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见穿
( Shí Jiàn Chuān )
别名: 紫参 , 五凤花 , 小丹参 , 墨面风 , 山缝拿 , 红根参 , 半枝莲 , 田芹菜 , 活血草 , 小红参 , 紫丹花 , 月下红 , 华鼠尾草 , 乌沙草 , 黑面风 , 大发汗 , 石打穿 , 石大川
石见穿 (出处: 《中华本草》 )
主治: |
活血化瘀;清热利湿;散结消肿。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便血;湿热黄疸;热热毒血痢;淋痛;带下;风湿骨痛;瘰疬;疮肿;乳痈;带状疱疹;麻风;跌打伤肿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6-15g;或绞汁。外用:适量,捣敷。 |
性味: |
味辛;苦;性微寒 |
归经: |
归肝;脾经 |
各家论述: |
1.《纲目》:主骨痛,大风,痈肿。 2.《苏州本产药材》:治噎膈,痰饮气喘。 3.《江苏药材志》:治瘰疬。 |
化学成分: |
全草含异丹参酚酸(isosalvianolic acid)c,丹参酚酸(salvianolic acid)b、d,紫草酚酸(lithospermic acid),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咖啡酸(caffeic acid),原儿茶醛(protocater-chualdehyde),r-(+)-β-(3,4-二羟基苯基),乳酸[r-(+)-β-(3,4-dihydroxyphenyl)lactic acid][1],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2]。此外还含甾醇,三萜成分,氨基酸[3]。 根含水苏糖(stachyose)[4]。 |
鉴别: |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0.5g,加50%乙醇10ml,水浴温浸10min,滤过,取滤液1ml,加0.2%茚三酮试剂,置沸水浴中加热数分钟,溶液显红紫色。(检查氨基酸)(2)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10ml,水浴加热5-10min,滤过,取滤液2ml于蒸发皿中,蒸干,冷后加1%三氯化铁-冰乙酸试剂1ml溶解,移至干燥小试管中,沿管壁加硫酸1ml,两液面交界处呈现棕红色环,上层现绿色至蓝绿色。(检查甾醇类) |
性状: |
性状鉴别 茎方柱形,长20-70cm,直径1-4mm,单一或分枝;表面灰绿色或暗紫色,有白色长柔毛,以茎的上部及节处为多;质脆,易折断,折断面椭部白色或褐黄色。叶多卷曲,破碎,有时复叶脱落,仅见单叶,两面被白色柔毛,下面及叶脉上较明显,轮伞花序多轮,集成假总状,花冠二唇形,蓝紫色,多已脱落,宿萼筒外面脉上有毛,筒内喉部有长柔毛。小坚果椭圆形,褐色。气微,味微苦、涩。 以叶多、色绿、带花者为佳。 显微鉴别 叶横切面:上表皮细胞长方形,下表皮细胞较小,外被角质层,有气孔及毛茸。栅栏组织1-2列细胞胞,海绵组织4-5列细胞。主脉维管束外韧型,上下表皮内方均有厚角组织,维管束上下两侧可见纤维。 茎横切面:呈四棱形。表皮细胞1列,外被角质层,可见毛茸。皮层外侧在四角棱处有4-6列厚角细胞;内皮层清晰。维管束外韧型,角隅处发达,韧皮部外侧有纤维2-4列,木质部连成环。髓部大。 叶表面观: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呈连珠状增厚,具角质纹理;腺鳞头部4细胞,直径30-45μm,柄单细胞;小腺毛头部单细胞,直径18-23μm,柄短,单细胞;非腺毛多存在于叶脉处,1-11细胞,长72-1620μm,壁厚,具疣状突起,有时细胞缢缩;气孔直轴式。上表皮细胞垂周壁略弯曲,毛少,无气孔。 |
