膈肌痉挛

( gejijingluan )

别名: 呃逆 , 膈肌扑动

中医

简介:
以呃呃有声,声音短促,持续不能自制为主要表现的特发性疾病
病机:
呃逆是因进食生冷、辛辣,或情志郁怒等因素刺激下;膈间之气不利,引动胃气上冲喉间。
类证:
呃逆病之呃逆,须同嗳气、干呕等症状鉴别:嗳气其声音沉长,为气从胃中上逆;呃逆声音短促而频,其声发至喉间。干呕者,病人作呕吐状,但有声无物,或仅有少量涎沫而无食物吐出。

西医

简介:
吸气时膈肌突然发生痉挛,同时声门闭合产生的一种呃声称为膈肌痉挛。按痉挛的轻重可称呃逆膈肌痉挛膈肌扑动
病因:
正常人在进食过急、过饱或暴饮后,容易产生呃逆,一般发作轻、且短暂。持续的呃逆膈肌痉挛)是某些疾病的一种重要表现,如胃肠疾病、恶性肿瘤、纵隔炎、心包炎、尿毒症、流脑、下叶肺炎、下壁心肌梗死等激惹或侵犯膈神经而产生。胸腔或上腹部手术亦偶可出现呕逆。严重的膈肌强直性痉挛多发生狂犬病破伤风、士的宁中毒肌肉强直的一种特殊表现。偶尔发生子痫癫痫、脑炎等。
体征:
典型临床表现为上腹疼痛和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导致呼吸衰竭膈肌扑动是指膈肌以每分钟100次以上高频收缩,可发生于脑炎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癔症中,患者常感上腹部、下胸部、胸骨下疼痛并向臂部放射,极似心绞痛发作症状,因通气过度,可导致呼吸性碱中毒抽搐
治疗:
呃逆通常无须治疗,可自行停止。屏气、饮冷开水、重复呼吸或以压舌板等机械刺激咽喉舌根引起呕吐。某些疾病伴发的膈肌痉挛除治疗病因外,尚可使用镇静药物如氯丙嗪、地西泮(安定)等,吸入5%—10%氧化碳有时也可能制止发作。严重顽固性呃逆可使用肌肉松弛剂,必要时可在局麻下阻断膈神经或施行膈神经压榨术。强直性膈肌痉挛引起呼吸功能障碍时,常需作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和进行机械呼吸治疗。

“膈肌痉挛” 相关论述

【概述】呃逆又称膈肌痉挛,俗称打呃。是因为膈肌突然受到冷饮、冷食、冷气或辛辣刺激而产生痉挛。亦可继发于消化道、心血管疾病过程中。中医认为本症为肺胃之气上咽喉。轻者可不治自愈,重者可昼夜不停,持续数天或数月,严重影响饮食和睡眠,不利于疾病的恢复,故应积极治疗。
【手穴治法】
(一)针刺疗法
方法1:
选穴:太渊
操作:常规皮肤消毒后,避开桡动脉,用28或30号毫针直刺0.5寸,提插捻转3~5分钟。留针15~20分钟。
方法2:
选穴:呃逆点(又名中缝穴)。
操作:常规消毒后,用28号或30号1寸毫针,针尖向上斜刺进针,深近骨膜,反复捻转约1~2分钟,至呃逆停止后,每5分钟捻转1次,留针30分钟。
按语:据《单穴治病选萃》、《针灸经外奇穴图谱》等资料介绍,针刺呃逆点,确实可起到很好疗效。主要对膈肌突然受到异常刺激而发生呃逆效果较好。如久病重病过程中出现呃逆,往往预后不良。呃逆治疗也难以奏效。
(二)点穴疗法
选穴:少泽
操作:医者用拇、食指捏住患者小指拇指对准穴位。力量由轻到重。成人可用指甲顶玉,病人感到酸麻胀。每日数次,可作为发作期的辅助治疗或预防呃逆发作。
(三)点刺放血疗法
选穴:鱼际少泽
操作:常规穴位部皮肤消毒后,医者用拇指鱼际少泽穴位处皮肤数次,使脉络显现,然后用三棱针快速点刺出血。用拇、食指轻轻挤压,放几滴血,用干棉球擦拭干净。
资料来源:据陈国献报道,指压和点刺放血疗法治疗呃逆效果较好。四川中医,1990—8—25
【手穴治萃】
五输穴平呃逆。病案举例:顾××,男,70岁,退休工人。呃逆5天,曾用中西药物治疗效果不显。呃逆频作,声高有力,胸闷不适胁肋作胀,夜寐难眠,纳食不香,大便干燥,解而不畅,口干口苦舌质淡红,舌苔薄黄,脉来弦细。证乃肝火犯胃,胃气不和,逆气上冲。拟法清肝和胃理气畅中。取双太冲,双神门。太冲施以泻法,神门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首次针毕,呃逆大减,2次后呃逆停止,其它诸症亦随之而瘥。
按语:本例属肝火旺盛,胃失和降。故其治疗取足厥阴经输穴太冲清火泻肝和胃理气呃逆之症每每不能令人自制,致眠差心烦,取手少阴经输穴神门养心安神、平呃止逆。现代医学认为呃逆膈肌痉挛所致。根据经脉循行,心、肝二经皆通膈肌,二穴相伍,直达病所,解除隔肌之痉挛。(董自安江苏中医1992(3)—26)

