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损伤

( shensunshang )

别名: 腰痛 , 尿血 , 厥证 , 脱证

西医

简介:
肾损伤常与剧烈活动有关,小儿则由于肾脏位置相对较低,且周围无坚强的肌肉与脂肪垫,易发生肾损伤。日常生活中轻度肾挫伤甚多见,但常被其他脏器的严重损伤所掩盖,其发生率在腹部损伤中,应高于通常所报告的14%。
病因:
肾损伤发生原因有①闭合伤:多见于平时,由直接暴力(撞击、跌打、挤压)或间接暴力(剧烈震动)所致。也可见于身体突然动作或搬运重物引起肌肉的剧烈收缩使肾受到损伤。②开放伤:多见于战时。如刺刀、子弹或弹片的贯穿伤。肾损伤也可为医源性的,如肾穿刺活检,逆行输尿管插管过高。逆行肾盂造影注造影剂压力过大或其他腔内泌尿外科的操作。当肾脏有原发病变(如肾积水、肾囊肿、肾肿瘤肾结核)时,轻微的外力即可引起破裂称之为肾自发性破裂。
人群:
20—40岁的男性多见。
发病机理:
肾脏位于第12胸椎和第2腰椎之间脊柱两侧的腹膜后间隙,受到腰大肌、椎体、肋骨及前面腹腔脏器的保护,肾脏外面被gerota氏筋膜包围(下方例外),其中富有脂肪,统称脂肪囊。形成肾脏的脂肪垫,同时肾脏本身有一个椎体上下的活动度可缓冲外来暴力的作用,所以轻度外力,肾脏不易受到损伤。由于肾脏包膜薄,血流量非常丰富,占心脏排出量的1/4,因而增加了肾实质的脆性,在受到外来直接或间接暴力打击、强烈肌肉收缩、锐器伤、医源性损伤(如输尿管抽管过高,逆行肾盂造影,注射造影剂压力过大,肾囊封闭,肾穿刺取活组织检查)等,均可造成肾损伤肾损伤多见于20~40岁的男性。(肾脏原已有病变如肾积水、肾囊肿、肾结核等,轻微震动,也能导致肾脏自发性破裂)。其损伤程度有很大差异,但由于肾血流及血循环丰富、挫伤或裂伤也容易愈合。
诊断标准:
一、诊断标准
1.腰部有直接或间接外伤史。
2.腰背部疼痛,肾区有肿块。
3.肉眼或镜下血尿轻重不一。仅肾皮质和包膜破裂可出现局部肿块;仅髓质破入肾盏可有严重血尿而无肾区肿块;肾蒂损伤无血尿而迅速死亡。
4.重伤有出血性休克
5.必要时尿路造影可显示肾损伤程度和对侧肾情况。
二、判定
具备1、2、4项可诊断、兼有第3、5项之一者可确诊。
(《临床疾病诊断标准与国家体检标准》第1 版,第60页)
诊断依据:
(一)闭合性肾损伤
诊断一般并不困难,受伤后有腰部疼痛及血尿(肉眼或镜下)即可认为是肾损伤,但临床症状颇不一致,主要表现是:
1.休克:许多作者认为,多数病例呈现休克现象,我们临床观察,多数肾挫伤、裂伤患者并不出现休克,仅有少数病例肾脏破裂极为严重,肾蒂伤或有其他复合伤者,才出现休克,而肾脏虽破裂较重,但大血管一般不易撕裂,加上肾周有大量脂肪填入裂口、与凝血块一起
形成自然的压迫止血。故休克在闭合性肾损伤的患者中并不多见,因此如伤后出现休克,而且是进行性加重,应考虑是否有其他内脏损伤。
2.血尿:这是肾损伤最常见最重要的症状之一,肾损伤可以说都有血尿,多数为肉眼血尿
3.疼痛:多数患者伤后出现腰部及上腹部剧烈疼痛,活动时加重。肾区疼痛多系肾实质损伤,肾被膜下出血及腰部软组织挫伤所引起,当肾周出血及尿外渗时,临床上即出现腹壁肌紧张与强直、出现腹膜刺激征,压痛、反跳痛逐渐加重,当血尿伴有血块时可出现肾绞痛。
4.腰部肿块:肾破裂时由于出血或尿外渗,在腰部可出现一不规则弥漫性肿块,边界不清楚,如肾周筋膜完整,肿块是局限的。
(二)开放性肾损伤
发生于战争条件下如手弹、弹片、刺刀、匕首及尖刀所致,观察伤道的出、入口方向,判断有无肾损伤的可能性,出血多,疑有伤口漏尿者,可静脉注射0.4%靛胭脂10毫升,观察溢出液是否变蓝。如肾脏破坏严重,呈粉碎性裂伤,常来不及抢救死亡于大出血。
体征:
根据肾损伤的程度常分为:①肾挫伤。最为常见,占闭合伤的60%—80%,仅为肾实质的淤血或微小的裂伤,肾被膜、肾盂粘膜完整。②肾部分裂伤。轻微的裂伤,肾被膜可完整,仅在被膜下形成血肿。如被膜也有裂伤,血液外渗形成肾周围血肿。若肾盂、肾盏裂伤则血流入肾盂。③肾全层裂伤。血、尿向外渗入肾周围组织,血向内流入肾盂,外渗尿液如一个月左右仍不吸收,即可形成囊肿,称为肾旁假囊肿。外渗的尿液也可渗到已破裂的腹膜腔内或胸腔内,引起尿性腹膜炎及尿胸。④肾破裂。为严重的肾损伤,肾可破成碎块,引起严重出血,若不及时处理常可致死。⑤肾蒂断裂伤。常发生于自高处跌下的间接伤,肾因重量向下坠,肾动脉与主动脉交接处较固定,肾蒂容易在该处断裂。伤员常因大出血、休克、不及抢救而死亡。
肾损伤的不良后果,早期为出血,晚期为感染,尤其在有血肿与尿外渗时,感染可发展成周围脓肿或脓肾。肾损伤的症状与损伤程度有关,需注意勿因其他内脏损伤掩盖肾损伤的症状而延误诊断。主要症状有:①休克。严重肾损伤多伴有休克密切观察处理再次出现休克,表示有再发性出血。②出血。出血量大小不一。伤后数周还可出现继发性出血应予警惕。③血尿。可以是镜下或肉眼血尿。如肾蒂、输尿管完全断裂或输尿管被血块、肾碎片堵塞可无血尿。④疼痛与肿块。出血或尿外渗,可引起肾区局部肿胀疼痛和肌肉强直,应严密观察其发展,加重时则需手术处理。
