蕹菜
( Wènɡ Cài )
别名: 蕹 , 水雍菜 , 蕻菜 , 瓮菜 , 空心菜 , 空筒菜 , 藤藤菜 , 无心菜 , 水蕹菜
蕹菜 (出处: 《中华本草》 )
主治: |
凉血止血;清热利湿。主鼻衄;便秘;淋浊;便血;尿血;痔疮;痈肿;折伤;蛇虫咬伤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60-120g;或捣汁。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
性味: |
甘;寒 |
归经: |
肠;胃经 |
各家论述: |
1.《南方草木状》:能解冶葛毒。 2.《医林纂要》:解砒石毒,补心血,行水。 3.《岭南采药录》:食狗肉中毒,煮食之。 4.《广州植物志》:内服解饮食中毒,外用治一切胎毒,肿物和扑伤。 5.《广西野生资源植物》:根茎春烂煨熟,熨吹乳。 6.《陆川本草》:治肠胃热,大便结。 |
化学成分: |
含蛋白质(protein),糖(carbohydrate),脂类(lipid),酚类(phenols),萜类(terpenes),三萜类(triterpenoids),化合物,谷氨酰胺(glutamine),丙氨酸(alanine),蔗糖(sucr-ose),α-生育酚(α-ocopherol)及β-胡萝卜素(β-carotene),叶黄素(lutein),叶黄素环氧化物(luteinepoxide),堇黄质(violaxan-thin),新黄质(neoxanthin)等十几种类胡萝卜素[5,6],还含铜铁、锌等元素[7]。此外,从中还分离出n-反和n-顺-阿魏酰基酩胺(n-trans,n-cis-feruloyltyamine)[8]。 |
附方: |
①治鼻血不止:蕹菜数根,和糖捣烂,冲入沸水服。(《岭南采药录》)②治淋浊,小便血,大便血:鲜蕹菜洗净,捣烂取汁,和蜂蜜酌量服之。(《闽南民间草药》)③治翻肛痔:空筒菜二斤,水二斤,煮烂去渣滤过,加白糖四两,同煎如饴糖状。每日服三两 ,一日服二次,早晚服,未愈再服。(《贵州省中医验方秘方》)④治出斑:蕹菜、野芋、雄黄、朱砂。同捣烂,敷胸前,(《岭南采药录》)⑤治囊痈:蕹菜捣烂,与蜜糖和匀敷患处,(《岭南采药录》)⑥治皮肤湿痒:鲜蕹菜,水煎数沸,候微温洗患处,日洗一次。⑦治蛇咬伤:蕹菜洗净捣烂,取汁约半碗和酒服之,渣涂患处。⑧治蜈蚣咬伤:鲜蕹菜,食盐少许,共搓烂,擦患处。(⑥方以下出《闽南民间草药》) |
性状: |
性状鉴别 茎叶常缠绕成把。茎扁柱形,皱缩,有纵沟,具节,表面浅青黄色至淡棕色,节上或有分枝,节处色较深,近下端节处多带有少许淡棕色小须根;质韧,不易折断,断面中空,叶片皱缩,灰青色,展平后呈卵形、三角形或披针形;具长柄。气微味淡。以茎叶粗大、色灰青者为佳。 |
生境分布: |
生态环境:生于气候湿暖、土壤肥沃多湿的地方或水沟、水田中。 资源分布:我国中部和南部各地常为无性栽培,北方较少。 |
原形态: |
一年生草本,蔓生。茎圆柱形,节明显,节上生根,节间中空,无毛。单叶互生;叶柄长3-14cm,无毛;叶片形状大小不一,卵形、长卵形、长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3.5-17cm,宽0.9-8.5cm,先端锐尖或渐尖,具小尖头,基部心形,戟形或箭形,全缘或波状,偶有少数粗齿,两面近无毛。聚伞花序腋生,花序梗长1.5-9cm,有1-5朵花;苞片小鳞片状;花萼5裂,近于等长,卵形,花冠白色、淡红色或紫红色,漏斗状,长3.5-5cm;雄蕊5,不等长,花丝基部被毛;子房圆锥形,无毛,柱头头状,浅裂。蒴果卵圆形至球形,无毛。种子2-4颗,多密被短柔毛。花期夏、秋季。 |
来源: |
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旋花科植物蕹菜的茎、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pomoea aquatica forsk.[convolvulrs reprns vahl; i .reptans poir.] 采收和储藏:夏、秋采收,多鲜用。 |
出处: |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
蕹菜 (出处: 《全国中草药汇编》 )
蕹菜 (出处: 《中药大辞典》 )
主治: |
治鼻衄,便秘,淋浊,便血,痔疮,痈肿,折伤,蛇虫咬伤。 ①《南方草木状》:"能解冶葛毒。" ②《医林纂要》:"解砒石毒,补心血,行水。" ③《岭南采药录》:"食狗肉中毒,煮食之。" ④《广州植物志》:"内服解饮食中毒,外用治一切胎毒,肿物和扑伤。" ⑤《广西野生资源植物》:"根茎舂烂煨熟,熨吹乳。" ⑥《陆川本草》:"治肠胃热,大便结。"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2~4两;或捣汁。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
