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榄
( Gǎn Lǎn )
别名: 余甘子 , 橄榄子 , 橄棪 , 忠果 , 青果 , 青子 , 谏果 , 青橄榄 , 白榄 , 黄榄 , 甘榄
橄榄 (出处: 《中华本草》 )
主治: |
清肺利咽;生津止渴;解毒。主咳嗽痰血;咽喉肿痛;暑热烦渴;醉酒;鱼蟹中毒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6-12g;或熬膏;或入丸剂。外用:适量,研末撒或油调敷。 |
性味: |
甘;酸;涩;性平 |
归经: |
肺;胃;脾;肝经 |
各家论述: |
1.孟说:主溯鱼(即河膘)毒,汁服之。 2.《日华子本草》:开胃,下气,止泻。 3.《开宝本草》:主消酒。 4.《本草衍义》:嚼汁咽治鱼梗。 5.《滇南本草》:治一切喉火上炎,大头瘟症。能解湿热、春温,生津止渴,利痰,解鱼毒、酒、积滞。 6.《纲目》:治咽喉痛,咀嚼咽汁,能解一切鱼鳖毒。 7.《本草通玄》:固精。 8.《本经逢原》:令痘起发。 9.《本草再新》:平肝开胃,润肺滋阴,消痰理气,止咳嗽,治吐血。 10.《随息居饮食谱》:凉胆息惊。 11.《现代实用中药》:治神经病癫痫,配合阴矾煮成流膏用。 |
用药禁忌: |
本品味甘、性涩,表证初起者慎用 |
临床应用: |
1.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取鲜橄榄连核100g加水200ml,放入砂锅内用文火煎2-3小时,使成100ml,过滤。成人日服3-4次,每次25-30ml,连续服至大便性状恢复正常,大便次数每日 l一2次后停药。一般疗程为5天。如大便性状末见改善,培养阳性者,则取煎液50ml,加水50ml行保留灌肠,每日1-2次,连续3天。临床治疗急性菌痢49例,服药后平均12小时退热,大便次数恢复正常为2.8天,大便性状改善为3.8天,大便培养阴性时间为4.1天。 2.治疗皮肤病:用橄榄煎液湿敷治疗急性炎症性皮肤病,有收敛、消炎及减少渗出的作用。据观察,阴囊溃疡、女阴溃疡及重型多型渗出性红斑,用药后溃疡面即迅速停小渗液,黄色分泌物减少,伤口疼痛减轻,肉芽生长,伤口很快愈合;对湿疹皮炎亦有停止渗液的作用。制剂及用法:取生橄榄2斤捣烂;加水1000ml,用文火煎成药液1000ml,静置半小时,去渣。用纱中浸药液湿敷,曰三次,对溃疡早期以冷敷较好,至炎症稳定后可以改用热敷(溶液温度约40-50度);湿敷后创面盖以凡士林纱布。对温疹皮炎,同时配合抗过敏药、维生素 c及外用锌氧油等。 |
药理作用: |
保肝作用:熊果-12-烯-3a,16b-二醇和齐墩果-12-烯-3a,16b-二醇对由半乳糖胺引起的鼠肝细胞中毒有保肝作用。短叶苏木酚、并没食子酸和3,3'-二甲氧基并没食子酸能减少,四氯化碳对鼠肝脏损害作用。 |
化学成分: |
果实含蛋白质1.2%,脂肪1.09 %,碳水化合物12%,钙0.204%,磷0.046%,铁0.0014%,抗坏血酸0.02%。种子含挥发油及香树脂醇等,种子油中含多种脂肪酸:已酸(hexanoic acid),辛酸(octanoic acid),癸酸(decanoic acid),月桂酸(lauric acid),肉豆寇酸(myris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油酸(oleic acid),亚麻酸(linolenic acid)等。