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咽炎

( jixingyanyan )

别名: 喉痹

中医

简介:
本病是以咽部红肿疼痛,或干燥、异物感,咽痒不适等为主要表现的咽部疾病
病机:
本病的形成,多因起居不慎,肺卫失固,致风热邪毒乘虚侵犯,由口鼻而入直袭咽喉,以致咽部红肿疼痛而发为风热喉痹。若因失治误治,或平素肺胃积热,则邪热传里而出现肺胃热盛的重证。素体虚寒者,风寒之邪犯于皮毛,内应于肺,壅结于咽喉,则可表现为风寒喉痹
诊断:
本病属外邪侵犯的实证,辨证的重点在于区分表、里,初起邪在肺卫多属表证,病情较轻,虽有风寒风热之分,但热者十居八九,寒者十居一二,且往往在短时间内寒邪亦从热化。病至两三日,若外邪不解,常可循经传里而出现里实热证,病情较重。临床上可将本病分为风热外侵、风寒袭肺及肺胃热盛三个证型。
1.风热外侵
证候:咽部微红肿,干燥灼热感,微痛,或痒咳,吞咽不利,可伴有发热、微恶寒头痛咳嗽痰黄,舌质正常或稍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辨析:①辨证:本证多见于急性咽炎初期,以咽部微红肿疼痛、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等为辩证要点。②病机:风热邪毒由口鼻而入,首先犯肺:咽喉为肺胃之门户,首当其害,外邪与咽部气血相搏结,则出现红肿、疼痛、灼热或痒咳等症状,由于邪尚在表,故咽部症状较轻;发热恶寒并见,是邪在肺卫、正邪相争之象;风热犯肺,致肺失宣降,则咳嗽痰黄;舌质正常或稍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为风热表证之候。
2.风寒袭肺
证候:咽部微痛或痒,粘膜淡红不肿,吞咽不顺,伴恶寒微热,无汗鼻流清涕咳嗽痰清稀;舌质淡红,苔薄白而润,脉浮紧。
辨析:①辨证:本证可出现在急性咽炎的初期,临床上较为少见,以咽部淡红不肿而微痛或痒、鼻流清涕、苔薄白而润、脉浮紧为辨证要点。②病机风寒外袭,内应于肺,结于咽喉,则出现咽部淡红不肿而微痛或痒、吞咽不顺等症状;风寒束表,邪正相争,则恶寒微热无汗;肺失宣降,则鼻流清涕咳嗽痰稀白舌质淡红、苔薄白而润、脉浮紧为风寒表证之象。
3.肺胃热
证候:咽部红肿疼痛较剧,软腭及悬壅垂亦红肿,吞咽困难,痰多而黄,不易咯出,颌下有臖核、压痛,发热口干头痛大便干结,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洪数。
辨析:①辨证,本证多见于急性咽炎失治误治之后,以咽部剧烈的红肿疼痛、吞咽困难、大便干结、小便黄、舌红苔黄、脉数有力为辨证要点。②病机邪热传里,肺胃热盛,上蒸于咽喉,则出现咽部剧烈的红肿疼痛、吞咽困难、颌下起臖核;肺经有热,煎灼津液,则痰多而黄;胃腑炽热,则口渴、大便干结;里热炽盛,则发热而不恶寒头痛、尿黄,舌红苔黄、脉洪数有力。
类证:
1.乳蛾:青少年多见,以喉核红肿疼痛为主。
2.喉痈:急起,高热,咽喉部剧痛。红肿,吞咽障碍,可化脓,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
3.急喉风:病情急重,以突起咽喉紧锁,呼吸困难,痰涎壅盛为主要特征,而不仅是咽痛、咽痒不适等表现。
治疗:
本病的治疗,重在祛邪,初期邪在肺卫,注意疏解,不可过用苦寒药,邪热传里时,注意通大便。由于病在咽喉,吞咽多有不便,故服药的方法亦不可忽视,汤药宜采取频频含嗽下咽的办法。此外,内治外治的有机配合,可大大提高疗效。
一、辩证选方
1.风热外侵
治法:疏风清热,解毒利咽。
方药:疏风清热汤经验方)加减。荆芥10g,防风10g,牛蒡子12g,甘草6g,银花15g,连翘15g,黄芩10g,桑白皮15g,赤芍15g,桔梗10g,浙贝10g,花粉15g,玄参15g。头痛者,可加蔓荆子、藁本;咽痒作咳,去玄参,加蝉衣、橘红;若咽痛较重,可加射干山豆根
2.风寒袭肺
治法:辛温解表疏风散寒。
方药:六味汤(《喉科秘旨》)加减。荆芥10g,防风10g,桔梗10g,甘草6g,薄荷6g,僵蚕10g,苏叶10g,生姜6g。鼻塞清涕者,加苍耳子辛夷咳嗽紫菀杏仁;咽痒加蝉衣橘红
3.肺胃热
治法:泄热解毒,利咽消肿。
方药:清咽利膈汤(《喉症全科紫珍集》)加减:连翘15g,银花15g,大黄6g,黄芩10g,栀子10g,薄荷6g,牛蒡子12g,荆芥10g,防风10g,玄明粉6g(冲),玄参15g。大便秘结者,大黄可酌情加至10~12g;口渴加花粉;痰多加瓜蒌仁浙贝;高热加生石膏、知母;咽部肿甚,加丹皮、赤芍
二、、其他疗法
(一)吹喉法药物研成极细粉末,吹于咽部患处,以起到清热利咽、消肿止痛的作用,常用的药物如双料喉风散、喉康散、复方西瓜霜冰硼散锡类散等。(二)含漱法将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药煎成汤剂或提取有效成分制水剂进行频频含漱,可起到消肿止痛的作用,如银连漱口液、漱口方。
(三)含服法将中药制成片剂含服,使药物能在咽部停留较长时间而发挥局部治疗使用,常用药如健民咽喉片草珊瑚含片、薄荷喉片等。
(四)蒸气吸入或超声雾化法将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作用的中药煎汤。反复过滤,取滤液行蒸气吸入或超声雾化,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咽部而发挥治疗作用,方剂银花大青叶黄芩荆芥牛蒡子甘草
中药:
1.六神丸:每次服10粒,每日服3次,儿童酌减,孕妇忌服。能清热解毒,利咽止痛,用于风热喉痹
2.喉症丸:每次5~10粒,每日服2~3次,儿童酌减,孕妇忌服。功效、主治同上。
3.喉疾灵胶囊:每次服4粒,每日3次,儿童酌减。能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用于风热喉痹
4.抗病毒口服液:每次服10ml(1支),每日3次。能疏风清热、活血消肿,可用于风热型咽炎。
5.牛黄解毒片:每次服2~4片,每日服2~3次,儿童酌减。能泄热通便,可用于急性咽炎属肺胃热盛、大便秘结者。
针灸:
1、点刺放血法:用三棱针或5号注射钟头在双侧耳尖(耳轮上缘中点)及少商点刺,挤出恶血数滴,每日1次,有显著的利咽止痛作用。
2、穴位敷贴法:取蝎尾两只(末节有毒针部分),分别置两块胶布中心(约1×1cm大小),贴压在双侧扶突穴上,1~2天后取下。
3、爆灯火法:在双侧肩胛骨内侧缘、脊柱两旁寻找皮肤上的斑丘疹、结节或压痛点,或选用大椎曲池合谷少商角孙。取灯芯草一段,蘸植物油后空干浮油,以不滴下为度,用食指和中指捏住灯芯草前三分之一在蜡烛或酒精上迅速点燃,对准皮肤异点或穴位,迅速爆灸,当灼及皮肤时便发出"啪"的清脆声,无爆响者重灸,每次选1~3个穴位,间隔2~3天一次,以6次左右为宜。

