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眼

( Lónɡ Yǎn )

别名: 桂圆

龙眼 (出处: 《中药大辞典》 )

主治:
补心脾,益气血,健脾胃,养肌肉。思虑伤脾,头昏,失眠心悸怔忡,虚赢,病后或产后体虚,及由于脾虚所致之下血失血症。
性味:
甘、平温、无毒
归经:
入心、脾、胃。
用药禁忌:
患有外感实邪痰饮胀满者勿食龙眼肉
附方:
龙眼肉,每日嚼食30克,治心悸怔忡
龙眼肉,蒸熟每日食之,食至500多克后,即可治愈心悸怔忡失眠、心脾血虚症者及大便下血数日不愈者。
龙眼肉10克,莲子15克,糯米60克,煮粥每日早晚食,治贫血体弱,心悸失眠,精神不振。
龙眼肉10克,花生米(连红衣)12克,水煎服,亦治贫血体弱。
龙眼肉、炒酸枣仁各10克,芡实12克,煮汤睡前饮,治失眠心悸
龙眼肉干七个,连核一起放火中煅炭存性,研细末,分四次服,一日两次,用锻赭石15克煎水送服,治呃逆
龙眼龙30克配白糖3克,若素体多火者再加入西洋参片,碗口加盖,每天在饭锅上蒸,蒸至百次,便成玉灵膏(亦称代参膏)。凡年老体衰赢弱病者,每次用开水送服一匙,大补气血,力胜参芪,产妇临产前服之尤佳。
龙眼肉15-30克,大红枣15克,水适量,同蒸熟食用。治妇女崩漏贫血,血小板减少。
龙眼干大枣生姜各适量,水煎服,治产后浮肿
龙眼肉鸡蛋,蒸熟食用,治月经不调,产后虚弱。
龙眼干14枚,生姜3片,水煎服,治脾虚泄泻
⑿归元仙酒:龙眼肉当归适量,用40度米酒浸泡半月后,每日少量饮之,有养血益颜之功效。
龙眼肉15克,莲子芡实各20克,同煮汤食用,可治贫血心悸怔忡自汗盗汗神经衰弱等症。
⒁蜜饯姜枣龙眼龙眼肉大枣各250克,同煮至七成熟,加入鲜姜汁两汤匙和蜂蜜250克,调匀煮沸,冷却后装瓶。每次服用龙眼大枣各6-8粒,每日三次。有补脾胃,益心血作用。适用于脾虚,血亏,食欲不振,心悸怔忡面色萎黄浮肿等症。
⒂糖渍鲜龙眼:鲜龙眼500克(去皮核),加白糖50克,反复蒸、晒数次,至使色泽变黑,最后拌入白糖少许装瓶,每次食龙眼肉4-5粒,每日两次。本品有"力胜人参黄芪"之说。可养心血,补气力,安心神。适用于老人、病后、产前产后体虚,瘦弱,失眠心悸健忘等症。
⒃桂元醴:龙眼肉200克,浸泡于60度白酒(500亳升)内,半个月后即可饮用。有补心脾,助精神作用。适用于失眠健忘惊悸虚劳衰弱等症。
附:龙眼核
龙眼核三颗,烧炭存性研末,冲热酒服,治胃寒痛。
龙眼核炒干研末,每次15克,开水冲服,治急性胃肠炎
龙眼核(去黑皮)研末,每日空腹时开水送服6克,治便血
龙眼核500克,洗净,放瓦上焙干研末,每次10克,用黄酒送服,治疝气疼痛。
来源:
见"龙眼肉"。
备注:
龙眼肉有补心脾、益气血作用,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中药,但鲜龙眼肉多食却易生湿热及引起口干,入药治病多用干龙眼,又名桂圆肉

“龙眼” 相关论述

味甘平。
五脏邪气,安志厌食。久服,强魂聪明,轻身,不老,通神明。一名益智。生山谷。
吴普》曰:龙眼一名益智,要术一名比目。(《御览》)
《名医》曰:其大者似槟榔,生南海松树上,五月采,阴干
案《广雅》云:益智龙眼也。刘达注吴都赋云:龙眼,如荔枝而小,圆如弹丸,味甘,胜荔枝,苍梧,交址,南海,合浦皆献之,山中人家亦种之。

