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草

( Tōnɡ Cǎo )

别名: 活莌 , 通脱木 , 通花根 , 方通 , 寇脱 , 离南 , 活菟 , 倚商 , 葱草 , 白通草 , 通花 , 花草 , 大通草 , 通大海 , 泡通 , 五加风 , 宽肠 , 大通塔 , 大木通 , 五角加皮 , 通花五加 , 大叶五加皮

通草 (出处: 《中华本草》 )

主治:
清势利水;通乳。主淋症涩痛;小便不利水肿黄疸;湿温病小便短赤;产后乳少经闭带下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5g。
性味:
味甘;淡;性微寒
归经:
归肺;胃经
各家论述:
1. 李杲通草泻肺利小便,甘平以缓阴血也,与灯草同功,宜生用之。
2.《纲目》: 通草,色白而气寒,味淡而体轻,故入太阴肺经,引热下降而利小便;入阳明胃经,通气上达而下乳汁;其气寒,降也,其味淡,开也。
3.《本草正义》: 通草,其气味则李东垣《用药法象》谓甘淡无毒。案此甘字,非大甜之谓,实即淡字,如泉水、食米皆谓味甘之例。此物无气无味,以淡用事,故能通行经络,清热利水,性与木通相似,但无其苫,则泄降之力缓而无峻厉之弊,虽能通利,不甚伤阴湿热之不甚者宜之。若热甚闭结之症,必不能及木通之捷效,东垣谓利阴窍,治五淋,除水肿癃,亦惟轻症乃能有功耳。又谓泻肺利小便,与灯草同功,盖皆色白而气味轻清,所以亦能上行,泄肺之热切,宣其上窍,则下窍自利,说亦可取。
用药禁忌:
气阴两虚,内无湿热及孕妇慎服。
1.《本草经疏》:虚脱入禁用,孕妇人勿服。
2.《本草汇言》:阴阳两虚者禁用。
3.《本草从新》:中寒者勿服。
药理作用:
用代谢笼法,给大鼠灌胃,给予药剂量均为4g-kg,观察7个品种通草对尿量及尿氮、尿钠、尿钾排出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脱木、盘叶柏那参、青荚叶、棣棠花有明显的利尿效果,其中通脱木作用最强,罗伞、云南乡球、喜马山旌节花利尿作用不明显。通脱木等4种通草能明显增加大鼠尿中钾离子的排出,而对尿钠、尿氯无明显影响,故认为通草利尿与排钾有关[1]。
化学成分:
木髓中含灰分5.95%,脂肪1.07%,蛋白质1.11%,粗纤维48.73%,戊聚糖5%及糖醛酸28.04%,其多糖的氢氧化钠提取物经水解得到α-半乳糖(galactose),葡萄糖(glucose)与木糖(xylose),而用草酸铵提取的提取物水解后则得到半乳糖醛酸[1];还含天冬氨酸、苏氨酸、侣氨酸、苯丙氨酸等13种氨基酸以及钙、钡、镁、铁等18种微量元素[2];木部含木质素[3]。
叶含通脱木皂甙l-Ⅱa、l-Ⅱb、l-Ⅱc、l-Ⅱd(papyrioside l-Ⅱa、l-Ⅱb、l-Ⅱc、l-Ⅱd),其中l-Ⅱa是l-Ⅱc的后生产物,而l-Ⅱb也可能是l-Ⅱd的后生产物[4],还含通脱木皂甙元a-j(paryriogenin a-j),及原通脱木皂甙元a1、a2(propapyriogenin a1、a2)和槲皮甙(quercitrin)[5,6]。
附方:
①治热气淋涩,小便赤如红花汁者:通草三两,葵子一升,滑石四两(碎),石苇二两。上调,以水六升,煎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如人行八、九里,又进一服。忌食五腥、热面、炙煿等物。(《普济万》通草饮子)②治一身黄肿透明。亦治肾肿: 通草(蜜涂炙干)、木猪草(去里皮)各等分。上为细末,并入研细去土地龙、麝香少许。每服半钱或一钱,米饮调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通草散)③治伤寒后呕哕: 通草三两,生芦根(切)一升,橘皮一两,粳米三合。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随便稍饮;不差,更作,取差止。(《千金方》)④治鼻,气息不通,不闻香臭,并有息肉木通细辛附子(炮,去皮、脐)各等分。上为末,蜜和。绵裹少许,纳鼻中。 (《三因方通草散)⑤催乳通脱木小人参,炖猪脚食。 (《湖南药物志》)
