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湿

参考:新生儿脐炎

“脐湿” 相关论述

脐部疾患是指小儿出生后断脐结扎护理不善,或先天性异常而发生的脐部病证。其中脐部湿润不干者称为脐湿;脐部红肿热痛,流出脓水者称为脐疮,血从脐中溢出者称为脐血,脐部突起者称为脐突。古代医籍对脐部疾患记载甚多,认为脐湿脐疮脐血发病与接生断脐不当有密切关系,脐突发生与体质因素有关。脐湿脐疮西医学泛指新生儿脐炎脐血西医学称脐带出血,脐突包括西医学所称脐疝、脐膨出
脐部疾患发生在新生儿期,一般预后良好。但是,脐疮处置不当亦可酿成败血症等重症;若脐血与全身血液疾病有关,则病情较重。脐突患儿大多数预后良好,可治愈。
[病因病机]
产生脐湿脐疮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断脐后护理不当,感受外邪所致。婴儿洗浴时,脐部为水湿所侵,或为尿液浸渍;或脐带未干,脱落过早;或为衣服摩擦损伤等,使湿浊浸淫皮肤,久而不干者,则为脐湿。若湿郁化热,或污秽化毒,则湿热之邪蕴郁,致营卫失和、气滞血瘀,而致脐部红、肿、热、痛,进而湿热酿毒化火,毒聚成,致脐部溃烂化腐,则为脐疮
导致脐血的病因可为断脐结扎失宜所致,亦有因胎热内盛或中气不足所致。断脐时,脐带结扎过松,可致血渗于外;结扎过紧,伤及血脉,亦可致血渗于外。或因胎热内盛,迫血妄行,以致断脐不久,血从脐溢。部分患儿先天禀赋不足,中气虚弱,脾不统血,亦可致脐血不止。
引起脐突的原因有内因外因两大类。内因是由于初生儿腹壁肌肉嫩薄松弛,或先天发育不全,脐孔未全闭合,留有脐环,或腹壁部分缺损。外因为啼哭叫扰,屏气所致。啼哭口叫扰过多,小肠脂膜突人脐中,成为脐突,若肿物突起久不回纳,致外邪侵入,可因邪毒化热化火,致高热;腹胀腹痛等症。
[临床诊断]
1.有脐带处理不洁,尿液及水湿浸渍脐部或脐带根痂撕伤等病史。
2.脐带根部或脱落后的根部见发红、肿胀、渗液为脐湿;有脓性分泌物渗出,气味臭秽者为脐疮
3.断脐后,血从脐孔渗出为脐血
4.脐部呈半球状或半囊状突出,虚大光亮,大小不一,以手按之,肿块可以回纳为脐突
[辨证论治]
脐湿脐疮临床上应辨常证与变证。仅见脐部发红,创面肿胀,有脓水渗出,一般情况尚好为常证;若脐部红肿,有脓性或血性渗出,伴烦躁不宁,甚则昏迷抽风为变证
脐血一病应辨轻证、重证。轻证一般出血量少,患儿精神,吮乳俱佳,无明显全身不适症状;重证则出血量较多,烦躁不安或萎靡不振,拒乳,甚而同时出现吐血便血
脐突包括西医学所称的脐疝与脐膨出脐膨出为先天性脐疝,除脐部突起外,往往伴有其他先天性畸形,如膀胱外翻、肠旋转不全等。
治疗脐湿脐疮以祛湿生肌、清热解毒为总原则。若热毒炽盛,邪陷心肝则凉血清营,熄风镇惊。配合外治法可增强疗效。
治疗脐血应分清原因,不能见血止血。因脐带结扎失宜所致,应重新结扎;因胎热内蕴,迫血妄行宜凉血止血中气不足,气不摄血而致应益气摄血。
脐突的治疗以外治为主,如年龄已逾2岁仍未痊愈,应考虑手术治疗。
一、脐湿
证候:脐带脱落以后,脐部创面渗出脂水,浸渍不干,或微见发红。
分析:脐部为水湿或尿液浸渍,或为秽毒之邪所侵袭,壅于肌表,故局部渗出脂水,浸淫不干。
治法:收敛固涩。
方药:龙骨散。常用药:龙骨枯矾收敛燥湿。外用,干撒脐部。
若局部红肿热痛者,加金黄散清热解毒
二、脐疮
证候:脐部红肿热痛,甚则糜烂,脓水流溢,恶寒发热,啼哭烦躁口干欲饮,唇红舌燥。舌质红,苔黄腻,指纹紫。