释名」龙圆眼益智亚荔枝荔枝奴骊珠燕卵蜜脾鲛泪、川弹子。
气味」(实)甘、平、无毒
「主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健忘怔忡虚烦不眠,自汗惊悸。用龙眼肉酸枣仁(炒)、黄芪(炙)、白术(焙)、茯神各一两,木香半两、炙甘草二钱半,切细。各药配齐后,每服五钱,加姜三惩、枣一枚、水二盅煎成一盅,温服。此方名“归脾汤”。

主要原料:龙眼肉100克,鲜莲子200克,冰糖150克,白糖50克,湿淀粉适量。
制作方法:龙眼肉放入凉水中洗净(块大的撕成两半),捞出控干水分
莲子剥去绿皮、嫩皮,并去莲子心,洗净,放在开水锅中氽透,捞出倒入凉水中。在锅内放入750克清水,加入白糖冰糖,烧开撇去浮沫。把龙眼肉莲子放入锅内,用湿淀粉勾稀芡,锅开盛入大碗中即成。
效用说明:适宜于血虚心悸健忘失眠、气血不足、脾虚泄泻浮肿、以及妇女因气血两虚引起的病症。

味甘,性温无毒,入心脾二经。主补血气,养肌肉,益虚气,美颜色,除健忘,治怔忡,增智慧,明耳目,久服延年
按∶龙眼甘温之品,脾家所悦。心者脾之母也,母无顾子之忧,则心血可,保故入兹,二经然甘能作胀,凡中满气隔之证,均宜远之。

味甘,平,无毒。主五脏邪气,安志厌食,除虫去毒。久服强魂聪明,轻身不老,通神明。一名益智。其大者似槟榔,生南海山谷。

原料:龙眼肉10g、花茶1g。
用法:用龙眼肉的煎煮液250ml,泡茶饮。也可不用茶,以煎煮液代茶饮
功能:益心脾,补气血,安神
用途:心脾气血虚弱所致失眠健忘惊悸怔忡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龙眼肉5g、生姜3g、红茶3g。
用法:用龙眼肉生姜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
功能:益脾温中止泻。
用途:脾虚泄泻腹冷痛
来源:《泉州本草》。

原料:枸杞5g、龙眼肉3g、绿茶3g、冰糖10g。
用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300泡茶、糖饮用。
功能:滋肾补心,安神
用途:阴血不足心悸失眠、多梦。
来源:《摄生秘剖》。

原料:龙眼肉10g、百合5g、花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泡茶饮用。可加糖。
功用:补心安神。

龙眼异名桂圆益智,为无患子科植物龙眼的果实,原产于我国,是我国历史上备受推崇的四大名果之一。因龙眼在8月间成熟,8月旧称桂月,加上龙眼的形状是圆的,故又名桂圆
龙眼不仅形色喜人,而且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据分析,每百克果肉含水分81.4克,蛋白质1.2克,脂肪0.1克,碳水化合物16.2克,粗纤维0.2克,钙13.0毫克,磷26.0毫克,铁0.4毫克,硫胺素0.04毫克,核黄素0.03毫克,尼克酸1.0毫克,抗坏血酸60毫克。因此,自古被视为滋补佳品。清代著名医学家王士雄则称赞龙眼为“果中神品,老弱皆宜”。
龙眼性味甘,平。主要功用为“开胃益脾,养血安神,补虚长智”。《神农本草经》说它可治“五脏邪气厌食,安志,除虫毒,久服强魂魄,聪明,轻身不老,通神明”。古有治疗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健忘怔忡虚烦不眠、自汗惊悸的“归脾汤”,就是用龙眼肉、炒酸枣仁炙黄芪、焙白术以及茯神各50克,木香人参各25克,炙甘草12.5克,配制而成的。无病者食之则可补脾胃,助精神
龙眼可鲜食,也可制成罐头、龙眼膏、速冻龙眼或烘焙成桂圆干等。因其果肉鲜嫩,色泽晶莹,果汁甘美,又具有较高的滋补及营养价值,因此,是现今国际、国内市场上的畅销果品之一。
明代宋珏《荔枝谱》中有一段对龙眼的描述:“圆若骊珠,赤若金丸,肉似玻璃,核如黑漆。补精益髓,蠲渴扶肌,美颜色,润肌肤。种种功效,不可枚举。”

【原料】龙眼肉100克,鲜莲子200克,冰糖150克,白糖50克,湿淀粉适量。
【制作】将龙眼肉放入凉水中洗净(块大的撕成两半),捞出控干水分。鲜莲子剥去绿皮、嫩皮,并去莲子心,洗净,放在开水锅中汆透,捞出倒入凉水中。在锅内放入750克清水,加入白糖冰糖,烧开撇去浮沫。把龙眼肉莲子放入锅内,用湿淀粉匀稀芡,锅开盛入大碗中即成。
【作用】健脾安神,补益气血。适宜于血虚心悸健忘失眠、气血不足、脾虚泄泻浮肿,以及妇女因气血两虚引起的病症。