西医

简介:
急性咽炎是咽粘膜、粘膜下组织及淋巴组织的急性炎症,是上呼吸道感染的一部分,很多是由急性鼻炎向下蔓延所致。病变可局限在咽部一部分或全部。
病因:
50%为病毒感染,主要有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冠状病毒,鼻病毒及腺病毒。另外,见于病毒和细菌混合感染。
发病机理:
①身体受冷后呼吸道粘膜血管收缩,呈贫血状态,局部抵抗力低下,病原体乘机而入。
②身体劳累,营养不良,烟、酒过度。
③工作环境不良,通风条件不佳,空气污浊,各种工业粉尘,以及刺激性药物或化学气体刺激。
慢性鼻炎鼻窦炎腺样体肥大慢性扁桃体炎,全身性慢性疾病等情况存在,均可诱发此病。
⑤身体虚弱,缺乏锻练,很少接收阳光,对冷适应性差,刺激性食物等部可作为诱发因素。
病理:
咽部粘膜充血、肿胀、粘液腺分泌增多,粘膜表面复有稠厚的粘液,粘膜下血管及粘液腺周围有淋巴浸润,咽壁淋巴滤泡充血,肿胀有黄白色点状渗出物。
诊断标准:
1.起病较急。
2.咽痛,干燥灼热,吞咽不利,甚至吞咽困难。
3.咽部红肿,咽后壁淋巴滤泡红肿并有黄白色点状渗出物,咽腭弓及悬雍垂水肿,甚至咽侧索亦红肿,两侧下颌角淋巴结肿大并有压痛。
4.有畏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症,或仅有全身不适。
5.血液检验有白细胞总数升高。
体征:
1、发病较急,初起时咽部干燥,灼热、疼痛、吞咽痛。吞咽唾液时咽痛比进食更甚,全身症状一般较轻,但因年龄、免疫力以及病毒、细菌毒力之不同而程度不一,可有发烧、头痛、食欲不振,四肢酸痛等表现。
2.悬雍垂肿胀时,吞咽痛更明显,说话常带鼻音,粘液留于喉咽部,易引起咳嗽。感染向喉部扩散时咳嗽加重,出现声音嘶哑,炎症向咽鼓管扩散时,听力下降。
体检:
咽部表现急性充血、肿胀、色鲜红;腭弓、悬雍垂水肿,咽后壁淋巴滤泡及咽侧索红肿,软腭松弛无力;细菌感染者可在咽后壁及扁桃体表面上有黄色点状渗出物;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严重者可累及会厌及杓会厌皱壁,发生水肿
鉴别诊断:
应与某些急性传染病鉴别,因与某些急性传染病的前驱症状相似,尤其儿童更应注意。需与以下疾病鉴别:
1.猩红热性咽炎:恶寒、高热、软腭及咽粘膜弥漫性充血,呈深红色,发病24小时后出现典型皮疹。
2.急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多见于小儿,有发热咽痛、颈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增多,单核细胞可增至40%~80%,异常淋巴细胞占10%~20%,血清嗜异性凝集反应阳性。
3.急性粒细胞减少性咽峡炎:全身症状重呈衰竭状,高热可达40℃,咽痛剧烈,扁桃体表面有溃疡及坏死组织,白细胞显著减少,中性粒细胞消失。
疗效评定标准:
1.治愈:一周内咽部红肿疼痛消失,体征消失,体温正常;血液检查白细胞总数恢复正常。
2.好转:咽部红肿疼痛及体征减轻,体温下降。血液检验白细胞总数有所下降。
3.无效:局部症状和体征无改善,或有并发症发生
并发症:
感染向上蔓延引起中耳炎鼻窦炎。向下蔓延可致喉炎、气管炎、肺炎急性脓毒性咽炎可能并发急性肾炎风湿热败血症等。
治疗:
1.一般治疗:有条件时应适当隔离,以防传染他人。患者应卧床休息,多进水及流质软食。咽痛、发热时应对症处理。
2.局部用复方硼酸剂或温生理盐水漱口,以清洁口腔或用溶菌酶片、金鸣片、金果片、华素片等口含,每次1片,每日3~4次。
3.感染较重者应选用抗病毒药物如吗啉双胍、金刚胺等和抗生素治疗,如青霉素等。
4.如炎症侵及喉部,可行熏气法治疗。
5.经常发作的患者应检查有无鼻窦炎,增殖腺增大等病灶,应及时处理。
中西医结合:
急性咽炎是咽部粘膜,粘膜下和淋巴组织的急性炎症,病变可波及整个咽部,也可局限于咽的一部分,病毒、细菌、物理化学刺激都可引发,但以病毒感染最常见,因此西医治疗以抗病毒、抗细菌感染和局部治疗为主。中医则重在疏风解表,清热解毒治则急性咽炎治疗不彻底或反复发作常致慢性咽炎,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被认为是能较快缓解全身和局部症状,彻底治愈急性咽炎的方法,可考虑采用以下方案
1.西医抗感染加中药外治法:可选用抗病毒药物和抗生素控制感染,同时采用中药外治法,如冰硼散锡类散珠黄散桂林西瓜霜吹咽部,噙含六神丸,或用中草药煎成汤剂嗽口,常用药有蒲公英银花野菊花、上牛膝薄荷甘草硼砂等。
2.煎服中药加西药局部治疗:全身治疗服用疏风清热解毒的中草药,局部用溶菌酶含片,杜灭芬含片,华素片等含化,复方硼砂液、洗必太漱口液,甲硝唑嗽口液漱口,或选用庆大霉素、青霉素、洁霉素、银黄注射液、板蓝根注射液、地塞米松、糜蛋白酶等,加生理盐水作超声雾化吸入,理疗等。