炮制:
通草:拣去杂质,切片。朱通草:取通草片,置盆内喷水少许,微润,加朱砂细粉,撒布均匀,并随时翻动,至外面挂匀朱砂为度,取出,晾干。(每通草片10斤,用朱砂10两)
性状:
性状鉴别 茎贿呈圆柱形,长20-40cm,直径1-2.5c,。表面白色或淡黄色,有浅纵沟纹。体轻,质松软,稍有弹性,易折断,断面平坦,显银白色光泽,中内有直径0.3-1.5cm的空心或半透明的薄膜,纵剖面呈梯状排列,实心者(仅在细小茎贿中的某小段)少见。无臭,无味。
以条粗壮、色洁白、有弹性、空心有隔膜者为佳。
显微鉴别 茎髓横切面:全部为薄壁细胞,椭圆形、类圆形或近多角形,壁薄,偶见壁孔,外侧的细胞较小,壁薄,偶邮壁孔,外侧的细胞较小,有的细胞含草酸钙簇晶,直径15-64μm。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而又有阳光照射的环境,不甚耐寒,越冬温度在5℃以上。适于肥沃的砂质壤土栽培。
栽培技术 用播种、扦插或早春根插,早春用种子育苗。通脱木的地下茎萌发力很强,冬季挖伤部分地下茎,刺激第2年生出新苗,到第3年早春萌芽前移栽这些新苗,按行株距各1.3m定植。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数10-2800m的向阳肥厚的土壤中,或栽培于庭园中。或栽培于庭圆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原形态: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1-3.5m。茎粗壮,不分枝,幼稚时表面密被黄色星状毛或稍具脱落的灰黄色柔毛。茎贿大,白色,纸质;树皮深棕色,略有皱裂;新枝淡棕色或淡黄棕色,有明显的叶痕和大型皮孔。叶大,互生,聚生于茎顶;叶柄粗壮,圆筒形,长30-50cm;托叶膜质,锥形,基部与叶柄合生,有星状厚绒毛;叶片纸质或薄革质,掌状5-11裂,裂片通常为叶片全长的1/3-1/2,稀至2/3,倒卵状长圆形卵状长圆形,每一裂片常又有2-3个小裂片,全缘或有粗齿,上面深绿以,无毛,下面密被白色星状绒毛。伞形花序聚生成顶生或近顶生大型复圆锥花序,长达50cm以上;萼密被星状绒色,全缘或近全缘;花瓣4,稀4,三角状卵形,长2mm,外面密被星状厚绒毛;雄蕊5,与花瓣同数;子房下位,2室,花柱2,离生,先端反曲。果球形,趱戏约4mm,熟时紫黑色。花期10-12月,果期翌年1-2月。
来源:
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的茎贿。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etrapanax papyriferus (hook.) k. koch[aralia papyrifera hook.f.]
采收和储藏:秋季选择生长3年以上的植株,割取地上茎,切段,捅出贿心,理直,晒干。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1.《本草拾遗》:通脱木,生山侧。叶似萆麻,心中有瓤,轻白可爱,女工取以饰物。《尔雅》云离南、活脱也。一本云药草,生江南,主虫病,今俗亦名通草
2.《本草图经》:俗间所谓通草,乃通脱木也,今园圃间亦有种两者。古方所用通草,皆今之木通,通脱稀有使用者。近世医家多用利小便,南人或以蜜煎作果,食之甚美。

通草 (出处: 《中国药典》 )

