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冬

( Mài Dōnɡ )

别名: 麦门冬 , 沿阶草

麦冬 (出处: 《中国药典》 )

主治:
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白喉
用法用量:
6~12g。
性味:
甘,微苦,微寒。
归经:
归心、肺、胃经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轧扁,干燥。
鉴别:
(1)本品横切面:表皮细胞 1列,根被为3~5列木化细胞。皮层宽广,散有含草酸钙针晶束的黏液细胞,有的针晶直径至10μm; 内皮层细胞壁均匀增厚,木化,有通道细胞,外侧为 1列石细胞,其内壁及侧壁增厚,纹孔细密。中柱较小,韧皮部束16~22个,各位于木质部束的星角间,木质部由导管、管胞、木纤维以及内侧的木化细胞连结成环层。髓小,薄壁细胞类圆形。
(2)取本品的薄片,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浅蓝色荧光。
性状:
本品呈纺锤形,两端略尖,长1.5~3cm,直径0.3~0.6c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有细纵纹。质柔韧,断面黄白色,半透明,中柱细小。气微香,味甘、微苦。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来源: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麦冬沿阶草)ophiopogon japonicus (thunb.)ker-gawl.的干燥块根。夏季采挖,洗净,反复暴晒、堆置,至七八成干,除去须根,干燥。

麦冬 (出处: 《中药大辞典》 )

主治:
养阴生津,润肺止咳:用于肺胃阴虚之津少口渴、干咳咯血;心阴不足心悸易惊及热病后期热伤津液等证。配沙参川贝可治肺阴虚干咳
用药禁忌:
脾胃虚寒泄泻,胃有痰饮湿浊及暴感风寒咳嗽者均忌服。

“麦冬” 相关论述

黄连一两半 黄芩三两 麦门冬二两 桔梗三两 甘草二两(炙)
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风病,四肢懈惰体重,不能胜衣,胁下痛引肩背,脉浮而弦涩,此风邪乘脾也,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若流于腑,则腹满而胀,不嗜食枳实厚朴白术甘草汤主之。

原料:腹皮1g、麦冬3g、天花粉3g、茯苓3g、竹茹1.5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化痰,理气化湿。
用途:热滞脾胃,痰湿内蕴所致胸腹满闷、咳嗽痰多。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菟丝子5g、麦冬3g、花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补肾滋阴
用途:心肾不足,小便赤灼、口干烦热头晕怔忡
来源:《纲目》。

原料:麦门冬5g、地骨皮3g、绿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可加冰糖
功能:养肺阴,清虚热
用途:骨蒸肺痿,四肢烦热不能食、口干渴。
来源:《圣济总录》。

原料:麦门冬5g、半夏3g、人参3g、粳米3g、甘草3g、绿茶5g。
用法:用前五味药的煎煮液3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养阴益气,利咽喉
用途:火逆上气咽喉不利干咳咯痰。
来源:《金匮要略》。


茯神(一钱) 远志(一钱) 枣仁(一钱) 当归(钱半) 煨姜(一钱) 人参(一钱) 黄 (二钱半) 冬术(钱半) 龙圆(五枚去壳) 丹皮(钱半) 麦冬(一钱)甘草(一钱) 大枣(五个)
按∶上原方主治心衰火盛,不能生土,以致土困金败,外兼咳嗽吐痰,寒热往来盗汗等症,悉以此方治之。凡见脾胃衰弱,饮食少思,大便泄泻,总属心气不旺所致,此补本法也。凡各种虚症,补中益气汤所不效者,投以此方,加五味白芍以敛其心气,奏效更神也。又按补中阳药也,归脾阴药也。凡因饥饱劳役,伤其脾而气虚者,宜用补中,补中者,补中以益其气也;因思虑郁结,伤其脾而血虚者,宜用归脾,归脾者,嘘血以归于脾也。至于心力俱劳,而气血俱伤者,则补中归脾,单服固非对症,合用又不成方,惟有养荣一方,可合补中归脾两症而统治之,不致拈一放一耳。
凡舌见赤色而滑润,属小肠阳气虚坠者,补中益气汤加山栀川乌主之。


汤泡去心,酒浸滋补地黄车前为使,恶款冬,畏苦参青葙木耳
甘,平,微寒,无毒。入肺胃二经。润肺清心,泻热除烦,消痰止嗽,利水生津。定肺痿吐脓,解时疾热狂。呕吐之疾,经枯乳闭之 。
所在有之。叶如韭,冬夏长生,今多栽莳而成。其法∶四月初采根栽之,每六月、九月、十一月三次上粪及耘灌。夏至前一日取根,晒收。其子亦可种,但成迟耳。浙中来者甚良。
血衄不已,同生地煎三钱,立已。(验方第一。)
齿缝出血,煎漱之。(第二。)
咽中生疮,佐黄连,蜜丸服。(第三。)
麦冬汤麦冬半夏大米人参甘草大枣治咳而火逆上气,喉不利。(诸方第一。)
麦冬
麦冬绞汁,合蜜重汤煮,搅不停手,如饴。温酒每日化下。补中益心,悦颜安神,令人肥健

