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瘿
( qiying )
别名: 单纯性弥漫性甲状腺肿 , 地方性甲状腺肿
中医
简介: |
以颈前结喉两侧呈弥漫性肿大,边缘不清,皮色不变,按之柔软,偶有结块为主要表现的瘿病类疾病。 |
病机: |
气囊指因肝郁气滞,冲任失调,或饮用高山恶水,使痰气互结,搏于颈前所致。 |
类证: |
1.石瘿:颈前肿块坚硬如石,推之不移,表面凹凸不平,且肿块生长迅速,不随吞咽上下移动,同位素扫描为冷结节。 2.瘿痈:起病急,结喉两旁结块弥漫肿硬,皮色不变,灼热疼痛,痛连耳后,有压痛,多有恶寒发热等症,甲状腺碘吸收率降低。 3.瘿气:颈前结喉两侧呈弥漫性肿大,有善饥消瘦,急躁心悸,畏热多汗,手颤,眼突等症,基础代谢率增高。 4.肉瘿:颈前半球形肿块,非弥漫性肿大,生长缓慢,甲状腺功能检查正常。 |
治疗: |
(一)辨证论治: 1.痰气郁结证:颈前弥漫性对称肿大,边缘不清,皮色如常,质地柔软,无压痛,随吞咽上下移动,或有呼吸困难,吞咽不适,随喜怒消肿,终不溃脓,舌淡红,苔白,脉弦滑。疏肝解郁、理气化痰。四海舒郁丸加减。 2.痰瘀互结证:颈前结节性肿块,皮色如常,质地柔软,或有压痛,随吞咽上下移动,吞咽不适,喉中有痰,舌淡紫或有斑点,脉弦。祛痰化瘀。海藻玉壶汤加减。 |
“气瘿” 相关论述
气瘿是以颈前漫肿,边缘不清,皮色如常,按之柔软,可随喜怒而消长为主要表现的甲状腺肿大性疾病。俗称“大脖子”病。《诸病源候论》云:“气瘿之状,颈下皮宽,内结突起,腿腿然亦渐大,气结所致也。”本病多流行于缺碘的高原山区,如云贵高原及陕西、山西、宁夏等地;但平原地带亦有散发。相当于西医的单纯性甲状腺肿。
[病因病机]
《诸病源候论》云:“瘿者,由忧患气结所生,亦曰饮沙水,沙随气人于脉,搏颈下而成之。”本病的病因与居住地区水质过偏和情志内伤关系最为密切,可归纳为三点:
一、肝郁气滞忧恚气结,情志抑郁,肝失调达,肝郁气滞,横逆犯脾,脾失健运,痰浊内生,痰气互结,循经上行,结于喉结之处而成。
二、水土因素居住高山地区,久饮沙水,入于脉中,搏结颈下而成。
三、肾气亏损妇女经期、眙前产后、绝经期,肾气受损,正气不足,外邪乘虚侵入,亦能引起本病。
西医学认为,单纯性甲状腺肿的病因有3类:①甲状腺素原料(碘)的缺乏;②甲状腺素需要量的增高;③甲状腺素合成和分泌的障碍。而碘的缺乏是引起单纯性甲状腺肿的主要因素。
[诊断]
好发于青年,女多于男,尤以怀孕期及哺乳期的妇女多见,在流行地区常见于学龄儿童。
气瘿从颈块的形态上可分为弥漫性和结节性两种。弥漫性肿大者颈部两侧呈弥漫性肿大,但仍显示正常甲状腺形状。结节性肿大常一侧较显著,囊肿样变结节若并发囊内出血,结节可在短期增大。一般来说,弥漫性肿大者肿势逐渐增大,边缘不清,无疼痛感,皮色如常,按之柔软,有的肿胀过大而呈下垂,感觉局部沉重。结节性肿大者,结节常为多个,表现凹凸不平,随吞咽上下移动。若肿块进一步发展可成巨大甲状腺肿,并压迫气管、食道、血管、神经,产生一系列压迫症状:气管受压,发生呼吸困难;压迫食道,引起吞咽不适;压迫颈深静脉,面部呈青紫色浮肿和颈、胸有浅静脉曲张;压迫喉返神经,出现声音嘶哑。
结节性甲状腺肿可继发甲状腺功能亢进,也可发生恶变。
[鉴别诊断]
一、肉瘿甲状腺肿多呈球状,边界清楚,质地柔韧。
二、瘿痈有急性发病史,甲状腺增大变硬,有压痛,常伴发热、吞咽疼痛等全身症状。
[辨证论治]
内治法
(一)肝郁气滞颈粗瘿肿,边缘不清,皮色如常,质软不痛,随吞咽而上下移动;瘿肿过大时有沉重感,或伴有呼吸困难,咽下不适,声音嘶哑;舌淡红,苔薄,脉弦。
辨证分析:情志不畅,肝郁气滞,肝失调达,脾失健运,水湿停留,聚而为痰,痰气互凝,结于颈靥,故颈粗瘿肿;气本无形,怒则气长,喜则气消,故肿胀呈弥漫性而边界不清;痰为阴邪,气虽结而未化火,故皮色如常;症属痰气互结,无明显血瘀之证,故质软不痛;舌淡红、苔薄、脉弦为肝郁气滞之象。
治法:疏肝理气,解郁消肿。
方药:四海舒郁丸加减。
(二)肝郁肾虚颈粗瘿肿,皮宽质软;伴神情呆滞,倦怠畏寒,肢冷,性欲下降;舌淡,脉沉细。