味甘,平,无毒。主五脏邪气,安志,厌食,除虫,去毒。


味甘,平,无毒。主治五脏邪气,安志厌食,除虫去毒。久服强魂魄,聪察,轻身,不老,通神明。一名益智。其大者似槟榔。生南海山谷。
广州别有龙眼,似荔枝而小,非益智,恐彼人别名,今者为益智耳。食之并利人。(《新修》一二四页,《大观》卷十三,《政和》三三○页)


味甘,平,无毒。主疗五脏邪气,安志厌食,除虫去毒。久服强魂魄,聪察,轻身不老,通者似槟榔。生南海山谷。
广州别有龙眼,似荔枝而小,非益智,恐彼人别名,今者为益智耳,食之并利人。
〔谨案〕益智,似连翘子,头未开者,味甘、辛,殊不似槟榔。其苗、叶、花、根与豆蔻无别,唯子小耳。龙眼一名益智,而益智龙眼也。其龙眼树,似荔枝,叶若林檎,花白色,子如槟榔,有鳞甲,大如雉卵,味甘酸。


《要术》卷十
一名益智,一名比目


经曰∶一名益智。今专为果,未见入药。《补注》不言,《神农本草》编入木部中品,果部中复不曾收入。今除为果之外,别无龙眼。若为益智子,则专调诸气,今为果者复不能也。矧自有益智条,远不相当,故知木部龙眼,即便是今为果者。按今《注》云∶“甘味归脾,而能益智。”此说甚当。

味甘性平。生者用沸汤瀹过,食不动脾。

禀稼穑之化,故味甘、气平、无毒。入足太阴、手少阴经。少阴为君主之官,藏神而主血。甘能益血补心,则君主强神明通,五脏安矣。且甘能补脾,脾得补则中气充足,化源不竭,五脏更安,百邪俱辟,心乐神怡,耳目聪明,轻身耐老也。
龙眼取肉入药者,甘先入脾也。古方归脾汤中,功与人参并奏,《本经》一名益智,裨益脾之所藏,补心虚而长智,悦胃气以培脾,除健忘怔忡,能安神而熟寐,不热不寒,和平可贵,养肌肉,美容颜,多服强志聪明,久服轻身不老,若肠滑中满者忌之。
核治狐臭,以六枚同胡椒二七粒,同研,遇汗出即擦之。
主治(痘疹合参) 灌浆时,可人大补托剂中。但泄利肠滑者宜少用之。
按∶方外服龙眼法,五更将不见水干龙眼,以舌在齿上取肉去核,即是舌搅华池之法,细细嚼至渣细成膏,连口中津, 然咽下,如咽甚硬物毕,又如前法,食第二枚,具服九枚。约有一时许,服毕方起,辰巳二时,又服九枚,未申二时,又服九枚,临卧又服九枚,一日四次、却有半日之工、服龙眼则气心净,且漱津纳咽,是取坎填离之法,劳症者勤行一月,无不愈者,方土秘之。

龙眼味甘平无毒,归脾宁心益神智,五脏虚邪从此安,除蛊杀虫核止涕。
形如龙之眼也。味甘。归脾而能益智宁心,去五脏邪气厌食,除蛊毒,去三虫,久服聪明通神。核烧烟熏鼻,治流涕不止。

