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痛

参考:大疱性鼓膜炎

“耳痛” 相关论述

【概述】
耳痛分耳内或耳周疼痛。临床上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耳痛系耳部疾患所致,如耳廓外伤外耳道疖弥漫性外耳道炎急性中耳炎,中耳乳突炎。继发性耳痛发生于邻近或远隔器官的疾病,如扁桃体炎,颞颌关节炎等口腔科疾病
【手穴治法】
选穴:中渚
操作:取30号1.5寸毫针,迅速刺入皮下,进针3~5分,捻动得气,再捻20余下,留针15分钟,每5分钟行针1次,3次为1疗程。
据吉林省通化市中医院孙明一副主任医师介绍,针刺中诸穴可治疗耳痛胃脘痛、胸闷、胁痛牙痛。对症治疗,每有卓效。轻者1次可解除痛苦,重者3~5次可愈。

证名。出《灵枢·厥病》。属肝胆二经风热者,耳中干痛而痒。治宜疏风清热。用凉膈散加减。属火毒炽盛者,耳痛较剧,可兼见赤热肿胀。治宜清热凉血,泻火解毒。用龙胆泻肝汤犀角地黄汤加减。属风邪挟湿者,疼痛而耳中溃烂流水。治宜祛风、除湿、清热。用甘露消毒丹加减。《疡医大全》卷十三:“耳痛不可忍者,磨刀铁浆滴入耳中即愈。”属肾经虚火上炎者,耳中微痛,或兼头晕眼花。治宜滋阴降火。用知柏地黄汤加减。《疡医大全》卷十三:“耳内忽作大痛,如有虫在内奔走,殊痛,或出血、或出水、或干痛,不可忍者,蛇退火烧存性,研末,鹅管吹入立止。一方加冰片。”

《易》说∶卦坎为耳痛
王肯堂曰∶脑里虚疡,(虚疡者即无名肿毒之谓。)耳中疼痛,不可当者。(《准绳》)
冯氏曰∶耳痛耳鸣耳痒耳脓耳疮,亦当从少阴正窍分寒热虚实而治之,不可专作火与外邪。凡耳鸣,以手按之而不鸣,或少减者,真虚也;手按之而愈鸣者,火实也。昔王万里时患耳痛,魏文靖公劝以服青盐鹿茸煎雄附为剂,且言此药非为君虚损服之,曷不观易之坎为耳痛,坎水藏在肾,开窍于耳,在志为恐,恐则伤肾故耳痛。气阳运动常显,血流行常幽,血在形如水在天地之间,故坎为血卦,是经中已着病证矣。竟饵之而愈。(《锦囊》)

立效散 耳内忽作大痛,如有虫在内奔走,殊痛,或出血,或出水,或干痛,不可忍者。蛇退火烧存性,研末,鹅管吹入立止。一方加冰片。(用蛇退者,取之善脱以解郁火也。)
耳痛不可忍者 磨刀铁浆滴入耳中即愈。
又方 番大鳖子去壳,磨冰麝油,滴入耳中,自止。

耳痛如虫走者,风也;干痛者,风热也;湿痛者,风湿也;微痛者,虚火也。又有耳后攻击肿痛者,少阳经风火也。(《证治汇补》)