影响诊断:
诊断除症状体征外,常需借助于辅助检查。最常用的是放射线检查。①尿路平片:仅见一些与肾损伤有关的间接征象,如下位肋骨、横突骨折,脊柱向健侧侧突。因肾包膜下血肿而肾影扩大。因血尿外渗而肾影、腰大肌影消失,伤侧膈肌抬高。血、尿渗入腹腔致腹膜炎麻痹肠梗阻表现。②静脉尿路造影:常规剂量静脉尿路造影常因疼痛而难以忍受加压腹部和伤肾分泌功能减退而显影不佳。大剂量静脉尿路造影可克服这些缺点。断层摄片可减少肠内容物的干扰。无严重肾外伤时可清楚见到集合系统中的造影剂。轻度肾实质损伤时可见个别肾盏变形。肾盂肾盏内的血块则表现为充盈缺损。肾实质内血肿在断层片上为密度增高影。肾全层裂伤或肾盂破裂时可见造影剂外渗。血、尿外渗可使输尿管推移、肾盂肾盏受压变形。除了解伤肾受伤情况外,同时可了解对侧肾功能情况。伤肾不显影也可由休克、血管痉挛、栓塞或反射性无尿。故静脉尿路造影应在纠正休克后进行。③逆行肾盂造影:因易致逆行感染,且伤员常因疼痛不能耐受,故多以静脉尿路造影代之。④肾血管造影:急性损伤时一般不用,在损伤后期病情稳定后可以考虑。施行肾动脉造影可显示肾血管的分布与状态。肾实质裂伤、肾内血肿、血管损伤、肾动脉栓塞、动静脉瘘时均有特殊表现。必要时可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并可通过导管注入栓塞剂(自身血块)以达到止血的目的。⑤ct检查:清晰地显示各种损伤。放射性核素扫描可见肾损伤部位核素浓度减低。超声波检查可作为肾损伤的初步诊断方法。
尿:
尿液检查:是肾损伤的主要诊断方法。简单易行,可有肉眼血尿及镜下血尿,若病人有排尿困难或昏迷应导尿检查,为防止膀胱凝血块的形成或了解血尿加重或是减轻,可留置尿管,作动态观察。
鉴别诊断:
1.腹腔脏器损伤:可与肾损伤并发。临床表现出血、休克等危急症状,但有明显的腹膜刺激症状,腹腔穿刺可抽出不凝固性血液,尿液检查无红细胞,超声检查肾脏无异常发现。尿路造影、肾盂、肾盏形态正常,无造影剂外溢征像。
2.肾梗死:表现为腰痛剧烈伴有血尿,x 线检查可有肾被膜下血肿征象,但此病人往往有心血管疾患或肾动脉硬化的病史。静脉尿路造影肾显影迟或不显影。血液检查、血清乳酸脱氢酶、谷氨酸草酰己酸转氨酶及碱性磷酸酶升高。
并发症:
早期并发症为出血性休克、尿外渗、感染甚至脓毒血症、肾周脓疡、尿瘘。晚期可并发高血压、肾积水、肾盂肾炎、肾内动静脉瘘和伤肾功能丧失。
治疗:
轻度闭合性肾皮质挫伤和裂伤可以非手术治疗。包括静卧休息至少两周,避免过早活动引起再出血。应用镇静止血或止血剂和抗生素。并鼓励多饮水。在治疗中严密注意伤情变化,观察尿液血色浓度的改变,可将每次尿液留在试管中比较。测量血压、脉搏、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特别注意局部肿胀是否增大。
开放性肾损伤和严重闭合性肾损伤,如严重肾挫裂伤,尿外渗,肾蒂损伤均应尽早手术治疗。
手术应在充分估计和准备下进行。如有严重失血休克应先纠正。如疑有腹腔内脏器损伤应经腹部切口探查。首先控制肾蒂,然后再探查伤肾。术中应探查其他脏器有否损伤。清创、止血、缝合时应尽量保留肾组织。损伤无法修复时可行部分肾切除或肾切除。但作肾切除之前必须确定对侧肾脏完好。
肾损伤治疗,应依伤员的全身情况,肾损伤的程度以及其他器官有无严重损伤而定。但治疗的目的是最大限度的保存具有功能的肾组织。轻微肾挫伤经短期休息可以自愈,约85~90%的肾挫伤及裂伤可用保守疗法治愈。而需施行手术者仅属少数。
一、保守治疗
1. 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2~3周,出院后6周内勿做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避免再度出血。
2. 密切观察:定时测量血压、呼吸、脉搏、体温,对有严重休克患者。首先抗休克治疗,边治疗边动态观察生命体征是否稳定。血尿颜色的加深或变浅,腰部肿块的出现及是否增大。合并伤是否存在,定期测定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
3.补充血容量和热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持足够尿量,必要时输血。
4.早期选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
5. 其它治疗包括使用止痛、镇静药物。肉眼血尿重者用止血剂如维生素k3,6氨基已酸及止血芳酸、立止血等。
二、手术疗法
肾损伤的手术治疗包括切开引流、止血修补,肾部分切除术,血管重建、肾离体修复术和自体肾移植术。而肾碎裂伤和肾蒂伤无法修复,可行肾切除术。但切肾之前需对健侧肾进行了解,以防将外伤的孤肾切掉。
1.  开放性肾损伤:如枪伤或从前面进入的锐器伤,需从腹部切开进行手术,除作扩创缝合及引流外,还需探查腹腔其他器官有无损伤。从腰背部刺伤的不一定需要手术探查,但出血多或有合并伤的应手术治疗。