茎叶中含短叶老鹳草素(brevifolin),金丝桃甙(hyperin),并没食子酸(ellagic acid),a-香树脂醇(a-amyrin),β-香树脂醇(β-amyrin),3-表-a-香树脂醇(3-epi-a-amyrin),3-表-β-香树脂醇(3-epi-β-amyrin),乌苏-12-烯-3a,16β-二醇(urs-12-ene-3a,16β-diol),乌苏-12-烯-3β,16β-二醇(urs-12-ene-3β,16β-diol),齐墩果-12-烯-3a,16β二醇(olean-12-ene-3a,16β-diol)等成分。 |
附方: |
①治时行风火喉病,喉间红肿:鲜青果、鲜莱菔,水煎服。(《王氏医案》青龙白虎汤)②治酒伤昏闷:橄榄肉十个,煎汤饮。(《本草汇言》)③治心病、胃脘痛:盐腌咸(橄)榄去核,以鲜明人中黄入满,用纸及泥包好缎透,滚水调下。(《本草求原》)④治肠风下血: 橄榄烧灰(存性)研末,短服二钱,米饮调下。(《本草求真》)⑤治河源鱼鳖诸毒,诸鱼骨哽:橄榄捣汁或煎浓汤饮。无橄榄以核研末或磨汁服。(《随息居饮食谱》)⑥治唇裂生疮:橄榄炒研,猪脂和涂之。(《纲目》)⑦治牙齿风瘤:用橄榄烧研,入康香少许贴之。(《圣惠方》)⑧ 下部疳疮:橄榄,烧存性研末,油调敷之,或加儿茶等分。(《乾坤生意》) |
炮制: |
1.净制:除去杂质,洗净,晒干。 2.切制:甩时打碎。 3.取青果用火煅存性,研细。 |
鉴别: |
本品乙醇浸出液,滴于滤纸上,再滴加溴甲酚绿试液,在绿色背景上显黄色。(示有机酸) |
性状: |
性状鉴别 果实纺锤形,两端钝尖,长2.5-4cm,直径1-1.5cm。表面棕黄色或黑褐色,有不规则深皱纹。果肉厚,灰棕色或棕褐色。果核(内果皮)梭形,暗红棕色,表面具纵棱3条,其间各有2条弧形弯曲的沟;质坚硬,破开后其内多分3室,各有种子1颗。外种皮黄色,常紧贴于内果皮上,内种皮红棕色,膜质,胚乳极薄,子叶2片。气无,果肉味涩,久嚼微甜。以个大、坚实、肉厚、味先涩后甜者为佳。 显微鉴别 果皮横切面:外果皮表皮细胞1列,细胞呈类长方形,切向排列,内含黄棕色物,外被角质层。中果皮为数10列薄壁细胞,有维管束和色素物分布,亦有横向导管散在。草酸钙簇晶甚多,直径4-45μm,草酸钙方晶边长2.5-7.5μm。颓废细胞数列,径向或切向排列。内果皮坚硬,由石细胞组成。 |
栽培: |
生物学特性 喜高温多湿气候,平均温度20-22℃生长最为适宜。不耐寒,霜冻较严重地区易受冻害。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上为好。幼树期可与豆类作物套作。 栽培技术 用种子、嫁接繁殖。种子繁殖,育苗移栽法:秋后来收成熟果实,用开水浸泡3-5min,使果肉与果核分离,取出果核,用温沙层积处理始能发芽。2-3月播种,按行距30cm开沟,株距12-15cm播种1颗,覆土,盖草,浇水。1颗种子可出苗3-4株。出苗后揭去盖草,除弱留壮,勤除杂草,春、夏、秋季追施人畜粪肥。培育2年移栽或作嫁接的砧木用。嫁接繁殖,切接法:4-5月实生苗作砧木,再从优良品种的母株上选取2年生枝条作接穗,进行嫁接。芽接在定植后2-3年进行。嫁接苗成活后培育1年,春季移栽,按行株距10m×8m开穴,穴底先施土杂肥,幼苗栽种时要剪去部分叶片,削平大根伤口,并用火将伤口烧焦,以免流胶腐烂。每穴栽1株,填土压实,土稍高于地面,浇水。 田间管理 幼苗期要勤除草松土、施肥。结果后追肥2次,可在萌芽时和采果后进行,追施人畜粪肥、厩肥、河泥等。株高2m左右,需整枝修剪,仅留3-4个主枝及3-4个侧枝,侧技过多时,要从基部剪除,测枝过强,则要摘心。经常要培土,保护根部。寒冷地区,冬季包草防冻。 病虫害防治 有星天牛幼虫、小金龟子等为害。 |