主治:
清热利尿,通气下乳。用于湿温尿赤,淋病涩痛,水肿尿少,乳汁不下。
用法用量:
3~5g。
性味:
甘、淡,微寒。
归经:
归肺、胃经
用药禁忌:
孕妇慎用。
炮制:
除去杂质,切厚片。
鉴别:
本品横切面:全部为薄壁细胞,椭圆形、类圆形或近多角形,外侧的细胞较小,纹孔明显,有的细胞含草酸钙簇晶,直径15~64μm 。
性状:
本品呈圆柱形,长20~40cm,直径1~2.5cm。表面白色或淡黄色,有浅纵沟纹。体轻,质松软,稍有弹性,易折断,断面平坦,显银白色光泽,中部有直径0.3~1.5cm的空心或半透明的薄膜,纵剖面呈梯状排列,实心者少见。无臭,无味。
贮藏:
置干燥处。
来源:
本品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tetrapanax papyriferus (hook.)k. koch 的干燥茎髓。秋季割取茎,截成段,趁鲜取出髓部,理直,晒干。
备注:
(1)用于湿热内蕴小便短赤或淋沥涩痛之症,但气味俱薄,作用缓弱,可配木通滑石等同用;用治湿温病症,可配薏苡仁、蔻仁;竹叶等同用。用于乳汁稀少,可与猪蹄穿山甲川芎甘草等煎汤服。

通草 (出处: 《中药大辞典》 )

