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膜葡萄肿
( gongmoputaozhong )
别名: 火疳 , 火疡 , 白睛青蓝
中医
简介: |
浅层巩膜炎、深层巩膜炎属于祖国医学的“火疳”、“火疡”、“白睛青蓝”等范畴。《证治准绳·七窍门》云:“初起如椒疮榴子一般,小而圆,或带横长而圆,如小赤豆,次后渐大,痛者多,不痛者少。”论述了本病的临床特征。 |
病机: |
本病属白睛疾病,白睛内应于肺。故本病的形成与肺密切相关。凡肺热亢盛;心肺热毒内蕴;或外感风湿热邪,上攻白睛,皆可发为本病。 |
诊断: |
本病辨证以肺热蕴结为主。初期,巩膜呈见紫红色结节样隆起,自觉症状较轻,多属肺经郁热;结节大而隆起,红赤甚者,多为心肺热毒所致;伴有眼珠胀闷疼痛,苔腻者,多为风湿热邪上攻所致;病至后期,结节红赤压痛较轻,舌红少苔者,多为虚火上炎所致。本病失治误治常可危及黑睛、瞳神,甚者使局部白睛变薄向外隆起形成葡萄肿。 1.肺热亢盛 证候:发病初期,白睛深层局部紫红色结节隆起,自觉患眼涩痛,全身可伴有咽痛,咳嗽、便秘,苔薄黄,脉数。 辨析:①辨证:以白睛深层出现紫红色结节,苔黄脉数为辨证要点。②病机:肺热亢盛,气机不利,气不行血,气血瘀滞成瘀,结于白睛,故见白睛出现局限性紫红色结节;咽痛、便秘,苔黄脉数皆为热邪亢盛之征。 2.心肺热毒 证候:发病较急,疼痛明显,羞明流泪,视物不清,白睛结节大而隆起,周围血脉紫赤怒张,压痛明显,病变部位多在睑裂部。全身可见口苦咽干,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辨析:①辨证:以眼珠胀痛,白睛结节高隆,脉络紫赤怒张,舌红苔黄,脉数有力为辨证要点。②病机:心肺热毒结聚,目络壅阻,气血瘀滞不行,故见结节高隆,脉络紫赤怒张;舌红苔黄,脉数有力为实热之征。 3.风湿热邪攻目 证候:白睛结节,色较鲜红,周围赤丝牵绊,眼珠闷胀而疼,且有压痛感。自觉羞明流泪,视物不清,全身伴有骨节疼痛,肢节肿胀胸闷纳差,舌苔白厚或腻,脉滑,或濡。 辨析:①辨证:以白睛结节鲜红,闷胀疼痛,舌苔白厚或腻,脉滑或濡为辨证要点。②病机:风湿热邪上攻白睛,经气阻滞,血瘀白睛,或客于肌肉关节,故见白睛鲜红色结节,骨节痠痛肿胀;舌苔厚腻而白,脉滑或濡,皆为湿热交蒸之征。 4.久病伤阴 虚火上炎 证候:病情反复发作,病变之处变薄,色呈青蓝,且高低不平,四周轻度肿胀,压痛不明显,自睛赤肿渐消,黑睛边缘参差不齐,眼干不适,视物昏花,全身可见口咽干燥,潮热,颧红,便秘不爽,舌红少苔,脉细数。 辨析:①辨证:以病情反复发作,病变之处变薄,色青蓝,疼痛不明显,舌红少苔,脉细数为辨证要点。②病机:久病热邪伤阴,阴伤正亏而邪留不去,气血瘀滞白睛,故病情反复发作,白睛呈青蓝色;舌红少苔,脉细数为阴虚内热之征。 |
治疗: |
本病治疗应以清泻肺热为本,因邪热易累及血分,故应酌加活血散瘀之品。同时,可在局部运用有关外治法,以提高疗效。 (一)辩证选方 1.肺热亢盛 治法:泻肺利气,活血散结。 方药:泻白散(《小儿药证直诀》)加减。地骨皮20g,桑白皮15g,甘草6g,粳米15g。可加葶苈12g,杏仁10g,增强泻肺之功;牛蒡子15g,连翘12g,浙贝母10g,以清热散结;加红花10g以活血化瘀;便秘者,加大黄;头痛者加白芷。 2.心肺热毒 治法:泻火解毒,凉血散结。 方药,还阴救苦汤(《原机启微》)加减。升麻9g,苍术12g,甘草梢6g,桔梗15g,柴胡15g,防风12g,羌活12g,细辛6g,藁本12g,川芎12g,归尾15g,黄连10g,黄芩15g,黄柏12g,生地15g,知母12g,连翘12g,红花6g,龙胆草12g。口渴者,加石膏、芦根;大便于加大黄、枳壳;眼睑水肿加车前子、茯苓。 3.风湿热邪攻目 治法:法风化湿,清热散结。 方药:散风除湿活血汤加减。羌活12g,独活15g,防风12g,当归15g,川芎:10g,赤芍15g,鸡血藤30g,前胡12g,苍术12g,白术15g,忍冬藤20g,红花6g,枳壳12g,甘草6g。胸闷,食欲不振者,加寇仁、藿香;关节疼痛,遇寒加重者,加川乌(久煎,不可久服);肢体重着麻木者加薏苡仁。 4.久病伤阴 虚火上炎 治法:养阴清肺,兼以散结。 方药:养阴清肺汤(《重楼玉钥》)加减。生地18g,麦冬15g,生甘草6g,玄参20g,贝母10g,丹皮12g,薄荷10g,炒白芍15g。阴虚火旺加知母、黄柏;白睛结节日久,难以消退者,可去白芍,加赤芍、丹参、郁金、瓦楞子、海浮石以清热消瘀散结。 其它疗法 1.