实验室培养分离出病原菌。
肠热症是当沙门菌进入血流后发生,高热可引起极度耗竭(虚脱)。伤寒是这种类型的原型表现,其他沙门菌株能引起一些较不严重的临床类型。
身体的一些特别部位可以被沙门菌感染,例如细菌可以在消化道、血管、心瓣膜、脑脊髓膜、肺、关节、骨、尿道肌肉其他器官定植和繁殖,偶然地一个良性肿瘤可以被感染并发展为一个脓肿成为持续血行感染的一个来源。
带菌者没有症状,但在其大便中持续的排菌,约1%的非伤寒沙门菌感染者持续大便排菌达1年以上。
【治疗】
胃肠紊乱主要给予流汁和软食。抗生素延长大便排菌时间,因而仅有胃肠紊乱的病人不推荐应用抗生素。然而,婴儿、养老院人员和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人应使用抗生素治疗,因他们有发生并发症的高度危险。完全没有症状的带菌者,感染通常由其自行解决,罕有需要抗生素治疗者。
当需要一种抗生素时,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或环丙沙星一般都有效,然而对这些药耐药的菌株也很普遍。一般抗生素可使用3~5天,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需要较长的疗程以预防复发。血中有沙门菌的患者必须用抗生素4~6周。脓肿外科引流治疗并用抗生素治疗4周。血管、心瓣膜或其他部位受感染的病人一般需要外科处理或延长抗生素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