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酱

( Bài Jiànɡ )

别名: 败酱草 , 豆豇草 , 观音菜 , 苦叶菜 , 萌菜 , 女郎花 , 鹿肠 , 鹿首 , 马草 , 泽败 , 鹿酱 , 酸益 , 苦菜 , 苦蘵 , 野苦菜 , 苦猪菜 , 苦斋公 , 豆豉草 , 豆渣草 , 白苦爹 , 苦苴

败酱 (出处: 《中华本草》 )

主治:
清热解毒;活血排脓。主肠痈肺痈痈肿痢疾;产后瘀滞腹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患处。
性味:
味辛;苦;性微寒
归经:
归肋;大肠肝经
各家论述:
1.《本草纲目》:败酱,善排脓破血,故仲景治,及古方妇人科皆用之。乃易得之物,而后人不知用,盖未遇识者耳。
2.《本草正义》:此草有陈腐气,故以败酱得名。能清热泄结,利水消肿,破瘀排脓。惟宜于实热之体。《本经》、《别录》、《药性论》、《日华子》诸书所载,无一非实热瘀滞之症。惟产后诸痛,当以瘀露作痛者为宜。而濒湖所引《别录》,竟作产后疾痛;《大明本草》又以产后诸病浑言之,则流弊良多,不可不知所辨别者也。
毒性:
给小鼠灌服黄花败酱干浸膏24g(生药)/kg;观察48小时,未见不良反应。黄花龙芽精分别以320mg/kg、600mg/kg、1200mg/kg,即相当于人用量的400、700和1500倍,喂饲小鼠7日,未见异常。黄花败酱醇浸膏30g/kg,灌服,对小鼠有轻度呼吸抑制和轻度致泻作用。
用药禁忌:
本草汇言》:久病胃虚脾弱,泄泻不食之症,一切虚寒下脱之疾,咸忌之。
药理作用:
1.镇静作用:曾报道、东北产黄芪败酱有镇静作用,并认为其中所含皂甙为其有效成分。近年进一步研究证明黄花败酱的乙醇浸膏或挥发油口服,对小鼠都有明显镇静作用,且能增强戊巴比妥钠的催眠作用。而蒸去挥发油的药渣浸膏和总皂甙都镇静作用。在挥发油中主要起作用的是败酱烯和异败酱烯,异戊酸无镇静作用。败酱的镇静作用比同属植物缬草强一倍以上。
2.抗菌作用:败酱浸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肺炎杆菌、炭疽杆菌和破伤风杆菌则无作用。白花败酱全草的水煎液在鸡胚内对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亦不明显。
3.其他作用:败酱有促进肝细胞再生,防止肝细胞变性的作用。是否与其所含墩果酸有关,值得探讨。因为齐墩果酸对肝脏有保护作用。败酱根热水提取物500μg/ml对人子宫颈癌细胞的抑制率为100%,而对正常细胞则反有促进增殖的作用。
4.抗癌作用:败酱根的热水提取物腹腔注射给荷瘤小鼠(肉瘤-180)抑制癌细胞生长率为57.4%。
化学成分:
黄花败酱根、根茎含败酱皂甙(patrino-side)[1,2],败酱皂甙a1、b1、c1、d1、e、f、g、h、j、k、l[3],根含黄花败酱皂甙(scabioside)a、b、c[4]、d、e、f、g[5],齐墩果酸-3-o-α-l-吡喃阿拉伯糖甙(3-o-α-l-arabinopyranosyloleanolic acid),常春藤皂甙元-3-o-α-l-吡喃阿拉伯糖甙(3-o-α-l0arabinopyranosyl hederagenin),常春藤皂甙元-2-o-乙酰基-3-o-α-l-吡喃阿拉伯糖甙(2-o-acetyl-3-o-α-l-arabinopyranosylhederagenin)[6],常春藤皂甙元-3-o-α-l-吡喃阿拉伯糖基-28-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甙[3-o-α-l-glucopyranoside],常春藤皂甙元-(2-o-乙酰基-3-o-α-l-吡喃阿拉伯糖基)-28-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甙[2-o-acetyl-3-o-α-l-ara-binopyranosyl hederagenin-28-o-β-d-gluc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α-l-rhamnopyranosyl(1→2)-α-l-吡喃阿拉伯糖甙[3-o-β-d-glucopyra-nosyl(1→3)-α-l-rhamnopyranosyl(1→2)-α-l-arabinopyranosyl oleanolic