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耳

( Mù ěr )

别名: 树鸡 , 黑木耳 , 木檽 , 木枞 , 木蛾 , 云耳 , 耳子 , 檽 , 桑上寄生 , 蕈耳 , 木菌 , 光木耳 , 木茸

木耳 (出处: 《全国中草药汇编》 )

主治:
补气血,润肺,止血。用于气虚血亏,四肢搐搦,肺虚咳嗽咯血吐血衄血崩漏高血压病便秘
用法用量:
1~2钱。
性味:
甘,平。
来源:
真菌类担子菌纲木耳木耳属植物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 (l.)underw.,以子实体入药。夏秋采收,晒干。

木耳 (出处: 《中药大辞典》 )

主治:
凉血止血。治肠风血痢血淋崩漏痔疮
孟诜:"利五脏,宣肠胃气拥毒气。"
②《日用本草》:"治肠癖下血,又凉血。"
③《纲目》:"治。"
④《药性切用》:"润燥利肠。"
⑤《随息居饮食谱》:"补气耐饥,活血,治跌仆伤。凡崩淋血痢肠风,常食可瘳。"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3~1两;或研末服。
性味:
甘,平。
①《药性论》:"平。"
孟诜:"寒,无毒。"
③《饮膳正要》:"苦,寒,有毒。"
④《纲目》:"甘,平,有小毒。"
⑤《本草求原》:"甘,温,小毒。"
归经:
入胃、大肠经
①《得配本草》:"入足阳明经。"
②《本草求真》:"入大肠、胃。"
③《本草再新》:"入肝、脾、肾三经。"
用药禁忌:
药性切用》:"大便不实者忌。"
临床应用:
用于创面肉芽过剩:取平柔、肥厚而无缺损的木耳,用温开水浸透涨大后,酒精消毒。伤口周围及肉芽用盐水清洗消毒后,将木耳平贴于肉芽上,纱布包扎,3~4天拆开观察1次。治疗2例,均于3天后痊愈。木耳疏松易收缩,吸水性强,能将肉芽中的水份大量吸收,使肉芽开始干萎;加之木耳干燥后,收缩皱凸,给与肉芽均匀压力,使肉芽过剩部分退平,上皮细胞随着向中心生长,伤口易于愈合。
附方:
①治新久泄利:干木耳一两(炒),鹿角胶二钱半(炒)。为末,每服三钱,温酒调下,日二。(《御药院方》)
②治血痢日夜不止,腹中疴痛,心神麻闷:黑木耳一两,水二大盏,煮木耳令熟,先以盐、醋食木耳尽,后服其汁,日二服。(《圣惠方》)
③治崩中漏下木耳半斤,炒见烟,为末。每服二钱一分,头发灰三分,共二钱四分,好酒调服出汗。(《孙天仁集效方》)
④治眼流冷泪木耳一两(烧存性),木贼一两。为末。每服二钱。以清米泔煎服。(《惠济方》)
⑤治一切牙痛木耳荆芥等分。煎汤漱之,痛止为度。(《海上方》)
性状:
干燥的木耳呈不规则的块片,多卷缩,表面平滑,黑褐色或紫褐色;底面色较淡。质脆易折断,以水浸泡膨胀色泽转淡,呈棕褐色,柔润而微透明,表面有滑润的粘液。气微香。以干燥、朵大、肉厚、无树皮泥沙等杂质者为佳。
生境分布:
寄生于阴湿、腐朽的树干上。可人工栽培。分布四川福建江苏等地。产于四川福建等地。
原形态:
子实体形如人耳,径约10厘米.内面呈暗褐色,平滑;外面淡褐色,密生柔软的短毛。湿润时呈胶质,干燥时带革质。不同大小的子实体簇生一丛,上表面子实层中的担子埋于胶质中,担子分隔,通常由4个细胞组成,每个细胞有1孢子梗伸出,孢子梗顶端各生1担孢子。
来源:
木耳科植物木耳子实体。夏、秋季采收,晒干。
出处:
本经

木耳 (出处: 《中华本草》 )