分析:秽毒之邪侵入脐部,壅于肌肤经络受阻,气血凝滞,发为脐疮。局部红、肿、热、痛,渐为糜烂化脓,溃则脓血流溢。风火交织,邪毒内攻,则见恶寒发热,啼哭烦躁
治法:清热解毒,佐以外治。
方药:犀角消毒饮加减。常用药:金银花水牛角甘草清热解毒防风荆芥牛蒡子疏散风邪,加黄连连翘蒲公英清解热毒。局部外用金黄散
大便秘结舌苔黄燥加大黄通腑泄热;脐部渗出混有血液加景天三七紫草凉血止血;伴神昏抽搐,加安宫牛黄丸紫雪丹清心开窍,平肝熄风。
三、脐血
证候:断脐后,脐部有血渗出,经久不止,或见发热面赤唇焦舌红口干,甚则吐衄、便血肌肤紫斑。或见精神萎靡、手足欠温、舌淡苔薄、指纹淡。
分析:断脐后,如脐带结扎过松,可致血溢外出,啼哭时出血加重,静止时稍止。如胎热内蕴,逼血妄行,血循脐带创u外溢,可见脐血鲜红渗泄。脾虚气不摄血,可见脐血色淡,缓渗不止。
治法:胎热内甚者清热凉血止血,气不摄血者益气摄血,结扎松脱者重新结扎脐带
方药:胎热内盛者用茜根散。常用药:水牛角、生地、丹皮清热凉血赤芍紫草仙鹤草活血止血
气不摄血者用归脾汤。常用药:党参黄芪白术甘草山药大枣当归血余炭藕节炭。
尿血加大蓟、小蓟便血槐花地榆形寒肢冷加炮姜炭
四、脐突
证候:脐部呈半球状或囊状突起,虚大光浮,大如胡桃,以指按之,肿物可推回腹内,啼哭叫闹时,又可重复突出。脐部皮色如常,精神、食欲无明显改变,亦无其他症状表现。
分析:腹壁肌肉嫩薄松弛,脐孑l未全闭合,留有脐环,啼哭叫闹,压力过高,致小肠脂膜突人脐中,故脐部光浮胀突。.
治法:压脐法外治
先将突出脐部的小肠脂膜推回腹内,再以纱布棉花包裹光滑质硬的薄片,厚垫脐部,外用纱布扎紧。
若脂膜突出过大,或不能回纳,并见哭闹不安,或年龄已逾2岁仍未见痊愈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其他疗法]
一、中成药剂
1.小儿化毒散每服0.3—0.5g,1日2次。用于脐疮
2.云南白药每服0.5g,1日2次。用于脐血
3.三七片每服1-2片,1日2次。用于脐血
二、单方验方
1.马齿苋,每日5g,水煎。分3二4次服。用于脐疮
2.鱼腥草野菊花各5g,水煎。1日分3—4次服。用于脐疮
[预防护理]
一、预防
新生儿断脐后,应注意脐部残端的保护,防止尿便及洗浴浸渍,保持清洁干燥。脐部残端让其自然脱落。保持内衣和尿布的清洁、干燥、柔软,如有污染,及时更换。
二、护理
换药时要注意局部的消毒,若有干痂形成,切不可强剥,以免发生出血和伤及肉芽。防止脐疮脓液外溢污染健康皮肤,造成其他感染。
减少婴儿啼哭叫扰。若啼哭频频,肿物久不回复,应注意检查其原因,及时作出相应处理。
[文献摘要]
《储病源候论·卷五十.儿杂病诸候》:“脐疮候,脐疮由初生断脐,洗浴不即拭燥,湿气脐中,因解脱遇风、风湿相搏,故脐疮久不瘥。风气人伤经脉,则变为痫也。”
《万氏家传幼科指南心法·卷之上》:“生下忽然肿胀,脐间血水淋漓。断脐将息大失宜,客水邪风侵入。外用枯矾粘贴,速令干燥为奇。”
幼幼集成·卷二》:“脐突者,小儿多啼所致也。脐之下为气海,啼哭不止,则触动气海,气动于中,则脐突于外。其状突出光浮,如吹起者,控之则微有声。”
[现代研究]
闫继勤.复方天仙胶囊外敷治疗新生儿脐炎30例.新中医1996;(2):53
复方天仙胶囊具有清热解毒,祛腐生肌,止痛散结及活血化瘀的功效,局部用药后,药粉直接渗入感染灶,充分发挥治疗作用,能使新生儿脐炎迅速痊愈,方便易行。本组治疗30例,痊愈29例。