acid],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α-l-arabinopyranosyl oleanolic acid],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基(1→3)-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28-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甙[3-o-β-d-glucopyranosyl(1→3)-α-l-rhamnopyranosyl(→2)-α-l-arabinopyranosyl oleanolic acid-28-o-β-d-gluc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7],齐墩果酸-3-o-α-l-吡喃鼠了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甙[3-o-α-l-rhamnopyranosyl()1→2]-α-l-arabinopyranosyl oleanolic acid],常春藤皂甙元-3-o-α-d-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甙[3-o-α-l-rhamnopyranosyl(1→2)-α-l-arabinopyranoyl hedera-genin][8],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常春藤皂甙元(hederage-nin),β-谷甾醇-β-d-吡喃葡萄糖甙(β-sitosterol-β-d-glucopyra-noside)[4],菜油甾醇-d-葡萄糖甙(campesterol-d-glucoside)[6],东莨菪素(scopoletin),马栗树皮素(esculotin)[8],还含挥发油(约8%)。
种子含硫酸败酱皂甙(sulfapatrinoside)Ⅰ、Ⅱ[10],熊果酸-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甙即败酱糖甙a-i[3-o-α--l-rhamnopyranosyl(1→2)-α-l-rarbinopyranosyhursolic acid,patrinia -glycoside a i],齐墩果酸-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甙,熊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基(1→3)α-o-吡喃阿拉伯糖甙[3-o-β-d-glucopyranosyl(1→3)-α-l-ara-binopyranosylursolic acid],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基(1→3)α-l-吡喃阿拉伯糖基[3-o-β-d-glucopyranosyl(1→3)-α-l-ara-binopyranosyloleanoic acid],熊果酸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3)]-α-l-吡喃阿拉伯甙即败酱糖甙b-i
制剂:
抗炎阑合剂败酱片;舒眠片;郴州蛇药白花败酱冲剂。
炮制:
败酱草炭:取败酱草,置锅内,用中火炒至黑色,喷淋少许清水,灭尽火星,取出,凉透。
鉴别: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1g,加节馏水10ml,水浴加热10min,滤过。滤液置试管中,密塞,强烈振摇1min。黄花败酱泡沫15min消失,白花败酱泡沫很快消失。(检查皂甙)(2)取本品甲醇提取液1ml,范干,以1ml冰醋酸溶解残渣,加1ml醋酐-浓硫酸(19:1),混匀,稍加热。黄花败酱由黄变为紫红色,白花败酱由黄绿变为紫红色。(检查三萜皂甙)(3)取本品甲醇提取液数滴,点于白磁板上,滴加10%香荚兰醛浓硫酸溶液数滴。黄花败酱显蓝紫色,白花败酱显黄棕色。(检查押发油)
性状:
性状鉴别 (1)黄花败酱 全体常折迭成束。要命茎圆柱形,弯曲,长5-15cm,直径2-5mm,顶端粗达9mm;表面有栓皮,易脱落,紫棕色或暗棕色,节疏密不等,节上有芽痕及根痕;断面纤维性,中央具棕色“木心”。根长圆锥形或长圆柱形,长达10cm,直径1-4mm;表面有纵纹,断面黄白色。茎圆柱形,直径2-8mm;表面黄绿以或共同棕色,具纵棱及细纹理,有倒生粗毛。茎生叶多卷缩或破碎,两面疏被白毛,完整呈多羽状深裂或全裂,裂片5-11,边缘有锯齿;茎上部叶较小,常3裂。有限公司枝端有花序或果序;小花黄色。瘦果长椭圆形,无膜质翅状苞片。气特异,味微苦。
(2)白花败酱 根茎短,长约至10cm,有的具细长的匍匐茎,断面无棕色“木心”;茎光滑,直径可达1.1cm,完整叶卵形或长椭圆形,不裂或基部具1对小裂片;花白色;苞片膜质,多具2条主脉。
显微鉴别 根茎横切面:(1)黄花败酱 落皮层可见,厚壁细胞壁木化,断续排列成环。木栓层为多列木栓细胞。皮层较窗,有裂隙。韧皮部细胞小,壁薄。束间形成层有时一明显。木质部宽广,中部有10余列薄壁细胞线成的环带,细胞排列整齐,内侧或全部五带细胞栓化,含少数簇晶;环带外侧导管2-3成群散在,内侧导管单个散在或2-4成群径向排列,胞腔常含黄棕以物;木射线宽1-2列细胞。髓部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老的根茎髓部常成空洞。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2)白花败酱 木质部中无薄壁细胞环带;髓部大;本吕薄壁细胞不含淀粉粒,草酸钙簇晶少见。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稍湿润环境,耐亚寒,一般土地均可栽培,但以较肥活的砂持壤土为佳。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和分株繁殖。种子繁殖:春季3、4月在宽1m的苗床播种,条播,覆土0.5-1cm,播种后保持土壤湿润,约半个月左右出苗,出苗后当苗高3-6cm时可间苗1次,5月或6月初可移植大田。分株繁殖:4-5月挖取老株,或将老株四周自生的幼苗掘起进行移栽。行距为30-40cm,株距为25-30cm,每穴栽苗2-3株。
田间管理 生长期间可施粪肥2-3次。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沟谷灌丛边、林缘草地或间湿草地。
2.生于海拔500-800m的荒山草地、林缘灌丛中。
资源分布:1.分布于东北、华涨、华东、华南以及四川、贵州。
2.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和西南等地。
原形态:
1.黄花败酱 多年生草本,高70-1300cm。地下根茎细长,横卧生,有特殖臭气。基生叶丛生,有长柄,花时叶枯落;茎生叶对生;柄长1-2cm,上部叶渐无柄;叶片2-3对羽状深裂,长5-15cm,中央裂片最大,椭圆形或卵形,两侧裂片窄椭圆形至线形,先端渐尖,叶缘有粗锯齿,两面疏被粗毛或无毛。聚伞状圆锥花序集成疏而大的伞房状花序,腋生或顶生;总花梗常仅相对两侧或仅一侧被粗毛,花序基部有线形总苞片1对,甚小;花直径约3mm;花萼短,萼齿5,不明显;花冠黄色,上部5裂,冠筒短,内侧具白色长毛;雄蕊4,与缘稍扁,由背部向两侧延展成窄翅状。花期7-9月,果期9-10月。
2.白花败酱 多年生草本,高50-100cm。根茎有特臭味;茎枝被粗白毛,后毛渐脱落。基生叶丛生;叶柄较叶片稍长;叶片宽卵形或近圆形,边缘粗锯齿;茎生叶对生;叶柄长1-3cm,上部地渐近无柄;叶片卵形、菱状卵形或窄椭圆形,长4-11cm,宽2-5cm,先端渐尖至窄长渐尖,基部楔形下延,叶2对羽状分裂,两面疏具糙伏毛或近无毛。聚伞圆锥花序,集成疏生大伞房关;总叶卵状披针形;花萼小,萼齿5,不明显;花冠白色,直径约5mm,冠筒短,先端5理解;雄蕊4,伸出;子房下位,花柱稍短于雄蕊。瘦果倒卵形,宿存苞片贴生、苞片近圆形,膜质,网脉明显。
来源:
药材基源:为败酱科植物黄花败酱白花败酱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patrinia scabiosaefolia fisch. ex trev.2.parinia uillosa (thunb.) juss.[valeriana uillosa thunb.]
采收和储藏:野生者夏、秋季采挖,栽培者可在当年开花前采收。洗净,晒干。
出处:
出自《神农本草经》。
1.《吴普本草》:败酱,似桔梗,其臭如败豆酱。
2.《名医别录》:败酱,生江夏川谷。八月采根,晒干。
3.陶弘景败酱,出近道,叶似豨莶,根形似茈胡
4.《唐本草》:败酱,不出近道,多生岗岭间,叶似水莨及薇衔,丛生,花黄,根紫作陈酱色;其叶殊不似豨莶也。