主治:
补气养血;润肺止咳;止血;降压;抗癌。主气虚血亏;肺虚久咳;咳血;衄血;血痢;痔疮出血;妇女崩漏;高血压;眼底出血;子宫颈癌;阴道癌;跌打伤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或炖汤;或烧炭存性研末。
性味:
甘;平
归经:
肺;胃;肝;脾;肾;大肠经
各家论述:
1.孟诜:利五脏,宣肠胃气拥毒气。
2.《日用本草》:治肠癖下血,又凉血
3.《纲目》:治
4.《药性切用》:润燥利肠。
5.《随息居饮食谱》:补气耐饥,活血,治跌仆伤。凡崩淋血痢肠风,常食可廖。
用药禁忌:
虚寒溏泻者慎服。
药理作用:
1.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1)抗凝血作用 300%木耳煎剂1ml/100g灌胃,连续20d,实验结果表明,木耳能延长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12.06s,提高血浆抗凝血酶Ⅲ活性,具有明显的抗凝血作用。黑木耳多糖50mg/kg给小鼠静注、腹腔注射、灌胃,均有明显的抗凝血作用;在体外实验中,黑木耳多糖亦有很强的抗凝血活性。
(2)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黑木耳的磷酸缓冲盐水提取物在试管内明显抑制adp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并阻断低于16μmol/l的adp激活血小板释放5-羟色胺,黑木耳抗血小板作用的有效成分是水溶性的。人口服70g黑木耳后3h内即开始出现血小板功能降低,并持续24h。木耳菌丝体酸提取物体内(大鼠静注10g/kg或灌胃10g/kg连续15d),体外(25mg/ml,50mg/ml及100mg(菌丝体)/ml)能明显抑制adp诱导大鼠血小板聚集。醇提取物5g/kg,7g/kg灌胃,共15d,能明显缩短红细胞电泳时间。黑木耳酸性杂多糖小鼠腹腔注射试验结果表明,该多糖具有促进白细胞增加,抗凝血和降低血小板的作用,其活性随着多糖分子量和糖醛酸含量降低而增大,即生物活性依赖于多糖在水中的溶解度。
(3)抗血栓形成 兔口服木耳多糖18.5mg/kg,可明显延长特异性血栓及纤维蛋白血栓的形成时间,缩短血栓长度,减轻血栓湿重和干重,减少血小板数,降低血小板粘附率和血液粘度,并可明显缩短豚鼠优球蛋白溶解时间,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升高纤溶酶活性,结果表明,木耳多糖有明显的抗血栓作用。
(4)升白细胞作用 小鼠腹腔注射黑木耳多糖2mg/只,连续7d,有较好地对抗环磷酰胺引起的白细胞下降的作用。
2.对免疫功能的促进作用 黑木耳多糖能增加小鼠脾指数、半数溶血值(hc50)和玫瑰花结形成率,促进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淋巴细胞转化等。木耳菌丝体250mg/kg,连续7d小鼠腹腔注射能明显提高外周血t淋巴细胞百分率;400mg/kg、800mg/kg皮下注射,共7d,使环磷酰胺引起的半数溶血值hc50减少恢复正常。
3.对核酸和蛋白生物合成的影响 黑木耳多糖100μg对人淋巴细胞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合成有显着促进作用。黑木耳多糖给小鼠腹腔注射100mg/kg连续4d,对3h亮氨酸掺入小鼠血清蛋白有较弱的促进作用。
4.降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木耳煎剂30g/kg,连续灌服20d,木耳多糖28mg/kg,连服8d,均可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三酰甘油(甘油三酯)和血清总胆固醇(tc)含量,提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总胆固醇比值,且有降胆固醇作用。木耳多糖180mg/kg灌服可防止高胆固醇引起的小鼠高胆固醇血症的形成。每日在喂胆固醇同时,加喂黑木耳2.5g/只,共90d,有降低兔血浆胆固醇、过氧化脂质(lpo)、血栓素a2(txa2)的含量,提高前列环素/血栓素a2(pgi2/txa2)比值,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5.延缓衰老作用 每日给家兔黑木耳2.5g/只,共90d,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家兔氧自由基,肝、心、脑组织脂褐质,血浆过氧化脂质,血浆胆固醇含量及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作用。提示黑木耳可能通过降血浆胆固醇,减少脂质过氧化产物脂褐质的形成,以维护细胞的正常代谢,显示有延缓衰老作用。