新生儿脐部疾患,系指断脐时结扎手术欠妥,或断脐后护理不当所致。
脐湿 由于断脐后沐浴,脐部被水湿所侵,或护理失宜,脐部受尿液浸渍而成。症见脐带脱落后,脐部渗液不干,或有红肿。治予收敛固涩。
(一)
处方:白石脂3克,黄柏10克,枯矾3克,百草霜1克。
用法:混合研为细末,撒布脐内,胶布或膏药固定,2日换药1次。换药前用艾叶熬水洗净上药部位,并擦干。
(二)
处方:艾叶
用法:将艾叶烧灰,填脐中
(三)
处方:熟明矾龙骨麝香等。
用法:以上3药共少许研末,敷脐上。
(四)
处方:干马齿苋1把,四季葱数根。
用法:将马齿苋烧灰存性,研细粉,瓶贮备用。先用(四)季葱煎水温洗脐孔,洗后即以消毒脱脂棉花拭干脐孔中水,再取马齿苋黑粉适量,撒满脐孔,外加消毒纱布覆盖,以胶布固定。通常1次即可痊愈,倘1次未痊愈者,可如法再做1次。
说明:如无干马齿苋,用棉花子烧炭研粉代替亦有效。
(五)
处方:煅龙骨枯矾各等量。
用法:共研细末,取适量撒敷脐部,敷料固定,每日1换。
(六)
处方:煅牡蛎、炉甘石各等量。
用法:共研细末,撒敷脐部,敷料固定,每日1换。
脐疮 由于脐湿长期不愈,或脐带脱落过早,摩擦损伤,感染邪毒,化热生腐侵蚀脐周。症见脐部发红,甚则波及脐部周围。肿胀疼痛,化浓糜烂,兼有发热,烦躁不安。治以清热解毒
(一)
处方:青黛、黄柏各60克,生石膏120克。
用法:共研细末,撒敷脐部,每日数次。
(二)
处方:地蚕适量。
用法:用地蚕研末,敷脐上,数次即愈。
(三)
处方:棉子若干。
用法:烧灰,掺上即愈。
(四)
处方:黄柏3克。
用法:将黄柏研细末贴患处。
(五)
处方:杏仁3克。
用法:将杏仁捣烂敷于脐上。
(六)
处方:龙骨6克。
用法:将龙骨煅烧后研细末,敷于患处。
(七)
处方:车前子适量。
用法:将车前子炒焦,和黄柏研面,外敷。
(八)
处方:黄连20克,枯矾30克,朱砂10克,冰片2克。
用法:分别研末,加入氧化锌、炉甘石粉各10克,混合过筛,装瓶备用。以3%甲紫溶液调此粉,外敷患处。一般敷3~5天可愈。
(九)
处方:龙骨3克(煅),轻粉1.5克,黄连3克,枯矾1.5克,麝香0.15克。
用法:上药共为末,干掺脐中
(十)
处方:马齿苋适量。
用法:将马齿苋焙枯,为末敷之,即愈。
(十一)
处方:车前子适量。
用法:将车前子炒焦为末,敷之即愈。
(十二)
处方:硇砂枯矾朱砂各6克,冰片0.6克。
用法:研末,密封备用。用3%双氧水洗净脐心,擦干,上药少许,敷料盖上,2日换药1次。脐周围感染或湿疹者涂以1%紫药水。
本方适用于脐息肉
脐肿 由胎毒或感染病毒引起,症见肚脐红肿、灼热、疼痛或伴有发热恶寒,烦躁不安,啼哭口开等。治以清热解毒,散结消肿。
(一)
处方:淡豆豉12克,赤小豆20克,天南星6克,白蔹10克,芭蕉根汁适量。