辨证分析:肝郁气滞,脾失健运,痰湿内生,痰气互结,循经上行,结于喉部,故颈粗瘿肿;气本无形,故皮宽;无血瘀之证,故不痛;久病耗伤正气,肾气受损,故倦怠畏寒,肢冷,性欲下降;舌淡、脉沉细为正气不足、肾气亏虚之象。
治法:疏肝补肾,调摄冲任。
方药:四海舒郁丸合右归饮加减。
[其他疗法]
手术治疗瘿肿巨大而伴明显压迫症状者,可作甲状腺大部切除术。但发于青春期者(青春期单纯性弥漫性甲状腺肿)不宜手术治疗。
[预防与调摄]
1.在流行地区内,除改善饮水外,主要以食用碘化食盐做集体性预防,通常每公斤食盐加碘化钠或碘化钾5—101mg,服用直至青春期过后。
2.经常食用海带或其他海产植物菜。
3.保持心情舒畅,勿郁怒动气。
[结语]
气瘿相当于西医的单纯性甲状腺肿。其特点是颈前漫肿,边缘不清,皮色如常,按之柔软,可随喜怒面消长,好发于青年女性,尤以;怀孕期及哺乳期的妇女多见。本病发生与缺碘关系密切。应与肉瘿、瘿痈相鉴别。肝郁气滞证,治宜疏肝理气、解郁消肿,方用四海舒郁丸加减;肝郁肾虚证,治宜疏肝补肾、调摄冲任,方用四海舒郁丸合右归饮加减。瘿肿过大出现压迫症状和结节性甲状腺肿者,以手术治疗为宜。
广济疗气瘿气,胸膈满塞,咽喉项颈渐粗。昆布丸方。
昆布(二两洗去咸汁) 通草(一两) 羊靥(二具炙) 海蛤(一两研) 马尾海藻(一两洗去咸汁)
上五味,蜜丸如弹子,细细含咽汁。忌生菜、热面、炙肉、蒜、笋。
又疗冷气筑咽喉噎塞兼瘿气。昆布丸方。
昆布(八分洗) 干姜(六分) 犀角(六分屑) 吴茱萸(四分) 人参(八分) 马尾海藻(四分洗) 葶苈子(六分熬) 杏仁(八分去皮尖熬)
上八味捣筛,蜜丸如梧子,空腹以饮服。忌生冷、粘食、陈臭等。余忌同前。
又疗气妨塞方。
昆布(三两洗) 菘萝 通草 柳根须(各三两近水生者)
上四味捣筛,蜜丸如弹丸大,以海藻汤浸,细细含之,咽尽勿停。忌举重生嗔忧悲等。
又疗瘿细气方。
昆布(十二分洗) 马尾海藻(十分洗) 杏仁(八分) 通草麦门冬(去心) 连翘(各六分) 干姜橘皮(各六分) 茯苓(八分) 松萝(三两)
上十味捣末,以袋盛含之,乃以齿微微嚼药袋子,汁出入咽中,日夜勿停,有问荆加四分佳。忌嗔及劳油腻粘食。(并出第二卷中)
深师苏子膏疗气瘿方。
腊月猪脂一升 苏子 桂心 大黄当归干姜橘皮蜀椒汗各三分
上八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纳猪脂,消尽服瘥。忌生葱。(出第二十九卷中)崔氏云凡水瘿气瘿可瘥,石瘿不可治疗气瘿方。
平旦手挽瘿令离项,掐其下根,脉断愈。一日一度掐,易愈者七日,如难瘥者三七日愈
又方:昆布(二两洗) 海藻(二两洗) 龙胆草(一两) 马刀(半两炙) 海蛤(半两研)大黄(一分) 熏黄(半两)
上七味捣,蜜丸如梧子大,破除日以绵裹一丸含咽津,朝暮空腹服。忌五辛、猪肉。
又方:海藻(二两洗)
上一味以淳酒四升渍二宿,漉去滓,细细暖含咽之,尽即更造,取差为度。(范汪同并出第四卷中)
必效主气瘿方。
白头翁(半两) 昆布(十分洗) 海藻(七分洗) 通草(七分) 玄参连翘(各八分) 桂心(三分) 白蔹(六分)
上八味捣筛,蜜丸如梧子五丸。若冷用酒服禁蒜、面、猪、鱼、生葱。(出第五卷中)
古今录验疗瘿有在咽喉初起,游气去来阴阳气相搏,遂停住喉中前不去,肿起如斛罗,诸疗不瘥。小麦汤方。
小麦(三升) 昆布(二两洗去咸) 浓朴(炙一两) 橘皮附子(炮) 海藻(洗各二两)生姜(五两) 半夏(洗五两) 白前(三两) 杏仁(一百枚去尖皮)
上十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半,分五服。相去一炊顷。忌猪肉、饧、羊肉、冷水。(出第四十一卷中)
论曰∶瘿之初结,胸膈满闷,气筑咽喉,噎塞不通,颈项渐粗,囊结不解,若此之类,皆瘿初结之证也。
治气瘿初作。白前汤方
白前昆布(洗去咸炙干) 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 陈橘皮(汤浸去白切炒) 附子(炮裂去(炙锉各一两)
上十味,锉如麻豆,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半,生姜一枣大拍碎,煎至八分去滓,食后温服,日三。