2.闭合性肾损伤: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对侧肾的情况,拟定手术方案甚为重要。对严重肾裂伤、肾脏碎裂伤及肾蒂损伤需早期施行手术治疗。闭合性肾损伤的病人在保守治疗期间出现下列指征时,需施行手术治疗。
(1)经积极抗休克治疗后症状未见好转,提示有继续内出血。
(2)血尿逐渐加重,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继续下降。
(3)腰部及腹部肿块增大,局部症状明显加重。
(4)疑有腹腔内脏器损伤。
中西医结合:
根据肾挫伤的部位、范围、程度以及出血量和有否尿外渗等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并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法。其治疗方法包括抗休克、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三个方面。
一、抗休克
肾损伤严重或有合并伤、出血较多的重度休克,应尽早控制出血,并采取输血、补液、扩容,止痛、纠酸、吸氧等综合措施,以改善微循环的血液灌流,从而纠正休克。其手术时机的选择,一般待休克初步纠正之后。但在估计不尽早手术而休克无法纠正时,应在积极抢救
休克的同时,果断进行手术。在用西医疗法的同时,配合辨证中药,能更快地纠正休克休克属中医厥证脱证范畴。损伤性休克早期多呈脱证,表现为面色青白,肢冷多汗,气短气促,舌淡脉细,宜投独参汤急补其气。气脱导致亡阳寒厥时,见四肢厥冷,身凉多汗,面色苍白,舌质淡白,脉微欲绝等证,宜选用参附汤回阳救逆。出血性休克,中医称血脱,其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头晕眼花、心悸、舌淡,脉芤或细数无力,治以补血为主,方用当归补血汤血脱导致亡阴而见烦躁,手足热,微汗,口干欲饮,舌淡红,脉细数无力等证者,治当滋阴补气,用生脉散合增液汤加减。
二、非手术疗法
适用于肾挫伤和轻度肾裂伤者。以中西医结合为佳:
1、安静卧床休息两周左右,以免过早活动继发出血;
2、根据伤情和出血量给予止血剂和输血补液;
3.抗菌素预防感染;
4.中医辨证施治,如前述;
5.初24小时内,局部冷敷,以后根据病情恢复情况施以热敷或敷以消瘀止痛膏
三、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①凡经积极处置而休克难以纠正;②大量血尿不止;③腰部肿块迅速增大;④腹膜刺激征明显;⑤合并伤或严重感染;⑥开放性肾损伤者,均应及时手术治疗。
2.手术方法:参见西医部分。
3.术后调治,常规术后处理。重度肾损伤者,失血较多,病情严重,复加手术,受刀刃切割,气耗血溢阴精更伤。虽输血、补液可提供"津"的物质基础,但由于脏腑功能尤其肾之气化功能未复,营血津液仍不能化生。若及时应用扶正中药,则可调整脏腑化生气血的功能。气为血帅,血随气行,伤气伤血伤血伤气,故应治血与治气兼顾,调与和阳并重,使阳得助而气化无穷,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本病失血,多兼血瘀,瘀不去则新不生,故当按"亡血者,宜补而行之"(《正骨心法要旨·内治方法总论》)的原则,佐以活血调气之品,使补血不留瘀,补气滞气王好古主张对"虚人不宜下者"宜用四物汤加穿山甲,可供参考。肾脏损伤,肾气受损,肾阴耗伤,故在治疗过程中,勿忘填精补肾之法。术后常用方药:独参汤补血汤生脉散四君子汤十全大补汤人参养营汤金匮肾气丸六味地黄丸增液汤四物汤等。可按辨证施治原则而选用,以使正气复,脏腑健,气血旺,津液布,血脉利,水道通,阴平阳秘而渐趋康复。

“肾损伤” 相关论述

蛋白尿是肾脏疾病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某些肾脏病早期,尿常规测定常为阴性,尿中蛋白质含量实际已有微量的增加。为早期发现肾脏疾病,必须做一些尿中微量蛋白的检测,以监测肾脏以及某些其它器官的功能状态,提供可靠的生化指标。随着免疫化学技术的发展,已能检测纳克/ml(ng/ml)水平的微量蛋白尿,对肾脏及肾脏有关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尿微量蛋白是指常规定性或定量难以检出的一些尿蛋白,其理化性质、合成部位、生理功能都各不相同。正常情况下,尿中这些蛋白质总含量仅为微克至毫微克水平,某些肾脏疾病或尿路其它部位分泌的蛋白可在病理乃至正常情况下出现于尿中。