用法:将前四药研末,过筛后,与芭蕉根汁调拌和匀成膏。临用时,取药膏适量,敷在肚脐上,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连续5~7天即愈。
(二)
处方:牡蛎(煅)、大黄各15克,朴硝3克。
用法:上药研末,用田螺浸水调3~6克敷脐上,其水从小便而消。
(三)
处方:茯苓车前子各3克,甘草0.6克,陈皮0.9克,通草0.9克。
用法:共煎汤灌之,一剂即安。
(四)
处方:红饭豆淡豆豉南星(去皮脐)、白蔹各3克。
用法:共为末,用芭蕉自然汁调敷脐四旁,即愈。
脐血 因断脐时,脐带结扎不当,可重新结扎清理。若同时有发热、面红、口干等症,治予清热凉血止血
(一)
处方:煅龙骨6克,枯矾6克,胭脂3克,麝香0.15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掺脐上。
(二)
处方:白石脂末适量。
用法:掺脐上即愈,未愈,微微炒过,放冷再掺,不得剥揭。
脐突 脐突又称“脐疝”是由于小儿先天禀赋不足,腹壁肌肉嫩薄松弛,啼哭叫扰过多,致肠管突入脐中。症见脐部呈半球形状或囊状突起,按压时膨出物可纳回腹中。但当啼哭时,又重胀突,局部皮肤正常。对此一般不需内服治疗。只外治压脐法即可。若突出过大,不能回纳,且超过2岁仍未痊愈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一)
处方:赤小豆淡豆豉天南星白及各3克。
用法:上药研末,以芭蕉汁调敷脐两旁,自愈。
(二)
处方:乱人头发1团(烧炭存性),枯白矾适量,蜜糖
蜂蜜)少量。
用法:将前二药研为末,过筛,以蜂蜜成膏,摊于1块纱布棉垫上,贴在脐突部位上,以硬板纸轻往下压;然后用纱布束紧固定,一般3~4天自行消散。
(三)
处方:大黄牡蛎(煅)各15克,朴硝6克。
用法:共研细末,用活田螺数十枚,洗净,再用清水半盆养之,过宿,取田螺清水调药敷于患处。每日敷1~2次。
(四)
处方:赤小豆(不去皮)、豆豉天南星(去皮脐)、白蔹各3克。
用法:共研细末,用时加芭蕉树汁3~6克调匀,敷脐(四)周,纱布包扎,每日换2次。一般2~3天可愈。
(五)
处方:艾绒适量。
用法:用艾绒包裹五分硬币1个,外包纱布,压在脐部固定,7天换药1次,直至痊愈。
(六)
处方:艾绒、食醋各适量。
用法:将艾绒置醋内浸泡,将突出的脐疝复位后,把醋艾绒置脐内,填满为度,将硬纸垫压盖在脐孔上,胶布固定。
(七)
处方:猪牙皂2克,雄黄1.5克,细辛1.5克,地龙1条,吴茱萸1.5克,乳香1.5克,没药1.5克,冰片1.5克。
用法:上药研末备用。每次取药粉3克,用开水调成糊状,外敷于脐疝处,再以铜钱1枚压盖于药上,最后用绷带固定,每日换药1次,5日为1个疗程。