运用化学发光分析法,研究了2.5%黑木耳水提取物50μl,800μl,1000μl对h2o2或由酶体系及非酶体系产生的超氧化物自由基(o-2)有清除作用,清除能力与用量之间呈量效关系,提示黑木耳水提取物中含有抗氧化作用的成分。黑木耳多糖100mg/kg,腹腔注射,连续7d,可使小鼠在水中平均游泳时间延长50.40%,有增强小鼠抗疲劳的能力;还能明显降低小鼠心肌组织脂褐质含量;能明显增加小鼠脑和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比活力;对小鼠离体脑中单胺氧化酶b(mao-b)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抑制强度随浓度增加而加强,并能增加果蝇飞翔能力。黑木耳多糖能明显延长果蝇平均寿命,为对照组的1.26倍,口服黑木耳多糖40d后,果蝇脂褐质含量有所降低。
6.抗辐射及抗炎作用 小鼠腹腔注射木耳多糖100mg/kg,连续7d对60coγ射线照射有拮抗作用,使小鼠存活率提高1.56倍,腹腔注射60mg/只,对大鼠由鸡蛋清引起的足跖肿胀有一定的抗炎症作用。
7.抗溃疡作用 黑木耳多糖以每日70mg/kg灌胃,连续2d,能明显抑制大鼠应激型溃疡的形成;以每日165mg/kg灌胃,连续12d,能促进醋酸型胃溃疡的愈合,对胃酸分泌和胃蛋白酶活性无明显影响。
8.降血糖作用 木耳多糖33mg/kg或100mg/kg灌胃,能明显降低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血糖水平,口服多糖后4~7h降血糖作用最显着;还能减少糖尿病小鼠饮水量。
9.抗生育作用 黑木耳多糖8.25mg/kg给小鼠腹腔注射,抗着床和抗早孕效果最明显,终止中期妊娠作用略差些,但对孕卵运输则无效。
10.抗癌、抗突变作用 木耳热水提取物对瑞士小鼠肉瘤s180抑制率为42.5%~70%,对艾氏腹水癌抑制率为80%。黑木耳多糖200mg/(kg·d),连续10d有对抗环磷酰胺所致小鼠骨髓微核率增加的作用。
11.抗菌作用 木耳中分离的黑刺菌素有抗真菌作用。
12.毒性 黑木耳多糖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789.60±92.19mg/kg。
化学成分:
1.木耳木耳多糖。从子实体分离的一个多糖,相对分子质量为155000,由l-岩藻糖(fucose),l-阿拉伯糖(l-arabinose),d-木糖(d-xylose),d-甘露糖(d-mannose),d-葡萄糖(d-glucose),葡萄糖醛酸(glucuronic acid)等组成,其摩尔比为.14:0.045:0.17:1.00::.61::.44。菌丝体含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还含麦角甾醇(ergosterol),原维生素d2(provitamin d2),黑刺菌素(ustilaginoidin)。生长在棉子壳上的木耳含总氨基酸11.50%,蛋白质(protein)13.85%,脂质(lipid)0.60%,糖66.22 %,纤维素1.68 %,胡萝卜素(carotene)0.22mg/kg,维生素(vitamin)a 1.76u/g,维生素b1 0.88mg/kg,维生素b2 11.4mg/kg及各种无机元素:钾1.98%,钠0.055%,钙0.28%,镁0.23%,铁0.0017%,铜6.3×10\-6,锌12×10\-6,锰26×10\-6,磷392mg%等。
2.毛木耳 含植物血凝素(lectin),相对分子质量约23000。含木耳毒素(auritoxin)Ⅰ、Ⅱ,系蛋白结合多糖。从子实体中得到2个多糖,appa和appb,前者的相对分子质量约120000,后者约70000。
3.皱木耳 在液体培养中生长,产生膜复合体,其中有地衣酚(orcinol),荔枝素(atranorin),苔色酸(orselinic acid),藻纹苔酸(salazinic acid),红粉苔酸(lecanoric acid)和反丁烯二酸原冰岛衣酸酯(fumaprotocetraric acid)。
性状:
性状鉴别 (1)木耳子实体呈不规则块片,多皱缩,大小不等,不孕面黑褐色或紫褐色,疏生极短绒毛,子实层面色较淡。用水浸泡后则膨胀,形似耳状,厚约2mm,棕褐色,柔润,微透明,有滑润的粘液。气微香,味谈。
(2)毛木耳 子实体较木耳厚,不孕面绒毛浓密、较长。余与木耳类同。气微,味淡。
(3)皱木耳不孕面乳黄色至红褐色,疏生绒毛;子实层面有明显网络状皱缩。气微,味淡。
栽培:
生物学特性 黑木耳属于腐生性中温型真菌。菌丝在6~36℃之间均可生长,但以22~32℃最适宜;15~27℃都可分化出于实体,但以20~24℃最适宜。菌丝在含水量60%~70%的栽培料及段木中均可生长,子实体形成时要求耳木含水量达70%以上,空气相对湿度90%~95%。菌丝在黑暗中能正常生长,子实体生长期需250~1000 lx的光照强度。为好气性真菌,ph5~5.6最适宜。