治气瘿初作,海藻散方
海藻(洗去咸炙干) 龙胆海蛤(研) 木通(锉) 昆布(洗去咸炙干) 石(研) 松萝(各半两) 小麦面(一两) 半夏(汤洗七遍半两)
上九味,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匕,温酒调下,日三,不拘时。
治气瘿初结。昆布散方
昆布(洗去咸炙干) 海藻(洗去咸炙干各三两) 松萝(一两) 海蛤木通(锉) 白蔹桂(去粗皮各二两)
上七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温酒调下,日三,不拘时。
治瘿气。二靥散方
猪羊靥(各十对水洗去脂膜切焙) 海藻(洗去咸炙干) 海带(各一两) 丁香木香琥珀麝香(研各一两) 真珠(半两研)
上九味,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匕,热酒一盏调下,垂头卧少时。
治咽喉不利,项颈渐粗,将成瘿瘤。羊靥丸方
羊靥(二七枚炙黄切) 人参(一两半) 昆布(洗去咸炙干三两) 木通(锉) 海藻(洗去咸炙干各一两) 海蛤(研)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 恶实(微炒各二两)
上八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米饮下,日再。
治咽喉气闷,胸膈满塞,项颈渐粗。通气丸方
木通(锉) 海藻(洗去咸炙干) 海蛤(研各一两) 昆布(洗去咸炙干三两) 羊靥(二七枚炙黄切)
上五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含化。
治咽喉噎塞,冷气上筑,妨闷渐成瘿气。昆布丸方
昆布(洗去咸炙干) 杏仁(去皮尖双仁炒研) 犀角(镑) 吴茱萸(汤洗焙干炒) 海藻(洗去咸炙干各二两) 人参(二两半) 干姜(炮) 葶苈子(纸上炒各一两)
上八味,捣研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米饮下,日三。
治咽喉噎闷成瘿。海藻丸方
海藻(洗去咸炙干) 槟榔(锉) 昆布(洗去咸炙干) 诃黎勒皮 文蛤(研各三两)半夏(汤洗七遍) 生姜(切焙各二两) 小麦(米醋浸三宿曝干三合) 海蛤(研二两)
上九味,捣研为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含化日三。
治咽喉气噎塞,成气瘿。紫苏膏方
紫苏子(炒) 桂(去粗皮) 大黄(锉炒) 当归(切焙) 干姜(炮各半两)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一两) 蜀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一分) 猪脂(腊月者煎去滓半斤)
上八味, 咀七味如麻豆大,先以水六升,煎至二升,绵滤去滓,纳猪脂再煎成膏,取涂瘿上,日二夜一,以瘥为度。
治咽喉噎塞,冷气妨闷,结成瘿气。海藻酒方
海藻(洗去咸二两)
上一味细锉,以清酒四升浸二宿,漉去滓,每取半盏,细细含咽,日三,不拘时,以瘥为度。
治瘿气初结,喉中壅闷,渐渐肿大。琥珀丸方
琥珀(研) 大黄(锉炒各一两) 昆布(洗去咸焙半两)
上三味,捣罗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日空心及晚食后,以温酒下二十丸。
治瘿气胸膈壅塞,咽喉渐粗,宜服大效。羚羊角丸方
羚羊角屑(一两) 昆布(一两洗去咸) 桂心(一两) 木通(一两锉) 川大黄(一两锉碎微炒)
上五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下二十丸。
又方:羊靥(一百枚去脂炙) 大枣(二十枚去皮核)
上二味,同杵作丸,桐子大,每服水下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