膈肌痉挛又叫“打呃”。多因饮食不节、饭后感受风寒、膈肌和胃部的疾患及胃神经官能症等引起。表现为连续不断地打呃,短者数分钟,长者可达数小时。有的在数日内反复发作,影响休息和工作。临床上常见如下四个证型。
(1)胃中寒冷:呃声沉缓有力,得热则减,得寒则甚,舌苔白润,脉迟缓。
(2)胃火上逆:呃声洪亮,连续有力,冲逆而出,口臭烦渴,面赤便秘舌苔黄,脉滑数。
(3)脾肾阳虚:呃声微弱,气不接续,面色苍白,手足不温,腰膝酸软无力,舌淡,脉沉细。
(4)胃阴不足;呃声急促而不连续,口舌干燥,烦渴不安,舌红少津,脉细数。
(一)起居调养法
外感风寒膈肌痉挛发生的原因之一,故患者生活起居,应注意防寒保暖,避免风寒之邪的侵袭。
(二)心理调养法
精神紧张,会使全身肌肉和神经都处于紧张状态,不利于膈肌痉挛的缓解,故患者应经常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至于由胃神经官能症引起的膈肌痉挛,心理调适更是至关重要,患者除设法自我控制,保持轻松愉快的情绪之外,应主动接受心理治疗。
(三)饮食调养法
膈肌痉挛饮食不节关系密切,所以,病人应注意饮食物的选择,忌生冷、辛辣、煎炸等刺激性强或不易消化的食物。饮食以清淡为宜。此外,以下食疗方有益于本病的治疗,可酌情选用。
(1)生姜15克、大枣10枚、红糖25克,水煎趁热饮下。本方适用于胃中寒冷之呃逆
(2)鸭蛋2个、石斛10克、白糖10克。将石斛煎汤,用其汤煮熟鸭蛋,冲白糖服用,每日早晚各服1次,连服3日。本方适用于胃火上逆之呃逆
(3)干姜8克、百合15克,水煎,每日2次分服。本方适用于脾肾阳虚呃逆
(4)天花粉白蜜各适量。天花粉削去外皮后晒干,研为细末备用;另将蜂蜜炼熟后过滤备用。每日2~3次,每次取天花粉12克,蜂蜜1汤匙,用开水调化饮之。本方适用于胃阴不足呃逆
(四)药物调养
1.常用验方
(1)胃中寒冷:干砂仁适量。每次取砂仁2克,不拘时,洗净后放入嘴中细细嚼之,余渣吐出。
(2)冒火上逆:鲜酥梨、鲜塘藕适量,鲜竹沥1小杯。将梨、藕洗净,削去外皮,切成丁,用干净纱布包住后绞出汁。不拘时,随意饮之。如火气过甚,可于上方加鲜竹沥1小杯调服
(3)脾肾阳虚:麻雀3只,小茴香10克,干姜6克,三七6克,黄精30克。煎上药取汤炖麻雀肉服,食肉喝汤,每日1剂分3次服,连服数剂。
(4)胃阴不足沙参15克,麦冬15克,生地15克,玉竹15克。水煎服。
2.常用中成药
①胃中寒冷首选良附丸,每次6克,每日2次。②胃火上逆首选凉膈散,每次9~15克,每日2次,温开水或芦根汤送服。孕妇慎用。③脾肾阳虚首选附子理中丸,每次6~9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④胃阴不足,首选琼玉膏,每次15克,每日3次,温开水或蜂蜜送服。
(五)针灸调养法
(1)体针:取穴为足三里中脘内关天突膻中膈俞巨阙足三里内关中脘直刺,用捻转提插手法,使酸胀感直达胃脘内关足三里两穴,针柄上加艾球温灸,疗效更好。天突用针从胸骨切迹上缘之内方向下刺入,深1~1.5寸,使针感传至咽部与胸部,膻中用针先平刺,再向下沿胸骨斜刺,使针感向左、右、下放散。膈俞平刺,深0.5~0.8寸,使针感局部出现麻胀。巨阙平刺,深1寸左右,以局部出现沉胀感为好。