生犀丸 治耳中策策疼痛。
犀角(镑) 牛黄(研) 南星白附子(炮) 干姜(炮) 丹砂(研) 没药(研) 半夏(汤洗) 龙脑(研)乳香(研) 乌蛇(酒浸,去皮骨,炙) 官桂(各二钱半) 防风当归(焙) 麝香(研。各半两)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温酒送下。
犀角饮子(见前风热条。)
解热饮子气虚热壅,耳内聋闭彻痛,脓血流出。
赤芍药白芍药(各半两) 当归川芎炙甘草大黄(蒸) 木鳖子(去壳。各一两)
上为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煎至七分,食后临卧服。
黍粘子(东垣) 治耳内痛生疮。
桔梗(半两) 桃仁(一钱) 柴胡 黄 (各三分) 连翘黄芩黍粘子当归生地黄黄连(各二分) 蒲黄炙甘草草龙胆昆布苏木 生甘草(各一分) 红花(少许)
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稍热服,食后。忌寒药利大便
凉膈散(见发热。)
白龙散 治小儿肾脏盛而有热,壅气上冲于耳,津液结滞,则生脓汁。有因沐浴水入耳内,水湿停,搏于血气,蕴积成热,亦令耳脓汁出,谓之停耳。久而不愈,则变成聋。
白矾(枯) 黄丹龙骨(各半两) 麝香(一钱)
上研极细,先以绵杖子展尽耳内脓水,用药一字,分掺两耳,日二次。勿令风入。
杏仁膏耳中汁出,或痛或脓。
上用杏仁炒令赤黑,研成膏,薄绵裹内耳中,日三四度易之,或乱发裹塞之亦妙。一方,治耳卒痛或水出,用杏仁炒焦为末,葱涎搜和为丸,以绵裹塞耳亦可,又治耳肿兼有脓。
菖蒲挺子耳中痛。
菖蒲(一两) 附子(炮,去皮脐,半两)
上为细末,每用不以多少,油调滴耳内效。一法,用醋丸如杏仁大,绵裹置耳中,日三易。一法,捣菖蒲自然汁灌耳,神效。
耳痛不可忍,用磨刀铁浆滴入耳中即愈。

属少阳相火。经云∶少阳之胜,耳痛。治以辛寒是也。生犀丸、犀角饮子解热饮子。耳内痛生疮,用黍粘子汤。耳湿肿痛,用凉膈散加酒炒大黄黄芩、酒浸防风荆芥羌活服之,更以脑多麝香少,湿加枯矾,吹入耳中。《丹铅续录》云∶王万里时患耳痛,魏文靖公劝以服青盐鹿茸、煎雄、附为剂,且言此药非为君虚损服之,曷不观易之坎为耳痛,坎水藏,在肾开窍于耳,而水在志为恐,恐则伤肾,故为耳痛。气阳运动常显,血流行常幽,血在形,如水在天地间,故坎为血卦,是经中已着病证矣,竟饵之而良愈。外治白龙散杏仁膏菖蒲挺子。或用穿山甲二片,土狗子二个,夹在穿山甲内,同炒焦,黑色为度,入麝香少许同研细,吹一字于耳内。(亦治耳聋。)或用草乌削如枣核大,蘸姜汁塞耳内。(一方不用姜汁)。
或用郁金研细末,每以净水调一字,倾入耳,却急倾出。或用油胡桃肉为末,狗胆汁和为丸,如桐子大,绵裹安耳中。或用食盐炒热,用枣面蒸熟,青花布包定枕之。

沈存中云∶予为河北察访使时,病赤四十余日,黑睛傍黯赤成,昼夜痛楚,百疗不瘥。郎官丘革相见问予,病如此曾耳中痒否,若耳中痒,即是肾家风,有四生散肾风,每作二、三服即瘥。
闾里号为圣散子。予传其方合服之,午时一服,临卧一服,反大痛,至二鼓时乃能眠,及觉目赤稍散,不复痛矣,更进三四服,遂平安如常。是时孙和甫学士帅镇阳,闻予说大喜曰,吾知所以自治矣。向久病,尝见吕吉甫参政云顷,病久不瘥,因服透冰丹乃瘥,如其言修合透冰丹一剂,试服了二三十服,遂愈。乃知透冰丹亦疗肾风耳。《圣惠》云∶有人耳痒,一日一作可畏,直挑剔出血稍愈,此乃肾脏虚,致浮毒上攻,未易以常法治也,宜服透冰丹。勿饮酒、啖湿面、菜蔬、鸡、猪之属,能尽一月为佳,不能戒无效。