目前最常检查的有:白蛋白(albumin,alb)、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α[xb]1[/xb]-微球蛋白(α[xb]1[/xb]-microglobulin,α[xb]1[/xb]m)、β[xb]2[/xb]-微球蛋白(β[xb]2[/xb]-microglobulin,β[xb]2[/xb]m)、溶菌酶(lysozyme,lys)、th糖蛋白(tamm-horsfallprotein,thp)、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rindegradation products,fdp)、c[xb]3[/xb]、igg、iga、igm、本周蛋白(bence-jones protein,b-jp)、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al binding protein,rbp)、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β-d-glu-cosaminidase,nag)、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α[xb]2[/xb]巨球蛋白(α[xb]2[/xb]-macroglobulin,α[xb]2[/xb]-mg)等。
㈠肾小球性微量蛋白
尿微量蛋白检测目的在于早期发现肾脏疾病。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和滤膜的静电屏障受损,使肾小球滤液中的蛋白质增加,若超过肾小管重吸收的阈值,尿中出现高分子蛋白,构成肾小球性蛋白。肾小管性蛋白尿包括alb、igg、iga、igm、c[xb]3[/xb]、tf、α[xb]2[/xb]-mg等出现或增多,对各类肾小球病变具有特异性鉴别诊断价值。相对分子量大小反映肾小球滤膜通透性的改变程度,尿ig检测有助于肾脏疾病分期及预后判断。
⒈选择性蛋白尿 肾小球通透性改变可用选择性蛋白尿表示。选择性蛋白尿是指肾小球滤膜对血浆蛋白能否通过具有一定的选择性。相对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不易滤过,相对分子量较小的蛋白质较易滤过,即选择性滤过。尿中仅有少量大分子蛋白质排出,这些蛋白尿称为选择性蛋白尿。非选择性蛋白尿是指不论蛋白质相对分子量大小,以同样的速率滤过,此时尿中有大量大分子蛋白质排出。
蛋白尿选择性估计,在临床上一般有两种方法:
⑴选择性指数(selectiveproteinuria index,spi):即测定igg清除率与转铁蛋白清除率的比值。
[imgz]linchuangshengwuhuaxue125.jpg[alt][/alt][/img]
spi<0.1者为选择性蛋白尿,>0.2者属非选择性蛋白尿。
⑵测定尿中两种大小悬殊的蛋白质(如tf与igm或α[xb]2[/xb]-mg):以其相对清除率对数与相对分子量对数绘制的直线斜率θ角来表示。通常先代入直线方程,求出直线斜率k,查三角函数表或计算θ角。θ>64°为选择性好,53°-64°为一般选择性,<53°为非选择性。
以上无论igg、tf、alb的测定,由于高灵敏度、简单、稳定的酶联免疫法(elisa)替代了放射免疫法(ria)在临床的应用,为快速、准确的判断提供了可行性。
spi可推测病理类型:蛋白尿选择性可反映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在某种程度上与肾小球疾病的病理组织学改变有一定关系。可预测治疗反应及估计预后:选择性高者预后好,反之预后差。
⒉白蛋白、免疫球蛋白测定应用elisa法测定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白蛋白(alb),检出量可达到ng/ml水平,在肾脏病早期,尿常规阴性时,即肾小球滤膜通透性改变而肾小管未受累,尿中β[xb]2[/xb]m和thp含量正常时,检测尿微量蛋白为肾小球病变的早期诊断提供线索。
尿微量蛋白的测定可推测肾小球病变的严重性。肾小球轻度病变时尿中alb增高;当肾小球进一步受损时,尿igg及iga增高;肾小球严重病变时尿中igm增高。尿中alb及igg出现提示病变向慢性过渡,尿中igm出现对预测肾衰有重要价值。全身性疾病累及肾脏,尿中出现alb及igg作为肾小球受损的一个过筛试验,尿iga增高可见于炎症性小管及间质性病变尿常规阴性者。
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测定 任何原因所引起的体内凝血功能亢进,均可同时促发纤维蛋白溶解(纤溶)系统,以保持动态平衡。肾小球肾炎是一种免疫性损伤,在发病过程中存在着肾小球毛细血管局部凝血以及纤维蛋白沉着,继而导致纤溶亢进,尿纤维蛋白尿降解产物(fdp)生成增多。fdp属肽类碎片,正常人尿液中无fdp,尿fdp的出现意味着肾内有凝血和纤溶现象,也提示存在炎症,可用来鉴别肾炎肾病肾病患者尿中fdp阴性约占80%,肾炎患者尿fdp的含量往往与尿蛋白成正比,而肾病患者尿fdp和尿蛋白无明显关系。动态地观察尿fdp的变化,对肾移植后排斥反应的诊断也有一定意义。一般说来,肾移植后尿中fdp持续升高的,往往提示即将出现排斥反应。fdp的测定方法目前多采用免疫学方法。
