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压迫症

( jisuiyapozheng )

西医

简介:
在脊校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时,因外在因素或内在因素压迫,引起已损伤的脊髓组织进一步缺血、缺氧,最后可使残余的神经组织进一步坏死液化,终至疤痕组织形成而致临床征群,称脊髓压迫症
病因:
外在的压迫因素:在脊柱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其脊髓在已受到挫裂伤的同时,还受着血肿、脱出的椎间盘组织、碎骨片、椎体或椎板以及紧张的硬膜等的压迫为外在压迫因素。
内在的压迫因素:当脊髓内部发生出血坏死,或由于伤后水肿、脊髓增粗,使软脊膜内压力增高,软脊膜紧张等谓之为内在压迫因素。
诊断依据:
本症的诊断可通过queckenstedt试验、脊柱x线片或脊髓造影剂造影来证实。
治疗:
及时解除脊髓的内、外压迫因素,包括整复脊柱骨折脱位或手术减压,切除压迫脊髓的椎体后缘或椎弓,摘除突入椎管内的碎骨片或椎间盘,清除硬膜内、外的血肿,剪开紧张的硬膜,切开肿胀脊髓的背侧等,借以改善脊髓的微循环,保护残存的神经元和传导束,是十分必要的。否则脊髓的缺血、缺氧情况必然加重,坏死范围将因而扩大,对日后脊髓功能的恢复是很不利的。

