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乌

( Cǎo Wū )

别名: 乌头 , 五毒根

草乌 (出处: 《中国药典》 )

主治:
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
用法用量:
一般炮制后用。
性味:
辛、苦,热;有大毒
归经:
归心、肝、肾、脾经
用药禁忌:
生品内服宜慎。不宜与贝母半夏白及白蔹天花粉瓜蒌同用。
炮制:
制草乌:将原药材拣净,放缸内或其它容器内,用凉水浸漂,每日换水2次,漂至口尝稍有麻辣味时取出;在浸漂过程里如发现有裂口破烂时可加些白矾;另外用甘草黑豆煎汤,加入漂过的草乌,煮透,至内无白心时取出,去掉药渣,晒至半干,闷润后切片、晒干即可(每100斤用甘草5斤、黑豆10斤)。
鉴别:
(1) 本品横切面:后生皮层为7~8列棕黄色栓化细胞;皮层有石细胞,单个散在或2~5个成群,类长方形、方形或长圆形,胞腔大;内皮层明显。韧皮部宽广,常有不规则裂隙,筛管群随处可见。形成层环呈不规则多角形或类圆形。木质部导管1~4列或数个相聚,位于形成层角隅的内侧,有的内含棕黄色物。髓部较大。薄壁细胞充满淀粉粒。粉末灰棕色。淀粉粒单粒类圆形,直径2~23μm;复粒由2~16 分粒组成。石细胞无色,与后生皮层连结的显棕色,呈类方形、类长方形、类圆形、梭形或长条形,直径20~133(234)μm ,长至465μm,壁厚薄不一,壁厚者层纹明显,纹孔细,有的含棕色物。后生皮层细胞棕色,表面观呈类方形或长多角形,壁不均匀增厚,有的呈状突入细胞腔。
(2) 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醚10ml与氨试液0.5ml ,振摇10分钟,滤过,滤液置分液漏斗中,加0.25mol/l 硫酸溶液20ml,振摇提取,分取酸液适量,用水稀释后,照分光光度法(附录Ⅴ a)测定,在231nm 与275nm 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3) 取本品粗粉1g,加乙醚15ml与氨试液1ml ,浸渍1 小时,时时振摇,滤过,取滤液5ml,蒸干,残渣加7% 盐酸羟胺甲醇溶液5 滴与0.1% 麝香草酚酞甲醇溶液1 滴,滴加氢氧化钾饱和的甲醇溶液至显蓝色后,再多加2 滴,置60℃水浴上加热1~2分钟,用冷水冷却,滴加稀盐酸调节ph值至2~3,加三氯化铁试液和氯仿各1 滴,振摇,下层液显紫色。
性状:
本品呈不规则长圆锥形,略弯曲,长2~7cm,直径0.6~1.8cm。顶端常有残茎和少数不定根残基,有的顶端一侧有一枯萎的芽,一侧有一圆形或扁圆形不定根残基。表面灰褐色或黑棕褐色,皱缩,有纵皱纹、点状须根痕和数个状侧根。质硬,断面灰白色或暗灰色,有裂隙,形成层环纹多角形或类圆形,髓部较大或中空。无臭,味辛辣、麻舌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来源: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kusnezoffii reichb. 的干燥块根。秋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干燥。

