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热风燥

( xuerefengzao )

别名: 红斑鳞屑性皮肤病 , 玫瑰糠疹 , 银屑病 , 皮脂溢性皮炎 , 石棉状皮炎 , 扁平苔藓 , 脱屑性红皮病

中医

简介:
心主血心主火,心火内炽,热伏营血血分有热,怫郁肌肤内外合邪而触发。
病因:
本证发生的原因,有内外之分,内因有三:其一,素禀血热体质;其二,情志内伤,郁而化火;其三,嗜食肥甘辛辣而化火,火助蕴热。外因多为而化火复感燥热之邪。
病机:
心主血心主火,心火内炽,热伏营血血分有热,怫郁肌肤内外合邪而触发。多见于热疮白疕面游风白屑风等病过程中。
治疗:
治疗法则:  凉血,清热,养营,活血,疏风润燥
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1)医宗金鉴消风散加减:荆芥6克、防风6克、当归10克、生地
12克、牛蒡子(炒研)10克、胡麻仁l2克、生石膏12~15克、蝉衣6克、赤芍10克、炒丹皮6克、石菖蒲6克、甘草6克。本方为血热风燥证的通用方。
(2)克银一号方:土茯苓30克、忍冬藤15克、山豆根l0克、板蓝根15克、草河车15
克、白藓皮15克、威灵仙6克、甘草6克。本方适用炎性红斑明显的血热偏重证。
(3)凉血消风散加减:生地12克、当归6克、荆芥6克、蝉衣6克、苦参4.5克、知母6克、生石膏12克、防风6克、紫草10克、红花6克,焦山栀6克,黄芩6克。本方适用燥痒为主的风燥证。以上方药,水煎,取汁250~300毫升,分2~3次服用。
2.加减变化:红斑偏于血分基本方加凌霄花l0克、炒槐花12克;偏于气分加寒水
石12克、玄参10克;皮肤干燥加沙参15克、山药15克、石斛10克;皮屑偏多加何首乌l2克、沙苑子12克、苍耳子4.5克、白附子6克;燥痒不适加乌蛇6克、徐长卿10克。
(二)外敷药物:
1.苦参15克、白藓皮15克、山豆根l2克、蔓荆子10克。本方适用于红斑为主者。
2.菟丝子15克、冬瓜皮30克、天冬15克本方适用于皮屑较多者。
3.桑白皮30克、五倍子10克、青葙子25克、石菖蒲10克。本方适用头屑偏多者。
以上方药,加水800~1200毫升,煎汁300~500毫升,纱布6~8层,浸透湿敷患
处,每次30~45分钟,每日3~5次。
4.润肌膏当归15克、紫草3克、麻油l20毫升、黄蜡15克。前二药与麻油同熬,
药枯滤清,将油再熬,入黄蜡化尽。本方通用于红斑鳞屑性皮肤病
5.大枫子油:大枫子油6250克、硼酸3l0克、冰片30克、麝香0.3克。先将大枫
子挤油,再兑入硼酸诸药,搅匀备用。
6.玉黄膏当归30克、白芷9克、姜黄90克、甘草30克、轻粉6克、冰片6克、蜂
白蜡90~125克。先将前四种药,浸泡麻油内三天,然后炉火上熬至枯黄,离火去渣,加入轻粉冰片(研末),最后加蜂白蜡融化(夏天加125克,冬天加90克),调搅至冷成膏。以上软膏在具体应用时略有区别:润肤膏为通用方;大枫子油适用于红斑、皮屑俱多者;玉黄膏适用于皮肤干燥、甚则破裂。
(三)饮食疗法
1.赤小豆15克、白扁豆10克、黑料豆(或用绿豆)15克,冰糖适量,小火熬至豆烂
为度,分2次服食。本方为血燥通用方。
2.净百合10~15克,冰糖适量,小火熬至糊状为度,分2次服食。本方适用后期
皮肤干燥不润泽阶段。
施治要点:
(一)本证的要点在于血热怫郁,因而凉血清营、护诸法应当贯穿其始终。
(二)血热生风,风胜则皮肤皴裂燥痒,分析是因风而生热,还是因热而生风,前者系风寒外闭,火郁于中;后者系热极伤阴,火达于外;外感之火,当先治风,
风散而火自熄,宜升散不宜清降;内生之火,当先治火,火灭而风自消,宜清降不宜升散。本证所治风邪以轻宣为主,处于辅助地位,切忌不分内外,见痒皆投风药之弊。
针灸:
1.针刺:合谷曲池大椎血海足三里。泻法,留针10~15分钟,日1次。
2.刺络:适用大片红斑的血热证,确有凉血泻火的功效。取穴:耳轮部:上点、中点、下点。背部:大椎、左右肩胛冈上。头部;百会四神聪。局部点刺,刺后以见组织液及微量血液为度。隔日刺1次。
3.委中放血:本法适用于血热燥痒为主,有凉血解毒疏风、止痒的功效。
委中穴,先推拿l0余次,消毒皮肤后,用2~3厘米的毫针刺入委中穴,反映强烈的痠麻、胀痛感为度,行针10~15次拔针,挤其针眼,渗血1~2滴或皮下青紫为度。每周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