病证名。出《颅囟经》。又名脐湿肿。指新生儿脐带脱落后,脐孔湿润不干,甚或有水溢出,或剂孔周围稍现红肿。因断脐后护理不当,为水湿所侵而成。治宜燥湿,局部消毒后,用龙骨粉或煅牡蛎、甘石粉,干扑脐部。

浴儿不慎水浸脐,或因硼袍湿渍之,脐间淋漓多痛,甚则焮肿作疮痍,脐湿必用渗脐散金黄散最宜,治疗之法如此,临证施之不可疑。
[注]
儿生洗浴,不可久在水中,任意洗濯,既包裹毕,宜时常留意,勿令尿湿浸脐,如不知慎,遂致肚脐浸渍不干,名口脐湿渗脐散敷之,甚则焮赤成,名日脐疮金黄散敷之,庶不致寒湿之气内攻也。
渗脐散枯矾龙骨各二钱煅麝香少许共研细末,干撤脐中
金黄散)川黄连二钱半煅胡粉龙骨各一钱共为末,敷患处。

婴儿脐中肿湿,经久不瘥,若至百日,即危。宜急治之,用枯矾龙骨,等分为末,入麝少许,揩拭脐干。
糁药时,切避风。(滑伯仁)
绛帛灰敷脐中
○干虾蟆牡蛎各一枚,烧灰研敷。
○破屋上烂草为末,频糁,效。(《证治准绳》)
浴儿水入脐中,或尿湿绷袍,致脐肿烂成。或解脱,风袭经络,则成风痫。若脐肿不干,久则发搐。(《巢氏病原》)
脐突,因儿初生洗浴,系脐不紧,秽水浸入,旬日外,脐忽光浮如吹,治宜白芍药汤加苡仁,另用外消散涂贴,自平。(曾氏)

婴儿脐中肿湿,经久不瘥,若至百日,即危急,宜速疗之。《颅囟经》治脐湿方∶枯矾龙骨、为末,入麝少许,拭脐干、用,避风。绛帛灰敷脐中。干虾蟆牡蛎各一枚,烧灰细研,少许敷脐中,日三两上,瘥。
封脐散
甑带灰 乱发灰 白姜灰 红帛灰(四灰,不得夹别灰) 南星白蔹当归赤小豆五倍子血竭龙骨赤石脂( ) 海螵蛸百草霜 胭脂(各半钱)
上合研为极细末。湿,干敷。干则清油涂。忌生水浴脐。
又方红绵灰 黄牛粪灰 龙骨 发灰 干胭脂(各半钱)
上为极细末。湿、干掺,干、清油涂脐。
又方 治脐内出水汁,不干。
当归头(去芦,一钱) 绵(缚脐带烧灰一钱,或旧绵)
上为极细末,入麝香一小字同研。少许,干掺脐。
钱乙檗墨散
黄柏釜下墨乱发灰(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用少许,敷之。
张涣胡粉散
胡粉干姜(烧灰) 白石脂烧存性
上各等分,研极细,再同研匀。用药一字至半钱,敷脐中,时时用。
〔庄〕气脐,大如栗,虚肿而软疼,用竹沥涂,日数上,消。儿脐湿淹,破屋烂草为末,频掺,效。

白石脂
研极细,再熬令微暖,以粉脐疮,日三、四度。

艾叶烧灰填脐中。或乱发烧灰,油敷之,不可沾水。

浴儿不慎水浸脐,或因绷袍湿渍之,脐间淋漓多痛痒,甚则 肿作疮痍,脐湿必用渗脐散金黄散最宜,治疗之法如此,临证施之不可疑。
【注】儿生洗浴,不可久在水中,任意洗濯。既包裹毕,宜时常留意,勿令尿湿浸脐。
如不知慎,遂致肚脐浸渍不干,名曰脐湿渗脐散敷之。甚则 赤成,名曰脐疮金黄散敷之,庶不致寒湿之气内攻也。
渗脐散
枯矾龙骨( ,各二钱) 麝香(少许)
研细末,干撒脐中
金黄散
黄连(二钱半) 胡粉龙骨( ,各一钱)
上为末敷患处。

不早治即成脐风。沈仁父。
当归为细末干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