以上处方及操作适应于各种证型之呃逆,临床应用亦可根据具体证型,配上1~2个有针对性的穴位。如:①胃中寒冷配太冲,②胃火上逆配天枢内庭,③脾肾阳虚配三阴交脾俞肾俞,④胃阴不足三阴交等。
(2)耳针:取神门、膈、皮质下(双侧)。用强刺激手法,间歇捻转,留针30分钟。或用皮内针留埋6~8小时,隔日1次.
(3)艾灸:取膻中中脘关元,用艾条熏灸20~30分钟,也可用艾柱灸3~5壮。
(六)推拿调养法
(1)指压翳风穴、或天突穴、或攒竹穴。
(2)压眼法:按压眼球至酸胀。
(3)病人取仰卧位,术者站在病人的左侧,用左手掌指关节着于中脘穴,右手掌根按压其指背,然后,随病人呼吸逐渐用力向下按压,约3~4分钟,待病人下肢有明显酸麻重胀感后松指,再如法按压上脘穴和指压关元穴,以和调胃腑,降浊气。接下来,用两手拇指自剑突沿肋弓向胁肋两侧分推,再用两掌的边缘揉运腹部,再按压足三里,以和胃降逆宽胸利膈。最后,病人取俯卧位,术者用两手拇指指面自脊柱两侧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作由颈至腰骶直推,并指揉胃俞脾俞肾俞膈俞等穴,以调脾胃肾之气,抑制呃逆
(七)其他调养法
(1)憋气法:深吸一口气,直至腹和胸腔气满再也不能吸气时,马上捏住鼻子,摒气1~2分钟后呼气,反复3~4次。
(2)大惊法:突然惊吓患者。适用于情志因素而患病者。
(3)饮温水法。饮服温热开水。
(4)气功调养法(放松功):站、坐、卧均可。采用三线放松法或分段放松法。对胸、腹、腰、背部放松尤应多注意,多重复。每日3次,每次20~30分钟。每次练功结束,自己揉按足三里5分钟。
三线放松法:将身体分成两侧、前面、后面三条线,自上而下逐次进行放松。第1条线为头部两侧——颈部两侧——肩部——上臂——肘关节——前臂——腕关节——两手——十个指头。第2条线为面部——颈部——胸部——腹部——两大腿——膝关节——两小腿——两脚——十个脚趾。第3条线为后脑部——后颈——背部——腰部——两大腿后面——两腿弯——两小腿——两脚——两脚底。先注意一个部位,然后默念“松”,同时注意离开这一部位,再默念“松”,第1条线开始,循序而下,每放松完一条线,在“止息点”轻轻意守一下。三线止息点分别为中指、大脚趾、前脚心,每次约止息1~2分钟。当三线一个循环做完后,再把意念集中在脐部,轻轻意守3~4分钟。每次练功约作2~3个循环,安静一下,然后收功。
分段放松法:自然呼吸,然后意念从上到下顺序放松。即头部——松,颈部——松,肩部——松,手臂——松,两手——松,胸部——松,腹部——松,大腿——松,小腿——松,两脚——松,脚底——松。最后把意念想到涌泉穴,目的是把头部的气往下引,如此反复放松10遍。结束时,把气回收至腹部丹田,意守片刻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