栽培: |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或凉爽的气候,北方可在暖季栽培。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春季3-4月播种,开浅沟条播,行距33cm,覆土0.7-1cm,播后浇水保持土壤湿润,约15d出苗,齐苗后,过密处间苗,生长后期应注意松土、除草,雨季注意排涝。 |
生境分布: |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路旁及田野草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
原形态: |
一年生草本,高20-70cm。根多分枝,直根不明显,黄褐色。全株被倒生的短柔毛或长柔毛。茎单一或分枝,直立或基部倾斜,四棱形。叶对生;下部叶为三出复叶,顶端小叶较大,两侧小叶较小,卵形或披针形,上部叶主国单叶,卵形至披针形,长1.5-8cm,宽0.8-4.5mm,先端钝或急尖,基部近心形或楔形,边缘具圆锯或全缘,两面均被有短柔毛毛。轮伞花序,每轮有花6,组成总状花序或总状圆锥花序,顶生或腑生,花序长5-24cm;苞片披针形,长于小花梗;花萼钟状,长4.5-6mm。有11条脉纹,外面脉上和喉部均有长柔毛,花冠紫色或蓝紫色,冠筒长10mm,冠檐二唇形,上唇倒心形,先端凹,下唇呈3裂,中裂片倒心形;雄蕊花丝较短,藏于花冠之内。小坚果椭圆状卵形,褐色,光滑,包被于宿萼之内。花期8-10月。 |
来源: |
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华鼠尾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lvia chinensis benth. 采收和储藏:开花期采割全草,鲜用或晒干。 |
出处: |
出自《纲目》。 |
石见穿 (出处: 《全国中草药汇编》 )
石见穿 (出处: 《中药大辞典》 )
主治: |
治噎膈,痰喘,肝炎,赤白带,痈肿,瘰疬。 ①《纲目》:"主骨痛,大风,痈肿。" ②《苏州本产药材》:"治噎膈,痰饮气喘。" ③《江苏药材志》:"治瘰疬。"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0.5~1两;或捣汁和服。 |
性味: |
《苏州本产药材》:"苦辛,平。" |
临床应用: |
①治疗急、慢性肝炎 取紫参2两,或加糯米稻草1两,水煎两次,煎液合并加红糖半两,两次分服(儿童减半)。治疗205例,治愈150例,进步33例,无效22例。其中急性169例,治愈126例,平均治愈日数36天;慢性36例,治愈24例。 ②治疗赤白带下 取石打穿2两,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5~7天。治疗800多例,有效率80%。 |
化学成分: |
全草含甾醇、三萜成分、氨基酸。根含水苏糖。 |
生境分布: |
生长在路边、山坡上。分布华东、湖北、四川、广西、广东、湖南等地。 |
原形态: |
紫参,又名:小丹参. 一年生草本,直立或在基部下倾,高20~70厘米。茎单一或分枝,全株被有倒生的短柔毛或长柔毛。叶为完全单叶,或上部为单叶,下部为复叶;复叶由3小叶组成,小叶片卵形或披针形,先端钝或急尖,基部心脏形或楔形,边缘有圆锯齿,下面脉上有短柔毛;单叶为卵形至披针形,先端钝或急尖,基部心脏形或楔形,边缘有圆锯齿或全缘,长13~70毫米,宽8~45毫米,两面均有短柔毛;叶柄长1~30毫米。轮伞花序有6花,集成多轮顶生或腋生的总状花序,花序长6吨4厘米;苞片披针形,长于小花梗;花萼钟状,长4.5~6毫米,有11条脉纹,外面脉上和喉部均有长柔毛,上唇紫色,全缘,顶端有3短尖,两侧有狭翅,下唇有2齿;花冠紫色,长10毫米,外面有长柔毛,冠筒内面基部有毛环,上唇倒心形,先端凹,长3.5毫米,宽3.3毫米,下唇长5毫米,宽7毫米,有3裂片;雄蕊着生于下唇的基部,花丝短,花药1室。小坚果椭圆状卵形,褐色,光滑。花期7~8月。果期9~10月。 |
来源: |
为唇形科植物紫参的全草。夏至到处暑间采收。 |
出处: |
《纲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