人有双耳忽然肿痛,内流清水,久则变为脓血者,身发寒热,耳内如沸汤之响,或如蝉鸣,此少阳胆气不舒,而风邪乘之,火不得散,故生此病。法宜舒发胆气,而佐之祛风泻火之药则愈矣。然有治之而不效者何也?盖胆受风火之邪,烁干胆汁,徒用祛风泻火之汤,则胆汁愈干,胆火益炽,火借风威,愈肆焚烧,而耳病转甚矣。
方用润胆汤∶
白芍(一两) 当归(一两) 柴胡(一钱) 炒栀子(二钱) 玄参(一两)天花粉(三钱) 菖蒲(八分) 水煎服。一剂而痛轻,二剂而肿消,三剂而脓血止,四剂而寒热尽除,十剂而全痊也。
归、芍不特入胆,而且入肝也,胆病肝必病,平肝则胆亦平也。柴胡栀子亦是舒肝之药,舒肝正所以舒胆,肝血自旺,而胆汁有不濡润者乎。邪风邪火,已有不治自散之机,乃加天花粉之逐痰,则风火无党。用菖蒲耳中之窍,引玄参以退浮游之焰,自然风火渐祛,上焦清凉,而耳病随愈也。
此症用止鸣丹亦效。
白芍(五钱) 柴胡(二钱) 炒栀子(三钱) 生地(三钱) 麦冬(三钱)菖蒲(五分) 茯苓(三钱) 半夏(五分) 水煎服。数剂即愈。
人有耳中如针之触而生痛者,并无水生,止有声沸,皆云火邪作祟,不知乃肾水之耗也。夫肾开窍于耳,肾气不足耳闭。然耳闭之前必痛,而后闭何也?盖肾火冲之也,火冲而不得出,则火之路塞而不通,于是火不再走于耳而成聋矣。但火既上冲于耳,而火之路何以致塞?盖火邪上冲耳窍之内,如有物塞之状,故此等之病,必须速治,否则成聋而难治矣。方用益水准火汤∶
熟地(一两) 生地(一两) 麦冬(一两) 玄参(一两) 菖蒲(一钱)水煎服。一剂而痛止,二剂而响息,三剂而全愈,而耳不再聋也。
四味乃补水之药,又能于水中泻火,且不损伤肾气,则肾火自降。菖蒲肾气而上通,火得路而上达,又何有阻抑之虞乎。此等之病,老人最多,老人耳聋,虽高寿之征,似可不必施治。不知已成之聋不必治,未成之聋正不可不治也。此方治已聋者尚有奇功,矧治未聋之耳,有不取效者哉。
此症亦可用息沸汤。
熟地(二两) 山茱萸(一两) 麦冬(五钱) 北五味(十粒) 菖蒲(一钱)远志(五分) 丹参(三钱)水煎服。十剂愈。
人有耳痛之后,虽愈而耳鸣如故者,人以马风火犹在耳也,仍用祛风散火之药,而鸣且更甚,然以手按其耳,则其鸣少息,此乃阳虚气闭也。法宜补阳气为主,而兼理其肝肾之虚,方用发阳通阴汤治之。
人参(二钱) 茯苓(三钱) 白术(二钱) 黄 (三钱) 肉桂(五分)熟地(五钱) 当归(二钱) 白芍(三钱) 柴胡(一钱) 甘草(五分)白芥子(二钱) 荆芥(炒黑,一钱) 水煎服,一剂轻,二剂愈,不必三剂也。
此方即十全大补之变方也,治气血之虚者,实有相宜,兹何治阳虚而亦宜也。
不知阳虚未有不俱虚者,倘单补阳虚以助其阳,恐阳旺阴衰,转动其火,不若兼补其,则阴足以制阳,阴阳相济而彼此气通,蝉鸣之声顿除也。
此症可用开闭丹
黄 (一两) 当归(五钱) 肉桂甘草(各五分) 菖蒲远志柴胡香附(各一钱) 天花粉(二钱) 水煎服。二剂愈。
人有双耳聋闭,雷霆喧呼之声终不相闻,而耳内不痛。此大病之后,或年老人有之,乃肾火内闭而气塞也,最难取效。法当内外兼治,内治必须大补心肾,虽耳属肾,而非心气之相通,则心肾不交,反致阻塞。故必用补肾之药,使肾之液滋于心,即宜用补心之剂,使心之气降于肾,心肾之气既交,自然上升而通于耳矣。方用启窍汤∶
熟地(二两) 山茱萸(一两) 麦冬(一两) 远志(三钱) 五味子(二钱)石菖蒲(一钱) 炒枣仁(三钱) 茯神(三钱) 柏子仁(三钱) 水煎服。一连四服,而耳中必然作响,此欲开聋之兆也,再照前方服十剂。而外用∶
龙骨(一分) 雄鼠胆汁(一枚) 麝香(一厘) 冰片(三) 研绝细末为丸,分作三丸,绵裹塞之,不可取出,一昼夜即通矣,神效之极。
耳通后,仍用前汤再服,一月后用大剂六味丸,以为善后之计,否则恐不能久聪也。
