蒌根
参考:天花粉
“蒌根” 相关论述
上一味寸切。以水浸。一日一易。经五日出取烂捣破之。以绢袋盛摆之。一如出粉法。
水服方寸匕。日三四。亦可作粉粥奶酪中食之。不限多少。取瘥止。(出第二十一卷中)
肘后主消渴方。
秋麻子一升。以水三升。煮三四沸。取汁饮之。无限。不过五升瘥。(文仲同出第二卷中)广济疗消渴兼气散方。
栝蒌(三两) 石膏(三两研) 甘草(三两) 甘皮(二两)
上四味捣筛为散。食后煮大麦饮服方寸匕。日二夜一。服渐加至二匕。忌热面海藻菘菜又疗消渴。麦门冬汤方。
芦根(切二升) ht 根(切二升) 石膏(六分碎) 生姜(五两) 栝蒌(五两)小麦(二升)
上七味切。以水二斗煮。取六升。去滓。一服一升。渴即任意饮。未瘥。更作。(并出第一卷中)
崔氏疗患热消渴。常服有验方。
豉心(三两以酸醋拌蒸干如此者三熬令微黄) 黄连(三两)
上二味捣筛讫。以蜜和为丸。日再。空腹服二十五丸。食后又服二十丸。又取乌梅十颗。以水二小升煎之数沸。取汤下。前件丸药如无乌梅。以小麦子二升煮取汁亦得。
又方:黄连(一升去毛) 麦门冬(五两去心)
上二味捣筛。以生地黄汁。栝蒌根汁。牛乳。各三合和。顿为丸如梧子。一服二十五丸。饮下。日再服。渐渐加至三十丸。若不顿为丸。经宿即不相着也。消渴及小便多。并是虚热。但冷将息即瘥。前件三方。(崔氏本方中此处更有一方用栝蒌黄连者故云前件三方)并是冷补。空腹服。恐少腹下冷。常吃少许食服之大好。忌猪肉芜荑。
又疗消渴无比方。
土瓜根(八两) 苦参粉(三两) 黄连(五两去毛) 鹿茸(三两炙) 栝蒌(三两)雄鸡肠(三具) 牡蛎(五两熬) 白石脂(三两研) 甘草(三两炙) 黄 (三两) 桑螵蛸(三七枚炙) 白龙骨(五两研) 鸡 黄皮(三十具熬)
上一十三味。捣筛为散。一服六方寸匕。日再服。夜一服。以后药下之。
竹根(十两) 麦门冬(四两去心) 石膏(四两) 甘李根白皮(三两)
上四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五合。以下前件散药如难服。可取此药汁和丸。一服六十丸。仍还用此药汁下之。忌猪肉海藻菘菜。(并出第四卷中)
千金加减巴郡太守奏三黄丸。疗男子五劳七伤。酒渴。不生肌肉。妇人带下。手足寒热者方。
春三月黄芩(四两) 大黄(三两炒) 黄连(四两)夏三月黄芩(六两) 大黄(一两炒) 黄连(七两炒)秋三月黄芩(六两) 大黄(二两) 黄连(三两)冬三月黄芩(三两) 大黄(五两) 黄连(二两炒)
上三味随时合捣下筛。以蜜和为丸如大豆。服五丸。日三。不知。稍增七丸。服一月病愈。久服走及奔马。近常试验。忌猪肉。(出第二十一卷中)
即天花粉与栝蒌
栝蒌根实本经俱苦寒,李氏谓根甘微苦酸微寒,实甘寒,辨之致审。
草木之根 ,其性上行;实则性复下降。栝蒌根能起阴气上滋,故主燥热之烦渴;实能导栝蒌根与葛根同主消渴身热,而仲圣治痉,则一用葛根,一用栝蒌根何故?盖无汗而小便反少,气冲口噤,是风寒湿之邪,相搏于太阳阳明之交而不解,用葛根则能随麻黄辈散之于外。栝蒌根无解表之长,而证是身体强kt kt 然,俾与桂芍诸物养筋脉则适相当,此其所以攸异也。
栝蒌根本治热治渴,乃牡蛎泽泻散并不言渴,而其所伍者为泻水之物,是大病瘥后,虚热不免,而水去则阴复伤,以栝蒌根润液而补虚,除病即兼善后也。栝蒌瞿麦丸,上虽为渴而下则有寒,下寒故膀胱不利而水蓄,水蓄于下则阳浮于上,是渴为标寒为本,故以薯附温肺肾栝蒌实之长,在导痰浊下行,故结胸胸痹非此不治。然能导之使行,不能逐之使去。盖其性柔,非济之以刚,则下行不力。是故小陷胸汤则有连夏,栝蒌薤白等汤则有薤酒桂朴,皆伍以苦辛迅利之品,用其所长,又补其所短也。