栽培技术 黑木耳栽培方法有段木栽培与代料栽培等多种,现主要介绍段木栽培。①制种:菌种有锯木屑菌种与枝条菌种,前者用锯木屑与麦麸等配制成培养基;后者用直径1cm的枝条切成1.5cm长,加入蔗糖、米糠等营养成分,装瓶后高压灭菌,接入母种,在25~28℃下培养1个月,菌丝即可长满瓶。②耳木准备:栽培场地选好后就应准备耳木,常用的耳木种类有完斗科和桦木材的树种,选胸高处直径10~12cm的耳树,砍伐后截成1~1.2m长段,截面用新石灰涂刷,然后置于通风向阳处架晒。③接种:接种用的工具应预先用乙醇消毒。先在耳木上;用电钻以穴距7cm垂直打深1.5cm的穴,如用锯木屑菌种则应填满穴,按紧后盖好预制的树皮盖。枝条菌种插入接种孔后用锤敲紧,使之与段木表面平贴、无孔隙。④定植管理:首先应上堆发菌,将接菌的耳木按“井”字形或“山”字形堆垛。堆内温度以20~28℃为宜,相对湿度保持在80%左右。在南方3~4星期,北方需要4~5星期,当菌丝已伸延到木质部并产生少量耳芽时,应及时散堆排场。一般采用平铺式排场,用枕木将耳木的一端或两端架起,整齐地排列在栽培场上,经过1个月左右即可起架。搭架一般采用“人”字形方法,先埋两根有杈的木桩,地面留出70cm高,杈日上横放一根横木,耳木斜立在横木两侧。呈“人”字形,相距7cm,角度约45°为宜,晴天或新耳木角度可大些,雨天或隔年耳木角度应小些。起架阶段栽培场的温、湿、光、通气条件必须调节好,但管理中心是水分问题。起架后最好隔3d有一场小雨,半月有一场中、大雨,干旱时应人工喷水,解决干干湿湿的问题,保持相对湿度在90%~95%左右。喷水应在早晨和傍晚进行。
病虫害防治 危害黑木耳的主要杂菌有环纹炭团菌、麻炭团菌、韧草茵、朱红栓菌、绒毛栓菌等。主要虫害有伪步行虫、蛀枝虫、四斑丽(虫甲)、蓟马等。可用生石灰(1:100倍液)、退菌特(1:100倍液)、氯化锌(1:50倍液),防治杂菌污染。另外也可采用除虫菊雷公藤等生物农药防治虫害。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生于栎、榆、杨、槐等阔叶树腐木上。
2.生于杨、柳、桑、槐等阔叶树腐木上。
3.生于阔叶树腐木上。
资源分布:1.分布于全国各地,各地还有人工栽培。
2.分布于全国大部分省区,各地有人工栽培。
3.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原形态:
1.木耳 子实体丛生,常覆瓦状叠生。耳状。叶状或近林状,边缘波状,薄,宽2-6cm,最大者可达12cm,厚2mm左右,以侧生的短柄或狭细的基部固着于基质上。初期为柔软的胶质,粘而富弹性,以后稍带软骨质,干后强烈收缩,变为黑色硬而脆的角质至近革质。背面外面呈弧形,紫褐色至暗青灰色,疏生短绒毛。绒毛基部褐色,向上渐尖,尖端几无色,(115-135)μm×(5-6)μm。里面凹入,平滑或稍有脉状皱纹,黑褐色至褐色。菌肉由有锁状联合的菌丝组成,粗约2-3.5μm。子实层生于里面,由担子、担孢子及侧丝组成。担子长60-70μm,粗约6μm,横隔明显。孢子肾形,无色,(9-15)μm×(4-7)μm;分生孢子近球形至卵形,(11-15)μm×(4-7)μm,无色,常生于子实层表面。
2.毛木耳 子实体初期杯状,渐变为耳状至叶状,胶质、韧,干后软骨质,大部平滑,基部常有皱褶,直径10-15cm,干后强烈收缩。不孕面灰褐色至红褐色,有绒毛,(500-600)μm×(4.5-6.5)μm,无色,仅基部带褐色。子实层面紫褐色至近黑色,平滑并稍有皱纹,成熟时上面有白色粉状物即孢子。孢子无色,肾形,(13-18)μm×(5-6)μm。
3.皱木耳 子实体群生,胶质,干后软骨质。幼时杯状,后期盘状至叶状,(2-7)cm ×(1-4)cm,厚5-10mm,边缘平坦或波状。子实层面凹陷,厚85-100μm,有明显的皱褶并形成网格。不孕面乳黄色至红褐色,平滑,疏生无色绒毛;绒毛(35-185)μm×(4.5-9)μm。孢子圆柱形,稍弯曲,无色,光滑,(10-13)μm×(5-5.5)μm。
来源:
药材基源:为木耳科真菌木耳毛木耳及皱木耳的子实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uricularia auricula(l.ex hook.)underw.[tremella auricula l.ex hook.];auricularia polytricha(mont.)sacc.[hirneola polytricha mont.];auricularia delicata(fr.)p.henn.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晒干。
出处:
出自《神农本草经》。
1.《药性论》:蕈耳,古槐、桑树上者良。能治风,破血,益力,其余树上多动风气,发痼疾,令人肋下急,损经络背膊,闷。次柘木者良。
2.《唐本草》:楮耳人常食,槐耳用疗,榆、柳、桑耳此为五耳。软者并堪啖。
3.《纲目》:木耳各木皆生,其良毒亦必随木性,不可不审,然今货者,亦多杂木,惟桑、柳、楮、榆之耳为多。按《生生编》云,柳蛾补胃,木耳衰精。言老柳之蛾,能补胃

