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钟

( dazhong )

定位:在足内侧,内踝后下方,当跟腱附着部的内侧前方凹陷处。
主治:咯血哮喘;背部无力;后背/腰部疼痛、僵硬;泌尿紊乱;足跟痛;足疼;便秘胆怯;食欲不振;记忆力减退;恶心;抑郁;疲劳;睡眠过多自汗;腹部疼痛、腹胀口干;胀气。
功效:调理肾脏;补精;和血;清热;清脑;宁神。
针灸方法:针法直刺0.3 - 0.5寸。
灸法艾炷灸3 - 5 壮或艾条灸5 - 10分钟。
释义:〖别名〗太钟。〖名解〗大,巨大也。钟,古指编钟,为一种乐器,其声混厚
洪亮。大钟名意指肾经经水在此如瀑布从高处落下。本穴物质为太溪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在本穴的运行为从高处流落低处,如瀑布落下一般,声如洪钟,故名大钟
备注:足少阴经络穴。【功用】益肾平喘,调理二便。

“大钟” 相关论述

[定位] 在足内侧,内踝下方,当跟腱附着部的内侧前方凹陷处。
[解剖] 有胫后动脉跟内侧支;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及胫神经的跟骨内侧神经。
[主治] 咳血气喘腰脊强痛,痴呆嗜卧足跟痛,二便不利,月经不调
[配伍] 配太溪神门心肾不交心悸失眠;配行间虚火上炎之易惊善怒;配鱼际治虚火上炎咽痛
[刺灸法] 直刺0.3~0.5寸;可灸。
[附注] 肾经络穴。

穴名。出《灵枢·经脉》。属足少阴肾经。足少阴之络穴。在足内侧,内踝后下方,当跟腱附着部的内侧前方凹陷处。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胫神经的跟骨内侧支,及胫后动脉跟骨内侧支。主治咽痛气喘咳血嗜卧痴呆足跟痛等。直刺0.3-0.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部位 在足跟后踵中.大骨两筋间.足少阴络.别走太阳
证治 实则小便淋闭.洒洒.腰脊强痛.大便秘涩嗜卧.口中热.虚则呕逆多寒.欲闭户而处.少气不足.胸张喘息.舌干咽中食噎不得下.善惊恐不乐.喉中鸣.咳唾血
针灸 针入二分.留七呼.可灸三壮.
按∶飞扬大钟乃足太阳足少阴经.从阳入阴.从阴出阳之两别络飞扬在外踝上七寸.一名厥阳.厥尽也.阳至此而尽.则络于也.飞扬跋扈有好高之义.十二别络.如内关外关.光明蠡沟.在手足内外.皆成平线.而飞扬与足跟后踵中之大钟穴较之上下悬殊矣.大钟之义有二.一钟者重也.一钟者饮器也.肾为立命之根.人之能立.赖有此后踵大骨.其责重大.故曰大钟.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水之精者曰津曰液.膀胱为州渚之官.津液藏焉.肾之精津.转注膀胱之脉.不有此一大钟之饮器.则津液无所藏之处.故名其穴曰大钟.义至浓也.

足跟后踵中,大骨上两筋间。足少阴络,别走太阳,《铜人》灸三壮,针二分,留七呼。《素注》留三呼。
呕吐,胸胀喘息腹满便难,腰脊痛少气淋沥洒淅,腹脊强嗜卧,口中热,多寒,欲闭户而处,少气不足,舌干、咽中食噎不得下,善惊恐不乐,喉中鸣,咳唾气逆,烦闷。实则闭癃泻之,虚则腰痛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