(本经中品)
【气味】苦寒,无毒。
【主治】主消渴,身热,烦满,大热,补虚,安中,续绝伤。
【核】曰∶别名瑞雪,根即天花粉。出弘农、陕州者最胜,所在亦有之。三月生苗,引藤蔓叶,如甜瓜叶,而窄作叉,背面俱有白毛。六月开花,似壶芦花而浅黄色。结实在花下,大如拳,生时青碧如瓜,九月黄熟如柿,形有正圆长锐,功用并同。内有扁子,壳色褐,仁色绿,多脂,作青气。根直下生,年久者长数尺。秋后采者,结实有粉,他时便多筋络矣。
修治其实,须分二种,圆黄皮浓蒂小者,宜阳人服;形长皮赤,蒂粗者,宜阴人服。并去壳皮、革膜,及脂。根亦取大二三围者,去皮,捣烂,以水澄粉。
先人云∶本经主治不分根实。别录广实主胸痹,悦泽人面,似有根实之分。故图经另出根名天花粉,主烦满及消渴。烦满胸痹,皆胸博病。释名云∶消渴,肾气不周于胸也。经云∶烦满胸痛引背,胸痹也。病名虽异,因证则同,但所施略分轻重耳。即能周肾气于胸,亦属补虚安中,续绝伤功力耳。
【 】曰∶形如包括之囊,实列重楼之象,举实该根,犹枸杞也。气味苦寒,逆治火热,体质濡润,逆治燥涸,或液燥涸,致热结聚,或热结聚,致液燥涸,遂成消渴烦满者,悉宜用。安中者,热却则中安,亦即所以补液之虚耳。故筋脉燥涸则绝伤,濡润则连续矣。根实功力,稍有异同,实主郁遏不能分解;根主散漫失于容平,靡不以热为因,以燥为证,顾天花瑞雪之名,则思过半矣。
【本经】味苦寒。主消渴,身热,烦满,大热,补虚安中,续绝伤。一名地楼。生川谷,及山阴。
味甘、微苦,微寒,入手太阴肺经。清肺生津,止渴润燥,舒痉病之挛急,解渴家之淋癃。
《金匮》栝蒌桂枝汤,栝蒌根三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生姜三两。治太阳痉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沉迟者。太阳之经,外感风寒,发汗太多,因成痉病。其证身热足寒,颈强项急,头摇口噤,背反张,面目赤。发热汗出,而不恶寒者,是得之中风,名曰柔痉。以厥阴风木,藏血而舒筋,筋脉枯燥,曲而不伸,是以项强而背反。木枯风动,振荡不宁,是以头摇而齿齘。太阳行身之背,故并在脊背。此因汗多血燥,重感风邪,郁其营气,故病如此。甘、枣补脾精而益营血,姜、桂达经气而泻营郁,芍药、栝蒌,清风木而生津液也。
栝蒌瞿麦丸,栝蒌根三两,薯蓣二两,瞿麦一两,茯苓三两,附子一枚。治内有水气,渴而小便不利者。阳衰土湿,寒水停留,乙木郁遏,不能疏泄,故小便不利。木郁风动,肺津伤耗,是以发渴。瞿麦、苓、附,泻水而温寒,薯蓣、栝蒌,敛肺而生津也。
栝蒌牡蛎散,栝蒌根、牡蛎等分。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治百合病,渴而不差者。百合之病,肺热津伤,必变渴证。津液枯燥,故渴久不止。栝蒌、牡蛎,清金敛肺,生津润燥而止渴也。
小青龙汤,方在麻黄。治太阳伤寒,内有水气,渴者,去半夏,加栝蒌根三两。小柴胡汤,方在柴胡。治少阳伤寒。渴者,去半夏,加人参、栝蒌根,以其凉肃润泽,清金止渴,轻清而不败脾气也。
清肺之药,最为上品,又有通达凝瘀,清利湿热之长。其诸主治,下乳汁,通月水,医吹奶,疗乳痈,治黄疸,消囊肿,行扑损瘀血,理疮疡肿痛。