主治:
泻肺,利小便,下乳汁。治小便不利淋病水肿产妇乳汁不通目昏鼻塞
①《日华子本草》:"明目,退热,催生下胞下乳。"
②《本草图经》:"利小便,兼解诸药毒。"
③《医学启源》:"除水肿癃闭,治五淋。《主治秘诀》云,泻肺。"
④《本草缶要》:"治目昏耳聋鼻塞失音。"
⑤《长沙药解》:"通经闭,疗黄疸,消痈疽,利鼻,除心烦。"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5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绵裹塞鼻。
性味:
甘淡,凉。
①《本草拾遗》:"无毒。"
②《医学启源》:"气平,味甘。"
③《本草蒙筌》:"味甘淡,气平。"
④《纲目》:"甘淡,寒,无毒。"
归经:
入肺、胃经
①《纲目》:"入太阴肺、阳明胃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大、小肠三经。"
③《本草经疏》:"入足少阴太阳手少阴太阳。"
各家论述:
李杲:"通草泻肺利小便,甘平以缓阴血电,与灯草同功,宜生用之。"
②《纲目》:"通草,色白而气寒,味淡而体轻,故入太阴肺经,引热下降而利小便;入阳明胃经,通气上达而下乳汁;其气寒,降也,其味淡,升也。"
③《本草正义》:"通草,其气味则李东垣《用药法象》谓甘淡无毒。案此甘字,非大甜之谓,实即淡字,如泉水、食米皆谓味甘之例。此物无气无味,以淡用事,故能通行经络,清热利水,性与木通相似,但无其苦,则泄降之力缓而无峻厉之弊,虽能通利,不甚伤阴湿热之不甚者宜之。若热甚闭结之症,必不能及木通之捷效,东垣谓利阴窍,治五淋,除水肿癃,亦惟轻症乃能有功耳。又谓泻肺利小便,与灯草同功,盖皆色白而气味轻清,所以亦能上行,泄肺之热闭,宣其上窍,则下窍自利,说亦可取。"
用药禁忌:
气阴两虚,内无湿热及孕妇慎服。
①《本草经疏》:"虚脱人禁用,孕妇人勿服。"
②《本草汇言》:"阴阳两虚者禁用。"
③《本草从新》:"中寒者勿服。"
化学成分:
含灰分5.95%、脂肪1.07%、蛋白质1.11%、粗纤维48.73%、戊聚糖5.83%。尚含糖醛酸28.04%,其一部分存在于聚β-d-半乳糖醛酸(这种多糖溶于草酸铵溶液)。另含溶于入naoh溶液的多糖,其水解产物中含半乳糖醛酸、半乳糖、葡萄糖和木糖。
附方:
①治热气淋涩,小便亦如红花汁者:通草三两,葵子一升,滑石四两(碎),石苇二两。上切,以水六升,煎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如人行八、九里,又进一服。忌食五腥、热面、炙煿等物。(《普济方通草饮子
②治一身黄肿透明。亦治肾肿:通草(蜜涂炙干)、木猪苓(去里皮)各等分。上为细末,并入研细去土地龙、麝香少许。每服半钱或一钱,米饮调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通草散
③治伤寒后呕哕:通草三两,生芦根(切)一升,橘皮一两,粳米三合。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随便稍饮;不差,更作,取差止。(《千金方》)
④治鼻,气息不通,不闻香臭,并有息肉木通细辛附子(炮,去皮、脐)各等分。上为末,蜜和。绵裹少许,纳鼻中。(《三因方通草散
催乳通脱木小人参,炖猪脚食。(《湖南药物志》)
炮制:
通草:拣去杂质,切片。朱通草:取通草片,置盆内喷水少许,微润,加朱砂细粉,撒布均匀,并随时翻动,至外面挂匀朱砂为度,取出,晾干。(每通草片10斤,用朱砂10两)
性状:
干燥茎髓呈圆柱形,一般长0.3~0.6米,直径1.2~3厘米。洁白色,有浅纵沟纹。体轻,质柔软,有弹性,易折断,断面平坦,中部有直径0.5~1.5厘米的空心或白色半透明的薄膜,外圈银白色,纵剖之见有层层隔膜,无臭无味。以色洁白、心空、有弹性者为佳。
产贵州、云南、台湾、广西四川等地。
通草:呈方形的薄片,微透明、平滑、洁白、似纸质而轻软。丝通草:为不整齐之细长条片。
生境分布:
分布福建、台湾、广西、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四川等地。
原形态:
通脱木(《本草拾遗》)
灌木,高可达6米。茎木质而不坚,中有白色的髓,幼时呈片状,老则渐次充实,幼枝密被星状毛,或稍具脱落性灰黄色绒毛。叶大、通常聚生于茎的上部.掌状分裂,长可达1米,基部心脏形,叶片5~7裂,裂片达于中部或仅为边裂,头锐尖,边缘有细锯齿,上面无毛,下面有白色星状绒毛;叶柄粗壮,长30~50厘米;托叶2,大形,膜质,披针状凿形,基部鞘状抱茎。花小,有柄,多数球状伞形花序排列成大圆锥花丛;苞片披针形;萼不明显;花瓣4,白色,卵形,头锐尖;雄蕊4;花盘微凸;子房下位,2室,花柱2,离生,柱头头状。核果状浆果近球形而扁,外果皮肉质,硬而脆。花期8月。果期9月。
本植物的根(通花根)、花蕾(通花花)、花粉通脱木花上粉)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来源:
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茎髓。秋季采收,选择生长2~3年的植株,割取地上茎,截成段,趁鲜时取出茎髓,理直,晒干。放置干燥处。将茎髓加工制成的方形薄片,称为"方通草";加工时修切下来的边条,称为"丝通草"。
出处:
本草拾遗
备注:
药材小通草旌节花科植物喜马拉雅旌节花等的茎髓,亦作通草使用,参见"小通草"条。

“通草” 相关论述

【药用】五加科灌木通脱木tetrapanaxpapyriferus(hook.)k.koch的茎髓
性味归经】甘、淡,寒。归肺、胃经
【功效】清热利水,通乳
【临床功效】1.用于小便短赤,湿温等症
通草淡渗利水,性寒清热,功能清热利水渗湿,可用于湿热内蕴小便短赤或淋沥涩痛之症,但气味俱薄,作用缓弱,可配木通滑石等同用;用治湿温病症,可配薏苡仁、蔻仁;竹叶等同用。
2.用于乳汁稀少
本品通乳汁的功效与木通相似,为治乳汁不通火乳汁稀少常用之品,可与猪蹄穿山甲川芎甘草等煎汤服。
【处方用名】通草、方通草、丝通草、穿方通(去皮,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钱半,煎服。本品质轻,不宜用大量,孕妇禁用。
【附用】梗通草:即豆科植物合盟的茎髓。性味苦、平。归肺、胃经。功效、用量、用法与通草相同。
方剂举例】通草汤(《沉氏尊生》):通草木通瞿麦柴胡桔梗天花粉青皮白芷连翘赤芍甘草。治诸淋。