生境分布: |
生态环境:生于低海拔的杂木林中,有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
原形态: |
橄榄 常绿乔木,高10-20m。有胶粘性芳香的树脂。树皮淡灰色,平滑;幼枝、叶柄及叶轮均被极短的柔毛,有皮孔。奇数羽状复叶互生,长15-30cm;小叶11-15,长圆状披针形,长6-15cm,宽2.5-5cm,先端渐尖,基部偏斜,全缘,秃净,网脉两面均明显,下面网脉上有小窝点,略粗糙。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与叶等长或略短;萼杯状,3浅裂,稀5裂;花瓣3-5白色,芳香,长约为萼之2倍;雄蕊6,插生于环状花盘外侧;雌蕊1,子房上位。核果卵形,长约3cm,初时黄绿色,后变黄白色,两端锐尖。花期5-7月,果期8-10月。 |
来源: |
药材基源:为橄榄科植物橄榄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narium album (lour.)raeusch.[pimela alba lour.] 采收和储藏:培育6-7年结果,8-9月待果实外皮呈绿色带微黄时采摘,洗净,鲜用或用微火烘干。 |
出处: |
出自《日华子本草》;1.《岭表录异》:橄榄树,有野生者,子繁树竣.不可梯缘,但刻其根下方寸许,纳盐于其中,一夕,子皆自落。树枝节上,生脂膏如桃胶,油人采之,和其皮叶煎之,调如黑饧,谓之橄榄糖。用泥船损,干后坚于胶漆,着水益干耳。 2.《开宝本草》:橄榄,其树似木梭子树而高,端直,其形似生诃子无棱瓣。生岭南,八月、九月采。又有-种名波斯橄榄,色类亦相似,其形核作二瓣,可以蜜债食之,生邑州。 |
橄榄 (出处: 《中药大辞典》 )
主治: |
清肺,利咽,生津,解毒。治咽喉肿痛,烦渴,咳嗽吐血,菌痢,癫痫,解河豚毒及酒毒。 ①孟诜:"主河豚毒,汁服之。" ②《日华子本草》:"开胃,下气,止泻。" ③《开宝本草》:"主消酒。" ④《本草衍义》:"嚼汁咽治鱼鲠。" ⑤《滇南本草》:"治一切喉火上炎,大头瘟症。能解湿热、春温,生津止渴,利痰,解鱼毒、酒、积滞。" ⑥《纲目》:"治咽喉痛,咀嚼咽汁,能解一切鱼鳖毒。" ⑦《本草通玄》:"固精。" ⑧《本经逢原》:"令痘起发。" ⑨《本草再新》:"平肝开胃,润肺滋阴,消痰理气,止咳嗽,治吐血。" ⑩《随息居饮食谱》:"凉胆息惊。" ⑾《现代实用中药》:"治神经病癫痫,配合明矾煮成流膏用。"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5~3钱;烧存性研末、捣汁或熬膏,外用:烧存性研末调敷。 |
性味: |
甘涩酸,平。 ①《本草衍义》:"味涩,久食则甘。" ②《滇南本草》:"味甘酸,性平。" ③《本草再新》:"味甘涩,性寒。" |
归经: |
入肺、胃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脾、胃二经。" ②《本草汇言》:"入手太阴、足阳明经。" ③《本草再新》:"入肝、脾、肺三经。" |
各家论述: |
《本草经疏》:"橄榄,《本经》味酸甘,今尝之先涩而后甘,肺胃家果也。能生津液,酒后嚼之不渴,故主消酒,甘能解毒,故疗鯸鲐毒。鯸鲐即河豚也。" |
临床应用: |