龙眼_图缺)
味甘,平,无毒。主五脏邪气,安志厌食,除虫去毒。久服强魂聪明,轻身不老,通神明。一名益智。其大者似槟榔。生南海山谷。
陶隐居云∶广州别有龙眼,似荔枝而小,非益智,恐彼人别名,今者为益智尔。食之并利人。唐本注云∶益智连翘子头未开者。味甘、辛。殊不似槟榔。其苗、叶、花、根,与豆蔻无别,唯子小尔。龙眼一名益智,而益智龙眼也。其龙眼树似荔枝,叶若林檎,花白色。子如槟榔,有鳞甲,大如雀卵。味甘、酸也。今注按此树高二丈余,枝叶凌冬不凋。花白色。七月始熟。一名亚荔枝。大者形似槟榔而小,有鳞甲,其肉薄于荔枝,而甘美堪食。
本经》云一名益智者。盖甘味归脾而能益智,非今益智子尔。臣禹锡等谨按蜀本龙眼,除蛊图经曰∶龙眼,生南海山谷,今闽、广、蜀道出荔枝处皆有之。木高二丈许,似荔枝而叶微小,凌冬不凋。春末夏初,生细白花。七月而实成,壳青黄色,文作鳞甲,形圆如弹丸,核若无患而不坚,肉白有浆,甚甘美。其实极繁,每枝常三、二十枚。荔枝才过,龙眼即熟,故观汉记》云∶南海旧献龙眼荔枝,十里一置,五里一候,奔驰险阻,道路为患。孝和时,汝南唐羌为临武长,县接南海,上书言状。帝下诏太官,勿复受献,由是而止。其为世所贵重久矣。今人亦甚珍之,曝干。寄远,北中以为佳果,亚于荔枝
衍义曰∶龙眼,《经》曰∶一名益智。今专为果,未见入药,《补注》不言。《神农本草》编入木部中品,果部中复不曾收入。今除为果之外,别无龙眼。若谓为益智子,则专调诸气,今为果者,复不能也。矧自有益智条,远不相当。故知木部龙眼,即便是今为果者。按《今注》云∶甘味归脾,而能益智,此说甚当。

【原料】
龙眼肉10克,炒枣仁10克,芡实12克。
【制法】
枣仁捣碎,用纱布袋装。芡实加水500毫升,煮半小时后加入龙眼肉和炒枣仁,再煮半小时。取出枣仁,加适量白糖,滤出汁液。
【服法】
不拘时间,随时饮用,并吃龙眼肉芡实
【功效】
养血安神,益肾固精
【应用】
凡因心阴血虚虚火内扰不能下济肾阴,出现心悸怔忡、神倦、遗精等症者,皆可服用。

【原料】
龙眼肉250克,大枣250克,蜂蜜250克,姜汁适量。
【制法】
龙眼肉大枣洗净,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改用文火煮至七成熟时,加入姜汁和蜂蜜,搅匀,煮熟。起锅待冷,装入瓶内,封口即成。
【服法】
日服3次,每次吃龙眼肉大枣各6~8粒。
【功效】
健脾益胃滋补心血
【应用】
脾虚血亏所致的食欲不振、面色萎黄心悸怔忡等症。

〔甘平,入心、脾二经。〕补心虚而长智,〔为其能益血,补心长智,故别名益智。〕悦胃气以培脾,〔甘先入脾、胃也。〕除健忘怔忡,能安神而熟寐。〔皆益血补心之效。〕〕

(夷果)补心脾气
龙眼(专入心脾)。气味甘温。多有似于大枣。但此甘味更重。润气尤多。于补气之中(温则补气。)又更存有补血之力。(润则补血。)故书载能益脾长智。(脾益则智长。)养心保血。(血保则心养。)为心脾要药。是以心思劳伤而见健忘怔忡惊悸。暨肠风下血。(便血症不一端。然大要血清而色鲜。另作一派。溅出远射。四散如筛。其腹不痛。是为肠风无疑。便血而见腹痛。则为热毒下注。不痛则为湿毒下注。痛而喜手谨按。则为寒毒下注。并血而见鲜红为热。瘀淡为寒。瘀晦为。鲜紫为燥为结。血如鸡肝烂肉绞痛为蛊。与夫症见面色痿黄大便不实。声短气息。恶心呕吐六脉沉迟浮大无力为虚。神气不爽。脉数能食。肠红下泄。腹痛便秘为实。而究不越气失所统。不随阳。而血自不归附耳。)俱可用此为治。盖血虽属心生。而亦赖脾以统。思虑而气既耗。则非甘者不能以补。思虑而神更损。则非润者不能以济。龙眼甘润兼有。既能补脾固气。复能保血不耗。则神气自尔长养。而无惊悸健忘之病矣!按古归脾汤有用龙眼肉以治心脾伤损。义实基此。非若大枣力专补脾。气味虽甘。其性稍燥。而无甘润和柔。以至于极之妙也。至书有言久服令人轻身不老。百邪俱辟。止是神智长养之谓。蛊毒可除。三虫可杀。止是气血充足而蛊不食之谓。但此味甘体润。凡中满气壅。肠滑泄利。为大忌耳。桂产者佳。粤东者性热。不堪入药。

俗名圆眼
甘平无毒。桂产者佳,粤东者性热不堪入药。
发明龙眼补血益肝,同枸杞熬膏专补心脾之血。归脾汤用之,治思虑伤心脾,皆取甘味归脾,能益人智之义。然中满呕家勿食,为其气壅也;师尼寡妇勿用,以其能助心包之火,与三焦之火相煽也。