(《御览》作蓪草)
味辛平。
主去恶虫,除脾胃寒热,通利九窍,血脉关节,今人不忘。一名附支。生山谷。
吴普》曰:蓪草,一名丁翁,一名附支神农黄帝辛,雷公苦,生石城山谷,叶菁蔓延,止汗,自正月采(《御览》)。
《名医》曰:一名丁翁,生石城及山阳,正月采枝,阴干
案《广雅》云:附支,蓪草也。《中山经》云:升山其草多寇脱郭璞云:寇脱草,生南方,高丈许,似荷叶,而茎中有瓤,正白,零陵人植而日灌之,以为树也。《尔雅》云:离南活莌.郭璞注同,又倚商,活脱。郭璞云:即离南也。《范子计然》云:蓪草,出三辅。

释名木通附支丁翁万年藤,子名燕覆。
气味」辛、平、无毒
「主治」上能通心清肌、治头痛、利九窍,下能泄湿热、利小便、通大肠,治遍身拘痛。
通草根:可治项下瘿瘤
通草子:厚肠胃,令人能食,止渴,利小便

味淡,性寒无毒,入肺大小肠三经。与木通同功,特泻肺明目,退热行经下乳通结,力尤胜之。
按∶通草色白,宜其泻肺,味淡,故入小肠,性主通行,故又入大肠,即本草续注所谓通脱木,今女工用以作花。

味辛甘,平,无毒。主去恶虫,除脾胃寒热,通利九窍,血脉关节,令人不忘,疗脾疸,常欲眠,心烦,哕出音声。疗耳聋,散痈肿,诸结不消及金疮,恶疮,鼠 折, 鼻息肉堕胎三虫。一名附支,一名丁翁。生石城山谷及山阳,正月采枝,阴干


味辛、甘,平,无毒。主去恶虫,除脾胃寒热,通利九窍、血脉关节,令人不忘,治脾疸,常欲眠,心烦,哕出音声,治耳聋,散痈肿诸结不消,及金疮,恶疮,鼠 ,折, 鼻,息肉堕胎,去三虫。一名附支,一名丁翁。生石城山谷及山阳。正月采枝,阴干
今出近道。绕树藤生,汁白。茎有细孔,两头皆通。含一头吹之,则气出彼头者良。或云?


味辛、甘、平,无毒。主去恶虫,除脾胃寒热,通利九窍血脉关节,令人不忘。疗脾疸,常疗耳聋,散痈肿诸结不消,及金疮恶疮,鼠 , 折, 鼻,息肉堕胎,去三虫。一名附支,一名丁翁。生石城山谷及山阳。正月采枝,阴干
今出近道。绕树藤生,汁白。茎有细孔,两头皆通。含一头吹之,则气出彼头者良。或云即 藤茎。
〔谨案〕此物大者径三寸,每节有二、三枝,枝头有五叶。其子长三、四寸,核黑穣白,食之甘美。南人谓为燕覆,或名乌覆。今言 藤, 覆声相近尔。


《御览》卷九百九十二
一名丁翁,一名附支神农黄帝∶辛。雷公∶苦。生石城山谷,叶青蔓延。止汗。
自正月采。


(一)上主利肠胃,令人能食。下三焦,除恶气。和子食更良。江北人多不识此物,即南方人食之。〔卷·嘉〕
(二)又,主续五脏音声及气,使人足气力。〔卷·嘉〕
(三)又,取枝叶煮饮服之,治卒气奔绝。亦通十二经脉。其茎为(通)草,利关节拥塞不通之气。今北人只识 草,而不委子功。(其皮不堪食)。〔卷·嘉〕
(四)煮饮之,通妇人血气。浓煎三、五盏,即便通。〔证〕
(五)又,除寒热不通之气,消鼠 、金疮、 折。煮汁酿酒妙。〔证〕


谨按徐表《南州记》云∶生广州山谷。味温,平。主诸 ,喉咙痛,及喉痹,并宜煎服之,磨亦得,急即含之。(《大观》卷八页21,《政和》页201,《纲目》页1043)