败酱 (出处: 《中药大辞典》 )

主治:
清热解毒,排脓破瘀。治肠痈,下痢,赤白带下,产后瘀滞腹痛目赤肿痛,痈肿疥癣。
①《本经》:"主暴热火赤气瘙疽,马鞍热气。"
②《别录》:"除痈肿浮肿,结热,风痹不足,产后疾痛。"
③《药性论》:"治毒风顽痹,主破多年瘀血,能化脓为水。及产后诸病。止腹痛余疹、烦渴。"
④《日华子本草》:"治赤眼,障膜,胬肉聤耳,血气心腹痛,破症结,产前后诸疾,催生、落胞,血运,排脓、补瘘,鼻洪吐血赤白带下。疮痍疥癣,丹毒。"
⑤《现代实用中药》:"治肠炎下痢。"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鲜者2~4两)。外用:捣敷。
性味:
苦,平。
①《本经》:"味苦,平。"
②《别录》:"咸,微寒,无毒。"
③《药性论》:"味辛苦,微寒。"
④《纲目》:"微苦带甘。"
归经:
入肝、胃、大肠经
①《汤液本草》:"入足少阴、手厥阴经。"
②《纲目》:"手足阳明厥阴。"
各家论述:
①《纲目》:"败酱,善排脓破血,故仲景治,及古方妇人科皆用之。乃易得之物,而后人不知用,盖未遇识者耳。"
②《本草正义》:"此草有陈腐气,故以败酱得名。能清热泄结,利水消肿,破瘀排脓。惟宜于实热之体。《本经》、《别录》、《药性论》、《日华子》诸书所载,无一非实热瘀滞之症。惟产后诸痛,当以瘀露作痛者为宜。而濒湖所引《别录》,竟作产后疾痛;《大明本草》又以产后诸病浑言之,则流弊良多,不可不知所辨别者也。"
用药禁忌:
本草汇言》:"久病胃虚牌弱,泄泻不食之症,一切虚寒下脱之疾,咸忌之。"
临床应用:
治疗流行性腮腺炎:黄花败酱鲜叶适量,加生石膏0.5~1两共捣烂,再用1个鸭蛋清调匀,敷于肿痛处,24小时后取下。重者需敷2次。有并发症者加服20~50%黄花败酱草煎剂,每日3~4次,每次20~30毫升;或当茶饮。治疗200余例,90%的病例在局部敷药后24小时内症状消失,重症(包括有睾丸炎合并症的)患者在第2次敷药后一般症状也能消失。此外,本品对、乳腺炎、淋巴管炎等也有效果。
化学成分:
白花败酱含有挥发油,干燥果枝含黑芥子甙等。根与根茎中含莫罗忍冬甙、番木鳖甙、白花败酱甙等。
黄花败酱根和根茎含齐墩果酸、常春藤皂甙元、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多种皂甙中已知结构的有败酱皂甙c、d、c1、d1,黄花败酱皂甙a、b、c、d、e、f、g。根中尚含挥发油8%、生物碱。鞣质、淀粉。
附方:
①治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脓:薏苡仁十分,附子二分,败酱五分。上三味,杵为末,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减半,顿服,小便当下。(《金匮要略薏苡附子败酱散
②治产后恶露七、八日不止:败酱当归各六分,续断芍药各八分,芎藭竹茹各四分,生地黄(炒)十二分。水二升,煮取八合,空心服。(《外台》)
③治产后腰痛,乃气血流入腰腿,痛不可转者:败酱当归各八分,芎藭芍药、桂心各六分。水二升,煮八合,分二服。忌葱。(《广济方》)
④治产后腹痛如锥刺者:败酱草五两,水四升,煮二升,每服二合,日三服。(《卫生易简方》)
⑤治赤眼、障痛并胬肉攀睛败酱一握,荆芥草决明木贼草各二钱,白蒺藜一钱五分。水煎服。(《硕虎斋省医语》)
⑥治痈疽肿毒,无论已溃未溃:鲜败酱草四两,地瓜酒四两。开水适量冲炖服。将渣捣烂,冬蜜调敷患处。
⑦治吐血败酱草煎汤服。
⑧治赤白痢疾:鲜败酱草二两,冰糖五钱。开水炖服。
⑨治咬:败酱草半斤,煎汤顿服。另用鲜败酱草杵细外敷。(⑥方以下出《闽东本草》)
性状:
白花败酱的干燥全株,长短不等;根茎有节,上生状细根。茎圆柱形,外表黄棕色或黄绿色,有纵向纹理,被有粗毛。质脆,易拆断,断面中空,白色。叶多皱缩、破碎,或已脱落。全株有陈腐的豆酱气,味苦。以干燥、叶多、气浓、无泥沙杂草者为佳。
生境分布:
产于四川江西福建等地。
原形态:
白花败酱,又名:胭脂麻。
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根茎横卧或斜坐,有特殊的臭气,如腐败的酱味。茎直立,具倒生的白色粗毛,上部稍有分枝。叶对生;叶片卵形,长3~10厘米,宽1.5~5厘米,边缘具粗锯齿,或3裂而基部裂片很小,两面均有粗毛,先端尖锐,基部窄狭;下部叶有翼柄,上部叶近于无柄。聚伞花序多分枝,呈伞房状的圆锥花丛;花冠5裂,白色,筒部短,无距;雄蕊4;子房下位,3室,柱头头状。果实倒卵形,长约2毫米,背部有一小所成的圆翼,长宽各约5毫米。花期9月。
生长于山坡草地及路旁。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
黄花败酱,又名:黄花龙牙、野黄花、野芹山白菜黄花草鸡肠子草
多年生草本。形与上种相似,惟根生叶卵状披针形,有长柄;茎生叶具短柄或近无柄,叶片羽状全裂,上方的叶片较大,裂片5~11,披针形,先端渐尖、锐尖,边缘具不整齐的大锯齿,两面无毛或被白色刚毛。花黄色。果椭圆形,长2.5~3.5毫米,宽1.7~2.2毫米,不具翼状。花期7~9月。
生长于山坡草地。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
来源:
败酱科植物白花败酱黄花败酱或其近缘植物的带根全草。一般多在夏季采收,将全株拔起,除去泥沙后晒干。
出处:
本经
备注:
据《本草》记载,败酱应为上述败酱科植物,但除四川江西、安徽、福建等地使用外,大部分地区习惯上以菊科植物苣荬菜的带根全草和十字花科植物菥蓂的带果全草作败酱使用。前者习用于北方;后者习用于南方。参见"苣荬菜"和"菥蓂"条。