“木耳” 相关论述

释名」木软、木菌树鸡木蛾
气味」甘、平、有小毒
「主治」
1、眼流冷泪。用木耳一两(烧存性)、木贼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以清淘米水煎服。
2、崩中漏下。用木耳半斤,炒见烟,研为末。每服二钱一分,加头发灰三分,好酒调服
3、经久泄痢。用干木耳一两(炒)、鹿角胶二钱半(炒),菜研为末。每服三钱,温酒调下。一天服二次。
4、牙痛。用木耳荆芥等分,煎汤频漱。
5、脱肛泻血。用桑耳一两、熟附子一两,菜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米激发送下。
6、月经不断(肉色黄瘦,稍有劳累,病情好加剧)。用桑耳焙干、研细,每服二钱,饭前服,热酒送下。一天服二次。
7、赤白带下。用桑耳切碎,酒煎服。
8、瘰疬溃粒。用桑耳五钱、水红豆一两、百草霜三钱、青苔二钱片脑一分,共研为末,以鸡蛋调匀敷涂。敷前,以车前艾叶桑皮煎汤洗患处。
9、蛔虫寄生。用槐木耳烧存性,研为末,水服枣样大一块。若不止痛,饮热水一程式,蛔虫即可打下。
10、肺痈咳血。用柘耳一两,研为末,同百齿霜二钱,加糊调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汤送下。