㈡尿低分子量蛋白
尿低分子量蛋白是一组能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膜而在肾近曲小管全部吸收的蛋白。此组蛋白尿排量增加是肾近曲小管受损的标志。此组蛋白主要有视黄醇结合蛋白(rbp)、β[xb]2[/xb]-微球蛋白(β[xb]2[/xb]m)、α[xb]1[/xb]-微球蛋白(α[xb]1[/xb]m)、和tamm-horsfall蛋白(thp)。
⒈β[xb]2[/xb]-微球蛋白(β[xb]2[/xb]m)测定 β[xb]2[/xb]-微球蛋白(β[xb]2[/xb]m)是一种相对分子量小的蛋白质,分子量为11800,主要由淋巴细胞产生,肿瘤细胞合成β[xb]2[/xb]m的能力非常强。由于β[xb]2[/xb]m相对分子量小,进入血循环的β[xb]2[/xb]m可从肾小球自由滤过,约99.9%被近端小管重吸收,仅0.1%由终尿排出体外。β[xb]2[/xb]m几乎全部在肾进行分解代谢而不会以原形重吸入血而影响浓度。肾病患者β[xb]2[/xb]m合成速度比正常高4-7倍。
测定血清和尿液β[xb]2[/xb]m目前主要用酶联免疫抑制试验。
肾小球滤过率(gfr)及肾血流量降低,则血清β[xb]2[/xb]m升高,β[xb]2[/xb]m与gfr呈直线负相关。当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β[xb]2[/xb]m即开始上升,故测定血清β[xb]2[/xb]m能较好地了解肾小球滤过功能,并且较血肌酐浓度增高更早、更显著;肾移植成功后血清β[xb]2[/xb]m很快下降,甚至比血肌酐浓度下降更早,当发生排异反应时,由于肾功能下降及排异引起的淋巴细胞增多而使β[xb]2[/xb]m合成增加,血清β[xb]2[/xb]m常升高,且往往较血肌酐升高早更明显。
尿液β[xb]2[/xb]m升高是反应近端小管受损的非常灵敏和特异的指标:近端小管是β[xb]2[/xb]m在体内处理的唯一场所,故近端小管受损时尿β[xb]2[/xb]m浓度明显增加,说明肾小管重吸收障碍,称为肾小管性蛋白尿,以区别于以白蛋白为主的肾小球蛋白尿,可用来鉴别上、下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时,尿β[xb]2[/xb]m浓度明显增加,而下尿路感染时则正常。肾移植时无排异反应者,尿β[xb]2[/xb]m不高,当出现急性排异反应,在排异期前数天即见尿β[xb]2[/xb]m明显升高,在排异高危期定期测定有一定价值。在判断尿β[xb]2[/xb]m升高的临床意义时,必须考虑血β[xb]2[/xb]m浓度。在肾小球损伤、恶性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致血清β[xb]2[/xb]m明显升高,超过肾小管重吸收极限时,尿中β[xb]2[/xb]m均增加。
⒉α[xb]1[/xb]-微球蛋白(α[xb]1[/xb]m)α[xb]1[/xb]-微球蛋白(α[xb]1[/xb]m)是相对分子量为26000-33000的糖蛋白,由于该蛋白的产生较恒定,较容易透过肾小球滤过膜,滤过的绝大部分又被肾小管重吸收,且其测定不受尿ph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肾脏病诊断方面被认为具有重要价值。
血α[xb]1[/xb]m、β[xb]2[/xb]m与血肌酐呈明显正相关;尿α[xb]1[/xb]m增高与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改变或肾小管重吸收改变有关。尿β[xb]2[/xb]m是主要反映肾小管功能受损的指标,而肾小管对α[xb]1[/xb]m重吸收障碍先于β[xb]2[/xb]m,因此,尿α[xb]1[/xb]m比β[xb]2[/xb]m更能反映肾脏早期病变。
⒊视黄醇结合蛋白(rbp) 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是存在于血液中的一种低分子蛋白,相对分子量约为21000。在正常人当血液中的rbp一旦经肾小球滤过后,则在肾近曲小管重吸收,因此,正常人尿中rbp排量极少(约100μg/24h)。尿rbp排量升高能敏感的反映肾近曲小管的损害程度。
用双抗体夹心酶免疫法(elisa)检测尿rbp含量,正常值为0.11±0.07mg/l,尿rbp排量与小管间质损害程度有明显相关,可作为监测病程,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的一项灵敏的生化指标。