气平,味甘、辛,阳也。无毒灯草同。
《象》云∶治阴窍不利,行小水,除水肿闭,治五淋。生用。
《珍》云∶泻肺,利小便。甘平,以缓阴血
日华子》云∶明目退热,催生下胞下乳


古名通脱木
轻、通、利水、退热
色白气寒,体轻味淡。气寒则降,故入肺经,引热下行而利小便;味淡则升,故入胃经通气上达而下乳汁。治五淋水肿目昏耳聋鼻塞失音(淡通窍,寒降火,利肺气),退热催生


味甘、淡,气平。味薄,降也,阳也,阳中阴也。无毒。产江淮山谷,如指大藤茎。
正月采收,荫干入药。因孔节相贯,吹口气即通,故此得名。去皮咀片,泻小肠火郁不散,非他药可伦;利膀胱水闭不行,与琥珀相等。消痈疽作肿,疗脾疸嗜眠。解烦哕,开耳聋,出音声,通鼻塞行经下乳,催产堕胎结如小木瓜,名曰燕腹;(白瓤黑核。)亦能治翻胃证,除热三焦
治项下瘿瘤,多取绞汁顿服。又种心空有瓠,与灯草同;乃通脱木立名,凭揉碎用。洁白轻虚可爱,女工每剪饰花。利水使阴窍通和,退肿令癃闭舒泰。更(谟)按∶通草通脱木,经云∶行水专利小肠,且多他证之治。既为良药,当勿传讹。
奈何时医每以通草认作别条木通,以通脱木反呼名曰通草。致使市家真伪混卖,误人甚多。殊不知本草立名,各有意寓。通脱木因瓠中藏脱木得之,名竟直述。通草藤茎不甚长大,故以草称。木通系俗指葡萄藤茎,且大且长,特加木字。总曰通者孔窍悉同,行水利肠固并建效,其治他证,虽百木通不能及一通草矣。齐驱并驾,安得谓乎?况木通栽多家园,皮薄坚确,实名葡萄通草产自山谷,皮浓软柔,实名燕腹。通脱本轻虚洁白,皮木脱除。
三者内似外殊,极易分别,名正言顺,何得悖违?只缘坚信耳闻,不复详考经意。错乱颠倒,莫觉其非。医误犹闲,病误深可悯也。

通草辛甘泻小肠,利便故除脾疸黄,止烦哕疏九孔窍,散破血乳房
木通,心空有瓣,轻白可爱,女工取以饰物。无毒。阳也。赋云∶泻小肠不散,无他药可比;利小便热闭不通,与琥珀同功。惟其利便开关格,故疗脾疸浮肿多睡,胃热反胃呕哕,一切脾胃寒热不通,小腹虚满耳聋鼻塞声音不出,及妇人血闭血块,月水准匀,难产胞衣不下乳汁不通。珍云∶甘平以缓阴血是也。惟其泻火,故治心烦躁闷,止肺热渴,散痈肿恶疮,金疮鼠 折,一切瘿瘤,排脓止痛俱效,兼杀恶虫三虫。要之,泻火则便溺自利,利便则火升自降。通行一十二经,故因名为通草。其花上粉,主恶疮 ,取粉掺中。去皮节生用。