“急性咽炎” 相关论述

急性咽炎为咽部粘膜、粘膜下组织和淋巴组织的急性炎症,常为上呼吸道感染的一部分。病原多为病毒或溶血性链球菌,在机体抵抗力降低,过度疲劳,烟酒过量或营养不良等状态下,经飞沫或接触传染而患病。
【诊断】
一、现代医学
1.咽部干燥,灼热,疼痛和吞咽不便,严重时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和食欲差。
2.咽部粘膜和淋巴组织充血肿胀,常有粘液性分泌物和悬雍垂水肿,或散在的黄白色点状渗出物。双颌下淋巴结肿大伴压痛。
3.鉴别急性传染病麻疹猩红热流行性感冒)的前驱症状,需观察有否特定的体征出现。查血辨别是否血液性疾病(白血病、粒性细胞减少症、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咽峡炎。
4.咽部感染上行或下行性蔓延,可引起急性中耳炎鼻窦炎、喉炎、气管炎和肺炎等并发症。追踪随访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致关节炎、心肌炎肾炎等并发症。
二、中医学
急性咽炎属中医“风热喉痹”范畴。本病常因气候骤变,起居不慎,冷热失调、肺卫不固,风热邪毒乘虚入侵,从口鼻直袭咽喉内伤于肺,相搏不去,壅结咽喉而为病。若误治、失治,或肺胃邪热壅盛传里,则病情加重。也可因风寒外侵,营卫失和,邪郁化热,雍结咽喉而致。
1.辨证依据:咽喉疼痛,咽部红肿,喉底或有颗粒突起,喉核肿胀。
2.临床分型
(1)风热型:初起咽部干燥灼热,微痛,吞咽不利,其后疼痛加重,咽部有阻塞感。查见咽部微红稍肿,悬雍垂色红、肿胀,喉底红肿,或有颗粒突起。伴发热恶寒头痛咳嗽痰黄,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2)肺胃热型:咽部疼痛逐渐加剧,痰多,吞咽困难,言语艰涩,咽喉梗塞感。查见咽部及核红肿,悬雍垂肿胀,喉底滤泡肿大,颌下有舋核,压痛。伴高热,口干喜饮,头剧痛,痰黄粘稠,大便秘结小便黄,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3)风寒型:咽喉疼痛不甚,红肿不明显,吞咽不顺。伴严寒发热无汗头痛,周身酸楚,舌淡苔白,脉浮紧。
【治疗】
一、现代医学
1.全身治疗:(1)休息,多饮水,进易消化食物,通便。(2)给解热镇痛药。(3)早期应用抗病毒药,对感染重者给抗生素,首选青霉素。
2.局部处理:(1)应用含漱剂如复方硼砂溶液或温盐水。(2)喉片含化有杜米芬、碘含片或溶菌酶含片。(3)咽部涂擦2%碘甘油、10%弱蛋白银或20%硝酸银溶液,以助收敛消炎。(4)蒸气吸入。(5)肿大淋巴结的热敷。(6)处理鼻炎、鼻窦炎扁桃体炎等病灶。
二、中医学
1.治疗原则:清热解毒,利咽消肿。风寒型当散寒解表利咽。
2.治疗方法
(1)风热型:①外治:a.用中成药锡类散冰硼散珠黄散等药吹喉,每隔1~2小时1次。b.针刺合谷曲泽液门穴,浅刺轻捻,再取少商商阳,用三棱针浅刺出血。②内治:用银花15g,连翘10g,荆芥10g,薄荷10g,桔梗10g,牛蒡子10g,射干10g,玄参15g,黄芩10g。水煎、每日1剂,分4次服。
(2)肺胃热型:①外治:用诃子麦冬茯苓瓜蒌皮各300g,贝母甘草桔梗600g,凤凰衣30g,玄参青果各120g,共研细末,用荸荠粉制丸,每丸重3g,含服。②内治:用连翘10g,栀子10g,黄芩10g,薄荷10g,牛蒡子10g,防风10g,玄参15g,石膏30g,知母10g,银花15g,大黄10g。水煎,每日1剂,分4次服。
(3)风寒型:①外治:用苏叶60g,煎水作蒸气吸入。②内治:用荆芥10g,防风10g,苏叶10g,僵蚕6g,桔梗10g,牛蒡子10g,升麻6g,甘草6g,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