“败酱” 相关论述

味苦平。
主暴热火创,赤气搔,疸,马鞍,热气。一名鹿肠。生川谷。
《名医》曰:“一名鹿首,一名马草,一名泽败,生江夏,八月采根曝干。
案《范子计然》云:败酱出三辅。陶宏景云:气如败酱。故以为名。

释名苦菜泽败鹿肠鹿首马草
气味」(根)苦、平、无毒
「主治」
1、腹痈有脓。用薏苡仁十分、附子二分、败酱五分,共捣为末。每取一匙,加水二升,煎成一升,一次服下。
2、产后恶露。用败酱当归各六分,续断芍药八分,芎穷、竹茹各四分,生地黄(炒)十二分,加水二升煮成八合,空心服下。
3、产后腹痛。用败酱五两,加水四升,煮成二升,每服二合,一天服三次。
4、蠼螋尿。用败酱煎汁涂搽,有效。

主要原料:金钱草败酱草茵陈各30克,白糖适量。
制作方法:金钱草败酱草、茵陈煎汁1000克,加白糖代茶饮
效用说明:排石,利胆,消炎。多服方见疗效,慢性胆囊炎患者,可经常饮用。

雷公云∶凡使,收得后,便粗杵。入甘草叶相拌对蒸,从巳至未,出,焙干,去甘草叶,取用。

味苦咸,平,无毒。主曝热火赤气瘙疽,马鞍热气。除痈肿浮肿,结热,风痹不足,产后腹痛。一名鹿肠,一名鹿首,一名马草,一名泽败。生江夏川谷,八月采根,曝干。

原料:败酱10g、绿茶5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解毒,排脓破瘀。
用途:痈肿浮肿赤白带下目赤肿痛;吐血
来源:《日华子本草》。

原料:败酱5g、当归3g、白芍3g、续断3g、生地3g、红茶5g。
用法:用400ml水煎煮败酱当归白芍续断、生地至水沸后,冲泡红茶10分钟即可。也可直接用300ml开水冲饮。
功能:清热祛瘀,养血生新。
用途:产后恶露不止
来源:《外台》。