“脊髓压迫症” 相关论述

脊髓压迫症是指由各种性质的病变引起脊髓、脊神经根及其供应血管受压的一组病症。
【病因】
依病变的解剖部位可分为三类。
一、脊柱疾病
可由椎骨骨折、脱位、椎间盘脱出、椎管狭窄症、脊椎结核脊椎的原发肿瘤功转移等引起。
二、椎管内脊髓外病变:
神经纤维瘤和脊膜等髓外肿瘤脊髓蛛网膜炎、脊髓血管畸形、硬脊膜外脓肿等。
三、脊髓内病变:
肿瘤结核、出血等。
【发病机理】
病灶可直接压迫或破坏脊髓和脊神经根,或将脊髓推移、受压于对侧骨壁。静脉受压可使受压平面以下的血液回流受阻,引起脊髓水肿动脉受压可使相应部位的内脏髓缺血、水肿、神经细胞及白质变性和软化。一般而言,慢性压迫常先损害锥体束,其次为脊髓丘脑束和后束。病变压迫脊髓后可梗阻脊髓蛛网膜下腔,使梗阻平面以下的脑脊液循环障碍,并可引起脑脊液成分的异常。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因病变性质的不同和病灶所在部位、发展速度、波及范围的不同而异。如脊髓肿瘤通常发病缓渐,逐渐进展;脊椎转移癌及硬脊膜外脓肿常引起急性压迫症状;脊椎结核所致的脊髓压迫症状可缓可急。一般而言,其临床症状的发展过程为:
一、脊神经根受压症状:
常因一或多条脊神经后根受压而产生烧灼痛、撕裂痛或钻痛,并可放射到相应的皮肤节段,当活动脊柱、咳嗽、喷嚏时可引起疼痛加剧,适当改变体位可获减轻,这种首发的根性疼痛症状常有重要定位诊断意义。硬脊膜炎、髓外肿瘤尤其是神经纤维瘤和各种原历引起的椎管塌陷,根痛常较突出。在根痛部位常可查到感觉过敏或异常区,倘功能受损时,则可引起节段性感觉迟钝。如病灶位于脊髓腹侧时,可刺激和损害脊神经前根,引起节段性肌痉挛和肌萎缩。
二、脊髓受压症状
(一)运动障碍。脊髓前角受压时可出现节段性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症状,表现为由受损前角支配范围内的肢体或躯干肌肉萎缩、无力、肌肉纤颤。当皮质脊髓束受损时,引起受压平面以下肢体的痉挛性瘫痪一瘫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慢性病变,先从一侧开始,后再波及另侧;急性病变,常同时波及双侧,且在早期有脊髓休克阶段(病变以下肢体呈弛缓性瘫痪),一般约2周后才逐渐过渡到痉挛性瘫痪。倘病灶在腰骶段、上运动神经元性损害症状则不会出现。
(二)感觉障碍。当病变损害脊髓丘脑束和后束时,引起损害平面以下的躯体的束性感觉障碍。如先损害一侧的上升性感觉传导束路,则表现为损害平面以下同侧躯体的深感觉障碍和对侧的浅感觉障碍;病灶发展至脊髓横贯性损害时则损害平面以下的深浅感觉均有障碍。髓外压迫病变,痛温觉障碍常从下肢开始、延展至受压平面;髓内压迫病变,痛温觉障碍多从受平面向下延伸。感觉障碍的平面对病灶定位常有较大参考价值。
(三)反射异常。病灶部位的反射弧受损,则该节段内的正常生理反射减弱或消失,有助于定位诊断。一侧锥体束受损时,病灶部位以下同侧的腱反射亢进,腹壁反射和提睾反射迟钝或消失,病理征阳性;当双侧锥体不受波及时,病灶以下双侧均同出现反射异常和病理征。
(四)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病变水平以下皮肤干燥、汗液少,趾(指)甲粗糙,肢体水肿。腰骶髓以上的慢性压迫病变,早期排尿急迫不易控制;如为急剧受损的休克期,则自动排尿和排便功能丧失,以后过渡至大小便失禁。腰骶髓病变则表现为尿、便潴留。髓内病变出现膀胱障碍较髓外病变早。下颈髓病变可产生horner征。
脊髓慢性受压过程中可经历脊髓半横贯损害到横贯性损害的发展过程,这种现象以髓外肿瘤易于见到。半横贯损害是指损害平面以下同侧的深感觉障碍和锥体束征以及对侧的浅感觉障碍(脊髓半切综合征);横贯性损害是指损害平面以下双侧深浅感觉、锥体束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三、脊椎症状:
病灶所在部位可有压痛、叩痛、畸形、活动受限等体征。
四、椎管梗阻:
压迫性脊髓病可使脊髓的蛛网膜下腔发生不全或完全性梗阻。表现为腰椎穿刺时的脑脊液压力降低、缺乏正常时随呼吸和脉搏出现的脑脊液压力上的波动,奎肯试验显示不全或完全梗阻。脑脊液外观可呈淡黄或黄色,蛋白量增高。腰穿后常可出现神经症状的加重,对疑为高颈髓段病变者腰穿时应格外小心,以免症状加重,引起呼吸肌麻痹
五、影象学征象:
凡压迫性脊髓病均应无例外地作脊椎x摄征检查,应根据临床征象准确选择拍摄的部位以免漏诊。脊椎本身病变常能通过拍片得到诊断椎管内肿瘤也可压迫、破坏相应椎肌肌质而产生阳性征象,如椎间孔扩大、椎弓根间距变宽等。脊髓碘油或碘水造影不仅对压迫性脊髓病的定位具有独到的价值,且对病变性质也能在所提示。脊髓动脉造影对脊髓血管畸形的诊断有特殊价值。脊椎ct检查对椎管狭窄和椎间盘脱出可助诊。脊髓磁共振象则可显示脊髓本身病变。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是否为压迫性脊髓病
压迫性脊髓病症状发展完全后诊断不难。慢性压迫性脊髓病起病缓慢,逐渐进展,病灶常从一侧开始,早期有根痛症状,以后由脊髓部分受压而发展至横贯性脊髓损害症状;急性脊髓压迫症起病急,常在短期内表现为脊髓横贯性损害。脊髓压迫症常有椎管梗阻,并有各种影象学异常所见。
当本病早期仅有神经根痛时,应注意与脊神经根炎、神经痛性肌萎缩、前斜角肌综合征等区别。此外,胸膜炎心绞痛胆石症肾结石、胃十二指肠溃疡内脏疾病也可误认为根痛,应注意排除。
当脊髓受压时,应与急性脊髓炎多发性硬化症、运动神经元病、亚急性联合变性脊髓空洞症等脊髓的炎性、变性等疾病相区别。可参阅有关章节。
二、压迫性脊髓病变的定位
可根据临床症状的发展过程,神经系统的阳性体征以及有关辅助检查的阳性所见进行纵横两方面的定位。
纵定位:主要在于确定压迫性病变的上界。其中以神经根痛和感觉过敏的部位、感觉障碍的平面及脊柱压痛部位参考价值最大,反射改变和肌萎缩也有一定意义。确切定位常需借助于脊柱折片和脊髓造影等神经影象学诊断。
横定位:主要在于区分髓外和髓内病变。髓内病变的根痛少见,痛温觉障碍多自上向下发展,有时可有鞍区感觉保留,感觉分离,节段性肌肉瘫痪和萎缩多见,锥体束性瘫痪出现晚而轻,膀胱直肠障碍出现较早,椎管梗阻较晚,脑脊液蛋白含量可无异常。髓外病变的早期常有根痛,感觉障碍自下向上发展,无鞍区感觉保留,锥体束性瘫痪明显,通常有由半横贯发展到横贯损害的过程,椎管梗阻早而明显、脑脊液蛋白含量多有明显增高。
三、压迫性脊髓病变的定性
(一)肿瘤脊椎的恶性肿瘤或转移癌常有剧痛,发病后进展快,一般情况差,可找到原发病灶,脊椎x片有阳性发现。脊髓肿瘤起病缓慢,先有根痛,而后出现脊髓半横贯及全横贯损害症状。
(二)炎症:脊柱结核以胸椎最多见,有背痛、运动受限、脊椎压痛,可突发瘫痪,x片可见椎体破坏,椎间隙变窄和椎旁寒性脓疡阴影,以及身体其它部位的结核灶。硬脊膜外脓肿,病前常有皮肤或全身化脓性感染史,病程急或亚急性,有全身中毒症状,局部疼痛明显,压迫平面常迅速上升,脑脊液可有炎性改变,脊髓相应节段硬脊膜外穿刺可发现脓液。脊髓蛛网膜炎好发于成年人,病前常有外伤、感染等历史,一般起病较缓慢,病程迁延而常有反复,体征零乱、弥散而多样化,脊髓造影可有烛泪状表现。
(三)脊柱、脊髓外伤:有明确外伤史,症状紧见于外伤之后。脊柱x线检查可有相应的阳性征象。
(四)脊柱变性或先天畸形:颈椎病骨质增生和椎间孔狭窄,可产生神经根压迫症状;椎间盘变性椎间隙狭窄、突出的纤维环软骨化或骨化、以及硬膜或黄韧带增厚,可使椎管管腔狭窄而阁下脊髓压迫症状,病人常有颈疼痛和活动受限,x线检查有助诊断。急性椎间盘脱出,以腰段最常见,颈段次之,胸段偶见,一般均在负重,扭伤后迅速起病。颈、胸段椎间盘脱出可产生颈髓或胸髓的压迫症状,腰段中央型椎间盘脱出引起马尾神经根压迫症状,脊椎ct等影象检查可确诊。脊柱发育畸形,脊柱来重后弯和侧弯等也可引起脊髓受压,可通过临床检查和x一拍片诊断。
(五)脊髓血管病:脊髓血管畸形可引起短暂或持续的根性疼痛和瘫痪,常有明显复发缓解,有时因突然脊髓网膜下腔出血而始被发现,脊髓血管造影可协助确诊。
【治疗】
一、病因治疗:
针对病因进行手术或(和)药物等治疗。
二、对症治疗:
保持皮肤干燥,避免发生褥疮,保持大小便通畅,防止尿路感染,对瘫肢进行按摩、锻炼;如为高位瘫痪、注意护呼吸机能和预防肺部感染。