此症用通耳汤亦妙。
熟地(三两) 麦冬(一两) 炒枣仁茯神玄参(各五钱) 菖蒲(一钱)柏子仁 炒黑荆芥(各三钱)水煎服。 十剂自通。
人有平居无事,忽然耳闻风雨之声,或如鼓角之响,人以为肾火之盛也,谁知是心火之亢极乎。凡人心肾两交,始能上下清宁,以司视听。肾不交心,与心不交肾,皆能使听闻之乱。然而肾欲上交于心,与心欲下交于肾,必彼此能受,始庆相安。倘肾火大旺,则心畏肾炎,而不敢下交;心火过盛,则肾畏心焰,而不敢上交矣。二者均能使两耳之鸣,但心不交肾耳鸣轻,肾不交心耳鸣重。今如闻风雨鼓角者,鸣之重也。治法欲肾气复归于心,必须使心气仍归于肾。方用两归汤
麦冬(一两) 黄连(二钱) 生枣仁(五钱) 熟地(一两) 丹参(三钱)茯神(三钱) 水煎服。二剂而鸣止,四剂不再发。
此方凉心之剂也。心既清凉,则肾不畏心热,而乐与来归,原不必两相引而始合也。况方中全是益心滋肾之品,不特心无过燥之虞,而且肾有滋润之乐,自不啻如夫妇同心,有鱼水之欢,而无乖离之戚也,又何至喧阗于一室哉。
此症可用定喧汤
玄参(三两) 生地(一两) 贝母(二钱) 水煎服。一剂即止鸣。
人有不交感而两耳无恙,一交接妇女,耳中作痛,或痒发不已,或流臭水,以凉物投之则快甚,人以为肾火之盛,谁知是肾火之虚乎。夫肾中之火,乃龙雷之火也,火旺则难动而易息,火衰则易动而难息,其故何哉?盖火旺者水旺也,火衰者水衰也。水衰则不能制火,而火易动,水衰则不能养火,而火难息耳。故补水必须补火,补火而水乃生,亦补火必须补水,补水而火乃盛,二者原两相制而相成也。
开窍于耳,肾之水虚,则肾之火亦虚矣。耳之痒痛,作于交感之后,正显其肾中水火之虚也。治法必须补肾中之火,而火不可独补,必须于水中补之。方用加减八味丸汤
熟地(一两) 山茱萸(五钱) 丹皮(五钱) 泽泻(二钱) 茯苓(三钱)山药(五钱) 麦冬(五钱) 北五味(一钱) 肉桂(二钱) 水煎服。一剂而痛轻,再剂而痛止,三剂痒亦止,四剂而水不出也,十剂全愈。
此方补火而亦补水,而补水多于补火者,以火不可过旺也。水旺于火,而火有安宁之乐,火引于水之中,水资于火之内,则火不至易动而难息,又何致上腾于耳门,作痛作痒而出水哉。
此症用补阴制火汤亦妙。
熟地(二两) 山茱萸芡实(各一两) 肉桂(一钱) 水煎服。十剂全愈。
妇人有因怒发热,经来之时,两耳出脓,两太阳作痛,乳房胀闷,寒热往来小便不利,脐下满筑,此是肝气之逆,火盛血亏也。夫肾虽开窍于耳,耳病宜责之肾,然而肝为肾之子,肾气既通于耳,则肝之气,未尝不可相通者,子随母之象也。
肝藏血,怒则血不能藏矣。经来之时,宜血随经而下行,不宜藏于经络,而作痛满胀闷也。不知肝喜疏泄,怒则气逆而上奔,气既上逆,而血又何肯顺行于下而为经乎,势必散走于经络,而不得泄,则火随郁勃之气而上冲两耳之间,乃化为脓水,而流出于肾母之窍矣。太阳者,膀胱之位也,肾与膀胱表里,肝走肾之窍,独不可走膀胱之路乎。小便不利,正肝气之乘膀胱也。肾之气通于腰脐,脐下满筑者,正肝气之乘肾也。至于乳房胀闷,尤肝逆之明验,以两胁属肝之部位,而乳房乃两胁之际也。治法宜舒肝气而使之顺,不必治耳,而耳自愈也。方用加味逍遥散
白芍(一两) 柴胡(二钱) 当归(一两) 甘草(一钱) 陈皮(一钱)茯神(三钱) 白术(五钱) 炒栀子(一钱) 天花粉(二钱) 枳壳(五分)丹皮(三钱) 水煎服。二剂而诸症皆痊。
此方乃平肝之圣药,亦解怒之神剂也。补血而又无阻滞之忧,退火而更鲜寒凉之惧,不必治肾而治肾已包于其中;不必通膀胱而通膀胱已统乎其内,变通之法,何往往弃之而不用耶。
此症用莫愁汤亦神。
白芍 生地(各五钱) 当归(一两) 炒栀子天花粉香附(各二钱) 甘草苍术(各一钱) 炒荆芥(三钱) 枳壳(五分) 水煎服。一剂轻,二剂愈。