原料:败酱10g、冰糖10g、绿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10分钟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解毒
用途:赤白痢疾。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败酱5g、秦皮3g、绿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解毒
用途:脓血便;结肠炎;盆腔炎白血病合并感染属血分有热者。
来源:传统药茶方。

古时候,有一人拜师学医,他见老师常用花椒茴香等药治病,心想:这有什么为难的,谁家中没有这些调味药。哪值得学这么久!于是,他辞谢老师,回家后自开诊所,开始坐堂行医。
一天,一妇人领着儿子前来请他看病。那孩子用双手捂住肚子右侧,不住地呻吟。这医生拿了本医书,翻了半天,比划着说:“你的儿子患的是“肠痈”,好在我这里备有陈年的食酱,回家服下即可痊愈。”哪知道,第二天那孩子便一命呜呼。孩子的家人追问其故,这医生说:“书上不是明明白白地写着治肠痈败酱吗?”
原来,他把治肠痈败酱草当成了陈年腐败的食酱。


味苦、咸,平、微寒,无毒。主治暴热,火赤气瘙,疽,马鞍热气。除痈肿浮肿,结热,风痹,不足,产后腹痛。一名鹿肠,一名鹿首,一名马草,一名泽败。生江夏川谷。八月采根,曝干。
出近道,叶似 ,根形似茈胡,气如败豆酱,故以为名。(《大观》卷八,《政和》二一○页)


味苦、咸,平、微寒,无毒。主暴热火赤气瘙,疽,马鞍热气。除痈肿浮肿,结疾痛。一名鹿肠,一名鹿首,一名马草,一名泽败。生江夏川谷。八月采根,曝干。
出近道,叶似 ,根形似柴胡,气如败豆酱,故以为名。
〔谨案〕此药不出近道,多生岗岭间。叶似水莨及薇衔,丛生,花黄,根紫,作陈酱色,其叶殊不似 也。


《纲目》卷十六
其根似桔梗


气微寒平,味苦、咸。无毒
入足少阴经,手厥阴经
本草》云∶主暴热火赤气瘙疽,马鞍热气。除痈肿浮肿,结热,风痹不足,产后疾痛。
仲景治肠痈有脓者,薏苡仁附子败酱汤薏苡仁二十分,附子二分,败酱五分。三物为末。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取一升,顿服之,小盒饭下,愈。


俗名苦菜子。
辛,苦,微寒,无毒。入足厥阴肝。调产后之恶露,解带下之赤白,止吐衄之血逆,却心腹之瘀痛。兼排脓,最破瘀血
处处原野有之。春生苗叶布地,夏秋茎高一二尺而柔弱。数寸一节,节间生叶四散。顶开白似柴胡
产后腰疼,同芎、归、肉桂服。(验方第一。)
产后腹痛如刺,水煎四两服。(第二。)


味苦、咸,气平,微寒。无毒。俗呼苦 菜,多生深谷中。入剂用之,夏初收采。因似败豆酱气,故以败酱为名。入足少阴肾经,及手厥阴包络。除肿排脓散血,破结催产落胎。去疽瘙,却毒风痿鼻洪吐血能止,腹痛疑血可推。

败酱,因似败豆酱气故名。除肿败脓散血,破结催产安胎,去蛆搔,却毒气痿鼻红吐血能止,腹痛凝血可推。

败酱苦咸化脓水,肠痈能消补,逐瘀破 祛风,最益妇人陈良甫。
出近道。叶似 ,丛生,花黄,根似柴胡,色紫,作陈败豆酱气。微寒,无毒。能化脓为水。消肠痈,补 ,一切疮痍疥癣,丹毒暴热,火赤气,马鞍热气,除痈肿浮肿、结热,破多年凝血,消 结,治风毒、痿。陈良甫云∶即苦荠菜,最益妇人。治血气心痛赤白带下催生落胎产后血晕,烦渴腹痛,胎前后诸病,皆治之。兼治赤眼,障目 肉, 耳,鼻洪吐血。八月采根,干,日锉碎,和甘草叶相拌,蒸半日,去甘草晒用。