⒋tamm-horsfall蛋白(thp)正常时thp是肾小管髓袢厚壁升支及远曲小管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它作为一隐秘抗原只存在于上述细胞膜上,而不暴露于免疫系统。当小管间质病变,thp漏入间质引起免疫反应产生抗thp抗体。尿中thp检测用于诊断、监测肾小管损伤(如毒物、肾移植排异反应)。肾实质病变、肾单位大量减少时尿中排出减少,单纯下尿路感染时排量正常。血中thp抗体高低可区别上下尿路感染,在急性肾盂炎时,血清thp抗体的igg组份显著增高,而膀胱炎则无此现象。血清thp抗体igg组份的测定有助于泌尿道感染的定位。
㈢尿酶的检测
正常尿含酶量极少,肾脏疾患时血液中以及肾组织中的某些酶可在尿中出现,从而使尿酶活性发生改变,这些改变和肾脏病变有关。目前已知尿酶有40多种,认为对肾脏疾病较有诊断价值的尿酶约有10多种,主要有: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碱性磷酸酶(alp)、亮氨酸氨基肽酶(leucine aminopeptidase,lap)等属于反映代谢的酶;溶菌酶(lys)、β-葡萄糖苷酸酶(β-glucuronidase,β-glu)、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等为溶酶体的酶;γ-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γ-gt)和丙氨酸氨基肽酶(alanine aminopeptidase,aap)是反映近端肾小管刷状缘功能的酶。
⒈乳酸脱氢酶(ldh)是一种糖原醇解酶,相对分子量120000,广泛存在于各种器官、组织细胞及体液中。70%肾疾患者尿ldh均可升高,故缺乏特异性,主要用于随访肾实质病变的进展。
⒉溶菌酶(lys)相对分子量为15000,可从肾小球自由滤过,几乎全部被肾小管重吸收,故尿中含量极微(<2μg/ml)。在肾盂肾炎和肾小管-间质性疾病,由于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尿lys明显升高而血清浓度正常。肾移植后发生排异反应时,尿lys亦升高。
⒊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 nag是一种溶酶体酶,相对分子量约130000-140000,广泛分布于各组织中,血液中的nag因相对分子量大,不能经肾小球滤过,肾小球功能正常时,尿中nag不是来自血浆。肾组织特别是肾小管上皮细胞含有丰富的nag,其浓度远高于输尿管及下尿道,一般认为尿中nag活性增高可作为肾损伤的标志。测定尿nag常能发现早期的肾毒性损害。肾移植急性排异反应时,尿nag常明显升高,甚至早于肾功能的改变。
⒋丙氨酸氨基肽酶(aap) aap是一种刷状缘酶,相对分子量为240000,不能经肾小球滤过。尿中aap主要来自近端小管上皮细胞,任何原因致近端小管损伤均可致尿aap增高,其增高常缺乏特异性,目前多用于监测药物等引起的肾毒性反应。
⒌β-葡萄糖苷酸酶(β-glu)尿中β-glu主要来自肾小管和膀胱上皮细胞的溶酶体。相对分子量为230000。尿中β-glu不受血清β-glu影响,尿β-glu在活动性肾盂肾炎和活动性肾小球肾炎时中度升高,急性肾小管坏死、肾移植急性排异时显著升高。亦可区别良恶性肿瘤,90%恶性肿瘤患者尿β-glu升高。
⒍γ-谷氨酰转肽酶(γ-gt)γ-gt存在于许多组织中,以肾脏中含量最高,主要在近曲小管刷状缘。正常人尿γ-gt较血清高2-6倍,是肾功能指标之一。多数肾小球肾炎γ-gt增高,慢性肾盂肾炎γ-gt正常,肾肿瘤γ-gt含量小于正常肾脏,肾移植排异时γ-gt升高。
⒎亮氨酸氨基肽酶(lap)lap在人体各组织中广泛存在,在毒性物质或疾病影响到富含lap的近端小管时,尿lap活性最高。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高、肾小管上皮细胞损害、药物致中毒性肾损害和肾肿瘤时lap增高。肿瘤治疗后尿lap增高提示肿瘤复发。对210例各种肾脏病例进行分析,发现lap阳性率最高。
⒏碱性磷酸酶(alp)正常人尿液中alp主要来自肾小管上皮细胞,当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肾缺血、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或过度脱落时,尿中alp即可显著增高。alp可作为药物性肾损害的早期诊断指标。
在这些尿酶中间以尿nag在尿中比较稳定,检测方法相对简易,检测值可靠,并较其它尿酶更敏感地反应肾脏病变。lys、nag、β-glu等测定均可反映近端肾小管的损伤,lys主要反映重吸收功能的缺陷或损伤;nag、β-glu主要反映其急性损伤,是病变活动的灵敏指标。尿酶的检测应注意:各种体内外因素均会影响结果,如标本贮存或冰冻、尿液本身ph、稀释浓缩状态、尿中成分以及患者用药的影响。