“草乌” 相关论述

【药用】本品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肥大块根。
性味归经】大辛,大热。有毒。入心、脾、肾经
【功效】回阳救逆温脾肾,散寒止痛。
【临床应用】1.用于厥逆亡阳、脉微欲绝等症。
附子辛烈而热,主要用于冷汗自出、四肢厥逆、脉微弱,或因大汗、大吐、大逆的功效,常配合人参干姜炙甘草等品同用。如果冷汗淋漓、亡阳厥逆者,用附子人参外,再加龙骨牡蛎等固涩敛汗药;如果大出血后引手足厥冷、汗出脉微,可以用参、附、龙、牡配合麦冬五味子等同用,以回阳救
2.用于肾阳不足、畏寒肢冷,脾阳不振腹痛、便溏等症。
附子功能峻补元阳,益火之源,凡肾阳不足、命火衰微、畏寒肢冷、阳萎、尿频之症,皆可应用,多配伍肉桂熟地菟丝子山萸肉等同用;如脾阳不振、脘腹冷痛大便溏泄之症,又可用附子配合益气温脾的的党参白朮干姜炙甘草等药同用。
3.用于风寒湿痹、周身骨节疼痛等症。
附子药性温热,能祛除寒湿,因此对风湿痹痛属于寒气偏胜者,有良好的散寒止痛作用,常与桂枝等品合用。
【处方用名】制附子、黑附块、熟附子、淡附片(为乌头块根,经?巴水(即盐卤)浸后供药用再用清水漂清后用豆腐同煮,然后去豆腐,干燥。(外地因炮制方法不同而有熟附片、黄附块、明附块等区别,现上海地区不再区分。)、生附子、咸附子(为乌头块根,经?巴水梫制,洗净后,切片晒干供应药用。生附子毒性较熟附片为强,严格控制使用,一般只供外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一般认为最好先煎
【附药】1.乌头:植物来源和附子相同,亦为乌头的块根,但加工方法稍有不同。乌头有生、制两种,通常处方写制川乌,即为乌头用清水漂5至7天,每天换水2至3次,撩起后,每10斤原药加豆腐二斤半同煮,至无白芯为度。取出拣去豆腐,晒至半干,切片,烘或晒干,或轧碎如绿豆大小,供临床应用。制川乌性味辛温有毒。有祛风湿、散寒止痛的功效。主治风寒湿痹半身不遂寒疝腹痛阴疽、跌打伤痛等症。一般不作内服,外用敷治阴疽,有消散作用。
2.草乌:系毛茛科多年生草本野生乌头属植物块根的通称。
制草乌炮制方法同制川乌性味功效与用法亦相似。生草乌作用和用法,同生川乌。
【按语】1.附子一药,始载于《本经》,因附于乌头(母根)而生长,故名附子。因此,一般都认为乌头为母根,附子为子根。但现在上海地区种植乌头,在收割时不用原来种下的老根,而是挖掘种植后新繁殖的块根,作为药用。药店供应的乌头附子,实为一物,仅因炮制方法稍有不同而分为乌头附子两药。
2.附子药性刚燥,走而不守,能上助心阳通脉,中温脾阳以健运,下补肾阳以益火,是温里扶阳的要药。一般认为应用本品以脉象微细或沉迟或虚大,舌苔薄白或白腻而质淡胖,口不渴,或肢冷畏寒,或大便溏泄等症为宜。如属阴虚阳盛,或假寒真热之症,误用附子,则如火上添薪,反使病情增剧,不可不慎。
3.附子的配伍应用较为广泛,如配以干姜,可增强回阳救逆的功效;配人参,则温阳益气;配肉桂,可补阳益火;配白朮,可温脾燥湿;配茯苓,能温肾利水;配桂枝,可温经止痛,配熟地,能补阳滋阴;配苍朮,可散寒除湿;配黄耆,可温阳固表;配麻黄,可温经发表。若遇寒热附子也可与寒凉药同用,如配大黄,可温阳通便;又如配以黄连,可扶阳泻热,成方附子泻心汤(《伤寒论》:大黄黄连黄耆附子),在临床上常用治脘腹绞痛、泄泻不畅、呕恶心烦,更兼汗多、肢冷、脉弱等症。
4.附子乌头虽同属一物,但因炮制方法稍有不同,在临床应用上略有差异,一般认为附子以补火回阳较优,乌头以散寒止痛见长。生附子、生川乌、生草乌皆有剧毒,内服炮制,入汤剂经久煎;生者一般只供外用,但如皮肤破损者则不宜应用。
方剂举例】四逆汤伤寒论》:附子干姜甘草。治疗寒少阳病阴寒内盛,阳气欲脱,而有腹痛下利,四肢厥冷,脉微细欲绝。
中毒与处理】乌头碱对各种神精末稍及中枢先兴奋后麻痹。致死量:乌头酊2毫升,乌头碱2毫克。状症:先有唇舌发麻、恶心,手足发麻,继之运动不一、呕吐、心慌、面白、肤冷、胸闷、烦燥、痛觉减退、心跳慢弱、血压下降、呼吸缓慢、吞咽困难、言语障碍、呼吸中枢抑制。间有抽搐急性心原性脑缺血综合证。可能突然而死亡。处理:高锰酸钾洗胃,保暖,注射较大剂量的阿托品。麻痹重者给兴奋剂、吸气、人工呼吸、输液。休克可用正肾上素、美速克新命。急性心原性脑缺血综合征可用阿托品或异丙基肾上腺素等。必要时可静注毒毛旋花子?,中药方面,可用肉桂泡水催吐,生姜四两、甘草五钱,或绿豆四两、甘草二两,煎服;或用甘草黄连犀角煎服解毒

『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干燥块根。
『常用名』乌啄、制草乌、生草乌
『产地』陕西、四川、湖北。
『采收季节』春夏季采挖。
炮制方法』制法,同川乌
『用量』3~9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潮。

味苦甘,微温。有毒,生服喉。治风湿麻痹疼痛,发破伤风汗。姜汁炒,或豆腐煮晒干。

〔辛热大毒,反半夏贝母、栝蒌、白芨。〕祛风寒湿气之邪,除痹症骨节之痛。〔多用发麻,只用分许,如舌不麻,并渐加至微麻为度,三分为准〕。
辛热大毒之品,慎勿轻用。痹症若邪郁日久为热,大忌。能堕胎,孕妇亦忌。。

甘草煎浓汤服之,或米醋调砂糖服之俱可解。

有烈毒,去皮取白肉,每斤用绿豆半升同煮,豆开花,去豆取乌,切晒磨粉。治风痰,手足拘挛,逐凝结,追筋络寒痰,开腠理。以黑皮炙研醋调,治蛀发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