通草_图缺)
味辛、甘,平,无毒。主去恶虫,除脾胃寒热,通利九窍、血脉关节,令人不忘,疗脾疸,常欲眠,心烦,哕出音声,疗耳聋,散痈肿、诸结不消,及金疮恶疮,鼠 , 折,(音瓮)鼻息肉堕胎,去三虫。一名附支,一名丁翁。生石城山谷及山阳。正月采枝,阴干
陶隐居云∶今出近道。绕树藤生,汁白。茎有细孔,两头皆通。含一头吹之,则气出彼头者良。或云即 (音福)藤茎。唐本注云∶此物大者径三寸,每节有二、三枝,枝头有五叶。
其子长三、四寸,核黑穣白,食之甘美。南人谓为燕 (芳服切),或名乌 今言 藤, 、声相近尔。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木通,臣,微寒,一名王翁万年。主治五淋,利小便,开关格,治人多睡,主水肿浮大,除烦热。用根治项下瘿。孟诜云∶燕 子,平。浓肠胃,令人能食,下三焦,除恶气。和子食之更好。江北人多不识,江南人多食。又,续五脏断绝气,使语声足气,通十二经脉。其茎名通草,食之通利诸经脉拥不通之气,北人但识通草,不委子之功。其皮不堪食。陈士良云∶燕 子,寒,无毒。主胃口热闭反胃不下食,除三焦客热。此是木通,实名桴 子,茎名木通。主理风热淋疾,小便数急疼,小腹虚满。宜煎汤并葱食之,有效,野生。日华子云∶木通,安心除烦,止渴退热,治健忘,明耳目,治鼻寒,通小肠,下水,破积聚血块,排脓,治,止痛,催生下胞,女人血闭月候不匀,天行时疾,头痛目眩,赢劣,乳结及下乳。子名 子,七、八月采。陈藏器云∶通脱木无毒。花上粉,主诸虫野鸡病,取粉纳中。生山侧,叶似蓖麻,心中有瓤,轻白可爱。
女工取以饰物。《尔雅》云∶离南,活脱也。一本云∶药草,生江南,主虫病,今俗亦名通草
图经曰∶通草,生石城山谷及山阳,今泽、潞、汉中、江淮、湖南州郡亦有之。生作藤蔓,大如指,其茎秆大者径三寸。每节有二、三枝,枝头出五叶,颇类石苇,又似芍药三叶相对。
夏秋开紫花,亦有白花者。结实如小木瓜,核黑瓤白,食之甘美。南人谓之燕 ,亦云乌,正月、二月采枝,阴干用。或以为葡萄苗,非也。今人谓之木通,而俗间所谓通草,乃通脱木也。此木生山侧,叶如蓖麻,心空中有瓤,轻白可爱,女工取以饰物。《尔雅》云∶离南,活(音脱)。释云∶离南,草也。一名活 。《山海经》又名寇脱,生江南,高丈许,大叶似荷而肥,茎中有瓤正白者是也。又名倚商,主蛊毒。其花上粉,主诸虫恶疮疾,取粉纳中。《正元广利方》疗瘰 ,及李绛兵部疗胸伏气攻胃咽不散方中,并用之。今京师园圃间亦有种莳者。又按∶张氏《燕吴行役记》∶扬州大仪甘泉东院两廊前有通草,其形如椿,少叶,子垂梢际,如苦楝。与今所说殊别,不知是木通邪?通脱邪?或别是一种也。古方所用通草,皆今之木通,通脱稀有使者。近世医家多用利小便。南人或以蜜煎作果食之甚美,兼解诸药毒
陈藏器云∶本功外,子味甘,利大小便,宣通去烦热,食之令人心宽,止渴下气,江东人呼为畜子,江西人呼为拿子,如算袋,穣黄子黑,食之当去其皮。苏云色白、乃猴 也。海药云∶谨按《徐表南州记》云∶生广州山谷。味温,平。主诸 ,喉咙痛及喉痹,并宜煎服之,磨亦得急即含之。食疗云∶煮饮之,通妇人血气。浓煎三、五盏即便通。又除寒热不通之气,消鼠 ,金疮, 折,煮汁酿酒妙。

〔甘淡寒,入肺、胃二经。〕入肺,引热下降,而利小便;〔色白体经,气寒味淡故也。
〕走胃,通气上达,而下乳汁。
孕妇勿服。。

(蔓草)清肺通乳利水
通草(专入肺胃)。气味甘淡。体轻色白。有类灯心。(时珍曰。有细孔。两头皆通。故名通草。即今所谓木通也。今之通草。乃古之通脱木也。颂曰。古方所用通。皆今之木通。其通脱木。稀有用者。)功同入肺。引热下降。及利小便。通淋治肿。(杲曰。通草泻肺利小便。甘平以缓阴血也。与灯草同功。宜生用之。)然灯心质小气寒。则兼降心火。此则兼入胃通气上达而下乳汁之为异耳。(时珍曰。通草色白而气寒。疏淡而体轻。)况此体大气轻。渗淡殆甚。能升能降。既可入肺而清热。复能上行而通胃。东垣用此以治五种水肿癃闭。非取气寒能降。味淡能升之意乎?仲景用此合当归芍药桂枝细辛大枣甘草。名为当归四逆汤。以治伤寒邪入厥阴。非取通草以通营卫之意乎?但孕妇勿服。