性味: |
甘,寒。 ①《南方草木状》:"性冷,味甘。" ②《嘉佑本草》:"甘,平,无毒。" ③《医林纂要》:"甘咸,寒,滑。" |
归经: |
《本草求真》:"入肠、胃。" |
药理作用: |
曾有报告紫色蕹菜中含胰岛素样成分,可用于糖尿病。 |
附方: |
①治鼻血不止:蕹菜数根,和糖捣烂,冲入沸水服。(《岭南采药录》) ②治淋浊,小便血,大便血:鲜蕹菜洗净,捣烂取汁,和蜂蜜酌量服之。(《闽南民间草药》) ③治翻肛痔:空筒菜二斤,水二斤,煮烂去渣滤过,加白糖四两,同煎如饴糖状。每次服三两,一日服二次,早晚服,未愈再服。(《贵州省中医验方秘方》) ④治出斑:蕹菜、野芋、雄黄、朱砂。同捣烂,敷胸前。(《岭南采药录》) ⑤治囊痈:蕹菜薳捣烂,与蜜糖和匀敷患处。(《岭南采药录》) ⑥治皮肤湿痒:鲜蕹菜,水煎数沸,候微温洗患部,日洗一次。 ⑦治蛇咬伤:蕹菜洗净捣烂,取汁约半碗和酒服之,渣涂患处。 ⑧治蜈蚣咬伤:鲜蕹菜,食盐少许,共搓烂,擦患处。(⑥方以下出《闽南民间草药》) |
生境分布: |
生于湿地或水田中。我国长江流域,南至广东,均有栽培。 |
原形态: |
一年生蔓状草本,全体无毛。茎中空,匍匐。叶互生,具长柄,叶片矩圆状卵形或椭圆状矩圆形,长6~15厘米,先端短尖或钝,基部截形、心形或戟形,边缘全缘或波状。聚伞花序腋生,直立,长3~6厘米,有花一至数朵;萼绿色,卵形,先端钝;花冠白色或淡红色,阔钟状;雄蕊5,不等长;雌蕊1,较长,柱头浅裂而呈头状。蒴果卵形。种子2~4颗。花期夏、秋。 本植物的根(蕹菜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
来源: |
为旋花科植物蕹菜的茎、叶。夏、秋采,一般多鲜用。 |
出处: |
《本草拾遗》 |
“蕹菜” 相关论述
蕹菜,又名空心菜、藤藤菜,为我国南方常食蔬菜之一。它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和维生素、蛋白质、钙、磷、铁等。与西红柿相比较,其蛋白质含量是西红柿的2.6倍,钙为12.5倍,胡萝卜素为6.1倍,维生素c为2.3倍,是一种老少妇孺皆宜食用的蔬菜。蕹菜性寒味甘,能清热解毒、凉血利尿。对尿血、便血、鼻衄、小便涩痛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蕹菜性寒凉,体质虚弱者食后易发生小腿抽筋,故不宜多食。
【应用实例】
1.食物中毒:空心菜捣汁一大碗,另乌韭、甘草各120克,银花30克,煎成浓汁,和空心菜汁一齐灌服,解毒效果尤佳。
2.带状疱疹:鲜空心菜,去叶取茎,在新瓦上焙焦后,研成细末,用菜籽油搅成油膏状,在患处用浓茶汁洗涤,拭干后,涂擦此油膏,1日2~3次。
3.便血:鲜蕹菜洗净捣取汁,和蜂蜜适量,服之。
4.鼻衄:蕹菜数根,和糖捣烂,冲入沸水,服之。
5.毒蛇咬伤:鲜空心菜150克,洗净、捣烂、绞汁,以黄酒20~30毫升拌和,一次服下。
6.带下:鲜蕹菜连根500克、鲜白槿花250克(干品减半)与猪肉或鸡肉同炖至熟,吃肉喝汤。
7.糖尿病:蕹菜梗100克,玉米须50克,水煎服,常用有效。
8.核黄素缺乏症:蕹菜100克,葱白50克,洗净同煮汤,食盐调味,经常服食。
【基原】为旋花科植物蕹菜的茎叶。
【异名】空心菜、空心苋、蓊菜、瓮菜。
【性味归经】微甘,寒。入肠、胃经。
【功效】清热凉血,解毒。
【应用】
1.妇女白带:鲜蕹菜连根500g,鲜白槿花250g(干品100g),与猪肉或鸡蛋同煮,吃肉喝汤。(《家庭食疗手册》)
2.尿浊便血:鲜蕹菜洗净捣取汁,和适量蜂蜜服之。(《闽南民间草药》)
3.食物中毒:蕹菜捣汁一大碗,或煎服,解蕈类及野葛中毒。(《食物与治病》)
4.鼻衄:蕹菜数根,和糖捣烂,冲入沸水服之。(《岭南采药录》)
【使用注意】
对脾虚泄泻者不宜多食。
【按语】
蕹菜可作汤,可煮面,可炒,可开水烫后凉拌,亦可用做泡菜。与猪肉同煮,可使肉色紫,质嫩。蕹菜食用,生熟咸宜,荤素皆美,并且具有多种食疗效能。紫色蕹菜中含有胰岛素样成分。常吃能增进食欲,糖尿病患者较为适合,能清胃肠热,润肠通便,对口臭便秘更为适宜。
【参考文献】
1.《医林纂要》:“介砒中毒,补心血,行水。”
2.《岭南采药录》:“食狗肉中毒,煮食之。”
3.《饮食辨》:“性滑利,能和中解热,大便不快及闭结者宜多食,叶妙于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