正常状态下脊髓受骨性脊柱保护,但某些疾病可以压迫脊髓并破坏其正常的功能。压迫可来自于破裂的椎体、脊柱的其他骨组织、椎体间一个或多个椎间盘突出、感染(脊髓脓肿)以及脊髓或脊柱肿瘤。脊髓急性压迫症的病因通常是外伤或出血,但也能是感染和肿瘤。此外,血管畸形(动静脉畸形)也可以压迫脊髓。
如果压迫程度重,脊髓内的神经传导通路可以被完全阻断。压迫较轻时,可以仅造成部分通路破坏。如果在神经被完全破坏之前就发现并及时治疗脊髓压迫症,脊髓的功能通常可以完全恢复。
【症状】
脊髓损伤的部位决定了肌肉和感觉受影响的范围。在脊髓受损平面以下,可出现肌肉无力或瘫痪,也可出现感觉减退或完全丧失。
髓内或髓外的感染和肿瘤慢慢地压迫脊髓,可引起病变部位的疼痛和压痛,以及该区域的肌肉无力和感觉异常。由于压迫症状加重,通常在数天及数周后疼痛和无力发展成瘫痪和感觉丧失。然而,如果脊髓的血供突然中断,瘫痪和感觉丧失则可以在数分钟内出现。缓慢的脊髓压迫,通常的原因是退行性关节炎所致的骨异常增生或生长缓慢的肿瘤。患者可以仅有轻微的或完全没有疼痛,在数月内逐渐出现感觉异常(如刺痛)和无力加重。
【诊断】
由于脊髓神经的特殊排列方式,医生可根据病人的症状和体格检查结果来判断脊髓受损部位。例如,脊髓胸段(胸椎)的损伤可引起下肢(不包括上肢)无力和麻木,并且可能影响膀胱肠道的功能。患者可能感觉到束带样不适,该水平常代表脊髓受损的部位。
ct或mri扫描通常可以显示脊髓受压部位并提示其病因。也可以用脊髓x线造影,即将造影剂注入脊髓周围,通过x线摄片,根据造影剂是否受压或减少来判断脊髓损伤的部位。该项检查较ct或mri扫描更为复杂,而且会给病人带来一定的不适。然而在ct或mri扫描后仍无法明确诊断时,该检查方法仍是十分有效的。
以上这些检查可以显示椎体的骨折、塌陷和脱位,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积血、脓肿肿瘤其他的辅助检查有时也是必要的,例如:如果检查表明有异常新生物,则有必要进行组织活检以证实新生物是否是恶性的。
【治疗】
脊髓压迫症的治疗主要取决于病因。一但可能,这些压迫必须尽早解除,否则导致脊髓永久性的损害。虽然,放射治疗也可
以减轻由肿瘤引起的压迫。但根本消除压迫往往需要外科手术。皮质类固醇如地塞米松常可减轻脊髓内及其周围的水肿,对缓解压迫有一定的帮助。
脊髓压迫症是由感染引起时,应立即给予抗生素治疗。神经外科医生常采用外科手术的方法引流脓肿,有时医生也可以用注射器直接抽吸脓液以引流脓肿

脊髓可以在椎管内受到肿瘤(例如神经纤维瘤)、肥厚并钙化的韧带、椎间盘脱出或脊椎结核等病变的压迫,统称脊髓压迫症。这类疾病大多需要外科手术治疗,因此关键问题是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
脊髓压迫症的症象,从感觉、运动与大小便功能障碍的分布来看,与脊髓炎是相同的,差别仅在发病方式与进展过程的不同。良性的肿瘤发病隐袭,进展缓慢,历时可数年。有急性外伤时,椎间盘脱出的发病比较快速。特别要警惕的是病情在1~2周内到达高峰的亚急性压迫病例,应首先怀疑癌肿转移。原因不明的躯体与肢体部位的疼痛,特别在晚间睡眠时加重的,要考虑神经纤维瘤,后者引起的症状可以长时期被误诊为肋间神经痛慢性阑尾炎。通过ct或mri检查能明确诊断。争取及早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