肾脏位于腹腔后,在解剖关系上受周围组织的保护:前面有腹壁和腹腔脏器,后面有脊柱、肋骨和厚层肌肉。此外,肾脏可以随呼吸而活动,对于暴力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因此不易受伤。其发病率占腹部损伤的7%~20%。随着我国工业和交通事业的发展,肾损伤的发生率有增加的趋势。处理此种损伤的关键在于迅速、正确的诊断,准确的分类和决定采取保守抑或手术治疗。
一、病因与受伤机制
肾损伤可分为闭合性和开放性损伤两大类,以闭合性损伤最为常见。
(一)闭合性损伤 未与体外交通的肾损伤称为闭合性肾损伤。其受伤机制为:①肾脏位于腹膜后有一定的活动度,当受到暴力作用时,碰撞于脊柱或肋骨上,形成一种反向作用力,使肾脏发生裂伤;②肋骨脊椎横突的骨折断端刺破肾脏;③肾脏受外力作用挤压在坚实的脊柱上引起的挫裂;④由高处坠跌时肾蒂受牵扯面撕裂。
根据暴力的方向闭合式肾损伤可以分为:①直接暴力:肾区受到直接打击,如伤员跌倒时腰部垫在硬物上,或车辆的撞击等;②间接暴力:自高处跌落,臀部或双足着地时,因腰背肌肉强烈收缩,肾脏受到剧烈震动而受伤;③器械伤:进行肾囊封闭,肾穿刺活检或逆行插管时,可能造成肾损伤
(二)开放性损伤 战伤多原于此类,如弹片及刺刀伤等。常合并有其他脏器损伤
二、病理
由于暴力所致的肾组织破坏程度不同,因而造成的病理变化以及产生的临床症状差别很大。处理原则和治疗效果也与肾损伤的程度有关。病理变化大致可分四类。
(一)肾挫伤 这是一种比较多见的肾损伤,肾组织损伤较轻,肾包膜和肾盂大多保持完整,肾实质内产生瘀血血肿,并有少量血液流入肾盂导致血尿。肾挫伤在x线造影片上可不显示形态上的改变。一般均能自行愈合而不造成严重后果。
(二)肾部分裂伤 肾实质破裂,但肾盂粘膜或肾包膜两者之一尚保留完整。若肾包膜破裂,血流入肾周围组织中形成腹膜后血肿。若肾盂粘膜破裂,血流入肾盂引起血尿。其严重性与肾实质裂伤程度有关。多数情况经保守治疗可自行愈合。裂伤范围较大或有多数裂伤,也可造成出血性休克,则需手术治疗。
(三)肾全层破裂 肾脏各层破裂,大量血液、尿液渗入肾周围组织或流入肾盂。x线造影片上可见尿外渗的征象。此类肾损伤自愈机会甚少,往往需手术治疗。
(四)肾蒂裂伤 肾蒂血管破裂,大量血液丧失,是严重的情况,如不及时救治,可立即致命。
三、症状
肾损伤的主要症状是休克血尿腰痛、肿块和伤侧腹壁强直
(一)休克 肾损伤多出现休克症状,占30%~50%之间。较严重的肾损伤多有程度不同的休克休克程度多与出血速度、就诊时间、合并伤轻重和机体代偿能力有关。伤后数日出现的延迟性休克表示有持续性或再发性的大量出血,因此需要对伤员进行严密观察和及时处理。
(二)血尿 血尿是大多数肾损伤最常见的症状,包括肉眼或镜下血尿。国内有人报道血尿可占肾损伤的94.3%,说明血尿肾损伤诊断中很重要,特别血尿中有长索条状血块者,更有意义。一般说来,血尿量与损伤的严重程度相一致。肾损伤越严重,血尿程度也相应严重。但有时血尿少也并不等于肾损伤轻,因为有些严重肾裂伤,血液流入腹膜后组织或腹腔内,不从肾盂输尿管流下,而血块堵塞输尿管也会造成血尿突然停止。经过保守治疗后,血尿常在数日或1~2周内停止。有时2~3周后,由于未能得到适当休息或存在继发感染等原因可再次大量尿血,即所谓继发性血尿,也不可忽视。
(三)腰痛 腰痛多系腰部挫伤、肾被膜下出血或血尿渗入肾周围组织刺激腹膜后神经丛所引起。疼痛可局限于腰部、上腹,也可散布到全腹,或放射至肩部、髋区及腰骶部。
(四)肿块 肾破裂时由于血和尿的外渗,在腰部可出现不规则的弥漫性肿块。肾周筋膜完整,肿块是局限的。若肾周筋膜破裂,渗出的血和尿可沿腹膜后蔓延。如肿块不断扩大,血红蛋白不断下降,说明有持续性出血,应引起警惕。
(五)腹壁强直 伤侧腰部有明显的肌痉挛和压痛,有尿外渗时这些病象更为显著。肾周的血和尿可沿腹壁蔓延,临床即出现腹壁强直。若后腹膜破裂,血和尿进入腹腔时,可有腹膜刺激现象。
四、诊断
肾损伤的诊断一般根据创伤的历史、临床症状与体征,结合尿化验及造影检查即可确定。多数病例根据受伤部位和血尿就可做出诊断。如有腹腔脏器合并损伤,应注意不要忽略肾损伤
肾损伤的诊断中不仅需确定有无损伤,并需了解损伤程度,对侧肾的情况及伤肾的发展趋势等。若诊断确有困难,则考虑行泌尿系统特殊检查。
x线检查对肾损伤的诊断有时极为重要,它包括腹部平片、排泄性尿路造影、逆行尿路造影、动脉造影及ct检查。腹部平片可见肾阴影增大,腰大肌影消失,脊柱弯向伤侧等。这些都是肾周围出血或尿外渗的征象。排泄性尿路造影(ivu),轻度肾挫伤可无任何表现,随着伤势加重,可表现肾盏变形,肾实质内不规则阴影,甚至伤肾不显影。多年来ivu为诊断腹部钝性损伤有无泌尿系合并伤的重要手段。对所有疑为肾损伤者均应予早期施行,不仅能显示损伤的范围,也可帮助了解对侧肾脏的功能是否正常,同时可以发现原来存在的病变。但由于创伤后影响检查操作的进行,有时肾脏分泌功能因严重损伤而减退或轻微外伤可能造成肾脏功能完全抑制或只排出少量造影剂,显影往往不够满意。为了提高准确性,采用大剂量静脉滴注肾盂造影加断层摄影,其正确诊断率可达60%~85%。膀胱镜检查及逆行尿路造影术虽能了解膀胱、输尿管情况及肾损伤程度,但可能造成继发感染并加重伤员的痛苦,故对严重外伤病人应慎重施行。肾动脉造影片上肾实质和肾血管完整性的异常变化,所提供的解剖学估计,如肾蒂损伤、肾内血管破裂或栓塞、肾内动静脉瘘、肾实质裂伤和包膜下血肿等,非其他检查法所能得到,此已为多数文献所确认。当然,无需对每个肾损伤病人施行这种检查。我们认为,如果大剂量静脉尿路造影显示输尿管、肾盂、肾盏严重痉挛,以及肾实质或排泄系统轮廓紊乱,包括肾影增大,不显影或造影剂外溢、肾盏分节或扭曲变形等,同时临床有严重出血表现者应考虑施行肾动脉造影,以指导临床治疗。
