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脘

( shangwan )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5寸。
主治:无食欲;腹痛恶心泄痢呕吐黄疸;腹中部结块;肠鸣肌肉僵硬;心悸;易怒;失眠;神经过敏;眩晕;烧心;恶心;下腹部抽搐;下腹部疼痛;下腹部刺痛;烦躁
功效:调节胃气不和;存津液、去痰浊凉血、去湿热;平躁消恐。
针灸方法:针法直刺1-1.5寸。
灸法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释义:上,上部也。
脘,空腔也。
上脘名意指胸腹上部的地部经水在此聚集。本穴物质为胸腹上部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聚集本穴后再循任脉下行,经水如由此进入任脉的巨空腔,故名上脘
该名称是指本穴位的位置、穴位影响的区域而言。
备注:任脉足阳明胃经手太阴肺经交会穴

“上脘” 相关论述

[定位]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5寸。
[解剖] 在腹白线上,深部为肝下缘及胃幽门部;有腹壁上动、静脉分支;布有第七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 胃脘疼痛,腹胀呕吐呃逆,纳呆,食不化,黄疸泄利虚劳吐血咳嗽痰多,癫痫
[配伍] 配丰隆治纳呆;配天枢中脘嗳气吞酸腹胀肠鸣泄泻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 任脉足阳明手太阳之会。


①人体部位名。指胃脘上口贲门部。《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宿食在上脘,当吐之,宜瓜蒂散。”
②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脉经》名上管。别名胃脘。属任脉任脉足阳明手太阳之会。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5寸。布有第七肋间神经前皮支和腹壁上动、静脉。主治胃痛呃逆呕吐反胃癫痫,以及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下垂,食道痉挛等。直刺1-1.5寸。艾炷灸5-7壮;或艾条灸10-20分钟。

巨阙下一寸,脐上五寸。上脘中脘属胃、络脾。足阳明手太阳、任脉之会。《素注》、《铜人》针八分,先补后泻。风痫热病,先泻后补,立愈。日灸二七壮,至百壮,未愈倍之。《明下》灸三壮。
腹中雷鸣相逐,食不化,腹疞刺痛,霍乱吐利腹痛身热,汗不出,翻胃呕吐食不下,腹胀气满,心忪惊悸,时呕血,痰多吐涎,贲豚伏梁,二虫,卒心痛风痫热病,马黄,黄疸积聚坚大如盘,虚劳吐血,五毒疰不能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