败酱_图缺)
味苦、咸,平、微寒,无毒。主暴热火赤气瘙,疽,马鞍热气,除痈肿浮肿,结热,风痹不足,产后疾痛。一名鹿肠,一名鹿首,一名马草,一名泽败。生江夏川谷。八月采根,曝干。
陶隐居云∶出近道,叶似 ,根形似茈胡,气如败豆酱,故以为名。唐本注云∶此药不出近道,多生岗岭间。叶似水莨及薇衔,丛生,花黄根紫,作陈酱色,其叶殊不似 也。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鹿酱,臣,败酱是也。味辛、苦,微寒。治毒风 ,主破多年凝血,能化脓为水及产后诸病,止腹痛,余疹烦渴。日华子云∶味酸。治赤眼障膜, 肉, 耳,血气心腹痛,破症结,产前后诸疾,催生落胞,血晕,排脓,补 ,鼻洪吐血赤白带下,疮痍疥癣,丹毒。又名酸益。七、八、十月采。
图经曰∶败酱,生江夏川谷,今江东亦有之,多生岗岭间。叶似水莨及薇衔,丛生,花黄根紫色,似柴胡,作陈败豆酱气,故以为名。八月采根,曝干用。张仲景腹痈,腹有脓者。薏苡仁附子败酱汤薏苡仁十分,附子二分,败酱五分,三物捣为末,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取一升,顿服之。小盒饭下,愈。
雷公云∶凡使,收得后便粗杵,入甘草叶相拌对蒸,从巳至未,出,焙干,去甘草叶,取用。杨氏产乳∶治蠼 尿绕腰者。煎败酱汁涂之,瘥。

通、破血解毒
苦平.解毒排脓.治痈肿.破凝血.疗产后诸病.(时珍曰∶败酱乃手足阳明厥阴药也、善排脓破血、故仲景治、及古方妇人科产后腰痛腹痛等证多用之、后人不知用、盖未遇识者尔.)一名苦菜.用根苗.(杨氏疗乳方、治蠼 尿绕腰者、败酱煎汁、涂之甚良.)

苦菜
苦,平。入足厥阴,兼入足阳明经。破血排脓。去疽,除痈肿。配米仁附子,下腹
入四物,治恶露不止

气味苦平,无毒。主治暴热火赤气瘙,疽,马鞍热气
败酱俗名苦菜,处处原野皆有。春初生苗,深冬始凋,野人多食之。)
败酱味苦性寒,故主治暴热火赤气,而瘙疽,马鞍热气,皆为火热之病。马者,火之畜也。《金匮》方有薏苡附子败酱散,亦主肠痈而消热毒

排脓消肿.肠痈藉辛苦之功.达胃行肝.瘀热仗咸寒之力.(败酱辛苦咸微寒.一名苦菜.叶如芥.其色青紫.能入血分.散血中瘀留结热.入手足阳明厥金匮用之治肠痈.亦取其排脓破血之意.)

味咸,微寒,无毒.主除痈肿浮肿,结热,风痹,不足,产后疾痛.一名鹿首,名马草,一名泽败.生江夏.八月采根,曝干.
本经》原文∶败酱,味苦,平.主暴热火赤气瘙疽,马鞍热气.一名鹿肠.生川谷.

苦菜,苦咸微寒,入心包肾,主暴热火,除痈肿结热风痹,为治肠痈之上药。

(一名苦菜.根苗同.)
气味
苦平无毒
【主治】
暴热火赤气瘙疽.马鞍热气.除痈肿浮肿结热风 .破多年凝血.能化脓为水.产后诸病.止腹痛余疹烦渴.治血气心腹痛.破症结催生落胞.血运鼻衄吐血赤白带下赤眼障膜 肉. 耳疮疥癣丹毒.排脓补 .败酱乃手足阳明厥药也.善排脓破血.故仲景治及古方妇人科皆用之.乃易得之物.而后人不知用.盖未遇识者耳.

味苦.入手足阳明厥阴经.功专破血排脓.得四物治恶露不止.得当归川芎、桂心治产后腰痛.一名苦菜.用根苗.

一名苦菜性味苦寒,泻热解毒破血排脓,为外科专药。取根、苗用。

薏苡附子败酱散
上一方。
【品考】
败酱,后世或以白花者为真物。然今以黄花者试之有效,故我门不取白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