主要原料:水发黑木耳150克,清汤1250克,瘦猪肉150克,味精1克,绿叶菜25克,胡椒粉0.5克,熟笋片50克,酱油、精盐、淀粉适量。
制作方法:将水发黑木耳洗净、沥干,瘦肉切片放入碗中,加精盐0.5克,干淀粉拌匀浆好。汤锅置于旺火,倒入清汤,放入黑木耳、笋片烧沸,加精盐1克,下绿叶菜、肉片氽熟,汤沸时撇去浮沫,放酱油、味精,出锅后撒上胡椒粉即成。
效用说明:滋阴润燥,强壮身体,适宜于阴虚津枯、消渴赢瘦、燥咳痰少、肌肤干枯、肠燥便秘痔疮下血等症。

主要原料:黑木耳30克,粳米100克,大枣5克,冰糖适量。
制作方法:将辉木耳用温水泡开、洗净,用粳米大枣木耳冰糖,同煮成粥。
效用说明:健脾止血

主要原料:黑木耳3克,桂圆肉5克,冰糖适量。
制作方法:黑木耳洗净,与桂圆肉同煮,加冰糖调味。
效用说明:养血活血。适宜于头发早白等症。

主要原料:黑木耳30克,红糖20克。
制作方法:黑木耳慢火煮,加红糖即成。
效用说明:活血止血。对降血压有一定作用。

主要原料:黑木耳10克,红枣50克,白糖适量。
制作方法:黑木耳泡发洗净,干燥后粉碎,红枣煮烂,去皮、核。将木耳粉、红枣白糖同煮成酱即成。
效用说明:适宜于贫血等症。

主要原料:木耳10克,当归白芍黄芪甘草陈皮桂圆肉各4克。
制作方法:将上述各料洗净后加水蒸熟即成。
效用说明:补血和血,消症化结。适宜于子宫颈癌阴道癌等症。

主要原料:黑木耳15克,圆椒、糖、醋、味精、盐适量。
制作方法:黑木耳用水泡发,洗净去蒂,切成丝,放入沸水锅焯片刻,捞起沥去水分,圆椒洗净,切丝入沸水锅伸片刻,捞出。将黑木耳丝、圆椒丝分别以食醋浸债15分钟后,滤去食醋,加入味精、细盐、白糖,调味适宜后,入同一盆内即成。
效用说明:防止脑血管意外,补充铁质和维生素c,延缓衰老,治疗缺铁性贫血

【原料】黑木耳6克,柿饼50克,白糖适量。
【制作】将木耳用温水泡发,洗净,柿饼洗净。将木耳柿饼切碎,置铝锅内,加水适量煮熟烂,加入白糖拌匀,作羹食之。
【作用】活血止血。适用于便血痔疮出血等症。

治溃烂诸,效不可言,不可轻视此方。
木耳一两焙干研末 白沙糖一两和匀
以温水浸如糊,敷之缚之。
此方与刺谓皮治遗精抽葫芦治鼓症,义同,明此义,方可以学医。


味苦,寒,有毒。利五脏,宣肠胃壅毒瓦斯。不可多食。


无毒。利五脏,宣肠胃气拥、毒瓦斯,不可多食。惟益服丹石人。热发,和葱豉作羹。〔嘉〕

味甘性平,有小毒。恶虫从下过者,有大毒。枫木上生者,食之令人笑不止。采归色变者、夜视有光者、欲烂不生虫者、赤色及仰生者,并有毒不可食。
唯桑槐榆柳树上生者良,柘木者次之。其余树生者,动风气,发痼疾,令人肋下急损络背膊闷。不可合雉肉野鸭鹌鹑食,中其毒者,生捣冬瓜蔓汁并地浆可解。