①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 取鲜橄榄连核100克,加水200毫升,放入砂锅内用文火煎2~3小时。使成100毫升,过滤。成人日服3~4次,每次2s~30毫升,连续服至大便性状恢复正常,大便次数每日1~2次后停药。一般疗程为5天。如大便性状未见改善,培养阳性者,则取煎液50毫升,加水50毫升行保留灌肠,每日1~2次,连续3天。临床治疗急性菌痢49例,服药后平均12小时退热,大便次数恢复正常为2.8天,大便性状改善为3.8天,大便培养阴性时间为4.1天。 ②治疗皮肤病 用橄榄煎液湿敷治疗急性炎症性皮肤病,有收敛、消炎及减少渗出的作用。据观察,阴囊溃疡、女阴溃疡及重型多型渗出性红斑,用药后溃疡面即迅速停止渗液,黄色分泌物减少,伤口疼痛减轻,肉芽生长,伤口很快愈合;对湿疹皮炎亦有停止渗液的作用,制剂及用法:取生橄榄2斤捣烂,加水1000毫升,用文火煎成药液1000毫升,静置半小时,去渣。用纱布浸荡液湿敷,每日3次。对溃疡早期以冷敷较好,至炎症稳定后可以改用热敷(溶液温度约40~50℃);湿敷后创面盖以凡士林纱布。对湿疹皮炎,同时配合抗过敏药、维生素c及外用锌氧油等。 |
化学成分: |
果实含蛋白质1.2%,脂肪1.09%,碳水化物12%,钙0.204%,磷0.046%,铁0.0014%,抗坏血酸0.02%。种子含挥发油7~8%,以及香树脂醇等。 |
附方: |
①治时行风火喉痛,喉间红肿:鲜青果、鲜莱菔,水煎服。(《王氏医案》青龙白虎汤) ②治酒伤昏闷:橄榄肉十个,煎汤饮。(《本草汇言》) ③治心痛、胃脘痛:盐腌咸(橄)榄去核,以鲜明人中黄人满,用纸及泥包好煅透,滚水调下。(《本草求原》) ④治肠风下血:橄榄烧灰(存性)研末,每服二钱,米饮调下。(《本草求真》) ⑤治河豚鱼鳖诸毒,诸鱼骨哽:橄榄捣汁或煎浓汤饮。无橄榄以核研末或磨汁服。(《随息居饮食谱》) ⑥治唇裂生疮:橄榄炒研,猪脂和涂之。(《纲目》) ⑦治牙齿风疳:用橄榄烧研,入麝香少许贴之。(《圣惠方》) ⑧治下部疳疮:橄榄,烧存性研末,油调敷之,或加儿茶等分。(《乾坤生意》) |
性状: |
鲜橄榄:呈梭形,两端钝圆,或渐尖,长可达3~4厘米,粗约1.5~2厘米。外表碧绿或黄绿色,时日较久者呈乌黄色,平滑,微带光泽。顶端有细小黑色的突起,基部有果柄痕迹。果肉颇厚实,内面黄白而多汁液。果核呈梭形,棕褐色,具6条棱线;质坚硬不易碎。核的横切面可见3个孔洞,其中各有一粒细长梭形的种子;种皮红棕色,种仁白色,油润,有香气,无臭,味涩微酸,嚼之有回甜。以个大、肉厚、色青绿者为佳。干橄榄:外形同上,外表棕褐色或紫棕色,皱缩,有多数凹凸不平的皱纹。果肉较薄,棕褐色或灰棕色,质坚韧,可与果核分离,内核性状与鲜者无异。味甜,酸涩味较差。以个大、肉厚;色灰绿、无乌黑斑者为佳。 |
生境分布: |
分布广东、广西、福建、四川、云南、台湾等地。产广东、广西、福建、四川等地。 |
原形态: |
常绿乔木,高10米以上。树皮淡灰色,平滑;幼芽、新生枝、叶柄及叶轴均被极短的柔毛,有皮孔。单数羽状复叶互生,长15~30厘米;小叶11~15片,对生,矩圆状披针形,长6~15厘米,宽2.5~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偏斜,全缘,秃净,网脉两面均明显,下面网脉上有小窝点,略粗糙。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与叶等长或略短;萼杯状,通常3裂,很少5裂;花瓣3~5枚,白色,芳香,长约为萼之2倍;雄蕊6枚;雌蕊1枚,子房上位。核果卵形,长约3厘米,初时黄绿色,后变黄白色,有皱纹。硬核内有种子1~3颗。花期5~7月。果期8~10月。 |