点眼疗法 (1)犀黄散:每日早晚各1次点眼,每次点药粉约半粒芝麻大于内眦部,然后闭眼5~10分钟。适用于火疳初起。 (2)五胆膏:猪胆汁、黄牛胆汁、羊胆汁、鲤鱼胆汁各7.5g,白蜜60g,胡黄连(研未),青皮(研未)、川黄连未、熊胆各7.5g。将上药和匀(充分研细)入瓷瓶内、,封牢,坐饭甑中蒸,待饭熟为度。每蘸少许点眼中,每日2次。适用于本病心肺热毒型。 (3)珠黄散:珍珠粉2.1g,犀黄3g,朱砂2.1g,麝香2.1g。共研细未,瓷瓶收贮。每日点眼2次。适用于本病各证初起。 (4)八宝眼药点眼,适用于阴虚火旺证。 2.外敷疗法 (1)湿热敷:内服中药药渣煎水湿热敷,适用于肺热亢盛证和心肺热毒证。 (2)自制消肿膏外敷:药物:紫草15g,川黄连6g,升麻,丹皮各3g,紫荆皮、当归各6g,儿茶、元明粉、三七参粉各1.5g。制法:上药共为极细粉,用凡士林45g,调成软膏,外敷眼睑。适用于心肺热毒证。 |
中药: |
1.雷公藤多甙片:每日每公斤体重1~1.5g,分3次口服。炎症控制后,口服片剂量较前减半,继服5天后停药。 2.清开灵(北京中医学院实验药厂生产)注射液:本药20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 500ml中静滴,每日1次。本方清热解毒,适用于火疳心肺热毒证。 |
针灸: |
针灸疗法:针刺太阳穴、上星,使之出血,四白、承位、合谷、睛明轮换针刺。 放血疗法:针刺内上迎香出血,并取耳后静脉(耳尖处),用三棱针点刺,挤出血2~3滴,每日1次(针前皮肤消毒)。5.梅花针疗法(1)点刺第3~4腰椎以上脊柱两侧(重点在患眼同侧的臀明穴和1~4颈椎旁)。以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每次约10分钟。(2)在背部3~7胸椎旁开1.5寸,相当于肺俞穴~膈俞穴之间,用碘酒,酒精常规消毒皮肤,用拇指、食指平握梅花针后端,用手腕力由轻到重敲打,至皮肤发红且有间断针尖状出血为止。停刺后,用酒精棉球消毒皮肤,覆无菌纱布,隔日再刺。 |
西医
简介: |
巩膜葡萄肿是由于巩膜组织变薄,其抵抗眼内压力减弱,与葡萄膜组织一起向外突出扩张,形成紫葡萄色的隆起所致。根据其病变的部位不同,可分为两型,即前部及赤道部巩膜葡萄肿与后部巩膜葡萄肿,前者多发于巩膜外伤、眼内肿瘤、巩膜炎或继发青光眼之后,后者多于高度近视。 |
病因: |
根据其病变的部位不同,可分为两型,即前部及赤道部巩膜葡萄肿与后部巩膜葡萄肿,前者多发于巩膜外伤、眼内肿瘤、巩膜炎或继发青光眼之后,后者多于高度近视。 |
体征: |
1.前部及赤道部巩膜葡萄肿:前部巩膜葡萄肿多发生在巩膜薄弱的睫状体部、角膜缘及前睫状动脉通过的直肌附着点附近,可单独隆起,有时也可融合形成环状,呈灰蓝色或紫色突出,眼部检查易发现。赤道部巩膜葡萄肿多发生在涡状静脉穿出巩膜处,为黑色单独隆起,不融合成环,检查时须令转动眼球,否则不可见,如屈光间质透明,检眼镜及三面镜检查有助于诊断。 2.后部巩膜葡萄肿:病变多位于视神经周围的眼球后极部,常见干伴有视网膜脉络膜变性的高度近视。眼底检查时,在视乳头颞侧可见白色新月形区的“近视弧”。a超检查可发现眼轴增长,b超可见眼球后极部局限性向后突出。 |
鉴别诊断: |
巩膜葡萄肿需与眼球表面肿瘤相鉴别。可根据有无巩膜炎、外伤、原发或继发青光眼及高度近视等病史,以及a、b超检查来鉴别。 |
治疗: |
1.针对不同病因治疗原发疾病。 2.降眼压药物及维生素类药物应用,目的在于控制病情进展。如0.5%噻吗心安眼药水,2次/日滴眼,乙酰唑胺250mg,每日3次或每6小时一次口服,维生素b2、c、e等口服。 3.手术治疗:巩膜葡萄肿的早期及眼压增高时,可行减压术,如小梁切除、分层巩膜咬切或的滤等外滤过性手术;赤道部葡萄肿可行巩膜切除缩短术;高度近视的后部葡萄肿可行巩膜垫压加固术;若眼球已无光感而且疼痛时,可行眼球摘除术。 |
中西医结合: |
一般认为,本病是全身疾病的一种局部过敏性炎证,多见于结核、梅毒、麻风及结缔组织 病。治疗上首先应针对病因,同时全身或局部使用激素为治疗本病的重要措施。局部可热敷、 散瞳,口服水杨酸钠、消炎痛、保泰松等。中医治疗以泻火解毒、凉血散结为主,轻症可用巩膜炎方(生地、赤芍、丹皮、红花、归尾、黄芩、知母、连翘、夏枯草)。重证可用还阴救苦汤;病变后期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可选用养阴清肺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