急性咽炎(acute pharyngitis)是咽粘膜,并波及粘膜下及淋巴组织的急性炎症,常继发于急性鼻炎急性扁桃体之后或为上呼吸道感染之一部分。亦常为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或为急性传染病之前驱症状。
【病因】
常因受凉,过度疲劳,烟酒过度等致全身及局部抵抗力下降,病原微生物乘虚而入而引发本病。营养不良,患慢性心、肾、关节疾病,生活及工作环境不佳,经常接触高温、粉尘、有害刺激气体等皆易罹本病。
病原微生物主要为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流行性感冒杆菌及病毒。
【临床表现】
起病急、初起时咽部干燥、灼热、继之疼痛,吞咽时加重,并可放射至耳部。有时全身不适、关节酸困、头痛、食欲不振,并有不同程度的发热
【检查】
口咽及鼻咽粘膜弥漫性充血、肿胀、腭弓及悬壅垂水肿,咽后壁淋巴滤泡和咽侧索红肿;表面有黄白色点状渗出物,下颌淋巴结肿大并有压痛。体温可升高至38°c,根据病原的不同白细胞可增多,正常或减少。
【诊断】
根据发病急,咽部疼痛,咽粘膜弥漫性充血,本病诊断不难。某些急性传染病(如麻疹猩红热流感百日咳等)的前驱期有类似急性咽炎的症状和体征,应注意鉴别。对儿童病人应注意口颊部粘膜及全身皮肤等,以防误诊。
【治疗】
(一)行对症治疗,通畅大便,多饮水。
(二)发热者应用抗生素、磺胺类药和抗病毒药(如吗啉双胍、金刚胺、病毒灵等)。
(三)局部可用1:5000呋喃西林液或复方硼砂液漱口,杜来芬、洗必太、薄荷片或含碘片含化,或抗生素加激素雾化吸入
(四)中医中药治疗:恶寒重,发热轻,无汗,脉浮者可用麻黄汤内服。发热重,恶寒轻者则有银翘散内服,亦可用牛黄解毒丸解毒消炎丸六神丸内服。局部可用冰硼散锡类散吹入咽中。针刺颊车合谷少商或作下颌角封闭,可使炎症消退,止痛效果尤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