放射性同位素扫描对肾损伤的诊断及随诊检查也有一定帮助,扫描方法简单而安全,可根据情况采用。
五、治疗
(一)保守疗法 肾脏修复能力很强,绝大部分肾损伤患者如肾挫伤或部分肾裂伤,可用非手术疗法治愈。这些治疗包括①休克的抢救,包括输液、输血和止痛等;②绝对卧床休息,至少在2~3周,下床活动后2~3月内避免体育活动及体力劳动,以防继发性出血;③抗菌治疗控制感染。在施行支持疗法过程中,必须密切观察血压、脉搏、血尿、血红蛋白等有无变化。
(二)手术疗法 在保守治疗过程中病情逐渐加重,如腰部血肿逐渐增大,反覆发生大量血尿,严重休克经补液、输血后无改善,明显尿外渗,严重局部感染或合并腹腔脏器损伤时,需采用手术治疗。
手术前必须通过静脉肾盂造影,放射性同位素检查了解对侧肾脏情况。
手术切口多主张采用腰部斜切口,而避免采用经腹部切口,甚至有人主张在剖腹检查发现肾脏严重损伤时,最好先关闭腹腔,再改用腰部斜切口。
保守疗法无效,应不失时机地采用手术治疗。严重肾损伤如肾蒂完全断裂,往往伤势严重来不及抢救。国内有成功地抢救肾蒂完全断裂的报道。
肾手术方式的选择,主要根据肾损伤程度而定。
1.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 随着选择性血管造影技术的发展,血管栓塞术已成为一种临床实用的疗法。应用非永久性栓塞材料如血凝块等,对某些严重出血的肾损伤施行血管栓塞术止血后,被栓塞的血管仍可再通,栓塞肾的功能可得到恢复,因而可降低肾损伤的手术率和切除率。栓塞疗法的主要适应证应为严重肾挫伤和裂伤,轻度肾损伤、肾盂输尿管裂伤及肾蒂损伤并非栓塞疗法适应证。个别拟行紧急肾切除者,栓塞可暂时止血以控制休克,使患者能耐受手术。国内有用此法获得成功的报道。
2.肾区引流 适用于肾贯通伤,严重尿外渗或形成肾周感染。手术探查时可清创伤口,取出异物,了解肾脏损伤程度,肾区出血点要分别给予结扎或缝合,力求引流通畅。若手术中发现出血严重,病人处于危险状态而又不了解对侧肾功能情况,可采用填塞压迫止血的方法,待病情稳定后再进一步处理。
3.肾修补或肾部分切除术 若系肾部分破裂,一处或多处,而肾盂、输尿管完整,亦无明显尿外参或感染时,应尽量采用肾缝合术。肾脏上、下极损伤可行肾部分切除术。如虽损伤严重,但患者对侧肾功能不佳或缺如者,也应尽量采用肾缝合术。
4.肾切除术 肾严重损伤,无法修补或出血无法控制者即行肾切除术。切肾前应了解对侧肾功能情况,以防将外伤的孤立肾切除。

肾损伤可以由各种外伤引起,一般分为三种类型。肾挫伤:肾脏外边的包膜完整,但是肾实质有挫伤或轻微裂伤;肾裂伤:肾包膜有裂口,肾实质也有深度破裂;肾蒂血管破裂:
进出肾脏的血管断裂,往往伴有肾脏广泛性破裂或全层断裂。
上述三类中,后两类较为严重,一般都要住院治疗。仅肾挫伤,表现为患侧腰部隐痛,并有肉眼血尿,或肉眼看不见仅化验发现的血尿,有时可回家休养观察。为此,必须注意如下几项自我保健措施:
1.要求病人绝对卧床10~14天,不能下床活动,让受伤的肾脏不受到活动引起的震荡,使伤口尽早愈合。另外,卧床时间可通过判断血尿情况而定,有肉眼可见的血尿,必须坚持卧床,尿色见黄或尿中经化验仍有红细胞,也应以卧床为主。只有当尿液中不再存有红细胞,才可逐步起床活动,并渐渐加大活动量。
2.多吃新鲜蔬菜或瓜果,增加维生素c的摄入,这样可以加速创面的愈合。
3.根据医嘱按时用药,一般采用止血药物,例如安络血、维生素k、止血敏等;也可应用伤药,例如三七片、跌打丸等;有时也要加用消炎药,避免伤处发炎。
总之,从肾损伤修复的时间看,至少需要2~3周,因此在这段时间内上述各项自我保健措施至关重要。一旦肾脏损伤修复后,肾功能也可恢复正常,一般也不会留有后遗症。

肾损伤(挫伤、部分裂伤、金属裂伤及粉碎伤),分别表现为伤侧腰助部疼痛,可引起肾绞痛、血尿及不同程度的休克。通常有腰部外伤血尿病史,患侧腰肋部压痛和肌内强直,局部肿胀或触及肾血肿块,一般可确定有肾脏损伤。
现场急救
肾损伤多数可通过非手术支持疗法,如绝对卧床休息、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检查腰腹部肿块;及时输液,补充血溶量,并选用止血、镇痛、抗菌药物,对严重肾裂伤、肾粉碎伤及肾开放性损伤,应早期手术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