一名圆眼
甘,平,润。入手少阴、足太阴经血分。益脾胃,葆心血,润五脏,治怔忡
蒸熟细嚼,生津。膈满者禁用。过食润肠不助脾。

研末,敷金疮出血。同胡椒研末,汗出时擦之,治狐臭

鹿茸鹿胶腽肭脐海马韭子川仙茅黄狗茎川椒雀卵鸡肾鹿茎远志五味子菟丝子沙苑蒺藜锁阳鹿跑草淫羊藿秋石黄精命门水火.两肾绾精神乃生身之根蒂阴阳之橐 也寒热偏胜.病斯睹矣.故麋茸石枣苁蓉诸品.虽能填补真阴.尚须君以熟地.又鹿茸肭脐韭子诸品.亦善益助元阳必惟佐以桂附.
五味菟丝蒺藜诸品.则通益两肾之要药也但纯无以生长宜兼参 归术以阳为用孤阳又妨独炽必主熟地石枣以阴为体盖肾虚则诸脏俱虚故补肾勿靳补脾.脾旺而诸脏俱旺.乃补脾政以补肾.法不能舍参苓归术而独疗阳光之左水又不能舍熟地石枣而专温阴翳之右火也然以上众味.皆列上品.纯补无泻.可任久饵.而肾主闭藏者宜之.再推其本.百病皆生于寒热寒热总由于水火水火统归于元气舍此不究.何处觅宗问谁明气化之义.识草木之蕴.洋洋大海.落落晨星.前有隐凡庄子.后有湛一唐君.学通古今.识迈常流.余幸得此.差可与商耳.每见时师大率徇标.且昧药性.治男二陈疗女四物.补水仅投芡实石斛.至熟地石枣
视为泥膈敛邪.益土则用扁豆薏苡.将参 归术.为增饱结气.甚至青皮槟朴.忍耗天真.甘遂大黄.任臆攻伐.虚阳上越.认作实火真气下脱.误为宿积.频将存亡呼吸之重恙.缓施隔靴搔痒之轻剂.坐失机权.因循陷命.如此庸盲.发难缕指.反不知愧.妄诋名手.曾闻庄唐二子.不免嚣声暗吠.是亦调高寡和.行高谤多者也.故先哲有云本草者固医家之 锄弓矢也.洪纤动植.最为烦杂散于山泽而根于脏腑名不核则误取性不明则误施经不辨则误入误者在几微之间而人之生死寿夭系焉故得其精者可以保身可以养亲可以济世可以穷万物之颐可以识造化之妙而见天地之心而余是集也第就其常用者.或专见.或合见.发明病机治法宜忌之要.使观者神而明之.触类而通之.其他则濒湖之纲目已悉.故不赘.

本草主治云.安志厌食.厌平声.饱也.纲目称其开胃益脾.补虚长智.即安志厌食之谓也.

无毒.除虫去毒.其大者似槟榔,生南海.
本经》原文∶龙眼,味甘,平.主五脏邪气,安志厌食.久服强魂聪明,轻身不老,通明神.一名益智

(别录中品)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主五脏邪气,安志,厌食。除蛊毒,去三虫。久服强魂,聪明,轻身不老,通神明
【核】曰∶龙眼,别名益志。又名龙比目骊珠燕卵鲛泪蜜脾、川弹子、亚荔枝荔枝奴,俗名圆眼,皆形相似也。生海南山谷,今闽、广、蜀道,出荔枝处皆有。
畏寒,故与荔枝并生暖地。
蜀都赋云∶旁挺龙,侧生荔枝。苏颂云∶荔枝才过,龙眼即熟。木高一、二丈,似荔枝而枝叶微小,凌冬不凋。春末夏初,开花细白,似林檎颗,作穗类葡萄,壳色青黄,文成鳞甲,形如蜜。白露采摘,晒焙令干,黄土拌挹,鲜黄可观也。
【 】曰∶鳞虫木属为龙,肝木根窍为眼。久服强魂。魂者,肝脏之神识也。魂强,肝木之体具;体具,肝木之用行;用行,升出中降入之五气;行各有次而五志安,五邪治,三虫去,蛊毒除,身轻根净,皆得所欲。
心藏神脾藏意与志。志为脾土之专藏矣。四气调神∶春三月,以使志生;夏三月,无怒其志;秋三月,无外其志;冬三月,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则脏各有志,神亦不专心所藏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