【基原】为木耳科植物木耳的子实体。
【异名】黑木耳树鸡
性味归经】甘,平。入胃、大肠经
【功效】凉血止血,和血养荣,止泻痢
【应用】
1.血痢日夜不止,腹中疼痛,心神烦闷:黑木耳30g,水二大盏,煮木耳令熟,先以盐醋食木耳尽,后服其汁,日三服。(《圣惠方》)
2.内外痔木耳3~6g,柿饼30g,同煮烂。(《食物与治病》)
3.新久泄痢:干木耳30g(炒),鹿角胶7.5g(炒),为末。每服9g,温酒调下,日二次。(《御药院方》)
4.贫血黑木耳30g,红枣30枚,煮熟服食,加红糖调味。(《家庭食疗手册》)
5.眼流冷泪木耳30g(烧存性),木贼30g,为末。每服6g,以清米泔煎服。(《普济方))
【使用注意】
大便不实者忌服。
【按语】
木耳寄生于桑、槐、柳、榆等树上菌属,其性质优劣,随其木而异。木耳营养丰富,是滋补强壮之品,被誉为“素中之荤”。它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如甘露聚糖、木糖等。其所含胶质可起到清胃、涤肠功能。木耳含钙与铁量较高。脂肪中还含有卵磷脂和脑磷脂,所以木耳既可以用于菜肴滋补强身,又可药用治疗贫血便血便秘等。
【参考文献】
1.《本经》:“盛气不饥,轻身强志。”
2.《饮膳正要》:“利五脏,宽肠胃,不可多食。”
3.《随息居饮食谱》:“补气耐饥,活血,治跌打仆伤,凡崩淋血痢肠风,常食可疗。”

杨)解肠胃热毒
木耳(专入大肠胃)。生非一木。良枯莫辨。(权曰。蕈耳古槐桑树上者良。柘木者次之。其余树木多动风气。发痼疾。令人肚下急。损经络背膊。闷人。藏器曰。木耳从下过者有毒。枫木上生者令人笑不止。采归色变者有毒。夜有光。欲烂不生虫者。并有毒。须生捣冬瓜蔓汁解之。)据书所载。能治痔疮 肿。崩中漏下。(用此炒黑为末。酒调方寸匙服。)眼流冷泪。(用木耳烧存性木贼一两。为末。每用二钱。以清米泔煎服。)血注脚。(用桑耳楮耳牛屎菇各五钱。胎发灰男用女女用男三钱。研末。油和涂之。或干涂。)血痢。(用木耳炒研五钱。酒服。)一切牙痛等症。(用荆芥等分。煎汤频洗。)然性禀阴湿。生于枯木。徒有衰精冷肾之害。而无温脾益胃之功也。本经言其益气不饥。轻身强志。恐誉词耳。岂真谓哉?

甘平小毒
发明木耳禀湿土之气而生于朽株,故有衰精冷肾之患。然治痔疮 肿,崩中漏下大验。俱炒见烟为末,酒服方寸匙效。


甘平.有小毒.利五脏,宣肠胃,治五痔,及一切血证.生古槐、桑树者良.柘树者次之.
地耳、甘寒明石耳、甘平.明目益精.

甘,平。有小毒。得发炭,治崩中。得木贼,治冷泪
炒见烟为度。

性属甘平.滋养营治吐衄.质兼凉黑.善疗痔漏肠红.务宜知有毒无毒之不齐.当省察良木朽木之互异.(木耳生于朽木上.得湿热而生.受阴晦之气.不无小毒.味甘色黑.虽能治痔漏肠红等证.毕竟非治病良药.仅堪以供蔬食.况木之种类不一.不可不审耳.)

甘平,利五脏肠胃,治五痔血症地耳甘寒,明目。石耳甘平,明目益精。

味甘平有小毒.入手足阳明足厥阴经.功专利五脏.宣肠胃.治五痔及一切血证.生古槐桑树者良.柘树者次之.地耳甘寒明.石耳甘平明目益精.

俗名云耳。甘平性滑,润燥利肠,烧灰治五痔大便不实者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