来源: |
为橄榄科植物橄榄的果实。果实成熟后采摘,晒干或阴干,或用盐水浸渍后晒干。 |
出处: |
《日华子本草》 |
“橄榄” 相关论述
【药用】本品为橄榄科植物橄榄树的果实。
【性味与归经】甘、酸,平。入肺、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利咽喉,化痰。
【临床应用】用于肺胃热壅所致的咽喉肿痛、痰涎壅盛及癫痫等症。
本品有清肺利咽、化痰的功效,故可用于上述诸种病症。据文献记载,本品尚可用于鱼骨鲠喉。
【处方用名】橄榄、青果(用新鲜者)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多者可用治二两,洗净,生食嚼烂咽汁,或煎服。
【附药】金果榄:为防己科植物金果榄的块根。形似橄榄,故名。性味苦寒。功能解毒、利咽。适用于咽喉肿痛,肺热咳嗽,疮痈肿毒。一般用量为一钱至三钱,煎服。
【方剂举例】清音丸《上海中成药》:橄榄干、寒水石、桔梗、大青叶、甘草、飞月石、薄荷脑、冰片。治咽喉肿痛,瘖哑声嘶,口干舌燥,咽不下利。
【基原】为橄榄科植物橄榄的果实。
【异名】又名青果。
【性味归经】甘、涩、酸,平。入肺、胃经。
【功效】清肺,利咽,生津,解毒,止咳。
【应用】
1.时行风火喉痛,喉间红肿:鲜橄榄、鲜莱菔,水煎服。(《王氏医案》青龙白虎汤)
2.河豚鱼诸毒,诸鱼骨哽:橄榄捣汁或煎浓汁饮服。(《随息居饮食谱》)
3.预防白喉、上感、流感:鲜萝卜(白色为好)60g,鲜橄榄2~5个,开水泡服或水煎代茶。(《饮食治疗指南》)
4.百日咳:生橄榄二十粒,炖冰糖作三次服。(《饮食治疗指南》)
【使用注意】
凡热性咳嗽者,待热稍退后才能用本品。
【现代研究】
据临床报道,鲜橄榄煎汤内服可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
【参考文献】
1.《日华子本草》:“开胃,下气,止泻。”
2.《本草再新》:“平肝开胃,润肺滋阴,消痰理气,止咳。”
(夷果)入肺胃生津止渴解酒鱼诸毒
橄榄(专入肺胃)。禀受土阳。其味先酸后甘。气温无毒。肺胃家果也。性能生津止渴。酒后嚼之最宜。故书载能以解酒毒。人服河豚鱼肝及子迷闷至死。取此煮汁即解。故书又载能解诸鱼之毒。(鱼食橄榄渣即毙。又用橄榄木作楫。其鱼拨着。即皆浮出。)及治鱼骨之鲠。(橄榄嚼汁即下。无橄榄用核研末。急流水调下亦效。)至于痘疮不起。并痘抓碎成疮。(煮食托疮。磨汁涂灭疮痕。)肠风。(橄榄烧灰。存性研末。每服二钱。米饮调下。)耳足冻疮。(橄榄木研末。油调以涂。)初生胎毒。(集效方小儿落地时。用橄榄一个烧研。朱砂五分。和匀。嚼生脂麻一口。吐唾和药。绢包如枣核大。安儿口中。待咂一个时辰。方可与乳。此药取下肠胃秽毒。令儿少疾。及出痘稀少也。)唇裂生疮。(橄榄炒研。猪脂和涂。)
牙齿风疳。(脓血有虫。用橄榄研。入麝香少许。贴之。)下部疳疮。(用橄榄烧存性研末。油调敷之。或加孩儿茶等分。)阴肾 肿等症。(橄榄核荔枝核山楂核等分。烧存性。研末。每服二钱。空心。茴香汤送下。)无不用此皆效。以其具有温行酸敛之性耳。但此性专搜涤胎毒。过服则有呕吐泄泻之虞。性专聚火涩气。寒嗽用之得宜。热嗽则不免有热气上蒸之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