上关下关四白百会颅息翳风耳门、(鸣下同.)曲池颔厌天窗阳溪关冲掖门中渚、主耳痛少商、主耳前痛. 脉、完骨、主头风耳后痛.(见头风头痛.)

菖蒲附子各一分
上二味末之,以麻油调和,点耳中,痛立止。

小儿耳中忽作大痛,如有虫在耳内奔走,或出血水,或干痛者,古法主蛇蜕散(如蛇蜕烧灰存性为末)吹入耳中。取之善脱,以解散郁火也。
〔真按〕小儿耳痛,无非肾中火热,泻之则安。但用黄柏青盐甘草,煎服;外用黄鱼牙齿,瓦上炙存性为末,放土地上退火气,加入干胭脂研极细末,再加梅花冰片少许,菜油调,以鸡毛蘸入耳中,即不痛矣。

枯矾吹入。
又方 盐三五升,蒸热裹青布,枕,冷则再换,立效。或葱白汁滴入,痛甚者磨铁刀水滴入。

杏仁,炒焦,末,葱涎为丸,棉裹塞耳,兼治耳聋有脓。

耳孔甚微,肿痛最苦,若兼痧,其势必盛,治惟以痧为先,耳痛亦有验焉。
【治验】
一郑惟和,左耳出脓,肿痛连左太阳及肩胁俱痛,右脉沉微,左关细涩。看痧筋,刺左腿弯十余针,其痛遂减。内用如圣散,稍冷冻饮料之;外用羊粪一粒绵裹塞耳,即愈。
一翁左溪,右耳肿痛,日夜不宁,脉微而紧。放腿弯痧十二针,血流紫黑。用清凉至宝饮减细辛牛膝石斛稍冷冻饮料之而痊。

耳者宗筋之所聚也,胃中空宗筋虚,虚则下溜,脉有所竭,故耳鸣。补客主人,手大指爪甲上与肉交者也。耳聋而不痛者,取足少阳。聋而痛者,取手阳明耳聋无闻,取耳中听宫,耳鸣耳前动脉耳痛不可刺者,耳中有脓。若有干耵聍,耳无闻也。耳聋取手小指次指爪甲上与肉交者,先取手,后取足。耳鸣取手中指爪甲上,左取右,右取左,先取手,后取足。耳聋手阳明,不已,刺其通脉出耳前者。

杏仁炒焦黑,研成膏,以绵裹塞耳中。吴内翰亲用之效!

开窍于耳,心亦奇窍于耳,胆脉络附于耳,老弱与久病皆属体虚失聪(聋鸣而不痛),治在肝肾。少年或暴病,总属邪干闭窍(痛鸣聋皆有),治在胆经,即本是议酌方,先拟清少阳络法。
羚羊角三钱,先煎  连翘壳二钱  粉丹皮一钱  苦丁茶一钱  牛蒡子一钱半  香白芷二分
加鲜莲梗三钱,寸断,鲜莲叶边三钱,剪碎为引。
气闭耳鸣耳聋薄荷梗、夏枯草蔓荆子钩藤菊花马勃木通皆通窍之品,可参入加减。火郁则耳痛,菊叶、桑叶银花栀子亦可任加。然原方已属统治,至若肝肾虚而为聋为鸣者,宜用磁石六味丸龟版五味远志菖蒲主治,人参当归杞子菟丝沙、苑杭、菊亦可因症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