衄血不止。
麦冬 生地(各等分) 每服一两,水煎服。

(隰草)清心肺火
麦冬(专入心肺)。有类天冬。然麦冬甘味甚多。寒性差少。天冬所主在肺。而麦冬所主。则更在肺而在心。是以书载功能消痰止嗽。(治嗽分外感内伤。如外感则声盛而浊。先缓后急。日夜无度。痰涎稠粘而喘急。内伤声怯而槁。先急后缓。或早甚。或暮甚。清痰小气而喘乏。外感则其发必暴。或为寒热。或为气逆。或为鼻塞声重头痛。轻者脉亦相缓。重者脉见弦洪。内伤其发有渐。或素有劳积虚损。日渐以甚。其症或为寒热潮热。或为形容瘦减。或两颧常赤。或气短喉干。其脉轻亦微数。重必细数弦紧。)解热除烦。去痿除呕。(痿按经言肺热叶焦。皮毛虚弱急薄以着。则生为足弱不能以行之症。心热火炎下厥。而生胫纵不能任地之症。肝热口苦血干。而成拘挛筋痿之症。脾热胃干而渴。肌肉不仁。发为肉痿之症。肾热腰脊不举。骨枯髓减。发为骨痿之症。独肺热而叶焦。高源化绝。而诸脏不得仰肺灌溉。故痿独推于肺。而治痿又责重于阳明。)而又载同人参则能复脉生津。(名生脉散。)非合心肺而皆治乎?盖肺朝于百脉。脉属心。心燥则肺失养而脉绝。心清则气即充而脉复。麦冬气禀清肃。能于心中除烦。(肺清则水得生而心不烦。)譬如人当盛暑。则燔灼不宁。若值秋风一至。则炎热顿解。而无燥郁不堪之候矣!(东垣曰。人参甘寒。热而益元气。麦冬苦寒。滋燥金而清水源。五味酸温。泻丙火而补庚金。益五脏之气也。)至于乳汁不开。用此则能通活。热血妄行。用此则能即止。他如膈上之稠痰。得此则消。心下之支满。得此则除。脾有积热则化。胃有火呕则止。色因血枯即润。嗽久不止即愈。诚保肺之津梁。清心之指南也。但气寒而虚人禁用。肥大者良。去心用。入滋补药酒浸。地黄车前为使。恶款冬。畏苦参青葙木耳

甘微苦微寒,润肺清心胃经正药,泻热生津化痰止呕,治嗽行水

去心,酒浸则补,汤泡则微寒,祛热毒浮肿,泄肺中伏火,安脏心腹。

治女子经闭。形容枯槁 屡验
杭州麦冬(去心六斤熬成膏何首乌(半斤,黑豆拌九蒸九晒为末,人乳浸不计遍数,要晒得一斤重) 大怀熟地(四两) 红花(五钱,酒洗) 当归(四两,酒洗) 鹿茸(五钱,酥炙)
共为末和匀。入麦冬膏内。再加炼蜜少许。和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钱。渐加至五钱。
黄酒滚水任下。

气微寒,味甘平,无毒,降也,阳中微也。阳乃肺药,微去肺中之伏火,火去则肺金生,金生则烦渴止,而心亦清矣,心清而神亦保安矣。惟肺金得令,则金能生水,又能强阴益精,心清神安,则气血和畅,又能治血妄行。夫曰解烦渴补虚劳者,正以其润肺清心也,心清而肺润,则心统气行,而郁结之患可释矣。夫曰能复脉者,何也?盖心主脉,而百脉之朝宗于肺,若肺润心清,则脉亦调和,气血无所阻,必听命以遂脉之通畅也。能引生地而至所生之处。痘家用之,以止烦渴。诸症便滑者忌之。

清肺中伏火,若燥金用之,能滋能清,最宜;兼能宁心。
若肺有外邪,则不可用。
复脉汤生脉散用之,皆取其润养肺金也。

本经麦门冬。味甘平。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久服轻身,不老不饥。生川谷及堤阪。
味甘,微凉,入手太阴肺、足阳明胃经。清金润燥,解渴除烦,凉肺热而止咳,降心火而安悸。
金匮麦门冬汤麦冬七升,半夏一升,粳米三合人参二两,甘草一两,大枣十二枚。治咳嗽,火逆上气咽喉不利。以肺胃上逆,相火刑金,麦冬半夏清金泻火而降逆,甘、枣、参、粳,补中化气生津也。
伤寒炙甘草汤方在甘草用之治少阳伤寒脉结代心动悸者。以少阳相火不降,致累君火,逆升而生烦悸,麦冬清心而宁神也。
薯蓣丸方在薯蓣竹叶石膏汤方在竹叶皆用之,以清金润燥也。
麦冬清凉润泽,凉金泻热,生津除烦、泽枯润燥上品。然无益中虚肺热之家,率因阳衰土湿,中气不运,胃胆上逆,相火刑金,原非实热之证。盖土湿胃逆,则肺胆不得右降,以土者四象之中气,毂败则轴折,轮辐不转,自然之理。戊土上壅,浊气填塞,肺胆无下降之路,此相火刑金之原也。金受火刑,失其清肃降敛之性,嗽喘吐衄,于是生焉。但服清润,旺湿滋,中气愈败,胃土更逆,上热弥增。是以虚劳淹滞,非无上热,而清金润肺之法,绝不能效,以救其标而伤其本也。此宜金土同医,故仲景用麦冬,必与参、甘同剂。麦冬而得人参,清金益气,生津化水,雾露泛洒,心肺肃凉。洗涤烦躁之法,至为佳妙也。其诸主治,安魂魄,除烦悸,疗喉疮,治肺痿,解消渴,平咳嗽,止吐衄,下痰饮,利水湿,消浮肿,下乳汁,通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