原名通脱木
平淡,无毒
发明通草轻虚色白,专入太阴肺经。引热下降而利小便,入阳明胃经,通气上达而下乳汁。东垣言,泻肺利小便,治五淋水肿癃闭,取气寒降味淡而升。仲景当归四逆汤,用以通在里之湿热也。妊妇勿服,以其通窍也。

古名通脱木.轻、通、利水退热.
色白气寒.体轻味淡.气寒则降.故入肺经.引热下行而利小便.味淡则升.故入胃经
通气上达而下乳汁.治五淋水肿目昏耳聋鼻塞失音.(淡通窍、寒降火、利肺气.)退热催生中寒者勿服.(百一选方、治洗头风痛、新通草瓦上烧存性、研末二钱、热酒下、牙关紧者、挖口灌之.)

古名通脱木
甘、淡、微寒。入手太阴、足阳明经气分。泻肺气,利阴窍,下五淋,通乳汁。能使经络流行,营卫通畅。(以能开厥阴之关也。)佐琥珀茯苓,泻火利水。
中寒者勿用。

通草(图缺)
色白性寒.体轻味淡.清金肃降.通肺胃而导心主热邪利湿分消.达膀胱可无闭癃之阻滞.(通草.此系草类.一名通脱.木高丈许.中心所结白瓤.以其为心也.故可入心.其色白.故入肺.味淡性寒.与灯心功用相似.能清心上焦之热.淡渗下行.通利水道.其通利之性.又能旁及阳明而下乳汁耳.)

味辛甘,平,无毒。主去恶虫,除脾胃寒热,通利九窍,血脉关节,令人不忘,疗疸,耳聋,散痈肿。《药性论》云∶臣。治五淋,利小便,开关格。日华子云∶安心除烦止渴,退热,明目,通小肠,排脓,止痛,催生下胞,女人血闭月候不匀,天行时疾,痛目眩,羸劣,乳结及下乳,子名覆子

味甘,无毒.主治脾疸,常欲眠,心烦,哕出音声,治耳聋,散痈肿、诸结不消,及恶疮,鼠 , 折, 鼻,息肉堕胎,去三虫.一名丁翁,生石城及山阳.正月采阴干
本经》原文∶通草,味辛,平.主去恶虫,除脾胃寒热,通利九窍血脉关节,令人不忘.一名附支.生山

气寒味淡,入肺胃,引热下行,而又能通气上达,通窍利肺。

气味
甘淡寒无毒阳中之阴.降也.
【主治】
色白而气寒.味淡而体轻.故入太阴肺经.引热下降而利小便.入阳明胃经.通气上达而下乳汁.

〔害〕其气寒降,中寒者勿服,虚脱人及孕妇均忌。
〔利〕色白气寒,体轻味淡,故入肺经,引热下行,味淡而升,故入胃经通气上达,而下乳汁。凡利小便,必先上清心火,而后能下行也。阴窍涩而不利,水肿闭而不行,用之立通,故名之。
修治〕采茎肥大围数寸者,取茎中瓤正白用。

味淡色白.入手太阴足阳明经.功专引热下行.下乳汁.治五淋水肿目昏耳聋鼻塞失音.退热催生.新通草瓦上烧存性研末.用二钱热酒冲服.治头痛牙关已闭者神效.

气平,味甘淡,无毒,阳也。泻小肠火郁不散,利膀胱水闭不行。消痈疽作肿,疗脾疸嗜眠。解烦哕。开耳聋,出音声,通鼻塞行经出乳,催产堕胎。孕妇所忌。


通草,味甘平,性微寒无毒。降也,阳中之阴也。其用有二∶阴窍涩而不利;水肿闭而不行。涩闭两俱立验,因有通草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